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仲米兰,罗红梅
(1.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 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 手术室,上海,200090;2.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上海市东方肝胆外科医院 影像医学科,上海,200438)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提升,CT检查已成为一项重要的影像学检查,在多脏器和疾病病变定位、定量、定性分析及疾病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1-3]。CT增强扫描检查对比剂注射通常采用外周静脉留置针作为注射通路,外周静脉留置针可能会出现静脉穿刺损伤、反复穿刺、对比剂渗漏、浅静脉炎、图像质量不佳等事件发生。耐高压注射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一种多腔道耐高压型中长导管,由聚氨酯材质制成,具有专利的末端瓣膜设计,导管管腔最大可耐受300 psi,5mL/s的注射速率,满足一般静脉输液治疗的同时,还可以实现患者检查中CT或MR高压注射、多通道给药、快速输注、监测中心静脉压等需求[4]。
胆道肿瘤主要是指原发于胆道系统的肿瘤,包括胆囊肿瘤和胆管肿瘤。胆道恶性肿瘤发病率位居中国消化道肿瘤第5位,其中最常见的为胆囊癌,约占胆道肿瘤的1/3,因此胆道肿瘤患者病情复杂、病程漫长,营养状态差,外周血管细弱、无弹性,进而CT增强扫描检查动脉期成像效果欠佳。耐高压注射型PICC导管在CT增强扫描检查中能实现快速精准输注对比剂,不仅保护外周血管,避免了反复穿刺,降低药物外渗发生率,而且减少增强剂被稀释,缩短到达强化峰值的时间,起到更好的强化效果,有助于提升CT图像质量总有效率。本文探讨耐高压注射型PICC在胆道肿瘤患者CT增强扫描检查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选取2022年2月—12月医院收治的胆道恶性肿瘤行CT增强扫描检查的患者共60例。纳入标准:①已置入耐高压注射型PICC导管且性能完好,功能正常,②有CT增强扫描检查需求者,③年龄16~70岁。排除标准:①已出现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无法正常使用者,②碘对比剂药物过敏者,③严重心、肝、肾功能异常且生命体征不稳定者,④拒绝参与本研究者。
60 例患者中男31 例,女29 例,平均年龄(65.00±5.00)岁;病例分类:胆囊癌36例,胰头癌14例,肝内胆管癌10例;其中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有25例。检查扫描部位:分为上腹部、下腹部。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患者选用耐高压注射型PICC导管注射对比剂,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外周静脉留置针(型号20 G)注射对比剂。两组受检者性别、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及肿瘤细胞性质、大小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通过本机构伦理委员会审查并符合2013年修订的《赫尔辛基宣言》的要求,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
对照组常规选用一次性耐高压型外周静脉留置针(威海洁瑞医用制品有限公司生产,回缩式静脉留置针,针管型号20 G)。操作均由有资质的护士按照CT增强扫描检查前要求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按照无菌技术操作常规执行,然后生理盐水5 mL脉冲式冲管。造影前连接高压注射器,再次生理盐水5 mL注射以检测压力,确保局部无渗漏。然后遵照增强扫描时预定剂量注射。
观察组采用耐高压注射型PICC 导管(Power PICC SOLO,美国巴德公司生产)。操作维护由有资质专科护士,在穿刺室进行常规管道护理、记录,确认导管为紫色耐高压注射型PICC,导管上有Power、5 mL/s和300 psi等标识。操作前,护士确认穿刺点局部及穿刺侧手臂无红、肿、热、痛、无感染等并发症,导管的深度符合准确。用酒精棉片全方位机械性擦拭消毒导管接口至少15 s,充分待干,用10 mL脉冲式冲管,先抽回血至延长管脉冲式冲洗导管,确定管道通畅,功能性能完好。造影前连接高压注射器,再次生理盐水10 mL注射,检测注射压力,确保局部无渗漏。增强扫描前X线摄片显示: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下1/3的位置。根据患者扫描部位、体质指数、血管等参数设定注射总剂量和注射速率,遵照增强扫描规范逐期进行扫描。
