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江 夏,张世义
(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江苏扬州 225002)
自2017年教育部正式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以来,各地就开始了专业认证理念的学习和专业建设工作。近年来,部分院校已经先期开展了专业认证工作,还有更多院校处在准备认证的阶段。从专业认证的实际推进过程来看,还存在着诸如专业认证标准的科学性有待验证、实施程序的合理性有待加强,认证结果的使用范围有待优化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非常需要借鉴多方的经验。
美国作为“高等教育认证”的诞生地,[1]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专业认证制度,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机制。[2]成立于1926年的全美幼教协会(NAEYC)是美国最有影响力的民间幼儿教育组织,其教师教育专业认证体系在美国获得了广泛的认可。系统梳理该体系的特点可以为我国正在推进的师范专业认证带来启示。
NAEYC专业认证体系始于2006年开始的副学士学位项目专业认证。在此之前,NAEYC始终关注早期保教质量的提高,尤其重视早期教育师资培养质量。[3]
20世纪80年代以来,NAEYC陆续发布了多份声明或指南来规范早期教育师资的培养(具体见表1),并建立起早期教育师资的初级证书项目、高级项目和副学士学位项目三套早期教育师资培养标准。在2006年副学士学位项目专业认证启动以后,NAEYC继续推进理念倡导和标准修订工作,并于2009年和2010年分别发布了早期教育师资培养的立场声明和初级、高级证书项目培养要求,明确提出培养“卓越”教师的愿景。2011年,NAEYC发布了教育教师专业认证手册,对专业认证的目的、任务、要求及程序进行了说明,这意味教师教育专业认证体系已经形成。
表1 NAEYC发布的师资培养声明、指南及专业认证的文件
2016年,NAEYC开始学士和硕士学位项目的认证,并于2017年发布了修订版的专业认证手册,完善了专业认证的程序和标准。2019年,NAEYC发布了新版立场声明,将2009年的立场声明《全美幼教协会早期教育师资培养标准》改为《早期教育工作者专业能力标准》,[4]并强调该声明意在主张早期教育师资培养项目应关注教师个体多方面专业能力的培养,专业认证的重点从关注机构培养体系转为更加关注早教师资个体专业能力的形成。这意味教师教育专业认证体系进入了发展完善期。
NAEYC有两套认证系统,一套是由NAEYC独立进行的专业认证体系(accreditation),[5]另一套是与教师培养认证委员会(CAEP)[6]合作进行的全国性专业认可体系(recognition)。[7]从表2可以看出,NAEYC认证系统和认可系统有几个不同之处:一是针对的学历层次不同,前者针对的是在全美颁发副学士、学士和硕士学位的专业,后者则针对的是在全美及向国外学生提供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的专业;二是认证实施主体不同,前者是NAEYC认证委员会独立实施,后者则是先由NAEYC委员会实施,然后由CAEP最终做出认证结论。
表2 NAEYC认证系统与认可系统的比较
当然,二者也有共同点,那就是为申请对象提供了可供选择的不同层次认证项目。在NAEYC认证系统中,有两种认证类型,初级证书项目主要针对副学士学位证书以及初次举办本科和硕士学位证书的项目,高级证书项目主要用于研究生学历证书项目。NAEYC认可系统中,有三种认证类型,初级项目主要是对那些为年轻学生提供学士和硕士学位证书的项目进行认证,高级项目主要是对那些已有学位和工作经验的人提供硕士和博士学位教育的项目进行认证,融合项目则是对那些从事特殊教育和融合教育的教师提供教育服务的项目进行认证。[8]
NAEYC的认证标准体系包括两个模块,一个是NAEYC早期教育师资培养标准,这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培养质量;另外一个是NAEYC对机构的认证标准,这主要是针对机构的运行情况。由于NAEYC认证系统也是CAEP认证系统的子领域,与CAEP认证系统是合作关系,因此CAEP对早期教育专业的认证中使用的是NAEYC的标准,具体见表3所示。
表3 NAEYC认证系统与认可系统的认证标准的比较
从表3可知,针对学生的早期教育师资培养标准又分为初级标准和高级标准。从一级指标的表述来看,初、高级标准的明显区别仅仅在于标准6,前者是“成为专业人员”,后者是“成为不断成长的专业人员”。其实不然,初、高级标准的7条标准的具体内涵都有层次之分。以标准1“促进儿童发展和学习”为例,初级标准的具体指标包括:“知道并理解儿童的特点和需要;知道并理解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多种影响因素;利用儿童发展知识,创造健康、尊重、支持和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高级标准的具体指标包括:“知道并理解0~8岁儿童的特点和需要;知道并理解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多种影响因素;利用儿童发展知识,创造健康、尊重、支持和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9]两级标准在保证共同核心要素的同时在广度和深度上体现了差异。
