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关于建筑施工企业完善税收风险防控的思考

时间:2024-04-24

刘红英 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引言

尽管建筑业营改增已经长达五年时间,但从目前建筑企业日常税务管理来看,对税收风险的防控大部分企业依旧是停留在财务部单个部门,而非企业整体层面。在新时期下,建筑企业应对税收风险的防控工作予以正确认识,在进一步强化内部财税管理力度的基础上,将现有的风险防控体系加以改进和完善。

一、建筑施工企业生产经营税收管理特点

(一)经营模式特殊、税收风险大

一般情况下,在我国建筑市场招投标是大部分施工企业获取工程项目承包权的主要方式。对于相关部门来说,普遍会针对限制准入投标资质、规范分包经营管理方面给出明确严格的规定,那么在最初选择核算模式时,负责建筑工程的施工企业便可能会面临一定的税收风险。与此同时,大部分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往往涉及较长的建设周期,以及庞大的资金结算量。无论是多样化的拨付款项方式,还是不同的工程结算方式,建筑施工过程中均会带来不确定性的税收风险[1]。

(二)生产流动性强、税收管控难

在建筑工程实际施工中,往往难以准确认定项目作业的具体生产经营场所。对于大部分大型建筑施工项目而言,其普遍会涵盖跨区域经营的作业模式,涉及较广的覆盖范围。在工程项目施工所在地不同的情况下,无论是执行标准,还是解读税收相关的政策法规,都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差异,这使得建筑施工企业税收风险防控工作的实践与落实具有较大难度。

(三)矩阵组织机构、税务管理责任不明晰

矩阵制管理是当前建筑施工企业广泛采用的临时管理模式。一方面其既要与上级职能部门保持良好链接,接受垂直管理;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强与项目部内部的交流沟通,渗透横向管理,项目整体管理对多元化的信息沟通渠道具有较高要求,导致税务管理责任不明晰的现象愈发凸显[2]。矩阵管理是从长期的项目管理实践中总结而来,具有分工明确等项目管理优越性,但也正因为其具有的相对独立性,导致税务核算主体的税务管理理所应当被认为仅是财税部门的责任,其他职能部门人员存在“与我何干”的想法,导致税收风险防控无法形成有效的面,而仅仅是管理层中的点。

二、建筑施工企业生产经营可能面临的税收风险

(一)业务承接阶段的税收风险

建筑企业有句话叫“营销是龙头”,在日常工作中通过分析与观察许多建筑施工企业税务管理工作的落实情况也可以发现,其普遍将工程的经营承揽目标放在首要位置上,在承接业务的工作阶段,盲目追求中标,未充分了解工程项目建设的相关税种,违背了成本效益最大化的核心防控原则,很容易带来一系列的税收风险。同时,还可能未能综合考虑项目自身的特殊性,没有站在整体性的角度上了解并明确工程项目所在地的具体税务环境,不合理地选择投标主体,必然会使得项目中标后施工企业面临的税收风险显著加大。承接阶段的税收风险决定了项目的先天发育程度,可能是个优质儿,也可能是先天不足。

(二)合同签订阶段的税收风险

合同签订包括签订承包合同和签订发包合同。建筑施工的税收风险也可能由于不明晰的合同内容约定条例所引起。部分常见的包括不明晰的税率约定、发票类型约定等,还包括不确定的合同相对人纳税身份约定、发票传递时间以及业务性质约定等,这些都是在合同内容约定不明确的情况下导致施工企业面临诸多税收风险的关键因素。如机械设备的租赁与使用,若在与出租方服务商达成合作协议时,施工企业未向其索取相应的服务类别发票,很可能在建筑工程后续施工中因经济业务与发票开票内容不一致,面临不确定性的税收风险;进销项发票开具时间合同未明确约定,影响后续项目实施期间项目资金情况等。

(三)会计核算阶段的税收风险

会计核算阶段建筑施工企业最主要的是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印花税及发票管理方面的风险。如:纳税义务时间判断错误、取得或开具的增值税发票不符合要求、不合规的原始单据管理,这些都在会计核算阶段为建筑施工企业带来不可忽视的税收风险。以在偏远地区的建筑工程施工项目为例,在民房租用方面,房租、水电费用的交纳往往会忽视对发票的索取,抑或是在采购内部食堂商品货物时,无发票、不索取入账收据的现象较为普遍。不合规与不标准的原始单据管理为会计工作带来诸多困难,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而言,在清缴企业所得税汇算时,不得不将应纳税所得额适当调增,进而增加企业税负[3]。所有经济事项运行,最终都会以各种票据的形式汇集至财务核算处,每一张票据(包括外来的和自制的)背后都有可能蕴藏着不合规不合法因素,如果因专业知识有限未能正确识别或识别处理不当,均会给企业带来税收风险隐患。

