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中医学留学生本科教育研究*

时间:2024-08-31

聂静怡,徐 立

·教育质量与改革·

中医学留学生本科教育研究*

聂静怡,徐立

(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193)

根植并服务于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土壤的中医药教育模式,在面对来中国的留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时,发挥强大影响力的同时也无法回避自身的局限性。因此,在中医学留学生教育中准确定位教育目标、选择恰切的教育内容、实施科学的教育方案,实现微观、中观、宏观层面的教育评价管理,是影响留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首要因素,是保证教育产品质量与特色的关键内容,也是促进留学生教育长足发展核心保障。

中医学;留学生本科教育;特色;质量

现代中医教育经过50多年的努力与探索,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发展模式,但是这种模式是根植并服务于中国的社会、经济、文化土壤之中,并在推进中国健康事业发展、社会发展的历程中承担着特定的责任与功能。因此,面对来中国留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时,中医教育在发挥强大影响力的同时也无可回避自身的局限性。信息化与全球化助推了中医药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中医国际化、中医教育国际化、中医教育海外本土化已成为现实,中国的中医药留学生教育面临着最好的机遇与强大的挑战,究其根本,机遇与挑战均来自西方对中医药的不甚了解与接纳,来中国留学生教育将成为中医药未来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一个国家高等教育的吸引力,取决于学科知识的相对优势、所能提供的教育产品的特色与质量,这也正是影响来中国留学抉择的首要因素。对于来中国留学生来说,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汉语习得、文化体验,更重要的是希望能够从专业学习中获得知识与技能,并以此寻求未来更好的发展。因此,汉语学习是来中国留学的共同收获,但在专业语言、职业能力等方面的成就则成为专业教育质量评价的重要标准。

1 培养目标定位

留学生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源自于对留学生教育性质的客观分析,具体说,既包含与中医学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相一致的一般性,也包含其自身注重学生国际职业能力发展的特殊性。准确定位留学生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是进行教育内容选择、教育实施方案设计、教育评价管理的前提与归宿,同时也是决定教育产品特色的关键环节[1-3]。

1.1满足市场需求留学生来中国学习中医,他们是来自国际社会并最终要服务于国际社会的特殊群体,中医学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势必要满足这一群体或者说国际社会的普遍需要。经过对毕业生、在校生、友好院校及雇主等不同群体的广泛调研和全面分析,目前主要生源国家均采取分业制,即取得中医行医执业资格者不得从事西医临床,这与中国以培养可以同时从事中、西医医疗行为的执业医师目标显然是截然不同的[4-8]。因此,客观分析国际社会中医执业资格要求,以国际社会对中医人才需求为导向,调整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源源不断地为国际社会输送恰切其市场需求的中医人才才是留学生教育长足发展的根本。

1.2遵循专业特点中医学是一门实践性、职业性鲜明的学科,中医师的成长也有其自身的逻辑性与规律性,因此,中医学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应在以职业能力发展为主线的同时,注重职业素养的不断成熟贯穿始终[9]。“理论、实践(临床)与思考”是中医学习的3个最重要的环节,三者相互补益,并融合于中医师成长进程中的不同阶段,设置知识、能力与素养3要素协同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利于综合性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这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

2 教育内容选择与实施方案设计

专业结构的设置和教育内容的选择与实施是留学生教育发展的核心,多年的教育实践表明,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产品的质量与特色。因此,在确立教育目标的基础上,更加明晰了实现目标的具体思路。

2.1调整与优化专业结构由于中医学专业对于汉语言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要求较高,因此,尽管学生在进入专业学习之前已经通过了汉语水平考试(HSK)相应等级的考试,但对于专业语言的理解与运用,特别是基于中医的接诊——更加注重通过与病患的交流与沟通来获取必要的诊疗信息的特点,专业汉语的学习应得到进一步的强化与锻炼[10-14]。此外,孕育于留学生专业教育过程中的文化传承与传播,对于培养知华、友华人士具有潜在、深远的影响,以学术的方式营造良好的国际氛围,在解决人类重大医学、健康问题时发出“中医的话语权”。

在专业教育方面,根据生源与职业应用的需要,强化中医基础知识、辨证思维与临床职业能力的培养,进一步密切理论与实践的交叉融合;以中国中医执业资格考试要求为蓝本,参考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医师资格考试的要求,开设必要的西医理论与实践课程;考虑海外中医医疗的特殊性,开设如《常用中成药名方选讲》、《中医症状鉴别诊断》、《中医养生》等学生感兴趣且针对性、实用性更强的课程,进一步丰富留学生课程结构,突出专业特色、品牌特色。

在强化医术的同时,注重医德修养的培养,此类课程是一种生成性课程,它产生于教师与学生、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的互动之中,既包括满足学生的工具性需求,也蕴含培养学生未来发展与价值理想的发展性能力。工具性需求包括专业知识与临床技能,是一种显性技能;发展性能力则是一种隐性的潜在能力,往往需要在长期、深层的临床观察与跟诊中才能被习得,需要更好地实现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的双向渗透与重组。

2.2合理设计教育内容与实施方式创建真正符合留学生需要的教育产品,不仅体现在专业的课程结构层面,在课程教学内容上也应根据不同的类别与特点做出相应的调整,进一步细化课程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如《中医经典选读》课程,在留学生教学中应更加注重经典理论在临床中的应用,强化留学生中医临床思维模式的建立和临床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师应注意讲授语言与留学生语言接受和理解能力的对接,适当减少因古汉语而给学生造成的学习压力。

