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苏云雪,包 敏,董丽霞
(1.内蒙古民族大学 附属医院,内蒙古 通辽 028000;2.内蒙古民族大学 临床医(蒙医)学院,内蒙古 通辽 028000;3.内蒙古民族大学 护理学院,内蒙古 通辽 028043)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的健康理念,从控制影响健康危险因素入手,逐渐实现“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的健康为中心”转变的护理模式,赋予了护理专业新的内涵,促使护理事业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1]。因此,高等院校发展护理教育事业须适应新时代的社会需求,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的同时,在办学方向上,同我国护理教育事业发展进程及新时代护理任务紧密联系,扎根中国大地办好护理教育事业,为地方经济发展及医疗卫生事业输送更多的护理人才[2]。笔者通过本研究旨在了解大健康背景下护理学专业本科生就职情况,探讨其就职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策略,为地方护理院校人才培养提供见解。
内蒙古民族大学2014级、2015级和2016级护理学专业本科生。
研究小组根据研究目的,采用软件问卷网自行设计问卷,问卷已通过护理学专家论证,内容包括:性别、是否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就职情况、护生对护理工作喜好程度以及择业考虑因素等。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由内蒙古民族大学2014级、2015级、2016级护理学专业本科生的班主任在班级微信群进行问卷发放,实施调查时,对各班班主任及护生就调查目的、意义及填写注意事项使用统一指导语进行答卷说明,并网络设置一个IP只能答卷一次,题目答不全不能提交,在获得受调查者同意后实行匿名调查。一次性发放问卷225 份,回收209 份,剔除2 份无效问卷,有效问卷207 份,问卷有效率为99%,调查内容使用Excel表格进行百分比(%)描述统计。
护理学专业本科生就职情况调查结果见表1。
表1 护理学专业本科生就职情况调查表Tab.1 Questionnaire of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the undergraduates majoring in nursing
调查的207名护生中,男生72名(35%),女生135名(65%),护士执业资格证考试通过率为98%,73%护生从事护士职业,12%护生从事非护士职业,15%护生未就业(受2020 年疫情影响)。在就职意向上,85%护生愿意到偏远或牧区的基层医疗机构服务,79%护生喜欢护士职业,50%护生认为护士职业前景很好,33%护生认为护士职业前景还可以,35%护生择业客观因素是薪酬待遇,40%护生择业主观因素是经济收入。
调查结果显示,85%的护生愿意到偏远山区或牧区的基层医疗机构服务,彰显其奉献精神及家国情怀,同时也是地方院校成功育人的一个缩影,尤其是把“三全育人”作为新时代地方院校立德树人教学新理念、新模式。院校要结合健康中国战略及学科要求,以立德树人为目标,抓好护理专业课“课程思政”育人建设工作,增强和提升全体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首先,深入贯彻落实《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推进实施《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意见》,成立校级护理学课程思政工作室,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优化课程思政内容,在开展的专业基础课程、核心课程及实践课程中,深度挖掘课程思政教育资源,多角度收集护理领域真实思政案例,形成课程思政案例库,供全体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运用。其次,党员教师带头讲好中国故事,让学生充分参与、感受、思考,运用共情的力量,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思政新高度。采用融合渗透式、潜移默化式把我国获得南丁格尔奖的先进事迹融入思政榜样故事里,以“寓道于教”的方式,“润物无声”培养护生的职业情怀。将收集到的护理学专业历届优秀毕业生在助力健康中国道路上最美天使案例,结合热点分享,作为第二课堂实践来激发、唤醒、赋能护生。通过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不仅传授护生护理专业知识,激发护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之情,而且帮助护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和职业观,使护生获得全方位发展[3],为实施健康中国输送更多德才兼备的护理人才,以便更好地服务地方及促进社会发展。
护生职业情感是指护生对从事的护士职业所产生的稳定态度和体验,有强烈职业情感的护生能足够喜欢所从事的职业,能对其产生认可并主动为之付出情感和努力,因而无限热爱它[4]。调查显示,79%的护生喜欢护士职业,33%的护生认为护士这一职业前景还可以,50%的护生认为前景很好。护生是未来从事护理职业的预备军,其职业情感影响其毕业后的职业选择,加强护生职业情感教育有利于临床护理队伍新鲜力量的注入。护生在校学习专业理论知识阶段是职业情感培养的启蒙期,对护士职业的认知主要来源教材和教师的引导,教师的言传身教是其学习护理专业知识的动力之源。临床实习是护生角色转变和技能提升的关键期,是职业情感培养的发展期。带教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使护生深度了解、喜欢并认可护士这个职业,从而提升护生的职业情感[5]。因此,地方院校要注重人文环境与氛围的营造,需在多门课程教学中植入职业情感教学理念。教师积极完善课程构建,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全面系统地培养护生的人文素质和进行职业情感的熏陶,使职业情感教育与学校理论课程融会贯通[6]。实习医院需加强临床带教教师的队伍建设,增强其育人能力,把职业情感渗透到临床实践教学,使护生在临床技能学习中逐渐形成积极、稳固的职业情感,全面提高其职业素养[7-8]。针对不同情况的护生,护理教育者要提供多方式、多渠道、分层次的职业情感教育,并随时动态评估,帮助其建立并发展稳固的职业价值观[9],同时,要从人民健康需求和当前就业形势出发,把个人志愿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培养其实现自我价值与贡献社会相统一的现代职业情感。
调查显示,护生择业优先考虑因素偏重于工作稳定性、薪酬待遇,存在就业观念偏差。就业观是人们对就业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是通过就业选择行为表现出相对稳定的价值取向。大学期间是大学生就业观逐渐成熟和向社会化转型的关键期[10],教师在教学时不仅要讲授相关知识和传授基本技能,而且对其广度与深度进行强化,培养护生良好沟通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能力,全面提高护生的政治素养、人文关怀素养等综合素养。护生自身也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全面提高综合素质,通过就业认知、体验教育和生涯规划课程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增强正面社会认知,形成正确的就业观。护生在确定其今后的发展方向上,要做到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同时了解社会人才需求与相关就业政策,确立和社会需求相统一、相协调的个人发展目标[11]。择业时,要做到冷静考虑,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避免眼高手低,做好就业定位,到护理工作最需要的岗位上去实现个人价值[12]。
在大健康战略背景下,国家对护理人才的培养及专业的发展提出更高要求,地方院校要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以健康服务为主题,将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护理理念贯穿于护生的整体教育和终身教育。在临床实习过程中,带教教师既要重视知识与技术的传授,也要重视护生职业情感、价值观、就业观的培养。在院校协同培养下,全面提高护生综合能力,使护生更加热爱护理专业,形成正确而稳定的就业观,为我国地方护理事业发展和医疗服务输送更多应用型高素质的护理人才。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