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于开莲,宋鹏雁,张 慧,曹 磊
(1.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北京 100048;2.北京城市学院,北京 101399;3.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北京 100084;4.长沙师范学院,湖南长沙 410100)
教育实习是师范院校培养合格师资的重要教育环节。[1]实习过程中,学生积极自觉地运用已获得的教育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2]进行教育教学专业实践,[3]为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奠定基础。2017年,我国启动师范专业认证工作,明确要求对教育实习实践全过程实施质量监控,制定教育实践评价标准。[4]师范专业认证注重证据文化,[5]强调产出证据,趋向循证评估,要求培养机构提供多样证据举证其教师教育培养质量,并基于证据进行决策和实践,实现教师教育质量提升,[6]不断优化教师教育实践,增强其科学性。[7]基于此,教育实习的质量监控和实践效果的检验,就需要多方搜集能证明学生实习表现的各种证据资料,并依照一定的实习评价标准,对实习生从事教学实践的价值和质量进行判断和考核,以此来判断实习生是否具备预期教师职业角色的能力。[8]
当前有关教育实习评价标准的探索虽然广泛,但仍存在诸多问题。比如,缺乏科学严谨的教育实习评价标准,评价标准的建立多基于经验而非实证,缺乏科学研究和证据支持;[9]评价内容侧重外显行为,忽视内隐行为;[10]评价工作态度、任务完成情况占比较多,考查教育实践能力提升的较少;[10]注重实习教师完成听课活动记录、教育活动设计、课堂观察记录、课堂教学活动的数量,忽略质量;[11]评价多局限于师范生实习鉴定表和调查报告鉴定表文本评语的撰写。[9]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依据师范专业认证标准和循证评估理念,尝试构建科学严谨的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教育实习评价标准体系,以促进教师教育机构依据评价标准,收集学生实习过程中的证据表现,从而为其改进教育实习工作、提升实习质量提供重要的循证依据。
美国斯坦福大学与教师教育学院联合会(AACTE)共同开发了一个全国通用的职前师范生评价系统——“教师表现性评价”(Teacher Performance Assessment)。[12]其中,学前专业师范生的评价内容涉及教学准备、指导和吸引幼儿学习、评估幼儿的学习三大模块,每个模块下包含5个具体的评价指标。评价方式包括嵌入式评价和教学事件评价两种。嵌入式评价是一种过程性评价,由高校带队教师与实习指导教师对师范生在实际实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教学事件评价是一种终结性评价,由师范生在嵌入性评价合格后提出申请,提交教学视频等各种教学实践证明材料,随后再由教育专家根据材料对其学科知识的掌握、教学法以及对幼儿学习的理解等进行评价。
除通用的评价系统之外,美国一些高校也开发了适用各自学校的评价标准。比如,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建构了一个包括15个一级维度的实习评价标准,内容涉及知识掌握、理解幼儿、教学策略和评价策略、信息技术运用等。[13]密歇根州立大学建构了涵盖三个层次的实习评价标准,其中一级维度包括制定课程计划、课程实施、团队合作、组织大组活动、评估幼儿、与家长合作、判断能力、专业伦理道理8个方面,一级维度之下还有38个二级维度以及200个三级维度。(1)内部资料:MSU Student Teacher Rating Scale- Part B,2016.印第安纳大学的教育实习评价标准由6个一级维度与24个二级维度构成,一级维度包括专业知识、学习环境、个性化学习、学习社群、反思和成长。[14]鲍尔州立大学则建立了包括3个领域、10个目标和36个基本要素的实习评价标准,其中一级维度的3个领域分别是教师信念、教师行为和教师成长。[15]
英国教师教育机构根据《合格教师资格标准》,结合自身教育特色制定教育实习评价标准,内容包括备课与教案、教案实施、教师意识、学科细节等方面。例如,伦敦格林威治大学建构了一个由8个一级维度和29个二级维度构成的教育实习评价标准,其中一级维度分别是备课与教案、贯彻教学计划、评估儿童学习、对实习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职业品质、学科细节、教师意识以及对所取得成就的评论。[16]
澳大利亚比较典型的是科廷大学(Curtin University),制定了《本科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实习指导手册》。评价内容包括7个方面:了解儿童的学习方式及有效的教学方式、熟悉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计划和实施有效教学、创设和维护安全具有支持性的学习环境,记录和评估儿童的学习,积极参与专业学习,以及与同事、家长和社区成员建立积极关系。实际评价时运用多种评价工具,比如教育实习进展报告、最终评估报告、反馈建议表等,由幼儿园实践指导教师及高校指导教师共同评价。[11]
