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郭赫男,何 倩,陈亚男
四川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重庆 沙坪坝 400031
溯源人类几千年的城市文明,城市传播都贯穿在文明的继承和发展中。城市即传播,城市作为媒介,重建传播与人的关系,城市传播正是以可沟通城市为核心概念,将城市理解为一种关系性空间[1]。在城市中,交织着人与媒体、城市的关系,城市和媒体的关系,这一切都以可沟通为前提。因此,在围绕城市传播的研究中,可沟通城市理念成为当下不可避开,同时也是重点探究的话题。
当前,围绕重庆的城市建设,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于2021 年12 月制定了《重庆市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旨在引领城市建设智慧化升级,增强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在实现各平台互联互通、数据共建共享的过程中,可沟通城市便是新型城市建设的题中之义,关乎城市建设和社会民生的诸多数据可以在各种虚拟社区中窥见一二,并发现其可沟通城市的潜能。
“可沟通城市”概念最早由哈姆林克(Hamelink)在2007 年夏天的一次学术交流中提出,他把可沟通城市看作是基本人权的体现。冈伯特(Gumpert)和德鲁克(Drucker)从城市居民的日常传播活动及沟通模式、城市的基础设施、公民参与的环境三方面概况了可沟通城市的特征[2]。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课题组以可沟通城市为核心概念建构了可沟通城市指标体系,并实施了一系列实证研究。可沟通城市特别关注的三个问题被归纳为:一是城市如何既尊重多样性,又打破区隔;二是城市如何达成时空感平衡;三是城市如何实现实体空间和虚拟空间的融合[3]。这三个问题可以总结为可沟通城市的核心价值:多元融合、时空平衡、虚实互嵌、内外贯通,并延伸出城市传播的地理网络、信息网络、意义网络等三重网络和“可沟通性”诉求[4]。可沟通城市的传播维度和价值诉求如表1所示。
表1 可沟通城市的传播维度与价值诉求
围绕三重网络,学者从诸多理论视角、不同的研究对象出发,展开了关于可沟通城市的研究。基于地理网络,钟怡对上海人民广场进行个案研究,发现城市中多元主体建构的“可沟通性”状况[5]。周海晏以“微游上海”徒步线路为研究对象,从城市意象的视角对上海空间的可沟通性进行考察[6]。另外,还有关于城市灯光秀、深圳绿道、历史文化街区的可沟通研究。随着城市传播对实体空间的重视,可沟通城市研究中围绕地理网络的研究层出不穷,比重高于另外两重网络。基于信息网络,目前已有的研究包括基于四城官微内容分析的城市官微可沟通性报告[7]、公共屏幕推进可沟通城市的发展研究[8]、城市短视频的可沟通性研究[9]。需要注意的是,围绕信息网络和地理网络的研究都有一个相同点:聚焦于各自网络的某一个或几个诉求,不足以回应其可沟通城市的潜能;并且部分研究对象的城市属性不够聚焦,如短视频等媒介。至于意义网络的相关研究占比最少,多是以深度访谈法为研究方法,探究居民的城市认同,如潘霁从空间与文化视角考察了上海的地方认同[10]。
微博超话是涵盖明星、影视、游戏等多个类别,以微博平台为依托的社区型媒体网络产品,主要是由微博用户基于趣缘而形成的虚拟社区。趣缘群体就是经由趣缘关系结合起来的社会群体,他们的趣缘关系建立在共同的兴趣爱好的基础上[11]。因此,微博超话的相关研究基本围绕趣缘社群展开,包括汉服微博超话社区中汉服网络群体的互动研究[12]、微博学习社区的用户互动仪式研究和微博王者荣耀超话研究。但是,微博超话社区中基数最庞大的趣缘群体当属明星超话,相关研究的占比也最高。研究集中于探究明星超话社区内部的粉丝互动、粉丝文化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新特征和生产的新模式[13]、粉丝群体在微博超话中的组织架构和信息传播特征[14],以及明星超话社区的话语表达特征[15]。这些研究的理论视角主要有情感依恋视角、互动仪式链视域、场域理论、粉丝文化等。此外,由于微博超话社区设置了严格的准入和社区运用的制度,并且设置了主持人的管理制度,所以也有研究跳出单一趣缘社群的讨论,着眼于微博超话作为虚拟社区的运营和管理[13]。
