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筑牢国家治理体系的社区基础:新时代我国社区治理探索的成就与经验

时间:2024-08-31

徐增阳 张 磊

***指出:“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的一个优势就是把城乡社区基础筑牢。”1《把城乡社区基础筑牢》,《人民日报》,2022年06月30日。社区是居民生活的基本单元和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础。城乡社区治理事关党和国家大政方针贯彻落实、居民群众切身利益与城乡基层和谐稳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区工作,立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积极探索社区治理的理论和实践创新,不断完善社区治理体系,努力构建城乡社区治理新格局,稳步开展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实现了活力和秩序的有机统一,有效提升了城乡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系统总结新时代我国社区治理探索的成就与经验,有利于进一步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和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一、新时代我国社区治理的实践探索

***指出:“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实到城乡、社区。”2《***: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实到城乡社区》,人民网(http://politics.people.com.cn/big5/n1/2016/0305/c1024-28174494.html.)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城乡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积极开展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探索,标志着我国社区发展进入新阶段。

(一)确立社区治理的功能定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战略思考出发,确立社区治理的功能定位,为增强城乡社区治理能力、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提供保障。

一是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角度定位社区治理,使社区治理上升为国家战略。党的十八大首次将城乡社区治理纳入党的纲领性文件,开启了社区治理的新篇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城乡社区治理纳入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之中,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国务院批复“全国社区建设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构建了落实社区建设政策和推进社区治理工作的重要机制。2017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为新形势下的城乡社区治理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十九大提出“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1***:《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49页。。2021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对统筹推进乡镇(街道)和城乡社区治理进行了部署安排。党的二十大提出“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2***:《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54页。,明确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城乡社区治理的任务。

二是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高度推进社区治理,使党的领导贯穿社区治理全过程。***指出:“要加强党的领导,推动党组织向最基层延伸,健全基层党组织工作体系,为城乡社区治理提供坚强保证。”3《人人都是主人翁,共同把家园建设得更加幸福美好》,《人民日报》,2022年05月31日。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完善社区治理体系,成为新时代城乡社区治理的一条主线。各地通过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及其工作制度,加强领导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发挥社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党建工作融入城乡社区治理实践,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同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积极探索区域化党建和社区“大党委”机制实施路径,促进一体化党建实现全覆盖,不断加强党组织对城乡社区各类组织和各项事务的领导,带动多元力量参与,推动共建共治共享,形成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政府主导、社区居民参与、社会力量有机协同的社区治理体系。

(二)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高度重视社会治理创新,坚持以共建共治共享拓展社会发展新局面,保障社会既充满活力又拥有良好秩序。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格局,是新时代城乡社区治理的重要任务。

一是深化实践探索和思想认识,把共建共治共享上升为社会治理制度。党的十九大从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思路和要求,就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作出了安排。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从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的角度出发,提出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要求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机制,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治理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党的二十大将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作为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内容,提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的要求,就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作出部署。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探索中逐步形成的科学制度,对于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和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宁,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是以城乡社区为基本单元,打造基层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城乡社区作为基层治理的单元和群众生活的中心,是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基础。各地在城乡社区治理实践中,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主动加强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构建纵横交织的“组织链条”,利用区域化党建平台推动城乡社区、乡镇(街道)与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开展共建,组织在职党员干部下沉到社区参与治理和服务,带动驻区单位、商户企业、社区居民、社会组织、物业公司、社区居委会等共同参与社区治理,有效汇聚社区共治的力量和资源,形成党建引领下多元主体互助合作、有机联动的社区治理网络。上述实践有助于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的日常需求、及时发现和化解社区中的各种矛盾冲突,为丰富社区治理参与主体、拓展社区治理路径、改善社区治理效果、营造和谐温馨的社区氛围和维持安全稳定的社会秩序,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推进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

在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基础上,中央进一步提出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体现了社会治理的理念和方式创新。“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基础在基层、根本在社区。”1龚维斌:《以社区为重点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光明日报》,2019年12月23日。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为社会治理创新明确了方向,也成为城乡社区实践治理中的新探索。

