时间:2024-08-31
摘 要:教师在开展大学英语英汉翻译教学活动时,需要在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的基础之上,着力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提升翻译水平,将学生建设成复合型英语学习人才。教师应当通过文化背景的介绍创设良好的学习背景和氛围,调动学生参与英汉翻译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以实践为导向,加强翻译方法的指导,尤其避免学生在委婉语语用方面出现失误,保证英汉翻译活动开展的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大学英语;英汉翻译;增译法;省译法;转换法;委婉语
作者简介:陈娇娇(1992-),女,河南平顶山人,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學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现当代英美文学。
一、明确教学目标,重视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
大学英语英汉翻译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实践性和应用性,为此,要想保证大学英语英汉翻译教学效率和效果就需要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将翻译能力的培养纳入大学英语整体教学目标当中。一方面,教研人员在编写大学英语教材时应当将英汉翻译纳入教学内容当中,同时基于社会对于应用型英语人才的专业素养的诉求,明确大学英语英汉翻译教学目标,为大学英语英汉翻译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方向指引。另一方面,教师在开展大学英语英汉翻译教学活动时,应当基于对教材教学目标的深入理解和充分把握,同时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情况细化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秉持由易到难、由简入繁的原则开展体系化、层次化教学,在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模式的应用实践中引导学生构建完善的英语知识体系,学习英汉翻译方法,将学生培养为社会所需要的复合型英语人才。
二、以实践为导向,加强翻译方法指导
(一)增译法
所谓“增译”,主要是指在初步理解英语原文所要表达的意思的基础之上,依托汉语体系中的思维习惯、表达方式以及语言内容,通过增加词汇实现英汉翻译。代词在英语中出现的频率很高,只要涉及所有关系时,就要根据需要选择形容词性或名词性物主代词。因此,翻译时要注意物主代词的翻译,确保译文句子的结构完整性和译文准确性。鉴于这两点,在翻译句子的时候应适当进行增译。
如:He stretched his feet which were scattered with scars.
他伸出双脚,露出了上面的道道伤痕。
在这个句子中,用增译法表达出了复数概念。为了使句子句意通顺,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前半句用“双”来修饰脚,后半句用复数词“道道”翻译出了“伤痕”的多少。可见,在利用增译法开展英汉翻译的过程中,为了更加贴切地表达句子含义,除词语替换以外,也可以运用一定的汉语修辞手法。
(二)省译法
省译法是与增译法相对应的翻译方法,在开展英汉翻译时,根据具体情况可以不逐字翻译,对一些不影响原文意思表达的词语,在翻译的过程中可以加以省略,从而更加简明、精确地传达句子含义。
如:Smoking is prohibited in public places.
可以直接翻译为“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翻译时省略了介词in这一没有实际意义的词。
(三)转换法
英语和汉语在语言表达习惯上存在诸多差异,为了使译文更加通俗易懂,在进行英汉翻译时就需要转换句子结构。在利用转换法开展英语翻译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实现语序、词类以及句子成分之间的相互转换。
如:Chinese is spoken by many people in the world.
这句话运用了被动语态,但是在翻译成汉语时需要翻译成主动语态,即“世界上很多人都说汉语”。
三、培养跨文化意识,正确使用委婉语
委婉语作为语言体系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应用委婉语对于日常交流以及英汉翻译活动的开展有着关键性影响。要想保证英汉翻译活动正常有序地开展,避免委婉语语用失误情况的出现,就需要对其产生原因及影响因素进行深入挖掘。委婉语语用失误情况的出现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不同的文化背景、语言环境、风俗习惯等等,甚至价值观念以及宗教背景都会引发委婉语用失误现象。为此,要想有效避免英汉翻译中委婉语语用失误情况的出现,首先就要重视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在跨文化意识的指导之下,深入而全面地把握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异同,在此基础之上不断完善自身的英语语言和语用体系。在资料学习以及情景把握的过程当中,与时俱进地革新自身的语言体系,培养交流实践能力,从而充分发挥委婉语在表达尊重、礼貌,避免禁忌方面的交流作用。
具体来讲,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引导学生在进行英汉翻译时正确使用委婉语:
(一)重视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和委婉语的使用
语言产生于文化体系当中,是文化体系的一种反映形式。在开展语言交流和英汉翻译活动时,需要放在特定的文化语境当中。受文化环境差异性的影响,同一种用词用语在不同的语言情境中所表达的含义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别,甚至由于感情色彩的不同,容易造成语用失误等误解现象的出现,影响交际活动的正常有序开展。要想避免委婉语语用失误情况的出现,英汉翻译人员需要具备跨文化意识,在充分认识并理解跨文化差异的前提之下融入英汉翻译活动当中,在跨文化意识的指导下深入而全面地把握不同文化环境和语言体系。委婉语的合理应用也对英汉翻译活动的开展有着关键性影响,因此在开展英汉翻译时,需要重视委婉语的使用,并且保证委婉语语用的正确性和适当性。
(二)对英汉语言体系当中委婉语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比较
虽然英汉文化和语言体系存在诸多差异性,但是英汉文化中都有一些禁忌提到的人、事、物,因此在禁忌语的应用方面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如对死的避讳,英语中有“depart from the world forever”“go the way of all flesh”“go to a better world”等表达;汉语中也有很多“死”的代替词,如去世、逝世、故去、作古、谢世、与世长辞等。在对英汉语言体系中的委婉语进行翻译时,首先要把握其中的相似性,当然,差异性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