郑杭生指出,在传统社会中,社会群体主要以血缘、业缘、地缘为纽带结合起来。地缘关系是在某一地域范围内,人们因共同生活而产生的一种关系[16]。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社会关系逐渐跳出成长初始的地缘空间,更多地加入社交媒体支持形成的趣缘社群。而基于地缘形成的空间对于城市形象、城市记忆、城市认同的建构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可沟通城市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新媒体时代下,城市微博超话正是以地缘为基础形成的网络空间,并由此打造出虚拟社区中的城市。通过文献梳理,笔者发现,微博超话的相关研究聚焦于趣缘社群,而忽略了基于地缘形成的城市微博超话。微博超话社区有近50 个分类,地区分类板块涉及我国30 余个省市的超话社区,故本研究将其中涉及城市的微博超话定义为城市微博超话。此超话社区中设置了同城旅游、本地求助、随手拍、同城交友等多个板块内容,微博用户主要为本地居民,其次为外地旅居者,他们在其中互动、沟通。在微博超话这个虚拟社区中形成的城市,契合桑斯坦指出的可以让人们置身于多样化信息环境中的“街谈巷议”或“公共场所”[17]。
针对当前的可沟通城市的相关研究现状,本研究关注的“城市微博超话”相对于其他研究对象而言,城市属性更强,蕴含的可沟通城市潜能更大,可以补充相关研究的经验性材料。同时,城市微博超话的可沟通性研究不止于城市传播单一维度的网络意义,而是涵盖、联结了三重网络。另外,本研究也拓展了微博超话相关研究的维度,发现了被忽略的城市微博超话的研究价值。因此,本研究拟致力于探究城市微博超话蕴含何种可沟通城市的潜能,以及如何运用微博超话的机制体现城市传播的信息网络、地理网络和意义网络。
城市微博超话是指在微博超话社区分类中的地区一栏里以城市为主题展开讨论的微博超话社区。此超话社区中的微博用户主要是本地居民和外地旅居者,他们的互动和交流使得城市微博超话成为虚拟社区中的城市。本研究选取重庆微博超话社区进行个案考察的原因有二:其一,重庆连续多年上榜中国网红城市排行榜,城市影响力高;其二,挖掘重庆微博超话社区的可沟通城市潜能,可以为重庆市新型城市建设的智慧升级提供可利用的数据支持和意见参考。
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和文本分析法展开研究。文本分析法主要是对获得的微博超话样本的文案及其附带的评论内容进行分析。同时,为了增强分析的客观性和有效性,本研究对所获样本的内容主题、用户需求、发布者类型、点赞数进行内容分析。
本研究运用爬虫软件抓取重庆微博超话社区“帖子”的微博内容。因网站限制,共抓取2021 年3月1 日至2022 年1 月21 日期间的8389 条微博帖子。经过人工数据清理,删掉水帖等无意义的帖子604 条,共获有效数据7785 条。为获得样本容量为400 的数据,按帖子发布时间先后进行等距抽样,即每19 个帖子抽取一条,并以19 作为样本的第一个单位,抽取出的400 个样本编号分别为:第19 条,第38 条,第57 条......以此类推。
2.3.1 内容类别及编码
获得样本后,本研究需要对每一条超话帖子进行类目建构。类目建构主要包括对城市微博超话帖子的内容主题、用户需求、发布者类型和涉及地区进行编码,具体情况如下。
内容主题:本研究将帖子按内容分为城市气候、景观建筑、旅游休闲、城市规划、社会民生、美食特产、风俗文化、生活感悟、其他,共9 个主题。
用户需求:以重庆微博超话设置的板块为基础,增加了本地资讯,总共包括同城交友、同城旅游、探店打卡、本地求助、房产楼市、求职招聘、随手拍、本地资讯、其他,共9 个板块。
发布者类型:以微博用户的认证为依据,本研究归纳出城市微博超话发布者的三大类型,包括普通网民、本地资讯博主、专业领域博主。
