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关海鸥 胡玲
【摘要】翻译硕士教育其实是一种职业化教育。为满足新兴市场和职业不断细分过程中对翻译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传统以口、笔译理论研究为基础的翻译硕士教育局限性逐渐显露。这意味着MTI应拓宽培养模式,加强职业化教育。因此,MII在制定教学规划、课程设置上应突出专业学位培养的职业性和实践性,真正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将学生培养成为市场真正需要的专业性人才。通过设置灵活的跨学科专业课程,增加翻译技术教学,培养学生职业规划能力,建构宽口径的培养模式,才是翻译硕士培养的最佳路径。
【关键词】翻译硕士;职业化;宽口径;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关海鸥(1971-),女,汉族,吉林长春人,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副教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胡玲(1978-),女,汉族,吉林四平人,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讲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语言哲学、外语教学。
2009年,全国首届翻译硕士(MTI)教育与翻译产业研讨会的召开,标志着翻译教育与翻译行业走向结合的新发展趋势,提出了翻译产业规范化、专业化、职业化、技能化、市场化的发展方向。这一发展方向的确定,明确区分了MTI的翻译教学与传统外语专业的翻译教学截然不同,摆脱了原有翻译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的学术教育,重在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翻译硕士学位教育也由此从专业学位教育转向了职业学位教育,教学目的重在提升学生的职业生存技能,因此,在MTI教育教学中,与翻译职业技能相关的课程都将被置于教学首位。MTI培养的应该是能够满足社会发展与市场需求的高层次专业人才,是真正地需要做到产、学、研一体化的教育,甚至可以推行“订单式”教学模式,将学生培养成为市场真正需要的专业性人才。
传统翻译服务已经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要,MTI教育已由翻译服务扩展到语言服务,其内容从口、笔译发展到创译、语言技术、技术传播、本地化、项目管理、市场营销、培训与咨询等多個方面,这些都要求MTI教育实现跨学科、专业化、实践型的转型。
一、跨学科、专业化课程设置
“外语专业化,专业外语化”是近年来外语教育的主要关注点,MTI教育更是以培养“应用型、专业性”人才为目标,以满足行业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但据相关调查显示,MTI学生的专业水平提升还是主要体现在语言能力上,未能达到跨学科、专业化的要求。由此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为什么MTI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多集中在教育行业,而非如课程最初设置时的设想,进入跨学科领域,这意味着MTI教育的在校课程未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跨学科、专业化能力,未能帮助学生适应未来就业市场。
MTI作为实践型与专业化相结合的学科,跨学科、专业化、实践性的课程设置才能满足其专业需求。与传统翻译教育的最大区别就是,MTI教育已转型为语言服务,其内容除传统口、笔译之外,更是涵盖技术传播、市场营销、语言技术、本地化、翻译与本地化项目管理、培训与咨询等方面。就业市场的变化必然带动MTI教育的课程设置变化,以满足社会市场的需求。
为此,许多院校都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北京大学MTI教育中心与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北京大学计算语言所共同协作,为学生开设了计算机辅助翻译,并要求学生根据个人兴趣与专长,在北京大学所有专业中任意选修四个学分的其他专业课程,借此提高学生的跨学科专业化程度,为未来就业提供更多选择空间;中央民族大学开设了民族文化对外翻译、藏文化翻译、新疆民族历史文化研究、蒙古族文化研究等选修课;中国政法大学开设了法律翻译案例赏析、法律文化概况、法律专题口译、法庭口译、合同翻译等选修课,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各个学校的专业特色,也为其他翻译硕士生培养单位提供了范例。
在开设多学科交叉的课程,包括经济、金融、法律、科技、外事等专业技术课程的同时,还要设置语言服务管理、本地化翻译服务、项目管理等适应新兴需求的课程,才能真正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专业化、跨学科、多元性、复合型的翻译人才。北京大学MTI教育中心提出的“密切协作、文、理、工交融,共同发展”或许可以成为MTI教育的指导方针。
二、翻译技术学习
信息时代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已经成为必备技能,在翻译行业中,翻译技术已经重新定义了翻译能力。因此MTI教育要培养学生接受翻译技术思维的意识和能力建构,并在学习过程中操练并能熟练掌握常用的翻译技术与工具,为就业后满足职业需求与市场需要做好职业技能准备。
翻译技术在当下全球语言服务行业中已经成为翻译者的工作必备工具。除了常见的计算机辅助翻译之外,还包括翻译中对各种翻译工具的使用,比如语料库的建立、语料分析和术语管理软件的使用、翻译管理系统的掌握等,以及译后编辑、语言服务等,都隶属于翻译技术,并贯穿翻译工作的每个环节。实际上,业界认为,翻译技术的发展已经改变了翻译学的学科框架。
翻译实践模式的改变必然要求翻译人才培养方式的改变。据相关数据统计,目前已经有82.29%的MTI高校开设了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说明MTI教育已经非常关注翻译技术在从业行业中的作用,并已列入学生培养计划中。但是在实际教育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偏差:比如由于教师本身缺乏对计算机辅助翻译应用的亲身体验,导致其在接受完某软件培训后依然不能对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训练;对翻译文档进行优化处理的技术掌握极少;过于重视办公软件和语料库及分析工具,对国际上流行的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掌握较少等诸多问题。“机器翻译、计算机辅助翻译、Google、电子词典、基于语料库的写作工具、校对工具、企业级的翻译项目管理工具、…甚至输入法也是译员的利器”,基于此,北京大学MTI教育提出MTI+CAT培养模式,开设了翻译管理实务和语料库建设与文献查找等课程;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开设了经贸翻译、科技翻译和计算机辅助翻译等课程。这些新型课程,具有专业性、时代性特点,体现出翻译的产业化和职业化发展趋势,为MTI宽口径培养模式提供了范式。