(四)经济合作方税务管理规范性的税收风险

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国家金税系统功能的不断更新完善,企业的税务管理不仅仅只是跟建筑施工企业自身管理有关,经济业务合作方的纳税行为规范、税务管理水平也会给建筑施工企业带来一定的影响。笔者所在的企业就经历过税务部门通过发票开具方其他事项查到公司存在接收虚假发票的可能,此事件经核查后最终被认定公司是善意第三人,后期重新从销货方取得防伪税控系统开出的合法、有效专用发票而告终。

三、建筑施工企业税收风险的影响因素

将建筑施工企业不同阶段的税收风险予以归纳,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外部环境因素。外部环境因素包括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税务环境及法律环境等方面,特别是大型的项目与通货膨胀、招投标市场的规范性、地方税务部门执法的公正性及税率变化等因素联系地更为紧密。二是项目组织成员资信和能力因素。一个建筑项目的组织成员包括业主、设计、监理、承包商、分包商、供应商等,其中业主、分包商、供应商的资信及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对建筑施工企业建设项目过程中的税收风险造成影响,如因业主方经营状况恶化,恶意拖欠结算款,导致承包商出现税款缴纳风险;因分包商、供应商开具瑕疵票据导致承包商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不充分而纳税调增等。三是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管理因素。主要表现在税收风险意识整体不强、税务风险管控方式落后、税务风险管控人才队伍建设滞后、合同条款不严密等方面。

四、建立建筑施工企业完善税收风险防控的有效体系

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而言,税收风险是指可能出现的影响税收管理目标实现的不确定因素,前面对这些不确定因素进行了阐述,那如何有效减少这些不确定因素发生的概率或者降低不确定因素发生后的损失呢?值得建筑施工企业税务管理层去思考,笔者在基层及管理层岗位工作时对此类问题也进行了不太成熟的思考,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建立企业内部风险防控意识

对于建筑工程施工企业来说,应首先从思想意识层面上对完善税收风险防控的必要性予以正确认识,加大建设企业文化的执行力度,并在日常的经营管理与文化渗透中融入风险防控理念。施工企业的生产经营、建筑建设以及其他方方面面的工作均与税收风险防控紧密相关,建议在建筑施工企业文化构建的过程中,深入渗透税收风险防控意识,引导内部员工形成习惯,通过自发的行为全面提升企业税收风险防控的实践水平,打造全流程生产经营的风险防控体系,是最大化优化税收风险预防效果的必要途径。站在施工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角度来看,树立现代化的税收风险防控意识,对后续工程承包以及生产经营的强化管理具有重要影响,因而应正确认识组织开展税收风险管理教育培训工作的必要性,为员工提供充足优质的学习机会,在日常工作中可以采取现场宣贯、印发宣传册等方式引导员工明确防控税收风险的正确途径与有效实践方法。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最大化降低或削弱业务承接阶段、履行过程中可能面临的税收风险。

(二)建立税收风险识别资料库

建筑施工企业普遍存在由财务人员兼职税务岗位、行使税务管理职能的现象,这会造成税务信息收集不全面、分析不专业,让企业面临较大的税收风险。笔者认为税收风险识别是税收管理的核心。同时,随着税收征管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打造“以税收征管信息化平台为依托、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分类分级管理为基础,推进征管资源合理有效配置,实现外部纳税遵从风险分级可控、内部主管努力程度量化可考”的现代税收征管方式,是税务局新的征管要求。作为被征管对象的建筑施工企业,完全可以利用税务局的检查、稽查、日常协查等管理要求,借助税务局单税种税收风险识别模型,梳理出建筑施工企业税收风险评估资料库,确定风险因素,并在最大范围内予以共享,并定期不定期地完善资料库,以备企业内部不同项目结合各自的特点编制专属税收风险识别报告。