一是以城乡社区为重要单元,积极推进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2019年,***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社会治理共同体”2《全面深入做好新时代政法各项工作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人民日报》,2019年01月17日。。在此基础上,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3《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19年11月06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再次强调:“要实现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4《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人民日报》,2020年11月04日。党的二十大提出:“发展壮大群防群治力量,营造见义勇为社会氛围,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5***:《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54页。这体现了中央推进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坚定性。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是一项系统工程,作为社会治理基本单元的社区,是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最佳切口”。各地在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探索中,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和政府主导作用,通过搭建参与平台、组织开展活动、挖掘整合资源,激发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市场主体和居民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实现合作共治。

二是以居民需求为目标导向,不断加强城乡社区治理创新。***指出:“社区是党委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要及时感知社区居民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一件一件加以解决。”6《为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人民日报》,2021年05月17日。在中央层面,民政部实施了“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建设,先后批复确认了114个单位,成为引导社区治理改革创新的标杆。在地方层面,北京的“吹哨报到”改革、上海的“精细化治理”探索、成都的“社区营造”模式、武汉的“红色引擎”工程、杭州的“未来社区”建设等,都是新时代社区治理创新的典范。各地还建立健全社区协商的议事机制,依法有序组织居民开展社区协商、组织社区自治;健全城乡社区服务机构和设施,鼓励引导各类主体参与社区服务供给,解决社区服务资源分散、优质资源供给不足、居民体验感差等问题。

二、新时代我国社区治理的重要成就

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时代社会发展形势和特点,围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要求,不断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提升了社区治理现代化水平,夯实了国家治理的社区根基。

(一)社区治理理念全面更新

新时代孕育新思想,新思想指导新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高度重视社区工作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观点。各地在城乡社区治理实践中,不断深化对社区治理的理论思考,实现了社区治理理念的全面更新。

1.从社区管理向社区治理转变

党的十八大提出:“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是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方式。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7页。这是“社区治理”首次被写入党的纲领性文件,标志着我国社区建设从管理向治理的转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就改进社会治理方式作出专门安排,“社会治理”开始取代“社会管理”,体现了党领导社会建设的思想理念和政策思路发生转变。社区治理的转变也全面展开:治理主体由政府“单打独斗”,转向党组织领导的“多方共治”;治理方式由单一“行政手段”,转向市场化、社会化和行政化等手段并用;治理模式由“粗放式管理”,转向“精准化、精细化治理和服务”。

2.从城市社区治理向城乡社区治理拓展

进入新时代,“城乡社区治理在党和国家战略中的重要地位更加突出”2吴晓林:《从本位主义到体系研究:十八大以来城乡社区治理的研究走向》,载于《江苏社会科学》2020年第4期。。中央整体研究和统一部署城乡社区治理工作,不断加强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2015年,中组部与民政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开展社区减负工作的通知》,推进城乡社区减负增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城乡社区协商的意见》,聚焦城乡社区协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问题。2018年,民政部等多个部门共同印发《关于做好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工作的指导意见》,为完善社区治理制度体系提供了有力支持。2021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推进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方案。城乡社区治理政策的体系化,为统筹城乡社区治理,促进城乡社区一体化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制度保障。

3.从社区生活共同体向社区治理共同体迈进

社区作为居民群众的生活中心和国家治理的基本单元,承载着居民美好生活需要,也承担着国家治理的重任。社区治理既要发挥好服务居民的功能,也要巩固好国家治理的基础。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城乡社区人员构成日益复杂,利益诉求更加多元,矛盾和冲突不断增多。因资源和权限不足,社区在回应不同利益诉求、协调利益矛盾和化解利益冲突方面面临挑战。社区中各类主体、诉求、资源的碎片化问题突出,亟待整合。“在基层社会治理领域,只有党组织拥有穿透组织边界、超越群体利益在更大范围整合资源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3刘建军:《社区中国》,天津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第83页。坚持党建引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组织统合和利益整合作用,建设社区治理共同体,汇聚多方主体和不同资源,形成参与社区治理和破解社区难题的合力,成为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关键所在。

(二)社区治理体系不断完善

我国城乡社区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形成了健全的组织结构体系、完备的制度保障体系、有效的科技支撑体系和专业的人才队伍体系,为夯实社区治理基础和满足居民美好生活需要,提供了有力保证。