整体而言,上述评价标准的评价内容都较为全面,重点关注对实习生专业素养、实践场域中专业能力的评价,尤其是对能否有效了解幼儿并基于幼儿的特点和需要设计适宜有效的教学进行评价;强调幼儿园教师、大学教师、实习生以及教育专家等多方主体参与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结合;强调通过日常观察、谈话、教案和教学视频分析、反思等多种评价工具和手段对实习生的实践能力进行评价。
我国一些高校从人才培养需求的角度出发,尝试构建教育实习评价体系。具体包括三种方式:一是建构综合考查学生专业能力的评价体系,即不仅评价教育实习本身,还包括教学和实践等环节中学生实践能力的成长。比如有高校依据幼儿园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研究并制定幼儿教师专业技能结构,包括艺体技能、语言技能、信息技术应用技能、保育技能以及教育活动技能五大类,考核方式是由各个专门技能达标考核小组依据相应的课程教学、实习和实践,在教学、实习和实践结束时进行成绩评定。[17]二是研制专门针对教育实习的评价指标,比如从实习态度、教师仪表和保教工作三个方面,由班级带教老师、实习单位和指导教师共同对实习生的教育实习成绩进行评定。三是建构针对所有师范生而非专门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实习评价标准。
另外一些学者从科学研究的角度出发,运用文献分析法、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对教育实习评价标准体系展开科学建构。研究范畴包括小学教育专业硕士教育实习评价标准[18]、中学教育实习评价标准模型建构[19]、初等教育专业毕业实习生评价指标确立[20]以及体育专业教育实习评价指标体系建立[21]等。这些研究都基于科学研究的数据,强调评价标准建立的科学性,为本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运用德尔菲法、问卷调查法和层次分析法,依据科学研究的数据结果,科学研制教育实习评价标准的内容体系与权重分配。
研究对象包括大学教师、教研员以及幼儿园教师共计42人。对其进行两轮意见征询,请他们对研究者初筛的教育实习评价标准进行筛选判断。第一轮采用5点量表问卷方式,向全体专家发放;第二轮邀请其中的15位专家,进行集体访谈。
依据评价标准具体内容,制定本科生教育实习成绩评价问卷。问卷采用5点量表,计分从1分到5分。研究对象选取某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三届本科毕业实习生共计379人。由专业教师和学生分别依据评价问卷进行评价。最终回收全部教师问卷379份、一届学生的自评问卷129份,共计508份。运用所回收的问卷,对评价标准进行信效度检验。
通过层次结构模型构建、构造判断矩阵,进行单层排序计算相对权重以及单层一致性检验,开展总排序计算合成权重以及总排序一致性检验,对评价标准的各维度进行权重分配。同时借助层次分析软件yaahp确定权重。
研究对象选取学前教育和教师教育领域五位专家,其中三位为高校理论专家、两位为一线实践专家,对教育实习评价标准三级指标判断矩阵进行重要性程度评分,之后对专家的评分进行几何平均数处理,并将处理后的评分填入对应判断矩阵,计算权重。
基于文献分析和专业相关标准,初步筛选形成了一个包含4个一级维度、12个二级维度、50个题项的教育实习评价标准。4个一级维度包括实习中体现的师德与理念、保教知识与能力、育人能力以及自我发展能力。12个二级维度包括态度行为、师德规范、专业理念、教育情怀,生活活动、游戏活动、教育活动组织实施以及激励评价方面的知识与能力,班级管理与综合育人能力,以及交流合作与反思发展能力。
通过检验中位数、四分位距以及变异系数,确定50个题项的专家筛选判断结果。由表1可知,50个原始题项的中位数MED=5,表示题项非常必要。四分位距IRQ方面,QH2、JY5、PJ2、PJ3、BJ1、BJ6、ZH3、JL5、JL6的IRQ=1,表示专家对这些题项的重要性认识具有中度一致性;RC2、RC4、YX1、YX3、BJ5的IRQ=0.25,小于0.5,以及其余各项的IRQ=0,表示专家对这些题项的重要性认识具有高度一致性。变异系数方面,各项CV值均小于0.2,表示专家对题项重要性的认识高度一致。由此可见,本研究评价维度划分较为理想,保留所有50个题项。
表1 专家筛选判断结果
续表
第二轮意见征询中,专家提出一些修订意见,包括部分题项的文字表述和措辞、某些标准要求是否过高以及部分内容能否在实习中切实有效考查等。基于专家意见,对部分题项进行了调整,形成初步确定的评价标准。
1.效度检验
运用SPSS软件随机抽取教育实习成绩评价问卷全部数据的49%,做探索性因素分析(N=249);其余51%的数据用于验证性因素分析(N=259)。