(三)建立税收风险评估体系

推进现有税收风险评估与管理流程的规范化发展,需立足于施工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结合自身现有的经济、建设以及经营条件,完善税收风险指标分析制度的构建,分析各种因素发生的概率,并调研税收风险的各类指标与发展趋势特点。在建立税收风险模型时,还应切实融入建筑施工企业自身的特征与性质,确保税收风险防控数据库的搭建助力税务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进而提升自身的行业优势。

确保预估风险办法的科学性是制定税收风险防控评估体系的基本要求,除此以外,还需对税收风险的不同等级予以明确划分。对于建筑企业来说,可以组建专门的风险预估与防控小组,针对工作中的督导检查、稽查及日常询问过程中挖掘出的潜在税收风险,对比风险识别资料库,结合财务共享中心风险预警体系,予以全面化的精准分析。并参照其严重程度,划分税收风险等级。依照既定的风险等级分类标准,根据不同地区税务政策,综合评估其对工程建设或生产经营带来的影响,为后续防控税收风险工作的有效落实提供必要保障。

(四)构建税务风险防控管理体系

建议将税务风险防控纳入企业风险管理体系并给予必要的资源支持。资源支持包括资金、人力资源、制度等方面。推进建筑工程税务防控管理制度的合理化构建,是达到精细化管理项目税务的有效途径。建筑企业需充分认识到税收风险防控工作的实际需求,针对具体的项目施工任务,构建科学可行的税务预控制度方案,在项目管理工作的各个开展阶段中,全方位贯彻落实税务管理,提高精细化税务管理工作的实践成效。让专业的人办专业的事,将精细化管理模式应用到税务风险预控工作中,主要分为几阶段,前期需以预防为主、中期是过程监控和管控、后期则是考核与评价。

前期通过专业化的风险识别,对可能发生的税收风险采取风险规避、风险减轻等方式开展风险应对。

中期实行税收风险动态监控,根据收集的各种信息,预测可能发生的风险,对其进行监控并根据情况提出预警。

后期考核方面需要对通过科学防控取得成效的单位予以奖励,对因不作为导致企业利益受损的予以惩戒,这些都需要以具体的制度予以支撑;后评价也是税务风险防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引入数理统计原理所创立的分层法、因果分析图法等对已结束的税务检查事项再检查的税收风险进行再分析。分层法可以考虑从不同层次的税务检查所涉及的检查内容进行统计和挖掘其中的信息价值。因果分析法可以从再检查结果去逐层深入排除可能的原因,最终找到最主要的原因,为后期项目防控税收风险进行有的放矢的管理。

以上的各种措施根本目的在于明确税收风险防控点以及税务管理工作的具体权责,明晰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各类约定内容。在此基础上,日常需重点加强对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核心税种及常见风险的严格管理。

(五)建立企业内部良好的信息传递与沟通机制

建筑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目前大部分都通过财务共享中心实现集中核算,可以依托财务共享中心实现税务风险信息的共享。一是建立高效指导机制。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而言,管理层需要有专人及时将国家最新的行业税收政策传达每一位税收防控体系中的人员,通过扁平化管理模式,借助信息化管理手段,一方面使得内部沟通渠道迅速有效,并能取得共识;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分享各地税务个性化政策,并共享对外与税务部门的沟通方式及渠道,进而精确施策,有的放矢,防控税收风险。二是建立迅速反馈机制,对于最基层的实际税务检查内容、处理过程、最终结果能迅速有效地进行反馈。

(六)建立企业外部税收风险管理协同机制

在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税收风险防控体系的同时,在外部也需要构建税收风险管理协同机制。一是与税务管理部门建立良好的税企关系。加强业务交流的互动,实时掌握最新税务政策。二是加强与业主单位的积极沟通。做好销项税的缴纳筹划,在降低税收风险的同时节约企业资金。三是加大与下游供应商、分包商的税务事项的联系和指导。利用专业知识帮助下游企业,特别是没有税务管理经验的小规模纳税人或一般纳税人小型企业合理、有效的处理预缴、开票等税务事项,把好进项税的收取关,进而降低成本费用列支风险。

结语

完善税收风险防控,是切实提升建筑施工企业税务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也是推进其迈入规范化、科学化与现代化经营与管理渠道的必要方式。优化对税收风险的评估与预防,还需参照项目所在地的具体环境,综合分析工程施工可能面临的具体税收风险问题,最大化提高税收风险防控成效。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