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转换环孢素与英夫利西单抗治疗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短期疗效与临床结局比较

时间:2024-08-31

德吉卓玛, 杨鹏宇, 张 蕾, 李传顶, 吴亚玲, 王晓蕾

(1. 同济大学医学院,上海 200092; 2.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上海 200072)

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和急性重症UC常以激素静脉冲击治疗为主,但约30%的患者对激素治疗无效[1-2]。目前国内外指南均提出“转换治疗”的概念,认为对于激素治疗无效的患者应及时转换治疗方案,即首次转换治疗,转换治疗包括环孢素(cyclosporine, CsA)或英夫利西单抗(infliximab, IFX)治疗[3]。国外已进行了大量临床研究比较CsA和IFX作为转换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表明两种药物作为转换治疗的短期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4-8]。临床实践中往往存在两种药物序贯治疗的方法,而比较这3种治疗方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临床数据较少。本研究旨在观察3种治疗方式的短期疗效及患者结肠切除率,为临床医生进行转换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借鉴与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连续性选取2014年1月—2020年12月在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住院的成年(年龄≥18岁)中-重度活动性和急性重症UC患者共256例,其中难治性UC共64例,经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后共有49例患者符合本研究标准。纳入标准为: (1) 依照《中国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8年·北京)》的标准明确诊断为UC[1];(2) 所有患者均因激素治疗无效(包括激素依赖和激素无反应)而接受转换治疗;(3) 观察随访时间从转换治疗开始至治疗后3个月。排除激素治疗有效、未行转换治疗、既往接受过与UC相关手术、临床资料不完整以及参与了与UC相关的药物临床试验或随访时间少于3个月的患者。

对所有符合入选标准的接受CSA(和)或IFX诱导缓解治疗的49例UC患者的电子病例进行的住院数据的收集,包括性别、确诊年龄、病程、病变范围、激素治疗(疗程和副反应)、是否合并肠外表现、合并感染以及药物转换原因与时间等,实验室数据包括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血小板、血沉、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和内镜下Mayo评分。

图1 本研究患者入选流程图Fig.1 Patient enrollment flow chart

1.2 临床定义

1.3 方法

1.3.2 疗效评估 完全缓解定义为临床症状消失,结肠镜检查为黏膜基本正常(Mayo评分≤2,且无子评分>1);部分缓解指介于完全缓解与无缓解之间的患者,临床症状及结肠镜表现较治疗前有所改善。总有效例数为完全缓解例数与部分缓解例数之和。无缓解,即指治疗失败,定义为单用CsA、单用IFX或序贯治疗后3个月内临床症状无任何改善(无黏液脓血便次数下降或症状加重),或须行结肠切除术。患者由于IFX原发失效或继发失效转换为其他药物(例如他克莫司、托法替布等)亦视为诱导缓解治疗失败。“短期(早期)”结肠切除术定义为转换治疗后3个月内行结肠切除术者,所行结肠切除术均指标准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ileal pouch anal anastomosis, IPAA)。

1.4 统计学处理

3 结 果

3.1 患者一般临床特征

纳入研究的49例患者平均年龄(37.5±13.8)岁,平均病程(4.4±5.3)年,男女比例分别为61.2%(30/49)和38.8%(19/49)。中-重度UC占81.6%(40/49),全结肠型(E3)占95.9%(47/49)。转换治疗中CsA组11例、IFX组30例和序贯治疗组8例,其中CsA-IFX 7例,IFX-CsA 1例。IFX组男性占76.7%(23/30),其中1例患者合并坏疽性脓皮病,1例患者合并真菌感染,1例患者合并EB病毒感染。CsA组与序贯治疗组以女性居多,分别占54.5%(6/11)和75%(6/8)。CsA组中1例患者合并艰难梭菌感染。序贯治疗组患者中1例患者在1个月内先使用IFX无效后换用CsA,其余7例皆为CsA无效更换为IFX。3组队列患者的确诊年龄、病程、疾病程度、BMI以及激素使用次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实验室指标中的血红蛋白、CRP、血小板、血沉、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在3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明3组队列间临床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

表1 3种治疗方式下的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特征

表2 3种治疗方式下的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治疗前实验室指标

续表

3.2 CsA组、IFX组与序贯治疗组的疗效比较

CsA组和IFX组治疗后的内镜下Mayo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CsA组: 7.55±2.38vs10.18±1.60;IFX组: 5.10±3.73vs9.87±1.72,P<0.01),但序贯治疗的患者治疗前后内镜下Mayo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75±2.19vs8.5±2.98,P>0.05),见表3。

表3 3组患者治疗前后内镜下Mayo评分的比较

CsA组患者中总有效例数5例,皆达到有效治疗;IFX组总有效例数19例,其中治疗缓解者9例,治疗有效者10例;接受序贯治疗的患者总数为3例,皆治疗有效。转换治疗3个月后3组难治性UC患者的短期疗效及结肠切除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3种治疗方式的短期疗效和结肠切除率比较

