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付明海,李慧芳,,拉喜那木吉拉,阿里穆斯,巴根那
(1.内蒙古民族大学 蒙医药学院,内蒙古 通辽 028043;2 .中央民族大学 民族医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加强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已成为当前学术界讨论的热点话题[1].2014年,在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总书记首次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随后分别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及西藏工作会议上分别以“积极培养”[3]和“大力培育”[4]等方式强调“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5].2021年8月,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蒙医药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完整的理论体系,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一,是蒙古族人民预防、诊断、治疗疾病的经验总结和智慧结晶[6].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进程与促进民族团结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7].当前,蒙医药事业的传承、创新和发展有诸多形式,如高等教育、师带徒、家族传承等,其中,高等教育是最为重要也是最为普及的方式.通过培养更多民族医药人才参与社会经济活动,进而对国家经济繁荣、文化交融、社会稳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分析了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下蒙医药产学研发展现状,为蒙医药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可为蒙医药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增长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日益提高,健康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话题之一.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药,在治未病及保健养生中有着尤为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及政策,为中医药改革提供了有利的法律及政策保障,中医药事业发展有了前所未有的机遇.2016 年,我国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中医药法),其中,定义“中医药是包括汉族和少数民族医药在内的我国各民族医药的统称,是反映中华民族对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认识,具有悠久历史传统和独特理论及技术方法的医药学体系”[8].因此,中医药是指狭义的中医药和包括蒙医药、藏医药、维医药等我国各少数民族医药在内的概念.
蒙医药是我国传统中医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早期在汲取中医药、藏医药和印度医药理论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鲜明蒙古族特色的医药理论体系[9-10].蒙医药产学研是交融各民族医药优秀文化及理论后,结合本民族生存环境及疾病特点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蒙医药产业作为我国中医药产业的一部分,承载着为人民健康服务的责任和使命.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始终强调各族人民要充分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蒙医药作为我国民族医药的一部分,长期以来在北方少数民族的疾病预防、诊断、治疗等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蕴含的不仅是医药相关的内容,也包含着蒙古族饮食起居等养生保健相关传统文化的内容,因此,蒙医药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蒙医药产学研最为集中地区.内蒙古自治区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于2021年1月30日通过了《内蒙古自治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11],其目的是为了促进中华民族紧密团结和共同进步,并为了进一步巩固和更好地发展具有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该条例第33条第4款中规定“加强民族传统医药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建立健全民族医药公共服务体系,支持中医药(蒙医药)创新发展和推广应用”.因此,蒙医药作为祖国民族医药的一部分,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蒙医药产学研的传承与发展为建立健全民族医药公共服务体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蒙医药理论体系的形成经过了萌芽期、形成期和繁荣期、新发展时期等4个阶段,见表1.蒙医药发展萌芽期始于公元7世纪,其发展特点为蒙古民族结合高寒的生存环境,在探索使用植物、动物、矿物等资源的过程中逐渐总结出了防治病痛的经验和方法.在公元10—13世纪期间,蒙医药发展处于形成期.在此期间蒙古各部落实现民族统一,在与其他各少数民族文化的交流过程中,充分汲取优秀理论和实践经验,为蒙医药基础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公元16—19 世纪期间经历了蒙医药快速发展的繁荣期.蒙医药基础理论体系不断完善,诞生了诸多蒙医药经典理论著作,如《蒙药正典》《认药白晶药鉴》《蒙药金匮》等.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民族文化与医疗的发展新政策下,迎来了蒙医药新发展时期,为民族医药的传承和发展制定了诸多方针政策,鼓励多地区开设民族医药类院校,为民族医药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新条件.内蒙古自治区是蒙医药产业最为集中的地方,目前,全区范围内中医蒙医类医院共有200余所,其中,公立中医蒙医类医院有120所左右,民营医院有80余所.内蒙古医科大学从1958年起设立了蒙医本科专业,1980 年开始培养蒙医学硕士研究生,于2019年被评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10];内蒙古民族大学蒙药学专业成立于1972年,从1988年开始招收蒙药学专科学生,2012年获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蒙药学博士人才培养项目,2013年开始招博士研究生[11].
