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陈政宇,陈国芳,陈彤,马冬娇
脑白质疏松(Leukoaraiosis,LA)是指脑室周围或半深部白质区域在头颅CT影像上呈现斑片状低密度灶或在头颅T2WI序列上呈现高信号的影像学表现。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在后续影像检查中被发现合并不同部位及严重程度的LA[1]。研究表明,LA与AIS静脉溶栓患者预后存在一定关联,LA可以导致血管周围间隙增大,降低血管调节扩张能力,致使血管内皮功能失常,从而影响患者抗凝治疗的效果,并增加溶栓后出血转化风险[2-3]。LA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但已有研究表明LA是卒中患者认知功能下降及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4-5]。本研究采用Fazekas量表对AIS静脉溶栓患者的LA部位与严重程度进行评估,旨在探索此类患者不同部位LA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
1.1 研究对象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8年1月-2019年12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徐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且发病在4.5 h以内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本研究经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徐州市中心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文号:JS-1280)。纳入标准:①年龄≥18岁;②发病在4.5 h以内,且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③入院NIHSS 4~16分;④入院后24~72 h内完善头颅MRI(FLAIR及DWI序列)检查;⑤病历资料齐全,具备影像学检查结果。排除标准:①存在静脉溶栓禁忌证或拒绝溶栓治疗;②接受血管内介入治疗;③既往卒中遗留神经功能障碍,mRS≥2分;④因各种原因未能完善头颅MRI检查;⑤存在严重肝脏及肾脏疾病;⑥既往存在可疑神经系统疾病;⑦发病前半年内服用维生素B6、维生素B12或叶酸。
1.2 基线资料收集 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入院NIHSS评分、TOAST分型,既往病史(心房颤动、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卒中病史、吸烟史),既往用药史(抗血小板、抗凝治疗),以及入院后24 h内血脂四项、纤维蛋白原、肌酐、尿酸、Hcy水平。
由神经内科医师根据NIHSS量表评价入院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采用TOAST分型对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表现进行分型;卒中病史定义为曾被明确诊断为卒中或入院前已服用相关药物;吸烟史定义为吸烟时间长达半年以上且每日吸烟10支以上。
1.3 LA的判定及分组 依据Fazekas量表,由两名神经内科医师采用双盲法提取患者入院后72 h内的头颅MRI影像,对脑室旁与深部LA分别进行评分。脑室旁LA评分,0分:无病变;1分:帽状或铅笔样薄层信号改变;2分:呈光滑的晕圈;3分:脑室旁呈现不规则高信号并延伸到深部白质。深部LA评分,0分:无病变;1分:点状病变;2分:点状病变开始融合;3分:大片融合病变。其中,根据脑室旁LA的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中重度脑室旁LA组和无或轻度脑室旁LA组;再根据深部LA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中重度深部LA组和无或轻度深部LA组(评分0~1分为无或轻度LA组,2~3分为中重度LA组)。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的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以M(P25~P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是否存在中重度LA作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作为自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影响不同部位中重度LA的影响因素。
2.1 患者基线资料 最终纳入318例AIS患者,均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总体患者年龄41~91岁,平均65.4±11.6岁,男性211例(66.4%)。在深部LA分组中,中重度深部LA组89例,无或轻度深部LA组229例;在脑室旁LA分组中,中重度脑室旁LA组160例,无或轻度脑室旁LA组158例。
2.2 中重度脑室旁LA组与无或轻度脑室旁LA组基线资料比较 中重度脑室旁LA组患者年龄、高血压比例,纤维蛋白原、肌酐及Hcy水平均高于无或轻度脑室旁LA组,LDL-C水平低于无或轻度L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表1)。
表1 中重度脑室旁LA组与无或轻度脑室旁LA组基线资料比较
2.3 中重度深部LA组与无或轻度深部LA组基线资料比较 中重度深部LA组年龄、高血压比例,纤维蛋白原及肌酐水平均高于无或轻度深部L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2)。
表2 中重度深部LA组与无或轻度深部LA组基线资料比较
2.4 不同部位中重度LA患者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根据脑室旁LA程度分组中,年龄、高血压、LDL-C、纤维蛋白原、肌酐及Hcy水平作为自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高血压及Hcy水平升高是AIS静脉溶栓患者中重度脑室旁LA的独立危险因素(表3);深部LA程度分组中,年龄、高血压、纤维蛋白原及肌酐水平作为自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与高血压是AIS患者中重度深部LA的独立危险因素(表4)。
表3 中重度脑室旁LA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表4 中重度深部LA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随着对脑小血管病认知的逐渐深入,LA作为脑小血管病亚型之一,对AIS静脉溶栓患者预后的影响逐渐受到更多的关注。研究显示,合并中重度LA的AIS患者较无LA患者的静脉溶栓不良预后风险明显升高[6]。这可能与LA通过细胞毒性作用损伤血脑屏障,加重脑损害,从而增加预后不良风险有关[3]。因而探索AIS静脉溶栓患者不同部位LA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可以通过调节可控危险因素,延缓甚至逆转LA进展,并可减少LA对于静脉溶栓患者长期预后的不良影响。
年龄作为中重度LA的危险因素已基本成为共识,这可能与高龄患者血管条件改变影响脑白质区域的血供有关。有研究提示在65岁以上患者中LA发生率高于90%,且LA严重程度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步升高[7]。一项针对卒中患者的研究发现,脑室旁和深部LA患者平均年龄均高于无LA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本研究结果显示,高龄是AIS静脉溶栓患者脑室旁和深部中重度LA的独立危险因素,这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7-8]。
既往研究表明高血压是AIS患者LA的常见危险因素之一[9]。长期高血压通过作用于平滑肌细胞,改变穿支动脉及部分细小动脉,从而诱发动脉硬化,影响患者脑血流循环[10]。脑室旁白质区域血供源自室管膜下动脉的分支血管,而室管膜下动脉与反向走行的穿支动脉构成分水岭区[11],因此脑室旁区域更易因血流循环的改变出现低灌注缺血现象。此外,深部白质区域由细小穿支动脉供血,由于其缺少侧支循环,故易发生缺血、缺氧,导致脱髓鞘改变。对此,有研究认为通过长期控制高血压,可以延缓甚至逆转LA进展[12]。本研究结果同样显示高血压是AIS患者脑室旁与深部中重度LA的独立危险因素。
此外,本研究发现Hcy水平升高是脑室旁中重度LA的独立危险因素。有研究提示,Hcy在体内可以激活一系列较为复杂的反应,通过抑制内皮型一氧化氮导致血脑屏障功能受限,并通过炎症级联反应破坏内皮,而血脑屏障的损伤可能导致有毒物质渗透到神经组织[13]。分析以上反应可能是Hcy水平与LA存在关联的原因之一。Gao等[14]研究发现AIS患者Hcy水平升高是脑室旁LA的独立危险因素,与深部白质无关,并提出这可能与两个部位LA的发病机制不同有关。
综上所述,高龄与高血压是AIS静脉溶栓患者中重度LA的独立危险因素,而Hcy水平升高则是此类患者脑室旁中重度LA的独立危险因素。但本研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第一,本研究为单中心研究,样本量有限,可能使研究结果产生偏倚;第二,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未对患者进行长期预后随访。因此,今后还需更大规模、前瞻性的研究进一步探讨AIS静脉溶栓患者LA的影响因素。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