运用SPSS 22.0软件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KMO检验结果显示,KMO=0.829,说明样本量足以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表明所有题项之间存在显著相关(χ2=5341.770,df=903,p<0.01),适合做探索性因素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删除因子负荷量小于0.4以及交叉负荷的题项(YX3、YX6、JY4、JY5、BJ1、BJ6、JL5),最终保留43个题项,萃取出12个因子,总体解释率为70.554%。
运用AMOS 22.0软件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删除语义表达重复和不明确的5个题项(JY6、JY7、RC4、BJ4、ZH3),保留38个题项。最后整体模型适配度结果为:χ2=867.774,df=595,χ2/df=1.458,CFI=0.929,IFI=0.931,TLI=0.917,GFI=0.852,RMSEA=0.042,SRMR=0.572,模型适配度良好(参见表2及图1)。
对38个题项再次进行第二轮探索性因素分析。KMO检验结果显示,KMO=0.826;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表明所有题项之间存在显著相关(χ2=4623.035,df=703,p<0.01),适合做探索性因素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萃取出12个因子,总体解释率为73.265%。
表2 模型适配度
图1 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
2.信度检验
对包含38个题项的问卷进行信度检验,问卷整体的克隆巴赫系数为0.890,12个二级维度的克隆巴赫系数在0.663~0.895之间(见表3),问卷整体信度较高。
表3 信度检验
3.权重计算结果
(1)层次结构模型构建。层次结构模型分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方案层,分别对应实习评价标准的一级维度、二级维度和三级维度,按照指标间的逻辑对应关系,构建实习评价标准层次结构模型(见图2)。
图2 教育实习评价标准层次结构模型
(2)构造两两对比判断矩阵。将每一个维度的各个指标进行两两对比,生成判断矩阵,再按照9级标度法进行指标间重要性评分。由五位专家对评价标准的三级指标判断矩阵进行重要性评分,对专家的评分进行几何平均数处理,再将处理后的评分填入对应判断矩阵,计算出每个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Wi。
(3)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判断矩阵特征向量Wi是否就是合理的权重分配,仍需做一致性检验。一致性检验不通过,再次将判断矩阵反馈给专家,经专家协商讨论后再次确定判断矩阵的重要性评分,直至通过一致性检验。本研究中,所有判断矩阵一致性指数均在合理范围内(0~0.1),一致性检验通过(见表4)。
表4 判断矩阵评分一致性检验
(4)计算权重。借助yaahp软件的智能算法得出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38个三级指标的权重分配,具体结果见表5。
1.基于循证评估理念,科学建构教育实习评价标准体系
本研究运用德尔菲法、问卷调查法和层次分析
表5 教育实习评价指标权重分配
法,基于科学研究结果和数据证据构建教育实习评价标准,充分体现了循证评估的理念,确保了评价标准建构的科学性。研究最终建构了包含4个一级维度、12个二级维度,共计38个题项的教育实习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具体内容涵盖了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应发展的良好师德与理念以及应该提升的保教知识与能力、综合育人能力及自我发展能力。在权重分配上,保教知识与能力以及育人能力权重占比较高,凸显了对学生实践能力尤其是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能力、班级管理和综合育人能力的考查,这些也是实习过程中重点要提升的能力;其次是师德与理念的占比,其中态度行为与师德规范是重要的考查指标;最后是自我发展能力,整体占比相较其他几项略低。
2.依据专业认证标准,科学筛选教育实习评价标准内容
教育实习评价的设计与实施是否科学合理,对师范生教育实习乃至整个教师培养质量都有非常大的影响。[12]本研究基于师范专业认证标准相关要求,参照《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22]经过行业专家筛选判断,建构教育实习评价标准的具体内容,确保了标准的建立具有坚实的专业基础与理论依据。具体的评价标准维度和内容凸显了认证标准中强调的学生毕业时在师德规范与教育情怀、保教知识与能力、综合育人能力以及自我发展能力方面应达到的要求。
