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朱晓丹,张慧兰,游建平,杨 莎
(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病科,重庆,400038)
医疗垃圾具有潜伏污染、空间污染、急性传染等特征,其病原菌的危害性是普通生活垃圾的几十倍甚至几百倍之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传染性强,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人群普遍易感[1-2]。新冠肺炎医疗垃圾具有潜伏污染、空间污染、急性传染等特征,其病原菌、病菌的危害性高,若垃圾分类处理不当,传播和扩散的风险较大。规范的医疗垃圾处理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必须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置和管理[3],可有效控制医疗垃圾泄露、流失等不安全事件,有效为社会和人民提供安全、环保、舒适的环境,同时可有效避免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风险及威胁人们公共健康安全[4-6]。本文将本院针对新冠肺炎期间发热门诊、隔离(留观)病房、实验室产生的医疗垃圾的规范处理流程进行总结,以期为其他医疗机构在应对烈性传染病时确保医疗垃圾提供借鉴。
医院是收治患者的主要场所,是抗击新冠肺炎病毒感染的主战场[7]。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是重庆市新冠肺炎救治定点医院,承担着对疑似患者的筛查与孕产妇、新生儿确诊患者的救治工作。自疫情爆发以来,医院迅速响应、积极行动,采取综合措施,确保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全方位做好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
新冠肺炎具有传染性强,潜伏期长,人群普遍易感等特点,现已被纳人《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进行管理[8]。医务工作者处在防控工作的第一线,与患者及患者所产生的医疗废弃物品直接接触,极易导致新冠肺炎在医患之间、患者之间的传播和流行,爆发医院感染,不利于科室、医院医疗工作的正常开展[9]。因此,从垃圾转运路线及暂存结构布局上规范管理,方便医务人员处理与后勤人员交接医疗垃圾环环相扣,实施“内防扩散、外防输出、严格管控”策略,加强疫情期间医院感染的管理[1]。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做好院内防控工作,按照《传染病医院建筑设计规范》国家标准,利用固有建筑体系对发热门诊、隔离病房、实验室进行规范,开展“三区、两带、两线”的隔离模式[10]。“三区”是指清洁区(包括闭路监控室、医护值班室、男女更衣室、茶水间、远程会议室、培训学习室等)、潜在污染区(包括护士站、医护办公室、内走廊等)、污染区(包括各个病房、外走廊、医疗废物间、停尸房等)。“两带”是指介于清洁区与污染区之间的缓冲地带,也称缓冲间。科室在医务人员从“清洁区”通往“污染区”的路线中,设立了两间供医务人员穿戴个人防护用品的房间,即穿戴缓冲间Ⅰ(完成二级防护用品穿戴)、缓冲间Ⅱ(完成三级防护用品穿戴);从“污染区”通往“清洁区”的路线中,同样设立了另外两间缓冲间,即脱卸缓冲间Ⅰ(完成三级防护用品脱卸)、缓冲间Ⅱ(完成二级防护用品脱卸);所有区域产生的医疗垃圾流向路线,均从“两线”(清洁物品和污染物品运输的流向线路)当中的污染物品运输的流向路线进行转运。各区间只能单向行进,不能交叉逆行,以避免交叉感染。
目前各大综合医院应对新冠肺炎最主要场所为:发热门诊、隔离(留观)病房、实验室。该区域产生的新冠肺炎垃圾,均由各班值班人员进行打包、消毒、称重、登记。由固定垃圾管理人员定时收取,按照固定路线转运至垃圾暂存点,进行暂存点的清洁与消毒,并与军务科、区域环保局联系,及时转运至相应处理点进行单独集中无害化处理(如图1)。
图1 医院医疗垃圾转运流程图
发热门诊内设清洁区(医护值班室、男女更衣室、茶水间等)、潜在污染区(二级防护穿戴、三级防护穿戴区域、内走廊等)、污染区(分诊台、挂号收费室、检验科、诊疗室、处置室、隔离区、照片室、卫生间等)。发热门诊医疗垃圾走向从清洁区向污染区收集,最后放置于垃圾收取点,等待垃圾管理员收取(见图2)。