1.健全的组织结构体系

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政府主导的多元共治的社区治理体系基本形成。一是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地位不断巩固。坚持党建引领是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的思想共识。街道(乡镇)、城乡社区党组织对社区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不断加强,区域化党建深入拓展,有效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二是基层政府的主导作用不断强化。各地通过制定区县职能部门、街道(乡镇)在社区治理方面的权责清单,明确了社区工作的权责边界和工作事项,对城乡社区治理的支持、保障和指导不断加强。三是群众性自治组织的基础作用不断彰显。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规范化建设不断加强,实现了与网格化服务管理的有效衔接,在办理公共事务、发展公益事业、调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和反映群众需求等方面成效显著。四是社会力量的协同作用不断增强。社区社会组织的数量逐年增加、类型日趋丰富,在社区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三社联动”稳步推进,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的新格局逐渐形成;驻社区单位、其他社会力量和市场主体积极参与社区治理,为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和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奠定了基础。

2.完备的制度保障体系

社区治理法治化建设不断推进,使城乡社区治理有法可依。一是城乡社区治理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党和国家坚持把城乡社区治理提升至国家战略地位,彰显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制度自觉”1袁方成:《迈向现代化的中国特色社区治理》,载于《中国民政》2022年第10期。,一系列文件的出台为社区治理提供了制度保障。《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对党领导社区治理作出明确规定,夯实了党领导社区治理的制度基础;《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着眼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夯实国家治理根基,为城乡社区治理定向引航。二是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体系更加成熟。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城乡社区协商的意见》《关于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的指导意见》等,为实行“四议两公开”、推进城乡社区协商和维护人民民主权利提供了指导;城乡社区中的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不断健全和完善,“在新一轮村(社区)换届中,近90%的村(社区)依法依规修订了村规民约、居民公约”2范佳富:《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民政部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司司长陈越良谈十年答卷》,载于《中国民政》2022年第10期。。

3.有效的科技支撑体系

各地广泛运用现代科技和信息化手段,不断提升社区治理现代化水平。一是社区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普及和应用不断加强。各地加快社区公益性信息服务设施和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强化“一站式”服务和“一门式”办理的社区应用,促进互联网与社区治理相互融合,“全国50.9万个村委会、11.3万个居委会信息集中汇聚、统一管理、动态更新”3张康喆:《十个社区的十年》,载于《瞭望》2022年第20期。,为构筑人防、物防、技防、智防相交织的社区防线提供了技术和信息支持。二是社区治理的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各地积极搭建“智慧社区”公共服务平台,探索“大数据+社区治理”,推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在社区治理中的应用,广泛提供家政保洁、物业维修、医疗保健、治安防控等多样化服务,实现横向和纵向的信息贯通,提升社区治理和服务的精准化和智能化水平。

4.专业的人才队伍体系

我国不断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推进职业体系建设和优化队伍整体结构。一是建立了专业化社区工作者队伍。各地积极响应中央政策,立足实际制定了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和管理的实施办法,加强对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的统一管理和教育培训,建立了包括社区党组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成员及其他社区专职工作者在内的专业化社区工作者队伍,“全国社区工作者达到433.8万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157.3万人”4王玉明:《新时代 新社区 新生活——〈“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印发实施》,载于《中国民政》2022年第3期。。二是强化了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各地注重选优配强社区党组织书记,推动符合条件的社区党组织书记通过依法选举担任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负责人。三是优化了队伍整体结构。年纪轻、学历高、能力强已成为新时代城乡社区工作者的底色,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和村(居)委会主任“一肩挑”比例达到95.6%和93.7%,村(居)委会主任大专以上学历占比达到46.4%和82.6%,还有一大批硕士、博士充实进来5罗燕:《民政部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司司长陈越良:筑牢城乡社区基础》,载于《民生周刊》2022年第21期。。

(三)社区治理效能显著提升

进入新时代,随着社会结构多样化、价值取向多元化和利益诉求多变化的发展,各种社会矛盾风险累积叠加。社区治理效能提升为破解矛盾问题提供了支持。

1.居民参与能力显著增强

发挥群众积极性,调动群众参与基层治理,是新时代社区治理的重要方向6吴晓林:《党建引领与治理体系建设:十八大以来城乡社区治理的实践走向》,载于《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20年第3期。。一是城乡社区协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水平不断提升。社区党组织领导和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牵头的社区协商机制不断完善,促进了城乡社区居民的协商意识养成、协商方法掌握和协商能力提高。“超过70%的县(市、区、旗)制定了统一的城乡社区议事协商目录”7范佳富:《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民政部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司司长陈越良谈十年答卷》,载于《中国民政》2022年第10期。,“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众人商量”已成为城乡社区治理的鲜明特征。二是城乡社区自治机制不断健全。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积极性逐步提升、渠道和方式不断拓展,在开展社区志愿服务、创建文明家庭、弘扬传统文化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群众参与能力的增强,进一步激发了居民的热情和动力,破解了居民参与不足、集体行动难以达成的社区治理困境。

