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处理好三大关系助力工业碳达峰碳中和

时间:2024-08-31

文-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 郭士伊

工业不仅是我国碳排放的主要领域,而且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因而推动工业碳达峰碳中和,需要统筹协调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长期和短期目标的关系,以推动经济社会协调稳定绿色低碳发展。

发展与减排关系:发展中减排、减排中发展

历史经验表明工业始终是现代国家发展的根基。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被列强殖民的历史告诉我们,没有工业化,就意味着贫穷、落后、挨打。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始终注重发展工业,“一五”建设为我国工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改革开放后,通过大力发展工业,我国逐渐摆脱贫穷落后,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2012~2021年,我国工业增加值由20.9万亿元增长到37.3万亿元,制造业增加值由16.98万亿元增长到31.4万亿元,超过美国、日本、德国三国制造业的总和,占GDP比重达到27.4%,占全球比重接近30%,实现自2010年以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连续12年位居世界第一。

当前发展阶段决定了碳达峰碳中和不能离开工业发展。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尚未完成,从需求看,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碳达峰时,人均GDP水平大都在20000美元以上,同时城市化水平达到70%以上。2020年末我国人均GDP约在10503美元,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3.89%。相比之下,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成熟度低,加上人口规模大,决定了发展仍是工业的主要任务。

发达国家近十几年来一直强化“再工业化”战略。2008年金融危机后,欧美发达国家纷纷提出“再工业化”战略,以解决自身产业结构因“过度去工业化”造成的“产业空心化”问题。如,3月30日,美国白宫贸易代表戴琪在众议院讲话时,一方面承认特朗普执政时期的对华贸易政策没有取到预想的效果,加征关税等手段对中国的影响十分有限。另一方面提出应调整美国对中竞争策略,重点加快推动制造业回流美国,重建美国制造业基地。

历史经验、发展阶段和国际形势决定了发展仍是工业面临的主要任务,因此工业需要在发展中减排,在减排中发展。

整体与局部关系:着力从四大结构统筹

工业碳达峰碳中和统筹整体与局部关系的关键在于优化调整四大结构,即三产结构、行业结构、空间布局和能源转型。

调整产业结构是工业碳达峰碳中和的重点。“双碳”目标下推动三次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有助于实现保持制造业占比基本稳定情况下的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脱钩”。我国工业增加值由2000年的5.6万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近31万亿元(按2010年价格计算),增长了4.5倍,年均增速为8.5%。工业能源消费由2000年的10.3亿吨标准煤增加到2019年的32.3亿吨标准煤,19年增长了2.1倍,年均增长6.2%(见图1)。工业能源消费正从快速增长阶段进入缓慢增长阶段,按照国际规律,这预示着三次产业结构将发生深刻变化。在这一过程中,我国应重视吸取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教训,防止“过度去工业化”导致“产业空心化”。

图1 2000~2019年工业能源消费

优化行业结构大幅降低高耗能行业碳排放。重点是处理好高耗能行业同非高耗能行业的比例关系,通过调整行业结构实现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情况下的工业碳排放大幅下降。重化工业占我国工业的比重大,决定了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的碳排放是影响我国工业碳排放达峰的关键。长期以来,我国高耗能行业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约在30%~40%之间,同时高耗能行业能耗占工业能耗的比重约在65%~75%(见图2),这种不平衡是导致我国碳排放强度大的关键原因。同时,我国部分主要工业产品受技术水平限制,碳排放强度大的产品无论总量还是占比都比发达国家大,并且这些产品仍是当前我国多数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性和主导性产品,要大规模降低高耗能行业产能产量,大幅提高高附加值产品的产能产量,当前仍存在较多制约因素,这构成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难点和重点。

图2 2000~2019年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

推动能源转型是工业绿色低碳发展面临的重要机遇。2020年,我国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在85%左右,其中煤炭占能源消费的56.8%,能源结构煤碳占比大的特征明显。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发展可再生能源、提高电网的灵活性、推进工业大规模电气化是降低工业碳排放的重要着力点,有助于实现在不降低产能的情况下大幅降低碳排放。

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我国资源能源主要在中西部地区,市场负荷主要在东部地区,导致西部和东部地区、北方和南方之间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中西部地区发展落后东部地区,人均GDP水平低,碳排放强度大(大约是东部的4倍),以至于碳达峰面临的难度比东部大。西部和北方有丰富的风光水等可再生资源,这为“双碳”目标下实现能源转型和东西部产业转移、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缩小区域贫富差距等带来新契机。但,西部和北方水资源缺乏、生态环境承载力弱仍然制约产业发展,如何从深层逐步改善西部和北方的生态环境、提升产业的环境承载力,全面优化人口、资源、产业的整体布局,从全局降低国土空间利用的碳排放,仍是我国处理好整体与局部关系的重点和难点。

长期和短期目标关系:分阶段推进工业碳达峰碳中和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工业碳达峰碳中和要分阶段推进,不同阶段工作重点不同。短期应坚持节约优先,通过大规模推广绿色低碳技术,以低成本提升能源效率和降低碳排放强度。中期要抓住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历史新机遇,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大幅降低能源和资源消耗,发挥能源、资源、数据三大要素的协同效应,探索新的绿色低碳转型发展道路。长期要通过产业结构调整,降低传统产业占比的同时,大力发展新能源、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为全社会提供种类丰富的绿色产品,实现绿色消费,推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变革,助力全社会实现碳中和。

短期,通过加大现有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创新和推广应用力度,以较低成本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由于,我国现有大量绿色低碳技术主要来自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自主创新的能力尚较薄弱,因此存在基础研发、示范推广、标准体系等方面的不足,还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础研发投入、科技体制改革等创新要素和创新环境建设。

中期,加快5G、大数据、云计算、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工业的深度融合,以数字创新赋能工业碳达峰碳中和,为我国工业领域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创造新机遇、新道路。虽然,目前数字经济发展已在我国取得较大成绩,但相比发达国家,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根基还不扎实,芯片、操作系统、行业软件等许多信息技术的基础要素还依赖发达国家,导致我国利用数字经济调结构降强度的产业根基不扎实,产业风险较大。因此,需要把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发展作为数字赋能工业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重要内容。

远期,大力发展绿色产品支撑全社会碳达峰。工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物质产品和物质基础的提供者,能够通过供给全社会种类丰富的绿色产品,从根本上改变社会经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助力农业、能源、交通、建筑、生活等其他领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如,通过光伏电池、风机装备、核电设备、水电设备等产品,提供绿色能源解决方案;通过生产新能源汽车、氢能船舶、生物燃料航空飞机,提供绿色交通解决方案;通过开发绿色建材、绿色家电、绿色家具等产品,提供绿色建筑解决方案;通过提供电子信息产品、云计算、工业互联网、数字孪生等技术设备和软件系统,推动全社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而这些产品和衍生相关服务是长期内,因此工业可为人类社会碳达峰碳中和宏伟目标提供终极解决方案。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