涉及地区:在观察每条帖子对地区有明确说明和明显特征的基础上,以重庆市38 个区县为指标,对帖子进行涉及地区的编码。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保护微博普通用户的隐私,本研究引用的微博文本均用昵称字母的缩写代替了用户名。
2.3.2 信度检验
为保证类目划分的信度,需要先进行预编码,再由一名研究者独立完成编码工作。研究者抽取10%的微博帖子样本(40 条)进行预分析,根据相互同意度及信度检验公式(M表示完全同意数,N表示各编码者分析数量,n表示编码者数量):
对重庆微博超话社区帖子的内容主题和用户需求进行信度检验,结果r(内容主题)=0.87,r(用户需求)=0.89,符合质化分析对信度应达到0.85 及以上的要求,说明编码员之间的相互信度较高。由于发布者类型和涉及地区的编码依据充分,一名编码员足以保证编码的准确性,所以只需要确保两名编码员对内容主题和用户需求的信度检验即可。
本研究对选取的400 条重庆微博超话样本进行分析,将提炼出的关键词以词云图的形式展示出来(图1)。从图1 可以发现,高频词“重庆”居于中心位置,反映出该虚拟社区的内容主题紧紧围绕重庆这座城市在展开讨论。从总体上看,重庆微博超话提及了“渝中区”“江北区”“巫溪”等地理位置和“洪崖洞”“南山”“山城步道”等特色景点,遍布重庆市的各区县和景观建筑。而重庆人民“热情”,城市交通“拥堵”,市花“山茶花”,别称“山城”,美食“火锅”等话语则描绘出重庆城市的人文地理特征。另外,“教育”“旅行”“气温”“物业”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词也被提及,体现了城市生活的烟火气。综上,可以看出重庆微博超话内容主题具有极强的城市属性,蕴含着可沟通城市的潜能。
图1 词云图
从具体内容上看,重庆微博超话帖子的内容主题如表2 所示。对每一个内容主题,笔者用对应的帖子关键词和代表性文本进行了注明(表3)。在表2、表3 中,呈现第一的内容是“社会民生”(28.75%),就是前面所说的体现了城市生活的烟火气;第二是“旅游休闲”(22.7%),主要是指本地居民展示的吃喝玩乐的日常生活以及外地游客的打卡留恋;第三是“生活感悟”(17.25%),展示了城市居民对生活的态度和体会。接下来,依次是“景观建筑”(7.00%)、“城市气候”(6.76%)、“美食特产”(6.75%)、“风俗文化”(4.25%)、“城市规划”(3.75%)、其他(2.75%)。
表2 重庆微博超话内容主题的分布(N=400)
表3 重庆微博超话内容主题的代表性关键词和文本
Welch 方差分析是针对样本方差大、自由度削减多的分组,通过调整自由度来进行近似的方差分析检验的方法。本研究利用welch 方差分析来判断不同主题内容是否影响点赞数以及何种主题对点赞数的影响更大。在研究中,笔者将城市气候、景观建筑、旅游休闲、城市规划、社会民生、美食特产、风俗文化、生活感悟8 个内容主题作为自变量,将点赞数作为唯一因变量。由于因变量为零的数目较多,并且最小值与最大值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故在进行welch 方差分析之前,笔者先对样本进行了正态性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发现研究数据样本量全部大于50。因此,笔者又使用K-S 检验先对因变量进行正态性检验,发现峰度绝对值远大于10 并且偏度绝对值大于3,说明因变量不具有正态性特质。随后,笔者对样本量进行了方差齐性检验,结果表明:不同内容主题的样本对于点赞数均呈现出显著性,不满足方差分析的要求,因此样本不满足采用一般方差分析方法的条件,随即采用了比一般方差分析更为合适的welch 方差分析。Welch 方差分析的计算使用SPSSAU 网页版完成。
图2 为9 个内容主题与点赞数的方差分析对比,横坐标代表的是内容主题,纵坐标代表的是点赞数,数值代表不同内容主题点赞数的平均值。根据方差结果可知,其中P 值小于0.05,说明不同主题内容的样本对于点赞数均呈现出显著性,意味着不同主题样本对于点赞数均有着差异性。对比具体差异可知,风俗文化、社会民生、城市规划对点赞数有着较大的影响,显示出这3 种主题内容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其次是景观建筑、城市气候、旅游休闲、美食特产等。
