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文-本刊记者 陈向国
循环经济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大有作为
文-本刊记者 陈向国
“2009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准《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明确提出要把甘肃建成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这是国务院批准实施的全国唯一一个省级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四年多来,甘肃省尤其是金昌市扎实推进规划实施,在发展循环经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上取得了长足进展。他们的实践表明,循环经济助力产业转型大有作为。”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甘肃省原副省长石军在11月1日开幕的2014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论坛上对发展循环经济给予积极的评价。石军以甘肃省金昌市为例讲述了发展循环经济的探索进程、运作模式并由此谈及对发展循环经济的几点深刻思考。
石军具体讲述了金昌市5个方面的探索。
第一,注重纵向拓展,不断延伸产业链条。金昌市发挥有色金属优势,努力支持企业实施扩能技改和产业延伸接续项目,积极向深加工特别是新材料等领域迈进。近几年,该市先后实施了贫矿开采、选矿、冶炼、精炼、热电联产等一大批项目,基本形成了完整的镍铜冶炼循环经济产业链条。
第二,注重横向耦合,扎实推进产业共生发展。金昌市立足发展主导产业,充分利用有色金属生产过程当中产生的副产品,横向拓展产业共生领域,配套发展化工、建材、再生资源利用等关联产业,促进产业结构由单一的有色金属产业向化工、冶金、建材、新材料、新能源等多产业共生发展转变。目前,这个地方硫、磷、氯碱和新能源、装配制造、资源再生利用等产业已经初具规模。
第三,注重园区建设,加快推进产业聚集发展。依托金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不断完善“一区多园”发展布局,规划建设金川工业园和河西堡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同时,加快园区循环化改造,集中实施关键补链项目,成功引进四川新希望等国内知名企业加盟“循环经济圈”,配套发展PVC、磷肥等关联产品,实现了企业集群、产业衔接、产业聚集发展。
第四,注重科技引领,切实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该市引导重点企业和科研院所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积极开展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设备的自主开发和引进推广。目前,已经累计获得专利授权940件,在镍钴铂族金属采、选、冶及相关新材料领域拥有14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且具有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2006年到2011年,该市资源产出率、能源产出率分别提高55%,43%。该市金川公司资源利用项目2014年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第五,注重节能减排,积极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他们本着“新帐不欠,旧帐快还”的原则,强化节能减排和源头治理。2007年摘掉“全国十大空气严重污染城市”的黑帽子。2011年空气质量首次达到了国家的二级标准,进入了国家卫生城市的行列。
2011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全国60个循环经济的典型模式案例,其中甘肃省的金昌市被确定为“金昌模式”,被确定为全国区域循环经济12个典型案例之一,并且编入中组部全国干部培训教材。“‘金昌模式’基本内涵是这样的三句话:企业小循环、产业中循环、区域大循环。”石军对“金昌模式”进行了解读。“企业小循环”是以资源减量化为重点,通过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延伸产业链实现资源综合利用。“产业中循环”,是以资源再利用为重点,立足废弃物综合利用,通过招商引资、就地转化、变废为宝和化害为利实现相关产业链的延伸。“区域大循环”就是以循环经济园区为平台,通过循环化改造,实现资源综合利用效益最大化。
“金昌模式”的特征是什么?“‘金昌模式’的主要特征是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共生发展、科技引领支撑、园区承载聚集、机制创新保障。”石军综述后逐一展开。“资源循环利用”是以实现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为目标,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原则,大力转变资源利用方式,加快资源循环利用、能量合理流动和价值逐级增值,形成相互利用废料的生态工业链。
“产业共生发展”,是在不同产业、行业之间建立相互依存链接代谢关系,着力延伸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和化工产业链,使有色冶金、化工、能源、建材、装配制造等支柱产业相依共存和共生发展。
“科技引领支撑”,是注重发展方式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立足产业需求导向,不断深化产学研合作,切实加强对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关键技术攻关,最大限度地推动发展方式转变。
“园区承载聚集”,是把园区作为循环发展的载体,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增强园区承载能力和产业聚集能力,推动企业向园区集中,实现集聚生产、集中治污,提高能源、水资源和废弃物的循环利用。
“机制创新保障”,是发挥地方政府在循环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着力构建“循环”与“经济”对接格局,形成以政府为主导、规划为先导、园区为平台、企业为主体、科技为支撑、项目为重点的发展机制。
“从金昌市循环经济助力产业转型升级的探索历程和运作模式可以看出,发展循环经济不仅对于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大推动作用,而且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中的地位也十分重要。”石军话锋一转,接着说到,“然而,发展循环经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宏大系统工程。要干好这样的工程,需要四力并举、协调推进。”石军讲述自己对发展循环经济的几点深刻思考。
第一,社会是基础,应该广泛动员、协力推进。发展循环经济既需要建立工业、农业循环经济体系,更需要建立社会循环体系。社会各界是社会循环体系建设的基本载体,如果不动员他们踊跃参与循环体系建设,整个循环经济的发展就会失掉社会基础,也就难以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循环经济的社会性、深入宣传协力推进的重要性,切实提高群众参与的广泛性,努力形成全民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第二,企业是主力,应该遵循原则、释放潜能。发展循环经济必须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而企业正是贯彻落实这些原则的主要平台,只有企业在生产经营当中落实好这些原则,才能强力推进产业的转型升级。否则,产业的转型升级就会成为空中楼阁。
第三,协会(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下同)是智库,应该深入研究、积极献策。发展循环经济是一个老话题,又是一个新课题,一些老的问题解决了,又会出现一些新的矛盾;发展循环经济既涉及经济学有关内容的研究,又涉及管理学有关内容的研究,还会涉及社会学等等其他学科的内容研究。这就必然要求协会积极组织社会力量,特别是专家和学者,按照循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以解决遇到的矛盾和问题为导向,深入开展重大课题的研究,积极为各级政府、广大企业献策助力。
第四,政府是主导,应该统筹谋划、协调行动。发展循环经济固然需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企业的主力军作用,但各级政府具有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循环经济规划和政策必须由政府主导制定;循环经济发展当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必须由政府协调解决;循环经济经验推广和考核奖惩必须由政府组织实施。
注:本文以2014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论坛会议文稿为蓝本、结合速记、录音综合整理、编辑而成。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