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葛铁军, 孔俊嘉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沈阳 110142)
润滑剂是赋予塑料润滑性、减少有害摩擦并防止制品界面粘附的加工助剂的总称[1].聚合物成型加工过程中添加润滑剂,不仅可以减少熔融后树脂分子之间的摩擦力,还能够降低熔融体与加工设备之间的粘结力,促进熔融体的流动,以保证加工顺利进行,对提高设备效率和成品率、增强制品的表面光泽度,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乙撑双硬脂酰胺(EBS)是一种脂肪酸双酰胺类化合物,具有独特的化学结构和优异的加工性能,因此,在塑料加工行业中作为润滑剂已被广泛应用[2-3].国内外对该系列产品的开发、研制工作非常重视,不断有新产品面市.在国外该系列产品约占全部润滑剂总量的25%以上[4-5],而我国直到上世纪70年代末期才开始对EBS进行研发,发展很慢,品种较少,产品产量所占据的比例远低于国外[6-8].国内外同类产品面临的共同问题是针对性不强,且均未能很好地兼顾内外润滑性能.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合成针对聚烯烃类树脂的新型润滑剂.采用脂肪酸与胺类化合物反应的方法,合成新型润滑剂KJJ,研究合成的最佳工艺条件.该方法条件温和,污染小,合成工艺简单.产品KJJ是乙撑双硬脂酰胺的衍生物,具有内外两种润滑作用,在聚烯烃类树脂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显著提高了其加工性能和机械性能,同时改善了聚烯烃类树脂表面光泽度,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硬脂酸:天津市大茂化学试剂厂;乙二胺:天津博迪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催化剂:磷酸,天津市富宇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抗氧剂:1010,南京九龙化工有限公司.
电子天平:H10KS,上海仪器总厂;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DHG-9030型,上海精密实验设备有限公司;搅拌器:DF-1型,荣华仪器制造有限公司;双螺杆挤出机:TSE-35A/400-32-1,南京瑞亚高聚物装备有限公司;注射机:NG120-A,无锡格兰机械有限公司;拉伸测试仪:RGL-30A,深圳瑞格尔仪器有限公司;悬臂冲击机:XJV-22,承德实验机有限责任公司;熔融指数仪:HT-9431,弘达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将硬脂酸加入到四口烧瓶中,氮气气氛下缓慢加热,全部融化后,加入0.4%的催化剂(相对于硬脂酸质量)与抗氧剂.当温度升到70~120℃时用恒压滴液漏斗滴加乙二胺,滴加完毕升温至130℃,保温1 h,然后慢慢升温到160~200℃,保持3~6 h,使之进行脱水反应,脱除的水由N2气流带出.待酸值小于10 mgKOH/g时终止反应.所得产物室温下为淡黄色、脆性硬块,将其研磨成粉末后待用.
合成新型润滑剂KJJ,其实质过程是两个阶段,首先是反应原料形成胺盐,其次是胺盐的分解,同时引入一个弱极性基团.
2.1.1 配料比的确定
在反应的成盐阶段,该过程为放热过程,乙二胺会部分挥发,导致投料比不准确,影响反应;但是投入的乙二胺过多,又会导致产品胺值过高,影响产品的色泽.由图1可以看出:随着乙二胺加入量的增加,产物的产率有所提高,当硬脂酸与乙二胺质量比为1∶0.12时产率达到最大,之后基本不再变化,所以,硬脂酸与乙二胺按质量比1∶0.12进行反应较为合适.
在合成润滑剂过程中还需加入0.4%的催化剂与1%的抗氧剂1010(相对于硬脂酸质量).
图1 配料比对产物产率的影响Fig.1 Ingredients on product yield
2.1.2 反应时间的确定
反应时间由多种影响因素共同决定,例如:N2的流速,反应温度等.胺盐的分解是可逆过程,适当地提高N2的流速,能够及时移除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水,不仅可以使反应正向进行,还可以缩短反应时间.在保证反应平稳进行的同时,反应温度的恰当选择,也能够节省反应时间.经过反复试验验证,反应时间在4~7 h内反应较完全.由图2可以看出: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产物的产率不断升高,到达5 h之后缓慢上升,7 h后虽然产率还有所升高,但是当时间过长时会对产物色泽有较大影响,综合考虑5 h时为最佳反应时间.
图2 反应时间对产物产率的影响Fig.2 Reaction time on product yield
2.1.3 反应温度的确定
由上述可知,成盐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因此,应控制反应温度,防止温度过高,造成胺盐色泽变深,影响产品颜色.在胺解阶段,适宜的温度能够使水尽快移除,使反应趋于完全.反应温度对产物产率的影响如图3所示.
图3 反应温度对产物产率的影响Fig.3 Reaction temperature on product yield
从图3可以看出:随着反应温度不断升高,产物的产率先上升后下降,由此可见反应温度在200℃时,为最佳反应温度.
综上所述,最佳工艺条件为:m(硬脂酸)∶m(乙二胺)∶m(抗氧剂)=1∶0.12∶0.01;反应温度200℃;反应时间5 h,催化剂加入量为硬脂酸加入量的0.4%(质量分数).
(1)熔点的测定,采用德国NETZSCH公司生产的STA 449C型热分析仪;(2)酸值的测定,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5530-2005/ISO 660:1996);(3)胺值的测定,参考文献[9]方法.制备的实验样品与标准对比结果如表1所示.对比结果表明实验样品性能良好.
