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看ABB如何“授人以渔”?—访ABB中国增效节能中心负责人戚泉

时间:2024-08-31

在6月“2012中国北京国际节能环保展览会”上,ABB携能效管理解决方案、智能电网、电动汽车快速充电站等低碳产品重磅亮相,赢得众多业内人士关注的目光。

在所有跨国公司言必称“节能增效”时,“可持续的能效管理平台”的推出将成为ABB本年度乃至未来数年的重大战略举措之一。

ABB究竟如何以“潮”的眼光打破大企业的创新之咒?

如何凭借庞大的调整融合战略,实现在本土节能市场的曼妙起舞?

如何以先行一步的能效管理平台战略,成为未来中国节能投资风暴中的最大受益者?

我们拭目以待……

以“潮”之眼光 推进本土先行战略

他有着高级职业经理人的干练、睿智与平静,但当ABB增效节能中心中国区负责人戚泉谈及中国可能的节能市场趋势时,还是流露出一种难以抑制的兴奋与感慨。“我们已经看到中国政府在节能减排方面下了很大的决心,随着各级政府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相关配套政策的不断完善,我相信用能企业和节能服务商将赢得更多的机会。作为老牌国际公司,ABB非常欣赏中国政府在这方面的决策与能力,也相信这场孕育已久的节能投资风暴带给ABB的将是更多的机遇。”

据相关专家预计,中国仅工业、建筑、交通三大领域所蕴涵的节能商机就近三万亿元,这些原本停留在纸面上的机会,自“十二五”时期节能减排开局之时已然成为现实。

因此,在谈到外企开展本土业务面临的挑战时,戚泉显得相当笃定。在他看来,看待事物应该具备几种眼光,一种是“虫的眼”代表细节,一种是“鸟的眼”代表高度,另一种则是“潮(tide)的眼”代表一种对趋势的前瞻性把握。

他坦言,在“十二五”全面产业升级与结构调整的进程中,大多数国外投资企业在做新的战略方向调整和业务模式拓展时,都会遇到来自大环境与企业自身调整的困局。比如如何抓住时机,在整个价值供应链中实现自我定位,扮演好自身角色;如何快速整合公司资源,实现技术产品与创新服务的较好融合,满足本地市场需求;如何在开展差异化节能服务前提下,获得与本土企业同等的竞争机会和财税支持;如何在企业信用机制尚待完善的过程中,在保证节能量并与客户分享节能收益的同时,规避节能服务企业的投资风险……

正如戚泉所说,进入中国市场以后,ABB不再把自己看作一家外资公司,而是充分利用自身技术和专业优势,深入研究本地市场和行业的特点,努力适应中国市场的用户需求。“我们不仅要有行之有效的方法论和战略意识,更重要的是我们还要将其付诸于实践并加以检验。”

无论从技术创新还是公司战略,ABB始终紧紧瞄准中国节能减排市场的大趋势,并适时提出“In China for China”的本土化战略,希望通过自身主动的节能减排行动和最佳节能实践,实现在业务模式、产品组合和解决方案等的不断融合与创新,最终成为本地节能减排的主力军。从这一点来看,无疑ABB是那个拥有“潮”之眼光的卓越先行者。

戚泉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EMBA,中欧国际工商学院EDP,西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工学学士。

近20年电气及自动化领域专业经验,在加入ABB之前,曾于施耐德电气中国、通用电气中国、中船重工集团公司担任高级管理职位。拥有15年以上跨部门及行业解决方案的市场和销售管理经验,涉及能源和基础设施、冶金采矿和水泥建材等行业。拥有多年能效评估咨询、能效管理平台及合同能源管理等业务经验,帮助行业客户实现增效节能并提升其员工生产力。

打破大企业的创新之咒

在全球竞争的激烈程度前所未有,技术的不断复杂化和产业的全球化使得创新门槛越来越高的态势下,大企业所拥有的强大竞争优势有时可能成为影响其创新能力的关键性障碍。当企业越大越成功时,它的创新能力往往会减弱,这种现象俨然成为很多大企业难以逾越的“创新之咒”。

ABB作为全球电力和自动化技术领域的老牌领军企业,业务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自1992年第一次投资厦门合资企业以来,在中国已经拥有35家本土企业、遍布全国80个城市的销售与服务网络和众多耳熟能详的工业节能产品。但单一的节能产品似乎只能达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效果,无法做到系统覆盖客户的节能需求。“比如很多高耗能的水泥企业生产设备中采用大量的高效电机和变频器,在实现显著节能的同时,产生的严重谐波也极大破坏了供电网络的电能质量,所以需要找到另一家电能质量改善服务提供商,而如何更好实现二者的有效衔接和系统考量则是更为复杂的问题。”

