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杨淑慧,张 然,耿庆文,周登芳,唐 玲
(1.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100700;2.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北京,100102;3.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北京,100029;4.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北京,100078)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中医称为“中风”,是中老年人易发的脑血管疾病,卒中后大脑皮质的功能被抑制,导致受损的神经冲动和传导功能不能有效和规则的引起肠反射[1],从而出现排便次数减少(每周少于3次),大便干结难下,排出困难或者排便反射减弱等需要借力辅助排便的一类表现,即卒中后便秘[2]。国内外研究[3-4]显示,卒中后便秘的发生率为30%~60%,脑-肠轴学说认为,大脑与肠道二者互为关联。卒中后便秘不仅会造成胃肠功能紊乱,而且还会增加中风复发的风险[4]。因此,对脑卒中后便秘的治疗非常重要。
目前临床上,多应用各种缓泻剂、促胃肠动力、微生态制剂等方法作为应急处理[5],上述方法虽然能够暂时缓解便秘症状,但是长时间用药会降低肠道的应激力,使用不当还会加重便秘,造成患者的用药依赖性,影响治疗的效果[6]。中药穴位贴敷是中医治疗卒中后便秘的常用方法之一,以经络、体质及冬病夏治理论为指导,应用中草药制剂,施于俞穴,激发经络气血,调整脏腑阴阳,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它的优势在于经皮给药,能够通过穴位直接渗入到经络当中,进入机体循环,不仅能够发挥良好的治疗效果,还能够避免口服药的“首过效应”,对调理机体、改善胃肠功能效果显著[7]。
本文通过检索2016年1月—2021年1月公开发表的中文各类型相关研究文献,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VIP)、等数据库中关于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卒中后便秘的随机对照试验、类实验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以中文检索式:(穴位贴敷OR神阙穴OR脐疗OR中药外治)AND(便秘)AND(脑卒中OR中风OR脑血管意外)进行检索。筛选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和治疗性研究符合“卒中后便秘”诊断标准的,排除肠道器质性病变,排除长期服用某些致便秘药物等,初检出中文165篇,经阅读文题和摘要,剔除不同数据库中重复发表和交叉的文献及明显不符合纳入标准的,纳入随机对照试验文献30篇,现总结如下。
西医认为,急性脑梗塞会损伤排便中枢,扰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所支配的排便反射,或者削弱其对盆底肌及外括约肌的松弛功能,导致不能产生排便反射或排便动力不足,从而引起便秘。中医认为,卒中后便秘发病的病机与“三脏、两腑”有关,“三脏”即肺脾肾,“两腑”即胃与大肠。由于卒中后患者身体的基础条件差、自主活动受限、饮食减少,并常有抑郁、焦虑等情志改变,致使身体气血不足、津枯少液,或是气虚无力推动大肠传输糟粕,从而导致胃肠蠕动无力,形成便秘[8]。
中医理论认为,外邪侵入机体,导致脏腑功能受损,经络不通,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相应的疾病。中药穴位贴敷是将经络、穴位、药物融为一体,通过腧穴,激发经气,改善脏腑经络气血的运行,纠正机体阴阳失衡,发挥清热泻下、调和气血等作用,驱邪扶正,从而达到治病目的[9]。
2.2.1 药物经皮渗透吸收:穴位贴敷通过清热泻下药物中的有效成分会直接刺激腧穴、经络传导于病灶,从而达到治疗脏腑病变的作用。马欣等[10]临床实践证实,腧穴对于药物刺激具有较好的敏感性,激发经气,使药气、经气快速到达患者的皮部、经络、络脉,调理人体脏腑功能。
2.2.2 穴位刺激:穴位是中医理论下经络学说的特有名词,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每个穴位都有对应的相关经络和脏器,是脏腑功能的外在反应点,通过对于穴位的治疗,可以对应的治疗脏器疾病,中药外敷以其味进入经穴,循经达于病变脏腑,既能驱邪通络,又可以调理脏腑[11]。