图2 内容主题和点赞数的方差分析对比
本研究以微博用户的认证为依据归纳出城市微博超话发布者的四大类型(图3):普通网民(59.00%),作为城市的生活者占主体部分,主要包括本地居民和外地游客;本地资讯博主(22.50%),主要指重庆文娱资讯、人人爱重庆、重庆慢生活、雄起重庆、重庆小娱等,他们作为城市微博超话的主持人或日常运营者,维护微博超话社区的秩序和保持活跃度;专业领域博主(13.25%),主要是摄影师、旅游博主、历史博主等,他们漫步在城市中,以专业的视角发现城市的美。其他博主(5.25%),主要是微商和明星粉丝大咖,他们发布的内容与城市话题无关,所以这类博主不被纳入城市微博超话的可沟通性研究中。
图3 重庆微博超话发布者类型
从用户需求来看,本研究在重庆微博超话已有板块的基础上,增加了本地资讯一栏。在用户需求中,比例第一的是“随手拍”(29.95%),这表明微博用户在发布帖子时倾向于在文案的基础上配图或者配视频。比例第二是“本地资讯”(27.50%),这和本地资讯博主需要维护城市微博超话的日常活跃以及发布市民所需信息有关。比例第三是“本地求助”(12.50%),说明普通用户已经将城市微博超话当作寻求社会支持的社区。其他的用户需求如同城交友、同城旅游、探店打卡、房产楼市、求职招聘等所占的比例如表4 所示。
表4 重庆微博超话用户需求分布(N=400)
研究发现,在400 条微博样本中,提及了重庆城市主要的主城区和周边区县。总体上来说,主城区呈现出经济繁荣、交通拥堵、城市建筑居多的特点,周边区县则以美食特产、自然景观、风俗文化为特色(表5)。在表5 中,每个区县都用关键词和代表性文本做了说明。
表5 微博超话帖子涉及地区的基本情况
信息网络,即城市各类虚拟平台的社会交往、公共参与等,体现了传播的社会性[4]。城市微博超话促进了异质人群的聚合,不同年龄段、各行各业的人们在此进行对话、交往,打造多元融合的可沟通城市。
4.1.1 寻求社会支持和交往的城市居民
信息网络回应了可沟通城市多样化信息的诉求,普通网民是城市微博超话的主体部分,他们因为寻求社会交往、社会支持和生活分享的目的聚集于此。社会支持包括可见的实际支持,如直接物质援助和有助于解决问题的信息,也包括体验到的情绪上的支持,如提供共情、关注、情感、接纳、信任、鼓励等支持[18]。“社会支持从根本上说是一种沟通现象”。基于在线支持性沟通的多项研究表明,在网络中,交换最常见的社会支持为情感支持与信息支持[19]。在城市微博超话社区中,“同城交友”这一板块较多地体现了希望被关注、被陪伴的用户需求,人们以此获得他人接纳和陪伴的情感支持。在类似于“6 月有没有重庆一起玩的小伙伴,一个人太难了”(ming.2021.5.6①括号内为微博文案的发布者和发布时间,为保护微博用户隐私,用英文缩写代替用户名。),“第一次来重庆,一个人,有没有人一起玩的呀”(gX.2021.11.1)这样的帖子下,往往能碰上志同道合的“陌生人”回应:“613 落地重庆,要一起吗?”“我可以吗?”。除了交友需求,在内容主题为生活感悟的超话帖子中,出现“人活着,没必要凡事都争个明白......多一份平和,多一点温暖,生活才有阳光”(lais.2021.10.13)一类的帖子,而“是啊,知足常乐”(wbz.2021.10.14)这样的共情回应往往能让发帖者得到情绪上被抚慰、被认同的情感支持。有研究指出,相较于有关情感与现实的讨论,有关信息的讨论与社会支持更被需要[20]。在本研究中的城市微博超话社区里,城市居民寻求信息支持的比例确实大于情感支持,主要体现在“本地求助”的用户需求板块。如“城市气候”的询问“明天要去南山团建,好心人说一说上面温度咋样啊,需不需要穿棉袄啊?”在51 条“本地求助”的帖子中关于“社会民生”的提问高达22 条,例如“有没有推荐的驾校或者教练呀?”(foy.2021.8.24),“急寻找宠物狗回家”(yh7.2021.7.23)......除了与他人的社会支持和交往,城市居民还喜欢专注于个人的生活享受和感悟,用户需求比例最高的“随手拍”表明,城市居民乐于用照片的形式展示关于美食、旅行和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城市并非孤立地存在,可沟通性也体现在与其他城市之间形成的多重维度、内外贯通的连接。在“本地求助”中,关于“旅游休闲”和“美食特产”的话题基本上都是外地居民的提问,如“明天要去重庆旅行,有没有住的地方推荐啊?”(wrs.2021.7.23);而提问率最高的问题则是“重庆哪里的火锅好吃”,体现了外地人对重庆特色美食的认同和向往。对于外地人的求助,重庆居民也很乐意在评论区给出自己的建议,展现了本地居民和外地居民邻里互助的情谊。