表1 蒙医药发展进程表Tab. 1 Schedule of Mongolian medicine development
近年来,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蒙医药科研平台得到显著改善,设立了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药学院、内蒙古医科大学蒙医药研究院、内蒙古蒙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等[10],其中,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药学院具有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预备项目)和国家药监局重点实验室等.依托上述科研平台,蒙医药产业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以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药学院为例,在“十三五”期间,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印发〈关于开展“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试点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关于开展授予博士学位的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试点工作的通知》有关文件精神开展博士生教育,不断完善博士生教育管理体制机制,为蒙医药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培养人才基础.此外,为了鼓励蒙医药产学研加速发展,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将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药学院纳入为国家药监局重点实验室,为蒙医药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科研平台.秉持“传承与创新”理念,不断对传统蒙药进行创新研究,先后承担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300余项,发表论文500余篇,获批临床批件6件,新药证书5件[10],发明专利12项,取得了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然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背景下,蒙医药产学研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例如,目前蒙医药产业集中在内蒙古地区,尤其在蒙古族人民较为集中的通辽地区[12].蒙医药面临着“走出自治区难”的问题,其根本原因有蒙医药才人培养质量不高、蒙医药科研创新水平较低、产学研相脱节等.因此,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背景下如何发展蒙医药尤为重要.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开拓了更为广阔的视野.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民族地区教育的指导思想和蒙医药高等教育的高水平发展的方向标,加强蒙医药教育教学整体水平.目前,蒙医药教育教学已形成了本硕博一体的教育教学体系[6,13].现阶段,蒙医药人才培养中基本具备了“一”与“多”的关系.以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药学院蒙药学专业培养方案为例,“一”体现在培养目标与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一致,以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蒙医药事业发展所需,具备良好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具体体现在蒙医药人才培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服务.“多”体现在课程模块设置上,课程设置以传承、创新与发展理念为导向,融入多种文化和语言的课程,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然而,当前蒙医药教育中仍存在以下问题:(1)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精通一门外语和国家通用语言的教师较少,能使用国家通用语言讲授蒙医药专业知识的师资力量薄弱[13-15].(2)专业课设置上以蒙医药理论讲授为主,现代医学相关课程占比较少[6].因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蒙医药产业输送优秀的专业人才,首先需要优化师资力量,提高教育质量,在师资队伍中普及国家通用语言,争取将蒙医药相关专业知识用国家通用语言表达,把蒙医药文化传递到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其次,进一步完善课程设置,不仅要有蒙医药理论与实践课程,还需要将西医药、中医药相关知识融入到课程设置中,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3)注重医药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传授,学会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传统文化、知识产权及创新成果.中医药不仅是一种传统医药体系,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种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传承下来的宝贵财富,学会运用法律途径保护中华民族文化,对于文化的发展、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尤为重要.
2021年1月,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中指出“开展中医药卓越师资培养,重点加强中医基础、经典、临床师资培训.”这表明,为了培养守正创新的中医药特色人才,需要加强卓越医师的培训及培养水平,因此,鼓励建设高校附属医院、中医规范化培训基地等人才培养平台.中医药与化学药的关键区别在于其理论体系的不同,中医药理论体系中不仅包含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等理论,更重要的是中医药理论具有古代整体观和辩证论治观点,因此国家支持并鼓励建设中医基础类、经典类、疫病防治类和中药炮制类、鉴定类高水平学科,为中医药发展服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蒙医药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结合中医药、藏医药理论长期实践中总结出的一种独特的医药体系.注重培养一批特色人才,以内蒙古民族大学为例,为了加强蒙医药基础理论的学习,创建了特色“第二课堂”,举办“涡轮增压”俱乐部,实施“蒙医基础理论”“蒙医方剂学”“蒙药功效”等考核过关机制,鼓励学生读原著、背原文,提高学生的蒙医药传统思维的培养,为民族文化传承服务.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凝聚中华民族团结和统一的强有力精神纽带,是新时期开展民族工作的重大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16].随着现代化快速发展,各种民族文化发展在全球化发展中打破地理空间限制、经济生产水平制约、文化依存和情感亲近等约束,逐渐变成为“去文化差异”“族群化分割”的“现代化”文化[17-18].蒙医药也正在这种“现代化”文化发展的环境下传承、创新、发展着.目前,蒙医药科研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但相对于西医药、中医药科研水平仍处于较为薄弱阶段.如,科研平台建设较为薄弱,人才队伍建设出现两极分化,严重缺乏具备现代医药理论知识和蒙医药理论知识的综合型人才;因此,依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振兴中医药产业契机,建议建设一批高水平研究机构及重点实验室,搭建高水平的实验平台,加强科研人员培训,提高科研人员运用现代仪器设备的能力,注重国家通用语言及外语水平培训,建设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蒙医药研究和科技成果孵化和产业化转化基地,解决蒙医药产业发展的重点难点技术问题,力争注册和生产一批特色蒙药新药.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切实担负起新时代赋予的责任与使命,培养蒙医药学一流人才,应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药学院为例,首先,明确科学研究是学校的主要功能之一.研究制定符合民族医药特色发展的管理体制、科研政策和发展规划.其次,进一步完善重点实验室管理制度,为科研人员制定详尽的奖惩制度和管理办法,鼓励科研人员学术研究和成果转化同时推进.第三,促进教学与科研相结合,鼓励教师将科研成果引入到教学过程中,提倡教学改革,将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有机结合,为培养创新能力强的蒙医药学人才提供保障.第四,必须加强对蒙医药学教育及管理的研究,为教学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必然产物,是新时期开展民族工作的重大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集中体现了我国各民族共同发展的心理特征,是凝聚中华民族团结统一和共同进步发展的强大精神纽带和推动力[19-20].民族地区人民健康发展是构建“健康中国”的关键之一,其中,蒙医药在维系内蒙古地区人民健康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传承、创新与发展蒙医药产业关键在于教育.在蒙医药教育领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应重点处理好在中华民族“多元化”和“一体性”格局中“多”和“一”的关系,丰富中华民族多元化与一体性的教育理念,为蒙医药事业及产业化发展提供更具指导性、包容性的理论框架.从教育及产业化发展来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强调需要充分发挥民族地区高水平特色人才培养、民族文化与民族传统的传承、创新和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树立蒙医药产学研传承、创新和发展理念,加强教师队伍及科研团队建设,完善人才培养理念及方法,加强蒙医药科研平台搭建,推进蒙医药产学研发展,研发一批特色创新型蒙药,为民众提供良好的医药服务,通过加强中医药(蒙医药)产学研发展,为建设“健康中国”服务,把中华各民族人民的医疗、文化、教育、科研等凝聚起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服务.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