3.1.1 单味中药:卒中后便秘防治的穴位贴敷当中,中药大黄较为常见,是便秘的主治药物。大黄味苦,性寒,归脾、胃、大肠、心、肝经,有清热解毒、泻下的作用[12]。袁海妮等[13]采用俞募配穴针刺法联合生大黄粉穴位贴敷的方法给予干预,结果显示能改善患者排便困难,干预组疗效优于单纯俞募配穴针刺法。蓝亚燕等[14]用大黄穴位贴敷配合耳穴压豆的方法改善卒中后便秘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陈薇薇等[15]选取卒中后便秘患者80例,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生大黄粉穴位贴敷治疗,以此观察生大黄粉穴位贴敷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疗效,总有效率组间对比结果提示:试验组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生大黄粉穴位贴敷在中风后便秘患者中的应用较好,临床价值较高。
3.1.2 中药组方:单味大黄或组方药均可有效缓解便秘患者的临床症状。宋佳[16]选取80例脑卒中后便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辨证选药贴敷药物,药物处方如下:实秘处方(枳实、厚朴、麦冬、莱菔子、当归、苦杏仁、玄参、大黄)和虚秘处方(黄芪、党参片、白术、茯苓、蜂蜜、丹参、陈皮、厚朴、炙甘草),贴敷方法:将药物研成细末,再使用凡士林调成糊状,制作成大小2 cm×2 cm的药饼,使用无纺布透气贴贴于患者的神阙穴和天枢穴(双侧),每日1次,每次贴敷6 h,疗程为7 d。研究结果证明:1.治疗组首次排便时间及排便间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两组患者便秘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3.治疗组便秘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了中药组方穴位贴敷可有效缓解脑卒中后便秘患者的便秘症状。罗纳川等[17]针对便秘方剂中辛味药物的应用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说明:当归与生地黄、熟地黄的配伍可以达到行气布津、润燥通便的作用。王艳等[18]共纳入60例脑梗塞后便秘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30例),观察组给予神阙穴中药贴敷,组方如下:香附10 g、枳壳5 g、丁香5 g,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73.3%。于静亚[19]选取缺血性脑卒中后便秘患者共94例,分别使用虚证型便秘中药组方(白术28 g,生地14 g,黄芪30 g,当归12 g,黄精30 g)和实证型便秘中药组方(红花14 g,茯苓30 g,生大黄30 g,生半夏25 g)贴敷患者的神阙穴,以此观察脑卒中后便秘患者的排便情况,研究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93.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2.1 单穴:在临床中,穴位贴敷治疗卒中后便秘的选穴以任脉的“神阙穴”为主,神阙穴为腹壁的最后闭合处,表皮角质层最薄,药物易于穿透,更易取得疗效。卢学明[20]将脑梗死后便秘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研究方法:对照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口服大黄苏打片,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于神阙穴用生大黄粉穴位贴敷。结果显示,中药神阙穴穴位贴敷优于直接口服大黄苏打片治疗效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也有研究人员采用大黄神阙穴贴敷的方法观察中风后便秘的预防效果,结果提示,观察组治疗后便秘发生率少于对照组[21]。傅迎岚[22]采用行气通便贴外敷神阙穴,以此观察脑梗死后便秘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显示:行气通便贴外敷神阙穴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排便情况,减少便秘的发生,有很重要的临床价值。
3.2.2 组合穴 刘丽娟[23]采用神阙、天枢穴组合进行穴位贴敷,将90例患者随机分成贴敷组和常规组,每组45例,在神阙、天枢穴处进行穴位贴敷,结果表明,贴敷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43/45),常规组总有效率为80.0%(36/45),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王星等[24]选神阙、双侧天枢及气海穴组合穴位贴敷,对卒中后便秘有较好的疗效。宋海泳等[25]选取卒中后便秘患者6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选神阙、双侧天枢、双侧大横、气海、关元穴并择时进行穴位贴敷,每次贴敷6 h,每天1次,7天为1个疗程。