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文-本刊记者-陈向国
6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9部委联合印发《“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简称《规划》)提出,到“2025年太阳能热利用、地热能供暖、生物质供热、生物质燃料等非电利用规模达到6000万吨标准煤以上。”这是《规划》所定目标之一,其他三个目标(总量目标、发电目标、消纳目标)也都有生物质能的内容。毋庸置疑,生物质能源是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之前,5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中指出,“积极推进先进生物燃料在市政、交通等重点领域替代推广应用,推动化石能源向绿色低碳可再生能源转型。”“中国产业促进会生物能产业分会近日发布的蓝皮书显示,目前我国主要生物质资源年产量约为34.94亿吨,生物质资源能源化利用量约为4.61亿吨,实现碳减排约为2.18亿吨。”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副秘书长兼生物质能分会秘书长张大勇介绍说,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和新形势下,《规划》在目标、思路,任务、行动、保证措施等多方面起到纲领性作用,将引领我国生物质能产业发展走出一条“农业-环境-能源-农业”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之路。
“《规划》中与生物质能行业相关的示范工程和行动计划包括生物天然气示范工程、生物质发电市场化示范工程、生物质能清洁供热示范工程、绿色能源示范县(园)示范工程、村镇新能源微能网示范工程;可再生能源规模化供热行动计划;乡村能源站行动计划等。(《规划》)旨在以示范工程引领产业发展,以行动计划实施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张大勇认为,“五示范两行动”事关生物质能产业发展大局,他逐一剖析“五示范两行动”。
示范一,生物天然气示范工程。生物天然气产业在我国处于刚起步阶段,通过示范项目建设,验证不同厌氧发酵技术对各类原料的适应性,积累项目建设运营经验,逐步建立生物天然气产业体系,探索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完善配套支持政策,健全体制机制。
示范二,生物质发电市场化示范工程。为还原生物质发电的环境价值,探索生物质发电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的体制机制,按照“处理端生态补偿,利用端充分竞争”的发展思路,“十四五”将在经济发达,垃圾收费制度较为完善的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开展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市场化运行示范,新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上网电价引入市场竞价机制,为后续电价补贴到期的大量生物质发电项目可持续运营积累政策经验。
示范三,生物质能清洁供暖示范工程。为适应新阶段农村能源发展要求,“十四五”期间,将充分发挥生物质清洁供暖示范工程先行先试优势,结合当地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用能习惯和用热需求,坚持因地制宜,探索建立生物质燃料保障体系,借助新技术新模式创新供暖应用场景,培育生物质供暖产业链,优化生物质供暖商业模式,提升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扩大生物质能清洁供暖在县域应用规模,为全国县域大范围推广生物质能供暖打好坚实基础。
示范四,绿色能源示范县(园)示范工程。“双碳示范工程”和绿色发展战略对县域能源转型提出了更高要求。县域或工业园区内各类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如何多能互补、安全高效、协同融合发展,对大家都是一个全新课题,需要在先行先试中摸索解决方案,积累建设运营经验。其中,在多能互补、多能融合的清洁能源供给体系中,生物质能的非电利用(热能、燃气)可能更具市场竞争力。
示范五,村镇新能源微能网示范工程。村镇新能源微能网建设示范,将为沼气发电、生物质热解气化发电、户用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分布式发电提供了市场契机,改变了传统电力供需模式。未来的农村居民既是能源的消费者,也是能源的生产者,向城市居民销售绿色能源将是老百姓勤劳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
行动一,可再生能源规模化供热行动计划。高比例利用可再生能源,除了提高电网消纳能力,在消费侧直接大规模供热将是可再生能源利用的重要方式之一。如,热泵技术、电蓄热、地热能、生物质清洁供热等,均可因地制宜,或单独,或以多能互补方式大面积进行推广应用。生物质能供热的稳定性、经济性、灵活性,特别是在提供高品质热能(工业蒸汽)方面将会发挥独特的优势。
行动二,乡村能源站行动计划。
一旦生物质清洁供暖等可再生能源在农村地区得到大规模利用,生物质燃料的稳定、可靠、保质、保量、廉价供应,户用炉具、生物质锅炉、微型热力管网等供采暖设施日常运行维护,均需要专业人员和机构来承担。乡村能源站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类似改革初期的乡村农机站和粮油加工点,是农村地区的现代能源基础设施,可为老百姓高质量生产消费绿色低碳能源提供保姆式服务。
“‘十四五’生物质能发展将呈现如下7方面特点。”张大勇说。
一是生物质能呈现多元化开发。生物质能是可再生能源当中唯一可以直接多元利用的可再生能源,既可开发为固、液、气态燃料,也可转变为热、电、冷。“十四五”国家将稳步发展生物质发电,积极发展生物质清洁供暖,加快发展生物天然气,大力发展非粮生物液体燃料。在项目具体开发过程中,投资机构要结合项目所在地生物质资源禀赋和能源消费侧需求,一定要因地制宜,宜电则电、宜热则热、宜气则气,科学合理确定项目规模和生物质能利用方式。
二是生物质发电稳步发展。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步伐加快,生物质发电进入电力市场是大势所趋。参与电力现货市场交易、隔墙售电、参与电力辅助服务市场等将是行业面临的发展机遇,但电力交易价格的波动性可能会影响到项目的盈利水平,但总的来讲,还是机遇大于挑战。另外,随着碳交易、绿证交易市场的发展壮大和交易体系的逐步成熟,生物质发电的生态环境价值将在市场交易机制中得到进一步体现。
三是生物质能非电利用规模将会扩大。生物质能可通过发电、供热、供气等方式,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交通、生活等多个领域,是其他可再生能源无法替代的。在非电利用方面,清洁供热、燃气、液体燃料等潜力巨大。根据测算,如果北方地区农林废弃物的30%用于供热,其供热面积可超过22亿平方米。未来,在生物天然气方面,其潜力可超过1000亿立方米;在液体燃料方面,其潜力可超过5000万吨。
四是科技创新将是关键词。技术进步和模式创新,是生物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引擎。“十四五”国家开展的五项示范工程和两个专项行动计划均与生物质能发展相关。通过加大产业技术创新攻关力度,培育产业发展新模式新业态,提升行业产业链供应链的现代化水平,进一步完善、优化和加强行业的创新链条,促进生物质能源化利用走高附加值、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之路。
五是体制机制将进一步健全。
现有产业支持政策更多把生物质能作为能源商品对待,没有充分体现其生态环境价值。“十四五”国家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生物质能生态补偿、无障碍消纳和市场化发展机制,引导和鼓励生物质能企业积极参与可再生能源电力市场、碳市场和绿证市场交易。
六是乡村生物质能综合利用持续扩大。随着乡村振兴、碳达峰碳中和、农村能源革命和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等战略目标的全面深入推进,老百姓身边的各类有机废弃物(秸秆、枝丫薪柴、畜禽粪污、生活垃圾、果蔬垃圾等)不仅需要无害化、减量化处理,而且还要变废为宝,进行资源化、能源化利用。未来县域和广大农村将是生物质能利用的主战场,生物质能将会成为农村绿色低碳能源中的主力能源之一。
七是进一步与国际接轨。《规划》中明确表示要深化可再生能源国际合作。当前我国生物质发电已经和国际接轨,但是其他利用方面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还需要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多边国际合作机制。在学习别人经验,做好自己事的同时,还需要提升我们在国际生物能源界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国内企业、科研机构、行业组织要积极参与全球能源与气候治理,积极融入“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战略布局,深度参与甚至主导国际标准、碳减排方法学、认证、认可、检测等国际规则制定。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