2.服务供给水平稳步提高

***指出:“强化社区为民、便民、安民功能,做到居民有需求、社区有服务,让社区成为居民最放心、最安心的港湾。”1《让社区成为居民最放心最安心的港湾》,《人民日报》,2022年03月03日。新时代以来,我国城乡社区服务水平稳步提升。一是服务设施更加完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以党群服务中心为基本阵地的综合服务设施布局更加优化,“全国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城市由82%提升到100%全覆盖、农村由31.8%提升到79.5%”2《“小社区”书写社会治理“大文章》,《人民日报海外版》,2022年10月31日。。二是服务内容更加丰富。公共事业服务、便民利民服务事项的办理更为便利快捷,社区志愿服务健康发展,极大地方便了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三是服务方式更加多样。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形成了“群团组织、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和驻区单位共同参与,协同开展社区服务的体制机制”3范佳富:《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民政部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司司长陈越良谈十年答卷》,载于《中国民政》2022年第10期。,提升了社区服务精准化和精细化水平;政府购买服务政策措施不断完善,城乡社区服务项目和标准有序衔接,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通过‘互联网+社区政务服务’和‘互联网+社区商业服务’逐步实现社区服务‘网上办’‘掌上办’‘快捷办’”4张雷:《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城乡社区治理新体系》,载于《中国民政》2022年第10期。,全面提升了社区服务的智慧化和便利化水平。城乡社区服务水平的提高,破解了居民群众不断增长的个性化差异化多样化需求与社区服务供给不足的难题。

3.应急管理能力不断增强

社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与居民安危、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密切相关。党的十八大以来,城乡社区应急管理能力不断增强。一是预防化解矛盾效果明显。各地通过建立“两代表一委员”联系社区制度、完善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制度,健全了居民利益表达机制;通过健全社区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完善矛盾纠纷调解机制,有效应对了土地纠纷、邻里矛盾、物业冲突等城乡治理难题;通过拓展网格化服务管理,加强社区治安防控网络建设,有效维护了城乡社区安全。二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作用突出。***指出:“在应对疫情的斗争中,无论是应急状态还是常态化防控,社区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5《把城乡社区基础筑牢》,《人民日报》,2022年06月30日。社区既是疫情防控中的基本管理单元,也是疫情防控中的生活保障单元,还是疫情信息的采集单元,更是实施“精准防控”的主要抓手、开展政策宣传和维护社会秩序的前沿阵地,在“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和“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方面释放了基层治理效能,为遏制病毒扩散蔓延提供了有力保障。城乡社区在预防化解矛盾和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增强了风险预警和危机处理能力,成为满足居民安全和秩序需求、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重要屏障。

三、新时代我国社区治理的基本经验

新时代我国社区治理取得显著成效,关键在于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时代发展形势和要求,坚持以党的领导为政治保证、以人民至上为价值追求、以多元协同为行动路径、以问题导向为方法指南、以央地联动为创新牵引,扎实推进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党的领导:社区治理的政治保证

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必然要求。党的领导为新时代社区治理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一是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社区很重要,上面千条线,底下一根针,很多工作都要靠社区去完成。”6《***:我很重视社区工作》,载于《社会与公益》2022年第8期。社区治理涉及方方面面,工作琐碎繁杂。城乡基层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带领居民群众积极宣传和落实党的理论方针政策,从根本上确保了社区治理的性质和方向。二是开展系统的政策设计。政策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工具。中央注重整体统筹和科学规划,就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作出全面部署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为社区治理提供了制度保障和行动指南。三是实施有效的组织动员。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和力量之源。城乡基层党组织有效动员社区党员干部和居民群众,汇聚应对复杂问题的整体动能。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有效的组织动员成为筑牢社区防线的关键。