大黄贴是由20 g的大黄打粉,凉开水调至糊状,用药模压制成3 cm×3 cm大小圆饼,放置在6 cm×7 cm大小的3M抗过敏贴备用。对照组常规治疗,结果表明治疗1周后便秘积分均下降,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便秘积分明显降低,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升高不明显,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中药行穴位贴敷治疗时,需要借助介质进行渗透,添加介质作为溶媒做成膏剂、糊剂、饼剂等剂型。不同介质对于药物的作用存在差异,目前为止,运用较广泛的介质包括醋、蜂蜜、黄酒和姜汁等。醋,酸苦温,入肝经,具有消肿化瘀止痛的作用。蜂蜜有润肠通便功效,能促进吸收,增强药效[26]。黄酒有理气活血、活血化瘀的之效,也可帮助药物吸收扩散。杨敏等[27]以黄酒作为调和剂,用大黄粉、玄明粉制作成药丸,贴敷于神阙穴治疗中风后便秘,干预后患者的便秘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目前,穴位贴敷多以子午流注理论指导贴敷时间。子午流注理论是我国医学前辈发现并总结出来的一种时间规律,它将每日的十二个时辰与人体十二条经络相对应,治疗时间与相应疾病的治疗互应。便秘治疗,中医往往会选取卯时、辰时、巳时、未时时辰作为贴敷时间。一天当中的5~7时(卯时)手阳明大肠经最旺盛,7~9时(辰时)足阳明胃经最旺盛,9~11时(巳时)足太阴脾经最旺盛,13~15时(未时)手太阳小肠经最旺盛,在上述时辰内给予贴敷,中药成分能够透过皮肤表层直接作用于经穴[28]。董笑樱等[29]选取 92例脑卒中后便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46例。观察组的治疗时间为子午流注巳时(9~11点),对照组对治疗时间无特殊要求。两组连续治疗7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14天。研究表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48%,高于对照组的71.74%(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梁惠琼[30]选择脑卒中患者6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治疗时间无特殊要求,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腹部按摩和小郁子油药饼(含小茴香、郁李仁、莱菔子、薄荷等中药)贴敷神阙穴,贴敷时间为每天卯时,以7日内便秘发生率为结局指标。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第7日便秘发生率为23.3%,而对照组患者第7日便秘发生率为56.7%,观察组患者的便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脑卒中后便秘发生后,患者排便用力过度可导致颅内压增高,可能会增加再出血和脑梗死的风险,最终严重影响患者的疾病预后及生活质量。因此,解决患者的便秘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发病机制、理论基础、常用药物、常用穴位、常用介质和贴敷时机等几个方面进行系统总结,以下4点较为突出:①穴位贴敷治疗便秘以任脉腧穴神阙为主要贴敷部位;②中药以单味大黄或大黄为君,芒硝为臣,厚朴、枳实为佐的为主要药物;③醋或酒为主要贴敷介质;④贴敷时机常选用卯时、辰时、巳时、未时。笔者在总结的过程中也发现了如下问题,比如:①各项研究选方用穴尚无统一规范,穴位选择上存在选穴差异,而方药选择存在剂型单一、盲目选方、自选方的问题;②对于中药穴位贴敷的贴敷时长、安全性、不良反应研究较少;③缺乏相关远期随访数据等。因此,关于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卒中后便秘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开展,探讨规范化选方用穴标准及贴敷治疗安全性问题,使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更有效、安全地应用于临床,充分发挥中医护理特色的优势。
开放评审
专栏主编点评:这篇论文从脑卒中便秘发病机制、理论基础、穴位贴敷治疗卒中便秘的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对常用穴位、常用药物,常用介质、贴敷时机等进行总结,但缺乏随访数据、安全性、不良反应等方面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使中药穴位贴敷更有效、更安全、更便捷,更好地发挥中医护理的作用。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