三、翻译项目管理
MTI毕业生未能选择翻译工作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当前的翻译行业尚不规范,不能为MTI高校毕业生提供个人成长平台,而真正的市场需求单位又要求甚高,刚毕业学生不能马上胜任,从而造成了两难局面。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的推行,更加旺盛了市场对翻译服务或语言服务的需求,催生了许多新兴的语言服务就业机会,如技术写作、本地化工程师、翻译项目经理、语料资源经理、多媒体应用、网络本地化、国际化翻译服务、电话翻译、配音、字幕翻译、业务流程外包等。新兴职业的涌现就敦促MTI高层次翻译人才培养模式依据市场需求灵活应对,尽快在课程设置上得以体现。MTI教育在转变教育观念的同时,要依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学生的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成为具有灵活多样的现代语言服务人才。
四、职业规划并举
翻译产业的发展需不断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使得翻译产业发展更趋于专业化、职业化、技能化,这就要求转变教育理念,高度重视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应用性、实践性和专业化,并加强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学内容的社会性、实践性,大力推动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科研与翻译产业的需求相结合。
从根本上说,MTI教育其实就是职业化教育。对于职业化教育似乎存在一种误解,认为就是翻译职业化教育,其实不然。对于MTI教育来说,职业化教育是针对不同行业对翻译人才的需求,所进行的能与不同行业接轨的职业化教育。为此,MTI高校应做到结合本校特长针对性的培养具有本校特色的跨学科翻译人才。比如中国政法大学以政法为专长,就可以结合本校特长重点培养政法类翻译人才。这样就要求所开设的课程紧随行业动态,以满足市场更新。因此,MTI的学生在校期间要有更清晰的个人职业规划,以指导其自身的在校学习和市场就业。
北京大学MTI教育中心就开设了一门必修课:《人力资源管理:职业生涯规划和管理》。课程内容涉及:如何更好地规划自己和团队的职业发展;对职业和职业生涯的认识和规划;个人职业生涯管理;职业发展阶段;职业生涯规划对个人及企业的价值;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关于自我认知和职业认知;关于自我性格认知的四个维度;心理类型与职业选择倾向;兴趣与职业的匹配分析;如何正确认识自我职业角色转换等。这是一门人力资源的课程,看似与MTI的翻译人才教育没有关系,但是试想一下,经过如此系统、清晰的分析,学生对自身有了长远而精准的认知,对其进行与语言服务相结合的专业选择具有影响其一生的深远意义。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尽早确定自己的职业选择,毕业后能很快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为社会服务。
MTI教育要始终以职业化教育为导向,针对不同行业对翻译人才的需求,培养出能与不同行业接轨的职业化教育。实施“分类分层、就业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提高MTI学生的就业能力和拓宽就业面具有正面影响。
另外,从学生就业单位反馈意见来看,用人单位希望学生在校内就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应用领域细分并加以训练,要达到这一要求,学校需要与政府、企业、科研机构联合起来,共同建成良性的语言服务生态系统,多方协同,以适应MTI职业化趋势,校企合作、建立实习基地等都可以成为MTI培养模式中的重要环节。要保障校企合作的实质性和有效性,MTI高校在课程设置之初就要考虑到所合作企业的优势,配合学校基础教学,设计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目标课程,将市场需求、社会发展、企业发展专长、就业环境等各项因素针对性的、有实质效用的渗透到学生培养过程中来,帮助学生提早做好就业准备、提前适应社会,真正实现校企合作的目标。
鉴于对MTI教育职业化的发展需求,我们试图建构上述宽口径培养模式,即:语言能力+技术能力+职业能力+管理能力+社会能力等多种能力协同,以培养懂语言、懂文化、懂技术、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来适应社会发展。为促进学生职业生涯目标的实现,MTI学生应基于宽口径模式进行培养,同时兼具相应的综合技能,以信息技术能力为辅助实现职业技能的全方位发展。
参考文献:
[1]蔡辉,张成智.论翻译专业硕士培养中的校企合作[J].中国翻译, 2013(1):51-55.
[2]崔启亮.全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就业调查报告[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7.
[3]宫慧玲.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山东外语教学,2009 (2):44-48.
[4]黄友义.加强MTI教育与CATTI证书衔接不断提高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职业化水平[R].南京: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2015年年会,2015.
[5]滕梅,张馨元.翻译行业产业化和职业化背景下的翻译硕士(MTI)专业课程设置[J].山东外语教学,2013(4):96-101.
[6]李银芳.新时期翻译教学模式的理性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6(6):170-172.
[7]穆雷,仲伟合,王巍巍.从职业化角度看专业翻译人才培养机制的完善[J].中国外语,2013(1):89-95.
[8]張成智,王华树.论翻译学的技术转向[J].翻译界,2016(2):104-118.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