3.3 影响转换治疗有效率的因素

表5 Logistics回归分析影响治疗有效率的因素

4 讨 论

本研究通过比较激素难治性UC患者分别进行IFX、CsA和序贯治疗3种治疗方式诱导缓解治疗3个月后的有效率和短期结肠切除率,表明3种治疗方式的短期临床疗效和结肠切除率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序贯治疗可能可以作为IFX或CsA初始转换治疗失败后的治疗方案。治疗前血小板升高可能是预测治疗疗效不佳的危险因素。

在提出序贯治疗之前,国内外共识已明确表明CsA单药或IFX可作为激素难治性UC患者初始转换治疗的首选方案[12]。本研究通过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内镜下Mayo评分,发现CsA或IFX治疗后患者的Mayo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减低,且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表明这两种药物均可以有效缓解结肠炎症,这与大多数的临床研究结果一致[5]。尽管序贯治疗的患者治疗前后内镜下Mayo评分未见降低,一方面可能是接受序贯治疗的患者已存在对一种转换治疗药物无效;另外纳入序贯治疗的患者例数也较其他两组少,结果具有一定的偏倚。未来需要更大的样本量来证实序贯治疗的有效性及临床价值。

结肠切除率是临床实践和临床研究中共同关注的问题,也是重要的临床结局之一。一项来自西班牙的多中心研究共纳入740例急性重症UC患者,其中377例接受了CsA治疗,131例进行了IFX治疗,63例进行了序贯治疗。结果显示接受CsA、IFX和序贯疗法治疗的患者在3个月时的累积结肠切除率分别为13.5%、15.6%和31.7%,3种转换治疗方式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进行序贯治疗的患者早期结肠切除率较高(31.7%),证实接受序贯治疗的患者疾病严重程度更高。本研究中CsA组、IFX组和序贯治疗组治疗3个月时的诱导缓解率分别为45.4%、63.3%和37.5%,短期结肠切除率依次为9.1%、3.3%和12.5%,尽管3种治疗的短期有效率和结肠切除率在统计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但序贯治疗组的结肠切除率较其他两组高。一项荟萃分析纳入了10项研究共314例激素难治性UC患者,使用序贯治疗的230例患者中193例患者为CsA治疗失败后使用IFX治疗,37例患者是在IFX治疗失败后换用CsA治疗。使用CsA-IFX序贯治疗的患者中,66.8%的患者对治疗有反应,41.5%的患者达到了临床缓解,3个月时的结肠切除率为29.7%;使用IFX-CsA序贯治疗的患者中,59.5%的患者对治疗有反应,18.9%的患者达到临床缓解,30%的患者3个月内进行了结肠切除术,对序贯治疗的总体应答率为62.4%,缓解率为38.9%[14],因此建议对不愿接受手术治疗和基础合并症少的患者,序贯治疗可以作为初始治疗失败后的药物治疗方案以替代手术治疗。

本研究对影响患者疗效的因素做进一步分析发现,血小板计数与转换治疗有效率相关。与血小板计数正常的患者相比,血小板计数越高的患者其治疗有效率越低。有研究表明,达到黏膜愈合的UC患者中,与未复发者比较,复发者的血小板计数较高,且血小板计数>25.0×104/μL是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15]。其原因可能是因为UC患者肠道黏膜的微血管内皮功能不全,使活化的血小板在局部聚集形成微血栓[16],导致肠黏膜缺血坏死,加重炎性反应程度,从而影响UC患者的黏膜愈合,影响疗效。因此,血小板计数可以作为评价UC疾病活动性及严重性的指标之一[17],但将血小板作为治疗疗效的影响因素的研究数据较少。本研究未对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计数进行比较及分层分析。找到与诱导治疗或转换治疗失败率有关的血小板计数临界值,以及确定血小板与转换治疗的疗效的关系还需进一步研究。但血小板计数作为重要的炎性反应指标,对于评估UC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以及预后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本研究的优点在于补充了国内进行3种转换治疗方案的疗效和短期结肠切除率的比较的数据,3组转换治疗间在疗效和短期结肠切除率上未见明显差异。针对CsA使用经验,本课题组的观察结果表明其依然可以作为临床医生可供选择的、安全性较好的快速诱导缓解结肠炎症的药物。3种转换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对比仍需更大样本、多中心、前瞻性的对照研究。本研究的局限性在于是单中心、回顾性的小样本对照研究,随访时间较短,尚不能代表中国人群使用该3种转换治疗的疗效与临床结局。

难治性UC的治疗在目前依然是临床面临的难题,新型药物的使用效果、不同药物间的组合与使用顺序均需要更多高质量的临床对照研究。在临床治疗作出决策前,需要综合考虑两药的药物代谢动力学、患者自身因素和医师及所在中心的使用经验,进行个体化选择治疗方案。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