4.1.2 虚拟社区中维持秩序的守城人
本地资讯博主作为城市微博超话社区的守城人,主要任务是维护这座城市的信息安全。这是确保虚拟社区中城市居民进行城市传播行为的基础,因为微博超话平台机制产生的主持人往往都属于“守城人”,他们拥有对超话帖子和用户屏蔽、解除屏蔽、置顶帖子、管理超话头衔的权利。如果违反《微博社区管理规定》或者被其他人举报,帖子将会被主持人删除。不过,主持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内部有严格的竞争机制,连续两次考核未通过时,将开启竞争,即普通居民也能凭借自己在城市微博超话社区的积分、优质的内容成为新的“守城人”。这也确保了城市信息内容的异质性。
城市既有汇聚又有扩散,既要稳定安全又要流动活力,既要维持多样性又要能够合作认同[21]。“守城人”除了维护信息安全,还需要产出内容,维持城市微博超话社区的日常运营和活力。“本地资讯”集中于“社会民生”的新闻,发布关于“城市规划”的信息,提醒市民“天冷加衣”的“城市气候”,推荐“旅游休闲”的好玩去处......在城市信息网络的层面上,冈伯特等研究者主张,可沟通性与治理概念结合后的理想状态是:市民通过参与城市传播进而参与社会,推动城市发展,包括城市治理和社区治理中的协商对话与充分的社会互动[2]。本地资讯博主除了自己产出内容,还与城市居民进行互动,接受网民的爆料和投稿。例如,“观音桥直播乱象越来越严重了,近日有市民在观音桥步行街就看到了两名女主播当街吵架,声音非常大,真的是哗众取宠!曝光!(重庆文娱资讯,2021.12.10)”这条帖子下面共有187 条评论,既有亲身经历的叙述“每次逛观音桥都能看见遍地开花的主播拉着嗓子在直播,哗众取宠”,也有发声表达对重庆城市影响的不满的“好影响城市形象”,评论区更是强烈呼吁“必须管管了”“相关部门可以管理吗?”市民通过重庆微博超话社区这个平台,围绕城市治理相关问题,为市容市貌的维护发声,最终希望是推动城市发展。
4.1.3 漫步于城市周围的观察者
在虚拟社区的城市中,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驻足于此既不是为了寻求社会支持和交往的城市居民,也不是为了维护秩序的“守城人”。他们是漫步在城市周围的观察者,用自己的视角发现这座城市独特的美,既穿梭于城市的高楼大厦,也行走于烟火气的街道小巷。在城市微博超话中,城市观察者既包括讲述城市历史的历史博主,也有发布旅行攻略的旅行家。当然,占比最多的还是背着镜头游走在城市中的摄影家。虽然城市体验并非仅仅来自视觉,弥漫在城市上空的味道和坚硬、柔软的城市界面无法仅凭眼睛就能囊括于内,但城市观看为整体占有城市的形式和内容开辟了先验式通道[22]。在普通人眼里稀疏的日常和景色,被他们沁入细致入微的观察,用镜头语言在信息网络中编织出城市的形象和文化。就像摄影博主CQ4265 发帖说明自己微博昵称的由来:“因为巴子国是重庆建立的最早的君主制国家,始建于公元前1122 年,距今4265 年历史,所以为了展现重庆并非历史荒漠我有这个历史责任将自己的微博名改名叫CQ4265!”(CQ4265,2021.6.25)。当然,鉴于微博平台的可见性和商业性,也有一些旅拍家驻足于城市微博超话中,日常发布的内容除了城市风光,就是为游客推荐留影的地方。