图2 发热门诊区域布局及医疗垃圾走向示意图
隔离(留观)病房内产生垃圾的位置包括清洁区(医护值班室、男女更衣室、二级防护穿戴区域等)、潜在污染区(护士站、医生办公室、内走廊等)、污染区(儿科及产科及其余病房、外走廊、厕所等)、缓冲间等产生的医疗垃圾。在隔离(留观)病房内产生最多、最重的医疗垃圾,大部分为患者产生的生活垃圾,新冠肺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是呼吸道飞沫传播、排出的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传播[11],所以生活垃圾也具有传染性,同样按照医疗废物进行管理和处置。隔离(留观)病房产生的医疗垃圾按照清洁区到污染区的走向(如图3)进行转运,在出口处与垃圾管理人员进行交接。
图3 隔离(留观)病房区域布局及医疗垃圾走向示意图
实验室内产生医疗垃圾位置为清洁区(值班室、男女更衣室、洗消间等)、潜在污染区(内走廊、实验人员办公室、电梯间等)、污染区(核酸提取室、缓冲区1、缓冲区2、高压灭菌间等)。由于实验室进行新冠肺炎患者标本的核酸检测,收集来自大批量发热门诊、隔离病房以及医院其他临床科室采集的筛查新冠肺炎的各类样本(包括鼻咽拭子、痰、粪便、各种体液等),是临床标本的聚集地。故由实验室值班人员将样本打包、称重、消毒后装进密封的专用消毒袋内,将其转运至高压灭菌间进行灭菌处理(121℃(103.4 kPa蒸汽压)灭菌维持30 min),再由高压灭菌间通过专用电梯转运至垃圾暂存点,垃圾流程走向从潜在污染区向污染区转运(如图4)。
图4 实验室区域布局及医疗垃圾走向示意图
医疗废物产生单位应加强新冠肺炎疫情医疗废物收集、暂存管理[12]。各区域产生的医疗垃圾,要求放置于双层黄色垃圾袋内,容量满3/4后由各区域值班人员收集,扭转袋口至牢固后对折,紧握扭转部位,用专用黄色扎带扎紧袋口形成“鹅颈结”状,进行有效密封后称重、登记。特别注意在扭转扎口时,需要排尽袋内气体,做到双层黄色口袋逐个单独包扎,并用0.2%~0.5%过氧乙酸或1 000~2 000mg/L含氯消毒剂喷洒外包装消毒,置于各区域垃圾暂存点等待收取。
医疗垃圾管理人员做到专岗、专人,定点放置、定路线走向。医疗垃圾收取需固定管理人员,上岗前对垃圾管理员进行医疗垃圾转运流程及个人防护知识的培训,以图文讲解、操作示范、问答等方式为主,确保掌握重要信息,提高其对疾病和风险的认知[13],考核合格方可上岗。各区域产生的医疗垃圾均由垃圾管理员负责定时收取,要求其着装依照二级防护进行,包括着:工作服/一次性无菌帽/N95口罩/护目镜/丁晴手套/防护服/一次性无菌橡胶手套/长筒靴或长筒靴套)。
垃圾管理员需至少每日3次(7点、13点、19点)对各区域所产生的医疗垃圾进行收取。医疗垃圾特别增多的情况,由相应区域的值班人员立即联系垃圾管理员进行收取。每日由医疗废物处置有限公司用专用垃圾回收车,连同垃圾桶一起运至固定地点进行集中无害化处理。
医疗垃圾收取后放置于垃圾暂存点,再次称重后放入带盖的专用带盖的医疗垃圾黄色桶内。桶外贴专用标签,并写明信息(类别:感染性;产生部门:发热门诊/隔离(留观)病房/实验室;产生日期:实际日期;特别说明:高危),建立台账,做好登记。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实行医疗垃圾处置、报告制度,肺炎医疗垃圾产生单位应定期向上级部门上报医疗垃圾处置情况。疫情期间垃圾管理员保持24 h通讯畅通,并固定每日9:00向医院军务科垃圾管理联系人报备当日24 h所产生的医疗垃圾的总重量(Kg),如遇重要信息应随时报送,避免新冠肺炎垃圾遗失。
医疗垃圾的相关设施应进行随时消毒和终未消毒,由垃圾管理员采用0.2%~0.5%过氧乙酸或1 000~2 000mg/L含氯消毒剂每日2次喷洒垃圾暂存点的墙壁、地面等。消毒工具可以根据消毒场地大小选择电动或手动喷壶进行喷洒,电动喷壶比较节省人力但喷水量大、操控性较低,手动喷壶可控性强、但不节省人力。垃圾转运走后,可对暂存场所地面进行湿式拖地消毒,以保障医疗垃圾的暂存能力。
新冠肺炎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规范开展防护措施。医务工作者处在防控工作的第一线,是医疗机构垃圾收集、运输、储存和处置的主体,只有严格进行规范处理,正确转运医疗垃圾,才能进一步防止疫情扩散。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