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崔光星 张筱凤 吕文 杨建锋 袁庆丰 黄海涛 楼奇峰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浙江省临床肿瘤药理与毒理学研究重点实验室,杭州 310006
【提要】 根据有无进展为CP,将24例胰腺分裂(PD)并发复发性急性胰腺炎(RAP)患儿分为未进展为CP的治愈组(15例)和进展为CP的CP组(9例)。两组患儿的年龄、PD类型、首次ERCP有效率、合并胆胰管合流异常、副乳头肿大、术前主胰管直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治愈组的确诊PD时间、术前AP次数、ERCP操作次数、腹侧胰管缺失例数均少于C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内镜治疗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早诊断、早干预或可有效降低CP的发生率。
胰腺分裂(pancreas divisum,PD)是胰腺最常见的先天性解剖异常,主要由于胚胎发育的第2个月腹侧胰管与背侧胰管融合失败所致[1]。人群中大多数PD是无症状的,但少数可发生复发性急性胰腺炎(recurrent acute pancreatitis, RAP)、CP或胰型腹痛,称为胰腺分裂症。PD个体在人生的不同时期均可发病。儿童及青少年时期发病,如果不能及时得到诊治,则可能由RAP进展为不可逆的CP,对患儿的身心发育造成较大伤害。目前国内ERCP在儿童中仍未普及,加之对PD等儿童先天性胆胰疾病的认识不足,导致相关研究缺乏。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4例PD并发RAP患儿的临床治疗,并长期随访观察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收集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行ERCP诊治的18周岁以下的PD(包括完全性PD和不完全性PD)并发RAP患儿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既往史、临床表现、确诊PD时间、ERCP术前术后胰腺炎次数、首次ERCP治疗有效率、ERCP操作例次、并发症及长期随访结果等。ERCP下诊断资料包括PD类型、主胰管直径、是否存在腹侧胰管缺失、副乳头肿大、胰胆管合流异常等。其中将最后一次ERCP下拔出胰管支架纳入ERCP操作例次。
2.患儿分组:根据是否进展为CP将PD并发RAP患儿分为未进展为CP的治愈组(15例)和进展为CP的CP组(9例)。比较两组患儿的一般情况、内镜下诊断资料。RAP定义为既往发作2次及以上AP,并不伴有CP的患儿;RAP进展为CP的定义是内镜治疗期间出现CP改变者。CP的诊断符合慢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8,广州)[2]制定的标准。
3.内镜下诊治:术前获得患儿父母知情并签署治疗同意书。所用器械为Olympus公司JF260型十二指肠镜和切开刀,COOK公司和Boston公司的支架、导丝和高频电等内镜治疗器械。ERCP术中首先观察主副乳头,一般先行主乳头插管造影,显影腹侧胰管,若不显影或只显示较短的一段(长度一般不超过腹中线),则再行副乳头插管造影,如见贯穿全胰腺的背侧胰管,则可诊断PD,其中背侧胰管与腹侧胰管间无交通支为完全性PD,若存在纤细短小的交通支则为不完全性PD。明确诊断后行内镜下治疗,完全性PD并发RAP患儿常规行副乳头切开联合背侧胰管支架置入术(endoscopic minor papilla sphincterotomy combined with dorsal duct stent insertion,Mi-ESDSi),不完全性PD并发RAP患儿则行主副乳头双括约肌切开联合副胰管支架置入术(bi-papilla 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 combined with dorsal duct stent insertion,Bi-ESDSi)(图1)。
4.随访:首次ERCP术后即视作随访始点,随访终点为2019年12月31日。随访内容主要包括患儿发生CP的情况、胰腺炎发作情况(取每年平均发作次数)、术后腹痛程度(取腹痛最剧烈时评分)及生长发育情况等。其中腹痛评分使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系统,0~3分为轻度疼痛,不影响睡眠;4~6分为中度疼痛,轻度影响睡眠;7~10分为重度疼痛,不能入睡或痛醒。
1.患者一般资料:24例PD并发RAP患儿均在笔者所在医院首次确诊。首发症状至确诊PD所用时间为3~48[12(6.25~14)]个月。总计实施ERCP 88[4(2~5)]例次,每例患儿平均更换胰管支架为3(1~4)支,每3~6个月更换1次。完全性PD为17例,不完全性为7例。9例PD并发RAP患儿进展为CP,CP发生率为37.5%(9/24)。治愈组患儿确诊PD时间、术前AP次数、ERCP操作次数、腹侧胰管缺失例数显著少于CP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两组患儿年龄、PD类型、首次内镜治疗有效率、伴胆胰管合流异常、副乳头肿大、术前主胰管直径等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1)。
图1 副乳头括约肌切开联合副胰管支架置入术 1A 主乳头稍肿大,主乳头插管;1B 主乳头造影腹侧胰管未显影,胆总管无异常;1C 副乳头肿大(黑箭头),行括约肌切开后插管,白箭头示主乳头;1D 造影见胰体、尾部全程显影,无交通支,主胰管未见明显扩张;1E 示背侧胰管支架;1F X线下背侧胰管支架(黑箭头)
