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汉英语言审美刍议

时间:2024-08-31

【摘要】汉语和英语作为世界上较为流行的两种语言,有其各自的特点和相通之处。随着全球化的日益加快及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参与度越来越高,汉语及汉英两种语言间的沟通必将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因此正确的理解两种语言产生的背景,领悟两种语言的特征,培养正确的语言审美意识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将从语言审美的视角出发,对比展示两种语言的美学特质,揭示语言审美的主题。

【关键词】汉语;英语;审美

【作者简介】高平(1971-),女,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人,河套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英语教师,副教授。研究方向:英汉翻译、英语教学。

【基金项目】本论文系2016-2017年内蒙古社会科学联合会“外语专项”课题《语言审美视域下的林语堂翻译美学思想研究》( 编号:16Z12)后续成果之一。

一、引言

语言是人类在长期的生存实践中产生的,是人类师从自然、与自然相爱相杀的过程中结出的精果。不同地域环境,不同的风水造化,养育出千差万别的生物种类,由此,其语言也是异彩纷呈,相去甚远。以汉语为例:汉语重意合,许多字从形体上已经昭示其意。如“心态”一词中的“态”字,观其组成部分“心”“大”“丶”,其意已明。汉语中的“美”字,其形态已传递出“佳人”“头戴飞仙髻、身裹锦缎衣、纤腰细步、婀娜多姿”的意象。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无不以其可依托的人类可感知的手段,来引发人类情感或智识的联想和共情。 美的语言对于阅读者而言是一种来自视、听、情、意、悟等多种感觉交互式的愉悦的体验。它并非虚无缥缈地仅存在于人的感性世界和意识形态中,而是有其具体的可感可察之实。

早在先秦之时,荀子有言:“言语之美,穆穆皇皇”(《荀子.大略》)。一代语言大师林语堂先生(1895-1976)认为“凡文字有声音之美,有意义之美,有传神之美,有文气文体形式之美。” (林语堂:1934)江慧敏认为,林语堂的汉语创作语言之美,好到无法翻译成英语。他的英文创作语言的炉火纯青,又很难翻译成汉语。(江慧敏:2012)

二、汉语审美

1.音韵之美。先人在造字之时,是熔铸了怎样的奇思妙想,使其兼备形象之美、声乐之美和意韵之美?以日月合而明,立双木以为林,无不体现先人通阴阳变幻、懂和合聚力之道。声调的抑扬顿挫、平平仄仄,或舒缓悠扬、或急促紧张,恰当地传达出言语者的心声。汉语中双声叠韵词的使用被认为可提升音韵美,清代李重华曾言:“叠韵如两玉相扣,取其铿锵;双声如贯珠相连,取其婉转”(《清诗话》,下册)。如仿佛,如玲珑,如崎岖,此双声词更妙之处在于其“形”类比其“声”,为同偏旁部首,声形齐心合力,共造意境。

2.意象之美。当我们读王维的《送使至塞上》中诗句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因其“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之声而悦耳;因“大漠”对于“长河”“孤烟”之于“落日”“直”与“圆”这样三对偏正结构的精妙组合而悦目;因“大漠”之“宽广”与“长河”之“悠长”“孤烟”之“直升”与“落日”之“圆沉”等意象神游,因塞外边疆在从军之人眼里心里的悲壮却豁达而思情交融,达到“神用象通”之境。汉语诗词讲究“模糊与隐秀”之美,这与中国人的宇宙观和哲学观不无关系。中国人向来推崇大道无形,天人合一的境界。因此体现在语言文字中,重在展现自然意象的博大精深,启发读者感悟个体于天地間的微不足道。

3.意境之美。先秦一首《关雎》道出无数少年对爱的憧憬;李白床前的明月寄托了游子千年的乡愁。苏东坡的大江东去滔尽了多少人的英雄梦,李清照的三杯两盏淡酒真是敌不过那晚秋风急。冰心的小桔灯在寒夜里永远温暖我们,曹雪芹那满纸荒唐言永远地伤感着我们……我中华汉语之美,真是如神灵鬼魅,穆穆皇皇。