针对培养机构的认证标准主要是从目标定位、课程等支持体系、师生质量、组织支持等多角度来判断机构的培养保障条件,都是以如何支持学生的学习发展为核心展开的。以标准3“课程体系”为例,4个强度指标包括:“项目整合了课程、领域和实践经验,使得教师候选人能够对儿童及其家长产生积极影响;项目要求和课程次序反映了项目的使命、角色和概念框架;项目的设计明显地受到了NAEYC专业培养标准的影响;如果适用,该项目设计满足转学和在线学生的学习需要”。[10]
再从两类标准的侧重点来看,培养标准更加侧重培养的结果,主要评估培养的学生是否具有完善的专业素养;机构标准更加关注培养的过程,涵盖了培养目标与定位、师资队伍、资源与条件、组织与制度保障等多个方面。
从评估程序上看,NAEYC认证系统主要包括五个阶段,申请与资格审核、自评阶段、候选与现场评估阶段、公布认证结果、认证的维持与重新申请,具体见表4所示。
表4 NAEYC认证系统与认可系统的认证程序的比较
续表
从表4可知,NAEYC的专业认证程序主要包括5个阶段,从申请到自评再到现场评估,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审核评估标准,同时也对认证结果公布和认证保持与重新申请有明确的规定。NAEYC的专业认证都由该组织独立完成,而专业认可则是由CAEP认证委员会委托NAEYC完成认证考察工作后,将相关资料交由CAEP认证委员提出最终的结论。相较而言,NAEYC认可系统的评估程序较为简单,具体体现在自评材料撰写中对指向培养机构组织管理的材料撰写要求较为简洁,评估过程中只需要对机构提交的电子材料进行评审而无需进行现场评估,认证结果的保持不需要提交年度报告。
NAEYC认证和认可系统的认证结论都具有有效期,到期需要重新申请认证。通过认证或认可,则意味着在有效期内,该机构的培养质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从认可度和影响力来看,目前美国国内的40个州的198个机构已经申请参加了专业认证,[12]36个州的220多个培养机构和3个国际性培养机构申请参加了专业认可,[13]说明该认证体系具有广泛的认可度和影响力, 具体见表5所示。
表5 NAEYC认证系统与认可系统的认证结果使用的比较
NAEYC认为,专业认证就是通过判断机构培养的教师是否达到了专业标准从而促进培养质量提升的过程。在认证过程中无论是机构自评还是同行专家评价,以及最终认证结论的形成,都坚持“基于证据”的立场。由此可以看出,该认证体系正在施行以“回应—协商—共识”为主要特征的第四代教育评价理念,即发展性评价观。[14]
此外,作为专业认证协会(ASPA)的成员,NAEYC以ASPA提出的 “良好行为规范”为指导开展认证工作,积极贯彻该规范提倡的三个原则,“通过认证提升教育质量,以诚信和专业精神实施认证,认证活动中尊重机构的独立性和学术决策的自由”。[15]基于这样的规范来实施专业认证能最大程度上保证认证过程的公正性和认证结论的客观性,实现促进机构培养质量提高的目标。
无论是认证标准还是认证程序,NAEYC认证体系都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的认证理念,即强调以学生的学习发展为中心来配置课程资源、组织实施教学,促进学生持续发展。一方面,专业认证标准包括了针对学生的早期教育师资培养标准和针对培养机构的认证标准,无论是专业认证体系还是认可体系,都注重指向学生的培养标准。另一方面,专业认证的实施中的申请资格与审核、自评报告材料的准备和撰写中也都明确体现出关注如何支持学生学习与发展、提高培养质量。6条资格审核要点基本上都是围绕培养成效、课程体系和师资结构等方面,这些都指向学生培养质量的核心要素。在自评报告的撰写要求中,最关键的是描述培养的学生达到早期教育工作能力标准的达成度,即使是提交实践基地、课程学习与评价及学生就业情况的相关信息和数据,也要提供使用相关数据改进教学质量的证据。
再从专业认证发展的历程来看,其在2006年首次进行副学士学位专业认证工作和2016年进行学士和硕士学位项目认证之前,就一直在推动早期教育工作培养规范和标准的研制和修订工作。在2019年,更是将之前的师资培养标准改为专业工作者能力标准,将标准的重心从以往的机构培养转为更加关注教师专业能力的养成,这都说明专业认证的焦点是学生发展。
专业认证的标准体系中的培养标准,完整涵盖了教师所应具备的教育教学与自我发展、课程实施与环境创设、儿童发展与评价、积极家园合作关系建立等方面的专业能力,说明专业认证非常关注机构培养的结果。针对机构的标准主要是从规划与组织管理、师生等人员资源、课程与教学资源等更为全面的角度来评价机构在学生培养上所具有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说明专业认证也同时关注机构培养的过程。此外,NAEYC专业认证体系的标准体现出明显的层次性,同时考虑到了教师候选人专业能力的层次性和不同学历的层次性,提供了可供选择的多元化认证类型,让不同层次的培养机构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选择,实现了标准的差异性和针对性。