地理网络层次的可沟通性意味着打破地理上的隔绝与封闭,实现城市实体空间的面对面交往与聚合,建立新型开放的社会关系[23]。城市微博超话中的居民并不止于虚拟关系的交往,这种交往也可能成为现实中的社会关系。“同城交友”就是通过弱关系的微博平台发布信息,再通过强关系的社交媒介(如微信)确立网络好友关系,最终目的是转化为现实生活中的社交关系。如用户发布“房产楼市”和“求职招聘”的信息需求,最后会转化为真实的房东与租客、卖家与买家、雇主与员工的社会关系。麦奎尔认为:现代社会生活的空间体验经由建筑结构与都市领地、社会实践和媒体反馈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相互构造而崛起[24]。这里的空间体验是由虚拟空间和真实空间所重叠形成的复合空间,尽管现代网络社会的发达可以让你足不出户便能领略到世界各地的美景,但是通过具身实践书写的空间体验却更深刻。一位外地游客发布的“山城美景博”里,用了诸多感官体验词:“从朝天门走到洪崖洞,吹了千厮门大桥的晚风,看到总是源源不断的车辆,品尝正儿八经的重庆火锅......终于见到同千与千寻里一样绝美的灯光,抬头看到半轮明月和洪崖洞美景相契合”(j jz.2021.3.24)。尽管在网络上随手可以搜到朝天门、洪崖洞、千厮门大桥的影像,重庆火锅的名声也早已耳闻,但是只有亲自看一看、品一品,才能让博主由衷发出感叹“在重庆有这样的生活真的很幸福”。值得注意的是,博主还在最后附上了重庆解放碑的定位,体现了确实到此一游的真实感。作为位置媒介的微博平台拥有发布定位的功能,通过真实的地理位置联结了虚拟空间和实体空间,空间体验交织在其中。“探店打卡”者将自己去过某个景点的感受、品尝过某家食物的体验发布在城市微博超话中,他们的体验有好有坏,加之附上的照片和位置,让虚拟和实在融合的关系更加真实。
城市传播绝非意味着在城乡两元对立的立场中落入城市中心主义的窠臼[1]。不论是城市官方宣传片中呈现的城市,还是短视频平台打造的网红城市,大量笔墨都着色于城市中心的繁华,而忽略了中心城市周边的乡村。城市与乡村长期以来“相互依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25]。城市并不是笼统的、单面性的,而是存在地区和文化的多样性,传播的意义正是在于给差异性的观点多一些表达的空间和平台[26]。重庆微博超话中展现了“浓缩了8D 城市魔幻特色”的渝中区、“获评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的江北区、“著名的黄家坪涂鸦艺术街”所处的九龙坡区等重庆所有主城区。对比经济向好、交通拥堵、一片繁荣的主城区,重庆周边区县则显得特色各异:既有美食特产如荣昌区的猪儿、江津区的老白干、万州的烤鱼,也有自然景观如奉节县的白帝城、丰都县的鬼城、潼南的油菜花,还有当地的风俗文化,如铜梁的“舞龙”,秀山是“一脚踏三省、三省共一城”的县,“离主城最远”的城口县也在重庆微博超话中占有一席之地。这些区县印象丰富了城市的维度,同主城区一道描绘了完整的城市地图,勾勒了真实而又立体的城市印象。
意义网络代表的是城市中精神、文化层面的共享与认同,体现了传播的象征性[4]。城市符号正是这样的传播象征,体现了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积淀与独特标识。城市符号包括城市规划、建筑风格、饮食特产、方言等[27],这些符号凝聚了城市共同体,回应了可沟通城市的特征和历史的诉求。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特有的地标性景观,重庆因独特的山城地貌而被称为“8D 魔幻城市”“魅力之城”“赛朋克城市”。本地人也乐于认同这样的城市符号,如重庆微博超话中一位博主发帖“永远喜欢重庆的夜景”(L ln.2021.11.15)。另一位博主则为展示重庆的奇特地貌、立体交通,发布了7 张重庆夜景的照片,配文“悬崖上的城市”(zyd.2021.3.8)。面对好友的评论“你的家乡很美呢”(s yon.2021.3.8),博主表示感谢后再次强调“重庆夜景很漂亮呢”,并发出欢迎来玩的邀请。这说明地方认同也由地方与外界及社会关系的并存而被界定和定义[28],因为外地居民对自己所在城市的赞美而更加深了本地人对自己城市的认同,所以,在节假日期间也愿意为外地游客腾出空间,从另一方面展现出重庆人的热情好客。虽然各大旅游平台榜上有名的景观建筑也被重庆人认可,但是那些镌刻了城市记忆和个人情感的空间更能唤起本地人的地方认同,一位博主就发帖称“我拍了一张学校对面的房子,有人说这张重庆不好看,我是业余的,我不知道,反正我挺满意,并对发布的照片给出了自己的解读:“这是属于老城区的烟火气,也像战时陪都的重庆,被战争空难所困,那束光是希望也是救赎。”(zzl.2021.7.1)