三、英语审美

与汉语相比,英语单词 “aesthetics”并没能向汉语中的“美”一样给读者以美的昭示。然而这并不能说明英语之美不及汉语。我们爱听京片儿子讲皇城根儿的故事、听醉人的吴侬软语、如歌般的磨剪子、戗菜刀。因为那音那语总会牵出悠扬的故事,童年的回想。然而英语的审美角度当与汉语不同。中国当代知名翻译理论家刘宓庆这样评价英语中的美:“美的语言须具备高度和悦的视听感(Audio-visually perceptive)、精致独到的结构形态(Exquisitely structured)、深刻巧妙的意义蕴涵(Intensely signified)、精心铸造的意象意境(Meticulous imagery)、鲜明独特的文化着色(Culturally colored)。”(刘宓庆:2016) 英语往往以其平实、独到的形态、深刻的意蕴等体现其魅力。如叶芝(William Butler Yeats)的《当你老了》(When You Are Old)的诗句:

How many loved your moments of glad grace,

And loved your beauty with love false or true;

But one man loved the pilgrim soul in you,

And loved the sorrows of your changing face;

译文:

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刻,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者真心,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爱你衰老的脸上痛苦的皱纹。

读罢,我们同样会悲从心生,感叹岁月的无情,感动真爱的永恒。读奥登(W.H.Auden)的诗句如:“ Stop all the clocks, cut off the telephone…Let aeroplanes circle moaning overhead, Scribbling on the sky the message He Is Dead… Pack up the moon and dismantle the sun; Pour away the ocean and sweep up the wood, For nothing now can ever come to any good.”

译文:

拔停所有的时钟,切断电话通讯 …让飞机在高空悲鸣,狂草“他已离去”的悼文… 打包了月亮,拆卸了太阳,排干了海水,清理了林地,因为一切都已毫无意义。

读罢方知原来英语中也有如《上邪》中“山无棱,江水为竭,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同样悲壮决绝的、歌咏至情至爱的诗句,真是令人唏嘘不已,感慨万千。在约翰.班扬(John Bunyan)的《天路历程》(The Pilgrim’s Progress)中描述“名利场”(Vanity Fair)的语句,扎实体现了英语非凡的魅力:

Almost five thousand years agone, there were pilgrims walking to the Celestial City, as these two honest persons are; and Beelzebub, Apollyon, and Legion with their companions, perceiving by the path that the pilgrims made, that their way to the city lay through this town of Vanity, they contrived here to set up a fair; a fair wherein, should be sold of all sorts of vanity, and that it should last all the year long.

约翰.班扬笔下的名利场是一个可以出賣国家、土地、荣誉、珠宝、妻儿、血肉生命之地,真理绝迹之所,使追求真理之人遭受折磨和羞辱的人间炼狱。他以平白朴实、简洁生动的语言形象地表达出名利场上的虚假邪恶。其文意象充实、寓意深刻,充分体现出英语语言的斑斓强大。

英文的句法结构肩负着重大的表意功能,通常不可省,无可避免地占据空间。因此一般来讲,英语中凡句必有主谓,主谓必相一致;句间必有连贯手段,或标点如分号、或关联词语等;书写从左及右,勇往直前。不似汉字书写如造房或绘图,起笔落字已显露书者的想象或情志。因此英语以简洁、规整、严谨、理性而著称。这也极好地反映出西方人讲逻辑,重实用的思维特质。英语的包容、悦动、理性、自然、丰繁之美为人类语言描出了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

四、结语

英语与汉语体现出来的语言之特质差异如此明显,非谙熟者不能领会。因此,若想使一种语言之美在另一种语言中再现,并使其美的力量如同在原语文化具有同样的魅力,非通翻译与美学者不可为。

参考文献:

[1]江慧敏.京华旧事-译坛烟云——论林语堂Momentin Peking的无根回译[D].南开大学,2012(5).

[2]林语堂.论翻译[A].语言学论丛[C].上海开明书店,1934.

[3]刘宓庆,章艳.翻译美学教程[M].中译出版社,2016:44-49.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