表1 治愈组和慢性胰腺炎组患儿一般情况比较
2.内镜下治疗:副乳头插管成功率97.7%(86/88),失败的2例患儿中1例为首次ERCP插管失败,先行副乳头括约肌切开,并在3个月后再行副乳头插管成功;另1例为更换支架时插管困难,予行括约肌切开。首次ERCP有效率为95.8%(23/24),1例无效者表现为术后疼痛无改善,予以药物治疗后缓解出院,但对随后的内镜下治疗有效。完全性PD并发RAP患儿首次均行Mi-ESDSi治疗,不完全性PD并发RAP患儿则主要行Bi-ESDSi,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具体情况行主副乳头球囊扩张术等。内镜下发现副乳头肿大18例(75%),腹侧胰管缺失率达25.7%(7/24),4例(16.7%)伴有胆胰管合流异常。
3.并发症:总发生率4.5%(4/88),均较轻微。3例次更换支架术后并发轻症急性胰腺炎,予以保守治疗治愈;1例术后高淀粉酶血症,经对症处理后痊愈;无1例中转外科手术。
4.随访:每例患儿首次ERCP术后即开始随访,随访时间4~107(49.3±28.6)个月。术前、术后平均每年胰腺炎发作次数为3.6(2.8~7.1)次、0.0(0.0~0.4)次,术前、术后VAS评分分别为6(5~7)分、1.5(0~4)分,内镜治疗后胰腺炎发作次数、疼痛评分均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患儿的一般发育情况,如心智、身高、体重等与同龄儿童无明显区别。
讨论PD是胰腺最常见的先天性解剖异常,其背侧胰管引流绝大多数胰液并开口于副乳头,当副乳头出现异常致胰液引流不畅时,可发生胰腺炎[1]。目前普遍认为,PD是胰腺炎的独立致病因素。如果病因不能及时解除,则病程中可反复发作急性胰腺炎,病情迁延不愈,进一步可进展为CP。PD患儿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主要以反复发作的上腹痛为首发表现,常误以为“胃痛”发作,如继发为CP,还可出现消化不良、体重下降、糖耐量异常等表现[3]。儿童PD并发RAP的早期诊断一直是个难点。研究发现,该类患儿平均确诊时间长达15.8个月[4],本组研究平均需12个月,较前有一定缩短,但确诊时间仍然较长。本组患儿由RAP进展为CP的发生率为37.5%(9/24),比例较高,提示早期发现、及早干预的重要性。
MRCP是目前诊断胆胰管疾病的重要手段,尤其是促胰素增强型MRCP(s-MRCP)进一步提高了诊断准确率。此外,EUS亦有一定的应用前景。Rustagi和Njei[5]的一项荟萃分析发现,MRCP、s-MRCP诊断PD的总灵敏度分别为52%、97%,特异度为86%、97%,提示s-MRCP具有更高的诊断准确度,推荐用于PD的诊断。Shen等[6]一项关于MRCP与EUS诊断PD的荟萃分析同样指出,s-MRCP在诊断PD的准确度高于MRCP与EUS。ERCP作为一项有创操作,现主要用于治疗,然而对于先天性的胆胰管疾病,如PD、胆胰管合流异常等,因其能够清楚显影胆胰管汇合部位及共同通道,仍旧是诊断金标准[7-8]。本组所有患儿均在ERCP下明确诊断,且准确诊断出PD的变异类型,即腹侧胰管缺失7例,胆胰管合流异常4例,提示ERCP在诊断该类疾病中的重要作用。
PD并发RAP的治疗主要有内镜和外科手术。一项荟萃研究发现,内镜与外科治疗在总的缓解率差异上无统计学意义[9],但考虑到外科手术对患儿的创伤较大,故内镜手术目前是治疗部分PD并发RAP的首选方法。近年来国内Wen等[10]报道了较大样本的症状性PD患儿的内镜研究,发现并发RAP的PD患儿的首次内镜治疗有效率为92.9%。本组有效率高达95.8%,提示儿童对于内镜治疗反应较好,原因可能与其旺盛的新陈代谢、较强的组织修复能力有关。本研究治愈组与CP组的年龄差异虽无统计学意义,但提示内镜干预的年龄越小,CP的发生率越低。对于不完全性PD,因腹侧、背侧胰管间存在交通支,笔者实施了双乳头括约肌切开术以达到腹背侧胰管充分引流;而对于完全性PD,则尽可能保留主乳头的功能,以预防胆道的逆行感染。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愈组患儿确诊PD时间、术前AP发作次数、腹侧胰管缺失例数显著少于C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这些因素可能是进展为CP的重要影响因素。然由于本组样本量少,需要进一步积累样本量进行证实。
儿童具有以下特殊性:(1)患儿胃肠腔道较窄、肠壁菲薄;(2)儿童胆胰疾病谱以先天性解剖异常多见;(3)患儿易哭闹不安、多不配合;(4)麻醉插管困难及谨慎的药物使用;(5)围手术期的护理等。因此,ERCP不仅操作难度大,且手术风险高。本组患儿副乳头插管成功率达97.7%(86/88),ERCP相关总的并发症率仅为4.5%,低于文献报道的4.76%~14.9%[10-12],且多以轻症胰腺炎为主,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究其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严格把握内镜治疗指征;(2)完善的术前评估;(3)内镜医师、器械护士及麻醉医师间的团队合作;(4)具有丰富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5)团队中拥有经验丰富、操作熟练的高年资内镜医师。
通过随访,本组患儿总的内镜治疗反应较好;与术前比较,术后疼痛评分及胰腺炎发作次数均显著减少,表明ERCP治疗PD并发RAP患儿是安全、有效的。若一旦进展为CP,则ERCP操作例次显著增加,加重了患方的精神和经济双重负担。因此,迫切需要对PD进行早期诊断,及早干预。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