(二)人民至上:社区治理的价值追求

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也是对党的奋斗历程和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1《***谈治国理政》第4卷,外文出版社2022年版,第53页。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城乡社区治理始终把人民至上作为价值追求。一是以服务群众为宗旨。***指出,社区虽小,却连着千家万户。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全力为群众排忧解难2《***春节前夕赴内蒙古调研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人民日报》,2014年01月30日。。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城乡社区做好防控工作的同时,有效保障了居民生活和维持了社区稳定,彰显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二是以群众参与为动力。各地在社区治理实践中,通过开展民主协商、志愿服务等途径增强自治活力,依法有序组织群众参与社区公共事务,激活了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内生动力。三是以群众满意为标准。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强化城乡社区的为民、便民、安民功能,建立健全城乡社区治理评价体系,引导和鼓励居民群众参与社区治理评价,有效提升了城乡居民的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密切了居民之间的联系,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多元共治:社区治理的行动路径

城乡社区作为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日益成为各种利益关系的交汇点和矛盾纠纷的多发地,维护安全稳定的压力不断增大。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建引领的多元共治成为提升治理效能、破解治理难题的关键。一方面是建立多元共治的组织体系。在做好整体规划和政策设计的基础上,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充分发挥基层政府的组织引导作用,搭建社会力量参与平台、激发社区自治活力,建立起城乡社区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组织体系,促进了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和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另一方面是完善多元共治的运行机制。在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的同时,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的政治和组织优势,强化基层党组织统合作用,不断健全多元共治的组织协调机制、利益表达机制、资源整合机制、服务供给机制、评价反馈机制,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逐渐形成,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社区基础更加稳固。

(四)问题导向:社区治理的方法指南

***指出:“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只要科学地认识、准确地把握、正确地解决这些问题,就能够把我们的社会不断推向前进。”3***:《之江新语》,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35页。坚持问题导向是新时代社区治理的方法指南。针对城乡社区因承担过多行政事务、应对检查评比、开具不合理证明等导致的负担过重问题,中央做出系统部署并印发一系列文件,各地积极开展专项整治,为社区减负赋能增效。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针对城乡社区人员配备和物资保障不足、统筹协调机制不健全、工作压力大等问题,国家就发挥城乡社区组织的疫情防控作用、社区防控工作信息化建设、关心关爱社区工作者、提高城乡社区工作精准化精细化水平等,不断健全和完善相关政策。针对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城市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服务保障能力不足、治理体系不够完善、居民归属感和认同感不强等问题,国家制定了《完整居住社区建设指南》并组织开展试点,为完善社区服务设施、打造宜居生活环境、推进智能化服务、健全社区治理机制,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供了方案。

(五)央地联动:社区治理的创新牵引

坚持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相结合,推动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是我国深化改革的重要方法论。进入新时代,社区治理的顶层设计不断加强。继党的十八大将社区治理写入党的纲领性文件以来,党中央还印发了首个国家层面的城乡社区治理纲领性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将城乡社区进行统筹规划,开展了全国基层治理创新典型案例评审、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建设,为城乡社区治理提供指引。进入新时代,社区治理的地方探索广泛展开。各地积极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社区治理模式,涌现出很多典型案例,如北京市朝阳区通过实施“社区成长伙伴计划”探索超大城市社区治理创新路径、湖北省宜都市利用村规民约增添农村社区治理活力、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太和街道和平路社区通过建设“红色楼院共同体”破解老旧小区难题等,成为社区治理现代化建设的典范。“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的结合,促进了社区治理的经验扩散和学习借鉴,实现了城乡社区治理水平的整体提升。

社区是国家治理的基本单元和人民生活的重要场所,承载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愿景和人民美好生活的期待。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区工作,积极推进城乡社区治理并取得显著成效,巩固了国家治理体系的社区基础,彰显了中国特色社区治理的制度优势。党的二十大从积极发展基层民主的角度出发,提出增强城乡社区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实效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39、49、54、67页。;强调把发展壮大医疗卫生队伍的重点放在农村和社区2***:《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39、49、54、67页。;把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作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并上升到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高度3***:《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39、49、54、67页。;还就加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提出要求4***:《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39、49、54、67页。。上述部署体现了社区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新形势下推进城乡社区治理明确了方向和任务。

***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社区治理只能加强、不能削弱5参见《***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307页。。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基础建设是重中之重,城乡社区是国家治理体系基础中的基础。推进城乡社区治理,要牢牢把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要求,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不断提高社区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和专业化水平,及时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汇聚促进改革发展的合力,推进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不断夯实国家治理基层基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障。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