CT增强扫描对比剂均采用非离子型、次等渗对比剂(碘佛醇注射液,100 mL:67.8 g);高压注射器为双筒注射泵(Optivantage DH)连接管耐高压输注最快速度达3~5 mL/s,耐受最大压力为300 psi;CT机型64 排螺旋CT(美国GE 公司,型号GE Light speed VCT);检查扫描完毕由影像医学科有资质专科医生进行比较影像图像CT值。
1.3.1 CT增强扫描护理不良事件:采用本院自制问卷调查表,内容包括:注射通路的选择;置管后舒适度;技术水平;穿刺点是否红、肿、热、痛等静脉炎症状;局部有无对比剂渗漏、等条目。满意度评价设“很满意、满意、一般”3个选项,其中“一般”选项被认为是护理不良事件[5]。由研究者本人在患者等候区,采用统一问卷方式填写,注意保护被问卷者的隐私,现场发放完成并收回,有效回收率为100.00%。
1.3.2 CT增强扫描图像质量:本研究中图像均由影像医学科有资质的医师进行分析读片,按照图像质量将其分为三个等级:①很好:各脏器血管显影清晰可见,动脉期、门脉期无干扰伪影。②一般:各脏器血管显影清晰可见,动脉期或门脉期有极少量伪影,但不影响结果诊断。③欠佳:各脏器血管显影可见,但动脉期重要血管显影不清晰或有部分伪影干扰模糊,结果诊断不明确。CT增强扫描图像质量总有效率=很好例数/总例数×100.00%。总有效率越高说明图像质量越高。
观察组发生护理不良事件4(13.33%)例,对照组发生护理不良事件13(43.33%)例,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1例患者PICC导管置入时间已超过11个月,穿刺点周围皮肤有0.1 cm×0.2 cm溃破,导管维护时诉局部疼痛不适感;2例患者PICC导管置入48~72 h内,高压输注完毕,穿刺点有少量渗血;另外1例患者高压输注完毕评估导管深度发现有0.5 cm脱出,担心导管损坏不愿意再次使用。两组患者CT增强扫描护理不良事件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CT增强扫描护理不良事件比较[n(%)]
观察组有2例患者图像质量一般,其中1例患者增强造影时由于全身有热感,致使体位无意中移动产生移动性伪影;另外1例患者肩关节骨折致使手臂不能完全举过头顶。两例均出现动脉期图像模糊不清。两组CT增强扫描图像质量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93.33%)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CT增强扫描图像质量的比较[n(%)]
CT增强扫描检查是指以医学成像为目的,将某种特定物质通过血管引入人体内,改变机体局部组织密度对比度,能够有效提高影像学检查诊断精准率。对比剂高压注射的速率是提高影像学检查图像质量的关键因素。胆道恶性肿瘤患者病情复杂,病程漫长,营养状态差,外周血管细弱、无弹性,穿刺困难、渗漏风险较高。耐高压注射型PICC导管由医用聚氨酯材料制作,采用末端瓣膜设计,具有高流速、多通路、管腔最大可耐受300 psi、5 mL/s的注射速率等特点,能够全程保护患者诊断、治疗、复查期间的血管安全,同时确保影像学检查图片质量的需求,在许多医院被作为 “一针式治疗”的通路[6-7]。
相关研究[8-9]显示与PICC相关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4%。管腔在人体温度下可以迅速软化,缓解了导管本身对血管内膜刺激,提高患者舒适感,减少导管并发症的发生。表1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表2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CT增强扫描图像质量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耐高压注射型PICC导管管路比外周静脉更加平直,且导管置入的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右心房,造影剂直接输入上腔静脉或右心房,避免了造影剂的静脉残留,缩短了输注路径,减少了造影剂被血液稀释,起到了更好的强化效果,提高了病灶密度测量的精准性,同时提高对比剂的利用率,有效避免了对比剂渗漏风险发生,提高了影像学图像质量和阅读有效率,提高了患者检查中的舒适度,降低了使用造影剂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耐高压注射型PICC导管适用于需要多次增强扫描时注射造影剂以明确诊断和(或)评价疾病治疗效果的患者[10-12]。CT增强扫描对比剂浓度高、黏稠度高,高压输注时压力大、速率快,使用耐高压注射型PICC导管输注对血管壁的刺激所引起的不适感受低于普通留置针,同时推注速度更快更符合现代精准医疗的要求[13-15]。选择耐高压注射型PICC导管注射对比剂,不仅提高了影像学增强检查质量有效率,还降低了检查中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利益冲突声明: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冲突。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