3.以专业实践能力提升为导向确定教育实习评价标准内容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2020)明确指出,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23]同样,教育实习评价也事关教育实习导向,直接影响和决定教育实习的效果与质量,教育实习评价的内容至关重要。教育实习评价不应只过分注重实习工作任务是否完成,基于工作逻辑而非专业逻辑展开评价——即一种任务完成型的评价,而应强调以专业实践能力提升为导向,更多关注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是否通过实习得到有效锻炼与提升,专业知识是否有效转化为能力,还存在哪些问题,以及改进和努力的方向。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发挥实习评价对促进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提升的作用。
1.构建教育实习整体框架,切实推动实习评价的规范化与科学化
教育实习评价作为整体教育实习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必须依托教育实习工作体系的科学架构,才能切实有效发挥功效。教师教育机构应基于师范专业认证相关标准要求以及对高质量教育实习的追求,整体构建完备的教育实习体系。比如,科学合理规划教育实习内容,凸显专业性和实践能力培养;明确教育实习各个主体的角色分工与职责任务;研制科学严谨的教育实习评价体系和质量监控体系;制定完备、严格的教育实习管理制度,形成专业化的教育实习工作机制等。从宏观制度保障、体系建立和机制形成,到微观实习内容的有序安排和科学评价,两个层面有机结合,推动教育实习评价工作的科学、规范、有序开展。
2.践行多元主体参与及多方证据搜集的教育实习评价策略
运用评价标准进行评价时,首先需要落实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实现学生自评、专业指导教师评价以及幼儿园实践导师多元主体评价相互结合、相互印证。唯有如此,才能搜集多方证据,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综合考虑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整体行为表现,对其教育实习成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定。同时,学生参与评价,也可以促进学生积极进行自我反思,全方位认识与了解自身的教育实践能力有何进步、仍然存在哪些问题,从而切实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学生中心”的师范专业认证理念。
3.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获得全程证据数据
教育实习评价应该是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的有机结合、相互补充。实习指导教师可以在学生实习的前期、中期和后期等不同阶段搜集能反映学生发展进步的各种过程性数据和学习成果证据,[24]比如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师德行为表现、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特点的观察、记录与分析,教育活动的组织,游戏活动的指导,班级管理的行为与成效,与他人的合作情况,对自身教育活动的反思,以及实习结束时的各种测评数据等,从而更加真实全面地呈现学生教育实践能力提升与进步的过程以及仍然存在的问题,进而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4.以教育实习评价结果为循证依据,不断提升教育实习质量
循证实践强调基于科学可靠的证据进行决策和实践。[6]一方面可以以实习评价结果为循证依据,为学生实习提出有针对性的教育指导建议,促进学生达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毕业要求,而毕业要求的达成也正是师范专业认证所强调的证明人才培养质量的证据之一。另一方面也可以为教育实习工作本身的质量提升提供重要的循证依据。高质量的、完善的全程教育实习实践,能有效解决学生理论脱离实践的问题,[25]有效提升师范生的专业能力和教育实践的创新性,[26]培养具备实践经验的高质量教师。[27]但教育实习实践本身并不必然是高效的,要对其有效性进行评估,就需要倚重科学研究,针对具体问题展开研究。[28]通过教育实习评价,可以获取可靠的评价结果和数据证据,以此来证明教育实习的产出绩效。这些都体现了以证据为基础的循证评估的特点和专业认证“持续改进”的基本理念。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