NAEYC专业认证是行业主导的,其特点是自愿性、专业性和有偿性,从申请到自评到同行专家评审、现场评审到评审结果的使用,都遵循自愿的原则,申请认证的机构看重的是该协会所代表的专业权威性。与其同时,NAEYC在专业认证过程中与政府所发起的或认可的行政性认证实现了互相补充。在专业认证的申请与资格审核阶段,其中有一条要求便是申请认证的机构是经CHEA或联邦教育部认可的地方性机构认证通过的,这说明专业认证和行政性的认证是互相补充的。而经过NAEYC专业认证或认可的专业,不仅得到行业的认可,也得到教育行政部门的认可。
专业认证作为一种重要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机制,对于机构的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引领价值。NAEYC致力于通过专业认证来促进教师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其认证标准既有结构性指标,也有过程性指标,且体现出层次性。我国于2017年正式拉开了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序幕。在认证实施办法中,学前教育专业认证实行一至三级标准,分别属于专业办学的基本要求、专业教学质量的合格要求和卓越要求。三级标准层次清晰,价值导向明确,是一套较为合理的标准。但是从专业认证标准的结构要素及要求来看,第一级基本要求的四个维度课程与教学、合作与实践、师资队伍和支持条件都属于数量化的结构性指标,缺少指向教学质量的过程性指标,建议增加过程性的指标。
同时,我国的二级合格标准和三级卓越标准在一级指标的表述上完全一致,没有明确区分指向学生发展的指标和指向组织管理的指标,亦没有区分本科、专科等不同学历层次的专业,且二级指标数量分别为38个和41个,不利于重点指标的凸显。相较而言,NAEYC标准的指标体系数量上更为简洁,还细分为初级项目和高级项目,将重点指标聚焦于学生的发展。建议我国再版的标准应注意同时做好“加法”和“减法”,增强一级指标的层次性,突出学生发展模块,适度减少二级指标的数量,让认证标准相对简洁且重点突出,比如,一些经费等数据性的指标,在基本数据表部分呈现即可。
此外,还应考虑细化认证标准的层次,毕竟专科、本科和研究生层次培养的学前教育工作者目标定位应该是有差异的,如专科层次可定位于培养合格的学前教育工作者,本科层次可定位于培养优秀的学前教育工作者,研究生层次可定位于培养具有领导力的学前教育工作者。[16]
目前我国师范专业认证还是教育行政部门主导的,其优势是标准统一,结论权威,能够引导培养机构的办学方向。但是行政性的认证覆盖面非常广,对相关部门的人力、物力以及专业性的考验都是非常大的,比如,在已经先期进行的专业认证工作中,部分认证专家团队的组建并未很好地体现专业对口,加之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未能给出每项指标ABC等级评估的具体评价要点,所以存在不同专家组标准把握不统一的问题。
教育行政部门应明确自身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首要角色是“兜底”,即保证基本的培养质量。因此,建议行政性的认证应将重点放在第一级认证和第二级认证,尤其是第一级认证。其实最需要进行现场认证的就是第一级认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了解新办专业的运行情况,督促举办者加快办学条件的建设。而目前的第一级认证仅仅通过数据监测,是难以了解培养质量全貌的。尤其是近十年来,开设学前教育本科专业的院校正以平均每年24.4所的数量增长,很多专科院校的招生数量更是以牺牲培养质量为代价猛增,这些院校的条件是否达到了基本的培养要求,保障了基本的培养质量,应是行政性认证应重点关注的。而目前规定至少有三届毕业生才可以申请二级认证,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培养机构尽早发现和解决人才培养中的问题。至于第三级认证,可委托第三方或者专业协会来实施,凸显培养机构的特色和示范效应。同时,要通过提供细化的评估标准、有针对性的培训策略等促进评估专家的专业化,确保认证标准执行的一致性。
师资培养质量的保障并不能单单通过专业认证就能实现,正如NAEYC的培养标准修订草案所强调的那样,专业培养要充分考虑利益相关者的要求,促进每个利益相关者积极参与。NAEYC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对早期教育机构进行认证,迄今已经30多年,这为师资培养机构的认证营造了良好的环境。[17-18]多项研究证明,对早期教育机构的认证有利于引导专业人员[19]和大众育儿观念的优化,有助于形成一致的科学育儿观。[20-21]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利益相关者不仅包括高校师生、教育行政部门等,还包括用人单位,其用人选才的理念,是影响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在当下就业至上的背景下,用人单位对高校人才培养的影响正在变得越来越大,在某种意义上,甚至正在主导着高校本科人才培养的取向。[22]只有保证用人单位的用人选才理念是科学的,才能对高校本科人才培育工作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否则可能会产生消极影响。所以,我们在对高校进行专业认证的同时,应加快推进对幼儿园、托育机构的专业认证,保证其在核心专业立场上和高校保持一致,保证师范专业认证全面达成预期目标。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