表1 国内外润滑剂性能标准Table 1 Domestic and foreign lubricant performance standard
在聚丙烯中加入润滑剂KJJ后,无论是体系的加工性能、表面性能还是缺口冲击等常规性能都得到了令人满意的结果,以下是对KJJ改性聚丙烯的性能测试.
2.3.1 润滑剂KJJ对PP熔融指数的影响
图4为KJJ润滑剂对PP熔体流动速率的影响曲线.由图4可以看出:加入KJJ后,PP的熔体流动性有明显提高,并且随润滑剂用量的增加,其熔融指数逐渐升高.在PP中润滑剂KJJ含量为3份时,样品熔融指数达到最大值.当用量大于3时,熔体流动速率基本不再变化.这与润滑剂KJJ和PP的相容度有关,当润滑剂用量过多时,相容度已饱和,不再增大,因此,润滑剂加入3份时融熔指数最高,流动性能最好.
加入KJJ润滑剂后,在热及剪切力作用下,润滑剂被逐渐排斥到PP与金属加工设备之间的界面上,提高了外润滑性,在润滑剂的内、外润滑作用下,使熔体的流动速率提升,从而改善了样品加工性能,减少材料成型时与设备间的摩擦,有利于提高材料的表面光泽度.
图4 润滑剂加入量与熔融指数关系曲线Fig.4 Lubricant added and melt index chart
2.3.2 润滑剂KJJ对PP冲击强度的影响
润滑剂KJJ在PP中具有良好的分散作用,可以直观地从样品的冲击强度上反映出来.图5为KJJ加入量与冲击强度的关系曲线.
图5 润滑剂加入量与冲击强度关系曲线Fig.5 Lubricant added and impact strength chart
由图5可以看出:KJJ可以较好地改善样品的冲击强度,说明KJJ润滑剂在PP中具有很好的分散性.当KJJ为1份时,样品的冲击强度达到最大值.随着加入量增加,冲击强度有所降低.可能的原因是这种润滑剂的内润滑作用使样品的分子间力降低,界面作用减弱,导致冲击强度有所下降,但冲击强度依然高于不使用润滑剂时的强度大小.
2.3.3 润滑剂KJJ对PP抗拉强度的影响
图6为润滑剂加入量与抗拉强度关系曲线.由图6可以看出:加入润滑剂KJJ的PP的抗拉强度与未加入润滑剂KJJ相比,有小幅度的提升.因为在塑料中填料为分散相,填充体系的拉伸性能会受到填料和树脂界面粘接性能的影响,若填料和树脂界面粘合得好,则填充体系的拉伸强度高.通过实验可以看出:润滑剂KJJ的加入提高了聚丙烯的拉伸强度,说明润滑剂KJJ与聚丙烯的界面粘合性好.
图6 润滑剂加入量与抗拉强度关系曲线Fig.6 Lubricant added and tensile strength chart
2.3.4 润滑剂KJJ对PP表面光泽度的影响
具有良好表面光泽度的PP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例如在文具、家用电器及装潢材料等行业,表面光泽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指标.但是,为提高PP的性能,在PP中不可避免地会添加颜料或其他助剂,不同程度地降低了PP的表面光泽度,从而限制了PP的应用.
通过观察,研究不同含量KJJ对PP表面光泽的影响,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KJJ对PP表面光泽度的影响Table 2 KJJ effects PP surface gloss
研究表明:如果KJJ加入量不足,则样品颜色发暗,表面出现裂纹.这是因为物料的成型一般是在熔融流动的状态下进行的,润滑剂加入量不足,物料流动性过小,塑化进程受阻,物料与加工模具之间摩擦过大.如果KJJ加入过量,样品反而发污,光泽度下降.这是因为润滑剂加入过多,物料流动性过大,产生的挤出压力过小,样品成型不够完整;如果KJJ加入量适合,则样品表面光滑,且富有光泽.
(1)合成润滑剂KJJ的最佳工艺条件为:m(硬脂酸)∶m(乙二胺)∶m(抗氧剂)=1∶0.12∶0.01;反应温度200℃;反应时间5 h,催化剂加入量为硬脂酸加入量的0.4%(质量分数).
(2)KJJ能够显著提高PP的熔融指数,当用量为3份时,熔融指数达到最大值,其后基本不再变化.
(3)KJJ能够提高PP的冲击强度.
(4)KJJ对PP的抗拉强度有小幅度的提升,其加入量为3份时达到最大值.
(5)适量加入KJJ,对PP的表面光泽度有所改善,制得的产品表面光滑,有光泽.
[1] 王克智.塑料助剂的开发及应用—润滑剂[J].塑料科技,1996(3):46-53.
[2] 张建雨,陈常见.乙撑双硬脂酰胺的合成新工艺[J].广东化工,2010,37(11):230-232.
[3] 侯元春,新型光亮润滑剂TAS在塑料加工中的应用[J].塑料助剂,1998(4):15-16.
[4] 姜丹蕾,石大川.乙撑双硬脂酰胺的合成[J].化工科技,1997,7(3):36-38.
[5] 任春华.塑料加工用润滑剂[J].杭州化工,1996,26(2):34-38.
[6] 崔小明.乙撑双硬脂酰胺的开发利用前景广阔[J].上海化工,1999,24(15):43.
[7] 徐群,陈朝晖,田文霞.乙撑双硬脂酰胺的合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0,16(4):74-76.
[8] 高建华,张成宝.乙撑双硬脂酰胺的制备与应用[J].江苏化工,1996(5):44-45.
[9] 叶美君.聚酰胺树脂中胺值的测定[J].热固性树脂,1999(2):51-53.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