ABB似乎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具体到占节能市场份额最大的工业领域,戚泉表示,从全球范围看,增效节能仍需在创新方面进一步提升。以ABB自身为例,虽然节能产品线已经很完备了,但是公司依然会努力在节能技术和综合解决方案上进一步提高。“创新不仅仅是我们新的硬件发明、新的软件应用,还应当包括我们很多的业务模式,我们的服务,融合本身也是一种创新,所有这些都需要大家开拓进取、拓展思路。”

特别是针对目前一派繁荣的节能市场,节能服务公司看起来非常多,但是90%以上的公司都只能提供最低层次的单一节能技术和产品(比如LED节能灯、变频器等)和第二层次的单一节能系统(比如空调系统、照明系统等),而对于金字塔最顶端的体系化能效管理系统,“能做的公司寥寥无几”。主要原因在于整体的能效管理系统的门槛比单一的节能产品和服务的门槛高很多。这首先需要大平台的支持,ABB称之为“可持续的能效管理平台”,其中涉及到多种数据采集和监控、生产优化、质量控制、专家系统等软件和模块的支持,这是基于ABB多年的过程工业经验积累;其次,还需要对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生产工艺、公用设施、组织架构甚至行为管理都了然于胸,才能开展有效的工作;最后,还需要一只强大的专家团队来确保实施效果。“这三个条件,门槛都非常高,不是说看到了机会就能做成的。”

而这些,ABB是有能力做到的。据戚泉介绍,ABB能效管理业务在全球范围内已拥有十几年的发展历史。其中CpmPlus Energy Manager能效管理平台是ABB增效节能解决方案中最具特点和优势的一个,该综合能效管理平台的本土化研发改造与推广也成为今后ABB进军中国节能服务领域的核心战略举措之一。

从授人以“鱼”到授之以“渔”

2012年夏天,在戚泉等高层管理者的推动下,ABB关于能效管理解决方案和CpmPlus Energy Manager能效管理平台的本土化战略终于酝酿成熟,在千呼万唤中揭开面纱,开始踏上别样的中国征程。

据介绍,ABB自主研发的CpmPlus EM能效管理平台,不仅能够做到能源数据的采集、监视和报表,同时还可以通过用能预测来优化能源计划及采购,最终实现整个能源供应链的平衡和优化。另外,该能效管理平台在协调区域能源结构方面也十分有效。这是任何公司实施有效能源管理的关节能键要素,也是ABB在未来几年重点开拓的领域。

分享给客户节能方法论和测量验证的方法显然比提供单一节能产品更为重要。“这套系统平台用好与否不仅仅取决于供应商,更取决于客户对增效节能的认识与管理水平。所以,在节能改造过程中只有用户和供应商共同配合才能实现双赢。”戚泉侃侃而谈,“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也是ABB综合增效节能解决方案的重要优势所在。”

尤其是在冶金和采矿、石油和天然气、造纸和化工等过程工业的能源管理系统方面,ABB不仅拥有以行业为基础发展的本地事业部和工程服务团队,更具备包括能源专家、项目管理专家、项目评估专家在内的等各种专业技术人才,更能够深刻理解企业增效节能全过程中的各个阶段,直至实现可持续的增效节能。

能效管理平台最早源自ABB芬兰公司,在欧洲很多行业已经运行将近20年。其间,ABB为北欧及全球工业领域提供了上百套能源管理软件,积累了丰富的能源管理经验。“在北欧地区,由于火电、风电、水电和太阳能发电等都有应用和接入电网,且各国各具资源优势,需要在更大的地域内协调发电计划和能源采购。ABB为跨国家地域的北欧电力交易市场提供该软件平台,不仅做到了能源数据的采集和监视,同时还对该电力交易市场的能源平衡进行了优化,通过ABB的能效管理平台,最大程度地为社会和最终用户实现了能源费用的节省。”戚泉举例说,“所以,一旦用户掌握了这种能效管理工具,一旦国内电力交易市场成熟了,各项奖罚政策到位了,这个软件平台将会发挥巨大作用。”

但鉴于目前中国电力供应和采购体制还未达到相当的自由度,让灵活的能源供应和平衡优化只能被暂时地搁置起来。“但谁又知道未来呢?”戚泉又一次审慎而笃定的判断,“既然有未来,那我们应该做好准备,相信它可以在未来灵活而有效的能源生产、优化和平衡供给方面提供重要的参考。”

后记

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ABB中国区增效节能中心负责人戚泉不断重复一句话“做正确的事情更胜于正确的做事”,他表示,虽然目前整个节能市场仍存在一些障碍,缺失一些标准,测量验证机制和客户信用体系也亟待完善……但他始终坚信,ABB是正在做一件正确的事。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