另外,饮食也被认为是地方的象征,反映了人们关于“我是谁”“我来自哪里”的身份界定。换言之,人们对饮食的选择,承载着他们对某个地方的情感倾向[29]。在“探店打卡”中,不管是商圈还是街边小巷里的火锅店,都能被重庆人扒出来进行一番品尝,再给出自己的打分。一位本地资讯博主发布了一条带有“重庆人的饮食逻辑”话题的帖子,内容是“要是在重庆,当地人对一份菜最高的评价就是:‘嘞佐料留起可以下碗面’”(重庆小娱.2022.1.17)。该帖子得到了693 个点赞,本地人也在评论区留言表示极大的认同。
除了饮食逻辑显示出作为本地人的鲜明特征,城市认同还体现在城市文化方面,涉及到民俗史、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等以及重塑城市的文化表征[30]。根据welch 方差分析,风俗文化、社会民生、城市规划对点赞数有着较大的影响。点赞数显著差异越大,表明本地居民对此话题越热情越关注,有较高的认同度。风俗文化彰显了一座城市的灵魂,而地方或民族的风俗习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文化心理,都会在方言的使用中有所体现[31]。一位本地资讯博主发布了一条带有“重庆杨家坪方言一条街”话题的帖子,并提问“‘打闪闪’‘扭到费’,你知道这些重庆方言是什么意思吗?”(雄起重庆.2022.1.19)。评论区的重庆本地人因为归属感而聚集,针对某个方言的意思进行了热烈的互动。对点赞数影响大的还有社会民生和城市规划两大内容主题,说明城市微博超话中的城市居民把“我是本地人的认同”深深与这座城市的规划建设所联结,浸入到了自己的日常生活。他们关注着这座城市的教育、交通情况,在为城市的繁荣点赞的同时,也会对相关部门的城市规划建设表示不满。在内容为“正在建设中的‘朝天门’城门,曾经迎官接圣之地,如今的两江码头”的帖子评论区中,“没有码头样子了,丑死了”(yhl.2021.10.29)之类的回复表明了本地人身为城市一分子而发出的抗议,表达了对于承载重庆城市记忆的码头被改造的惋惜。
可沟通城市是城市传播的核心理念,也是新型城市建设的题中之义。通过对城市属性极强的研究对象“重庆微博超话社区”近一年的400 条微博帖子进行分析,本研究从信息网络、地理网络、意义网络三个传播维度呈现了城市微博超话社区的核心价值。同时,就微博超话社区的特点而言,本研究在传统的城市可沟通性价值诉求的基础上进行了拓展,有了新的发现。具体而言,信息网络回应了可沟通城市多样化信息的诉求,为城市微博超话社区的居民提供了社会支持和交往的虚拟社区。除了城市居民,还有维护秩序的守城人和漫步于城市周围的观察者聚集于此。地理网络层次的可沟通性使得城市居民从虚拟关系拓展为现实生活中的社会关系,并且通过区县印象丰富了城市的维度。意义网络层次的可沟通性则体现为城市符号对城市共同体的凝聚作用,以及对本地人城市认同感的加强。
需要指出的是,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局限之一是微博超话帖子的样本代表性,由于微博平台的反爬虫技术限制,本研究抓取的微博超话帖子最早的发布时间是2021 年3 月1 日。也就是说,所有的样本数据都是处于疫情防控的大环境下,因此,本研究未考虑到这一现实背景对研究结果带来的影响。另一局限是研究对象选取的单一性,只选择了重庆微博超话社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讨论。未来的研究应把其他城市微博超话纳入考察范围,充分考虑每个城市的特点,以便使研究结果具有普适性,又能通过研究对象的对比得出差异性的分析结果。同时,未来的研究可以跨学科地使用其他研究方法,对城市微博超话社区进行更深入的分析,以期完善和补充以虚拟社区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城市传播研究。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