1.中西方价值观念不同。在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念当中,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个人需要在融入集体的过程当中才能实现自我价值。而在西方传统文化价值观念当中却恰恰相反,其注重自我价值,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例如中西方对于老年人的不同态度就是价值观念不同的重要验证。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价值观念当中,对于老年人十分尊重和爱戴,有尊老的美好传统。在对年龄较大的前辈称呼,往往在其姓氏加一老字,如将老年的齐白石称作齐老。即使是退休的干部,也会尊称为老干部、老领导等。而在西方传统文化价值体系当中,老则成为禁忌方面,这是因为即从根本上有轻老的观念。由于老年意味着衰败甚至死亡,英美人对老这一词语和现象极为忌讳,于是西方人用委婉词来对年老这一现象及年老者进行表达,如“elderly”(上了年纪)、“senior citizens”(资深公民)、“the mature, the longer living”(生活经历较长的人)等,这些表达中几乎没有出现old(老)这个词。
2.中西方宗教背景不同。受社会历史背景及文化发展历程的影响,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当中,中国人所信奉的宗教主要为道教和佛教。尤其是道教作为中国本土宗教,在语言和文化等诸多方面对国人思想有一定的影响作用。道教追求平淡、自然,向往隐居、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因此信奉道教者表示死亡的委婉用语有“仙游、仙逝、遁化”等。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对国人思想观念的影响也很大。佛教认为生死有轮回,对死亡的委婉表达有“迁化、示化、圆寂、舍生、归净土”等。而西方人大多信奉基督教、天主教,这两种宗教认为人死后可以消除自身的罪孽,灵魂升入天堂,与上帝同在。因此英语中表示死亡的委婉语有“be with God”(和上帝在一起)、“go to a better world”(去了一个更好的世界)、“be in heaven”(在天堂)等。
四、融入背景介绍,提供文化常识支撑
(一)加强文化导入
正如上述所述,文化背景作为语言体系产生和应用的基础,应当被作为英汉翻译中避免语用失误的重要参考方面。只有在深入而全面地把握所用语言体系及其文化环境的基础之上,才能避免在参与英汉翻译活动的过程当中在礼仪、习俗方面出现失误,保证英汉翻译活动的顺畅开展。为此,在开展英语语言学习和应用活动时,不仅要完善语言体系,更要培养学生必要的文化交际能力,使其在熟悉外语语境的前提之下参与的英汉翻译活动当中。从这一角度而言,加强文化导入,就成为英汉翻译中语用失误避免出现的重要举措。
(二)缩小文化差距
不同文化体系及语用习惯都和其背后的文化背景有着全面而深入的联系,人们的思维习惯、说话方式不仅受传统文化内涵以及价值观念的影响,同时也会随着现代文明的进步不断加以变革。对于我国学生来讲,英汉翻译活动当中语用失误情况的出现往往是由于缺乏对西方文化的系统学习,尤其未能深入把握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为此,为了避免语用失误现象的发生,就需要学生能够自觉学习并把握英汉语言体系的差异性,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能够在客观分析和正确对比的前提之下避免出现语用失误,在充分理解英语文化环境和语用体系的基础之上开展英汉翻译活动。
(三)接触原版资料
由于学生缺乏真实的英语交流和社会交往环境,为了帮助其增加英语语言知识体系,与时俱进地全面把握英语语言文化交流语境,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阅读并学习英语原版资料,把握英语词汇革新和应用的基本要求,拓展语言实践的情景。除英语杂志以外,也可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原版书籍以及注释本,对于具有一定英语学习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学生来说,英美影视资料也是不错的学习材料。
参考文献:
[1]乔丽娟.我国高校外语教育中“中国文化失语症”研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2):1443-1445.
[2]徐睿.母语正迁移对二语习得的影响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2(26):152-153.
[3]肖龙,肖笛,李岚,等.我国高校英语教育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状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0(1):39-47.
[4]嚴晓江.如何在翻译教学中弘扬中国文化[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22-124.
[5]吴红梅.中国文化输出与大学英语教学之问题分析:以广西师范大学为例[J].大学英语(学术版),2012(1):82-87.
[6]罗向阳,吴军政.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2):99-100.
[7]雷志平.本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探析[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9):63-65.
[8]宋雅鹏.大学英语课堂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探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24):172-173.
[9]魏晋科.ESP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茶文化融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研究[J].福建茶叶,2018(8):251.
[10]范姣兰.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融入策略探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8(9):848-849.
[11]朱凌燕.英汉对比在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213-214.
[12]王凤.英汉对比视角下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2011年6月CET4翻译题透视[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117-12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