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孙怀宇, 王 宇
(沈阳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辽宁沈阳110142)
撞击流是使两股流体沿轴相向流动,并在中点处的撞击区域产生撞击.撞击流技术最早应追溯到1953年Koppers-Totsek粉煤气化炉的研发和应用[1].20世纪60年代初原苏联的 Elperin等学者率先开展了这一系统的研究[2].20世纪70年代末,以色列Tamir[3]及其领导的研究组从设备形式及应用上进行了较深入系统的研究.我国学者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对撞击流进行研究.伍沅设计了用于制备超细粉体的浸没循环撞击流反应器[4].
由流体的不同,撞击流分为以气相为连续相的撞击流及以液相为连续相的撞击流.近年来,撞击流领域的研究明显转向以液体为连续相.这种研究重点的转移是由于液体的密度和黏度分别比气体大3个和2个数量级,致使两股相向流体撞击时发生强烈的动量传递和流团间相互剪切、挤压作用,还在撞击区产生波动,其结果将有效地促进微观混合[5].
本文主要研究撞击流反应器内流体的压力分布及流速分布,以便更好地了解流动情况,为反应器的放大设计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应用FLUENT软件对流场进行数值模拟,更深入地解流场情况.
使用有机玻璃制作撞击流反应器,设备尺寸为20 cm×10 cm×5 cm,上端开有10 cm×2 cm的长方形溢流口,两导流管为Φ0.75 cm×0.1 cm,管口间距为2 cm.定义以撞击面中心为坐标中心的三维坐标系,x轴与导流管轴线重合,y轴为垂直方向,y-z平面称为撞击面,x-z平面称为水平面,x-y平面称为垂直面.实验使用水为工质.实验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设备流程图Fig.1 Equipment flow chart
测量时用阀门调节两管流量.压力探头垂直插入液面下指定位置,使用双液倒U形管压差计(水和柴油做指示剂)对撞击流反应器内压力进行测量.用热电阻作为测温探头,使用PCI-1710数据采集卡建立数据采集系统,以1 kHz的采样率对探头处温度进行测量.在流动方向上放置2个间隔一定距离的探头,并在管出口处迅速加入一定量的热水,通过分析两探头测量得到温度脉冲峰的时间差,可得到两探头间的流体速度.
图2和图3分别是撞击速度u=0.4 m/s时x-z面的压力分布和流速分布.
图2 u=0.4m/s时x-z面压力分布Fig.2 Pressure distribution on x-z plane when u=0.4 m/s
从图2可以看出:压力分布关于撞击面基本对称,在撞击面的中心周围存在一个高压力区域,撞击面中心的压力最大,这是因为在两股流体撞击过程中部分动压头转换为静压头.而在此区域外的压力较低.
图3 u=0.4m/s时x-z面流速分布Fig.3 Velocity distribution on x-z plane when u=0.4 m/s
从图3可以看出:速度分布关于撞击面基本对称.撞击面中心周围存在一个低速区域,撞击面中心的速度基本为0.在此低速区域周围存在一个锥形的流速较高的区域.从流体力学角度分析,在低速区域周围的流动速度较高,而两侧的压力差又较大,所以在此区域流动的流体容易产生旋涡,并产生较强的混合及反应促进作用.
使用FLUENT软件建立反应器模型[6],并对撞击流反应器的流场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几何模型和网格模型使用前处理器GAMBIT完成,求解器选为FLUENT 5/6,利用Tgrid程序将包括入口管的反应器划分为四面体网格.设置两入水管出口为velocity-inlet边界条件,顶面长方形溢流口为outflow边界条件.为简化计算,假设撞击流反应器内流体的时均运动为稳定流动;流体为连续、不可压缩牛顿流体;反应器与外界无热量交换;不考虑重力影响;壁面为无滑移光滑界面.选用标准k-ε双方程作为流体力学模型,此模型可对湍流发展非常充分的流体进行计算.通过模拟计算,得到指定流速下反应器中的压力场及速度场.
图4和图5为撞击速度u=0.4 m/s、中心水平面x=0时沿z轴压力和速度的实验结果与模拟结果比较.
图4 u=0.4 m/s时z轴压力模拟值与实验值的比较Fig.4 Simulation compared with the experimental values of pressure on z-axis when u=0.4 m/s
在入口流速相同情况下,数值模拟与实验所得z轴上压力分布和速度分布基本一致.表明使用数值模拟软件对此反应器中的流场进行模拟可行.但实验值与模拟值存在一定的差别,说明使用流体力学模型在模拟撞击流时还有一定的误差,这方面有待于在流体力学模型方面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及改进.数值模拟得到的在u=0.4 m/s时x-y平面和y-z平面的压力分布和速度分布如图6~图9所示.
图5 u=0.4 m/s时z轴速度模拟值与实验值的比较Fig.5 Simulation compared with the experimental values of velocity on z-axis when u=0.4 m/s
图6 u=0.4 m/s时x-y面压力分布Fig.6 Pressure distribution on x-y plane when u=0.4 m/s
图7 u=0.4 m/s时y-z面压力分布Fig.7 Pressure distribution on y-z plane when u=0.4 m/s
图8 u=0.4 m/s时x-y面流速分布Fig.8 Velocity distribution on x-y plane when u=0.4 m/s
图9 u=0.4 m/s时y-z面流速分布Fig.9 Velocity distribution on y-z plane when u=0.4 m/s
从图6~图9可进一步证实,在撞击面的中心有一个高压力低流速区域,区域关于撞击面对称,基本为轴对称.流体在进行撞击时,绕这个区域进行流动,在区域的周围产生强烈的湍流,这个强烈的湍流区域对混合过程及反应过程有很强的促进作用.
(1)通过实验得到撞击流反应器内的压力分布及速度分布.证明在撞击面中心部分存在一个撞击区,此区域关于撞击面对称,基本上轴对称.区域内压力较高,流速很低,围绕此区域有一个强烈湍动的区域,会促进混合及反应的进行.
(2)使用FLUENT对反应器建模,使用k-ε方程进行流体力学模拟计算,得到的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
[1] Tamir A.撞击流反应器——原理和应用[M].伍沅,译.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6:172-173.
[2] Elperin I T.Heat and Mass Transfer in Opposing Currents[J].J Engng Physics,1961(6):62-68.
[3] 伍沅.撞击流性质及其应用[J].化工进展,2001,20(11):8-13.
[4] 伍沅.浸没循环撞击流反应器:中国,CNZL002303264[P].2000-07-06.
[5] 伍沅.撞击流中连续相研究重点的转移[J].化工进展,2003,22(10):1066-1071.
[6] 于勇.Fluent入门与进阶教程[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1-2.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