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晁凤羽 云南省中医医院
内部审计通过检查和评价单位内部的各项经济管理事项,发现影响本单位实现战略目标的问题,随着国家对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要求的提升,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也更加凸显。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能促进单位经济管理行为的合法合规性,能保证单位财务收支的真实性,能提高单位预算管理水平,一定程度上还能促进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开展,降低行政事业单位中存在的廉洁风险。尽管国家、各部门、各行业从不同维度、不同层面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进行规范,但是实际管理中因为不同地区差异、事业单位具体工作性质不同等,造成具体审计工作开展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本文结合笔者工作经验,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问题与创新措施予以分析。
独立性是内部审计最重要的特征,“独立性”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坚持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即设置专门的审计部门,而不是与纪检监察部门合署,甚至是财务部门的分支机构。也体现在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独立性,在事业单位的人力、物力、财力都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人员通常是身兼数职,没有专门的、专业且独立的内部审计人员,影响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效率与实际效果[1]。
从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范围方面分析,主要的审计内容侧重于财务方面,比如财务收支审计、会计基础规范化审计等,忽视了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其他易存在廉洁风险点的环节的审计工作,比如零星修缮审计、工程建设审计、专项经费审计、信息系统审计等。
行政事业单位通过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发现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不断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行为,提升内控管理水平,预防腐败等。实际上针对内部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虽然有整改意见等,但是总体整改力度不够,整改过程监督以及持续性不强,造成整个内部审计发现的问题不能及时有效整改[2]。
内部审计部门和人员缺乏独立性的原因较多,如法制体系的不完整,现阶段虽然有内部审计方面的实务指南具体准则,但是各行业通用的原则性条款,不能满足不同行业的具体需求,影响到审计部门与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审计部门独立性受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审计部门多属于财务部门的下设机构,审计部门受到财务部门的领导,具体审计过程中需要考虑财务部门的日常管理等,需要权衡利弊,审计工作中存在较多顾虑,造成内部审计工作缺乏客观性与公正性[3]。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是基于工作需要,在认识上存在偏见,比如审计工作就是出力不讨好的事情,很容易得罪单位内的一些领导等;部分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存在“走过场”,仅限于形式,因而审计内容越少越好,还能够减少不必要的麻烦等。
单位内部有些部门对审计整改工作认识不足,以解释、表态代替整改;有些部门对审计整改认识不到位,屡审屡犯时有发生。这些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审计监督的权威性。审计部门对自身职责认识不够,只是发现问题,对于后续问题是否解决以及整改力度缺乏追踪。
鉴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一定问题,需要从多方面采取措施,积极保证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充分发挥内部审计部门的监督职能。
建立健全具备独立性的内审机构,配备高素质的审计人员。行政事业单位需要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考虑到内部审计机构在工作中可能受到限制,为保证其职能发挥的独立性,可在内部审计机构设置过程中,将内部审计部门隶属于行政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避免隶属于其他职能部门、财务部门等,而且尽可能让内部审计机构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部门或其他职能部门不处于平行关系,充分发挥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在内部审计人员独立性设置方面,行政事业单位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合理设置不同数量的专职审计人员,审计人员不能由其他部门人员兼职,尤其是会计部门人员,同时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岗位职责作出明确规定,明确其权限,注重权责对等,便于内部审计部门人员独立行使职权,完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审计工作,确保内审人员在工作中遵循客观公正的原则,不用权衡利弊,而是能够客观事实的进行审计工作,发现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审计机构与人员的独立性的基础上独立开展内部审计业务,比如内部审计部门的人员主要负责内审工作计划方案以及日常审计工作[4]。
行政事业单位需要扩大内部审计覆盖范围,结合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行业以及属性,合理选择并增加内部审计项目,审计部门与审计人员需要重视审计工作的全覆盖,明确审计对象、审计范围。比如开展科研经费专项审计,对单位横向课题与纵向课题的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审计,以了解科研经费开支是否符合国家有关科技、经济政策、科技经费管理办法和财务制度,有无截留、挪用、挤占专项科研经费等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内部控制评价审计,对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有效性予以评价,促进相关职能部门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开展食堂运行审计,以了解是否存在物资采购不规范、进出库管理不严格、通过食堂滥发福利、虚列或超支招待费等违反财经法纪的问题;开展合同审计,对单位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终止过程及合同管理进行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确保合同合法合规,避免或减少经济纠纷,防范合同风险。
1.充分认识审计整改工作的重要性
单位内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加强审计整改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增强落实审计整改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将落实审计整改与推动改革创新、强化内部管理、完善内控机制相结合,共同推进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审计整改是确保审计监督到位的关键环节,是严肃财经纪律的重要措施,是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完善制度、推动行政事业单位深化改革的有力抓手。
2.加强审计整改工作的持续推进
落实部门审计整改的责任主体,严格执行审计决定,认真采纳审计意见和建议,制定审计整改方案和措施,加强内部管理控制。审计发现问题的部门主要负责人是落实审计整改第一责任人,对审计报告反映的问题要认真研究,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时限,要认真抓好整改,以此为契机,促进建章立制,提高业务管理水平。对问题较多、整改不力、责任不落实的单位管理层要高度重视。要进一步健全审计整改报告机制。内部审计部门每年要向单位管理层报告审计发现问题和整改情况,建立审计整改台账,动态管理。要进一步健全审计整改结果运用。将审计整改情况作为评价部门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以审计整改为突破口,促进健全制度、完善内部运行机制、规范管理。
总之,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审计工作管理方面尚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需要行政事业单位高度重视内部审计工作,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以及人员,不断扩大审计范围,充分发挥审计在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中的应用。客观认识审计工作对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积极作用,从而加强管理,注重审计工作的持续跟进,提高审计质量。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