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农村污水处理市场迎来发展契机

时间:2024-08-31

文 本刊记者 陈向国

在扶持政策密集出台的情况下,农村污水治理的步伐正在加快。记者梳理发现,顶层设计之下,重庆、北京、浙江、辽宁等省份近期陆续发布推进村镇污水治理的政策。行业人士认为,未来几年在PPP模式进一步规范、环保督察和专项行动持续加码、打好“碧水攻坚战”等背景下,农村污水处理的市场需求将加速释放,行业发展潜力很大。相关机构预测,2016年我国农村污水处理市场规模就已达到近400亿元,预计在2020年农村污水处理市场规模将会增长至840亿元。正基于此,业内有声音表示,农村污水治理可能成为污水治理领域的下一风口,或将引爆万亿市场空间。

农村污水处理市场或成“蓝海”

随着政策和市场的双重指引,农村污水治理无疑已成为新一轮污水治理领域之一。顶层设计之下,地方治理开始跟进发力。据上海证券报报道,日前重庆首批支持万州、石柱等10区县试点农村综合性改革,其中一项内容就是将建立农村环境综合治理与保护长效机制,治理农村污水乱排、垃圾乱扔、秸秆乱烧“三乱”,探索建立政府支持、社会化服务与受益者缴费相匹配的制度,为农民建设美丽幸福家园。辽宁省出台的《辽宁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要求,抓好梯次推进农村污水治理,推动城镇污水管网向周边村庄延伸覆盖,并采取综合措施恢复水生态,逐步消除农村黑臭水体。北京通州今年将全面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污水治理途径主要通过区、镇和村三级分类实施。通州区计划今年底解决80个村庄的污水收集处理问题,到2019年,基本实现本区农村地区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广州市发布《小微水体整治工作方案》提出,加快推进城镇、农村污水收集系统和处理设施的建设,建立完善城镇、农村污水收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长效机制;以治理垃圾、养殖污染等为重点,整治小微水体流域内的农业农村面源污染。

碧水源副总裁陈春生表示,农村污水治理已经成为今年水污染治理的重点。我国农村地区每年产生污水90多亿吨,处理率却仅为22%,远低于城镇污水90%以上的处理率。未来中国污水处理的主战场,将由城市转向农村。一些上市公司已经积极布局:先河环保将投资设立河北先河山水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水环境监测、农村分散污水处理及河道黑臭水体整治;启迪桑德今年以来不断中标农村污水处理项目,其中就包括与通城县签订的2.56亿元污水处理PPP项目;碧水源与旗下全资子公司北京久安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组成的联合体,今年中标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项目,这也是西北缺水地区首次较大规模批量使用碧水源先进的污水处理智能化集成设备。陈春生介绍说,碧水源自主创新研发出了一套集成式高效点源污水处理设备——智能一体化污水净化系统(CWT)。CWT作为碧水源针对农村水环境治理因地制宜而开发的拳头产品,在全国各地的应用表现出强劲的市场销售增长态势。

需正视行业发展五大瓶颈

农村污水治理市场由于地区分散、人口众多、收集困难等因素,巨大的市场预期下也潜藏一些问题。农村污水治理设施缺口大、建设成本高、专业的技术和运行管理人员缺乏,治理率要全面提升,将会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因此,尽管前景非常看好,并且不少从事污水处理的企业已经布局,但必须清楚行业发展面临的困难或曰瓶颈。

一是资金供给能力不足。虽然近年来我国一些发达地区和政府部门在推进农村污水治理工作上做出巨大地努力,但由于缺乏在国家层面上的整体部署,使得我国当前农村污水治理的资金能力与迫切而巨大的需求极不适应。其中,资金瓶颈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总量不足、供给强度不足、供给可持续性较差。另外,资金能力与管理能力、技术能力紧密相连。由于资金的供给不足,导致农村污水治理工作推进困难,工程项目投入产出绩效低下,大量已建设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质量差、难以运行或无法运行,“晒太阳”情况普遍。

二是专业操作运行人才匮乏。人是供给和需求的主体,农村污水处理需要专业化的人才支撑。资料显示,各地已建成的农村分散污水处理设施的有效运行率不足20%,长期缺乏有效维护还将加快设施老化与报废;60%的乡镇仅1名村镇污水设施管理员;从业技术人员收入低,工作条件差,发展状态堪忧。这些问题凸显出农村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又一困境,专业操作运行人员不足。由于农村污水处理规模普遍偏小,数量多而且高度分散,很难为每一个站配备一个专业的运行人员,而且这些农村通常远离市区,设施设备的维护维修和更新等也会受到较大限制。

三是技术指导不到位。现阶段,城市污水处理现有主流方案主要包括集中收集、集中处理,但农村污染物种类与城市不同,简单搬用城市污水处理系统行不通,且管网和曝气环节增加了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很难移植到农村。由于缺乏规划技术指导,在目前的农村污水治理实践中,出现过度依赖集中处理模式,忽视分散污水处理技术的应用;集中污水处理系统布局不合理,存在城乡分割、行政区划分割的现象等误区。此外,农村污水治理过分强调并片面理解“因地制宜”,技术应用五花八门,导致生产制造、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均形不成规模效应,不利于降低投资与运行费用。

四是污水收集流量和污水污染指数不稳定。由于农村居民点较为分散,建设大型污水处理能力需要敷设较长的管网,投资巨大,经济性较差。因此农村污水处理站点往往设置在村镇的人口聚居区附近。一个县往往有数十个人口聚居区,因此单个污水处理能力的处理规模较小,往往在每天数十吨至500吨之间。由于单个污水处理站服务的人口少,因此其污水收集量往往不稳定。由于单个农村污水处理站点的污水量较少,因此其浓度经常发生变动。农村污水中,养殖废水因其氨氮含量高,其处理难度最大。在日均污水量较低的农村污水处理站,养殖场的一次清洗即可使污水中氨氮浓度大幅提高,对污水处理站点系统造成重大冲击。

五是用地紧张。由于农村聚居区附近的土地大部分已承包给村民,因此工程方往往需要平整荒地方可建设污水处理站,这给污水处理站的用地造成限制。

尽管存在以上困难、瓶颈,但农村是“美丽中国”的一部分,“美丽乡村”和“振兴农村”也都无法绕开污水治理这道坎。相信在政策指引、扶持下,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农村污水治理终将成为污水治理行业的蓝海。需要强调和指出的是,各个从事农村污水治理的企业、相关技术研发团队要针对农村的实际情况,一定要深究细节,在注重技术的适宜性、安全性的同时,侧重于技术的可复制和推广性,以此降低产业成本。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