同一门课,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在教学内容上也应当有所侧重,选用的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这都有赖于一线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与高尚的师德修养。由于语言文化、社会背景、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在平时教学设计的过程当中应充分考虑留学生的理解能力、兴趣特点以及跨文化因素,更加有序、合理地安排教学诸要素,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与此同时,教师也在此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创造性地进行课堂管理,实践从“传道、授业”到“指导、引领”的角色转变。

3 教育评价管理

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对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评价的核心内容在于对评价对象的功能、状态和效果,即教育目标的实现、教育需求的满足、毕业生的海外就业反馈、留学生教育发展的瓶颈等,从微观、中观、宏观3个层面对留学生教育进行把控。因此,教育评价同样也是留学生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一环,需要相关主体从不同角度以不同的形式对留学生教育的评价内容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评价。

3.1微观评价微观层面的评价对象是以教师和学生构成的双主体教学,其关注点在于教学环节、课程实施与成绩评定。针对不同内容与特点的课程设计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将过程性评价与目标性评价相结合,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状态与效果,充分发挥学业监控在留学生教育中的作用,保障教学的过程质量。

3.2中观评价职业能力是留学生教育中观评价的核心内容,由社会认可的行业资格是职业能力评定的基本标准和有效保障。2012年,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教育指导委员会已经出台了《世界中医学本科(CMD前)教育标准》,该标准在国际中医学本科教育准入条件和毕业生规格方面提出了基本要求。如果说该标准是从“入口”处影响中医学留学生教育评价标准,那么,国际通行的中医学本科教育评估与中医师资格认证体系的建立将会在中医学留学生教育评价的“出口”提供有力保障。

3.3宏观评价留学生教育要获得长足的发展,必须坚守两个核心价值:特色与质量。倡导“特色办学”,关键在于如何理解“特色”。中医学留学生教育的“特色”源于孕育中医学专业的中国文化,源于不同生源特点的专业架构,源于服务于不同社会环境的职业需求,源于拥有不同历史传统与相对优势的地方院校[15-17]。如果能按照上述理解来办留学生教育,就自然而然地保证了质量,保证了特色,创出了品牌。

4 结论

在《留学中国计划》中已经提到,希望到2020年使中国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家;建立与中国国际地位、教育规模和水平相适应的来华留学工作与服务体系;造就一大批来华留学教育的高水平师资;形成来华留学教育特色鲜明的大学群和高水平学科群;培养一大批知华、友华的高素质来华留学毕业生。其中还特别提到了打造品牌专业、优化专业结构、建设对来华留学人员更有吸引力的专业课程体系,重点支持具有中国特色和在国际上比较有优势的学位课程,提高其国际影响力。通过政策解读,在此战略部署中中医药留学生教育理应肩负起优先发展的重要使命,充分发挥其特殊职能,透过留学生教育的学术职能服务于国家的公共外交战略,服务于国际社会。

[1]韩雪燕,周亚滨,王颖,等.中医师承人员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3(1):47-48.

[2]张俊龙.四步建立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N].中国中医药报,2011-1-21.

[3]周亚滨,聂宏,谢春郁,等.中医学专业认证促进专业内涵建设的探索[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2(1): 46-47.

[4]李倩,王卫,陈泽林,等.泰国针灸教育与发展[J].天津中医药,2014,31(10):631-633.

[5]吴继东,李玲玲.英国针灸教育发展概况[J].天津中医药,2014,31(9):570-572.

[6]乔静华,应丽君.对中医本科专业境外人才培养的思考[J].北京中医药,2008,27(5):393-395.

[7]王永秀.来华留学生教学质量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教育论丛,2013,14(3):73-77.

[8]程霞.针灸与中医在加拿大的立法、教育和行医概况[J].天津中医药,2013,30(9):569-571.

[9]肖凤翔,所静.职业及其对教育的规定性[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5):435-440.

[10]邵湘宁,魏高文,聂绍通,等.我国中医职业教育现状分析评价[J].中医教育,2003,22(3):58-61.

[11]王智勇,于越,王慧生.高等医学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1(3):169-171.

[12]程炳均,李玲玲.关于世界中医药教育与教材建设的一些思考[J].天津中医药,2014,31(3):184-186.

[13]武继彪,徐传庚,宋永刚,等.中医相关类职业教育现状分析与人才需求预测[J].中医教育,2010,29(1):72-75.

[14]王改敏.中医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8):22-23.

[15]吕林海,郑钟昊,龚放.大学生的全球化能力和经历:中国与世界一流大学的比较[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3,34(4):100-107.

[16]王琦.中医原创思维模式研究的“五个度”[J].天津中医药,2012,29(2):109-111.

[17]肖跃红,刘洪波.如何提高中医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19-20.

Research on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of TCM for foreign students

NIE Jing-yi,XU Li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ianjin 300193,China)

The mode of TCM education was serviced to the social,economy and culture.For the foreign students who study in China the mode has own limitations.So the primary factors to influence professional ability of foreign student are accurate educational goals,appropriate content,scientific plan,and education evaluation(from micro,medium and macroscopic levels).These primary factors also ensure the quality and characteristics of education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foreign student education.

TCM;undergraduate education for foreign students;characteristics;quality

G640

A

1673-9043(2015)02-0112-03

10.11656/j.issn.1673-9043.2015.02.12

天津中医药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3JY A004)。

聂静怡(1982-),女,硕士,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留学生教育、合作办学研究。

徐立,E-mail:xulitcm@163.com。

(2014-11-1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