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毕晓伟,赵桂芝
(内蒙古民族大学 工学院,内蒙古 通辽 028043)
面对世界工程教育改革的迅猛发展,2017年2月以来,新工科建设被积极推进引向深入,《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应运而生.开展新工科建设是推进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攻坚战的重要举措,是教育部为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挑战,是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是推动工科建设再深化、再拓展、再突破、再出发,探索形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工程教育体系,建设工程教育强国开展的项目建设工作.新工科人才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行业背景知识、创新和创业能力[1],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一支在知识、能力、经历、素质等方面高度契合“新工科”建设要求的师资队伍[2].
从新工科建设总体要求来看,对师资队伍的要求主要有4方面.
1.1 具备本学科专业产业性知识和多学科专业交叉融合性知识,教学能力强单一学科不足以支撑新工科建设,新工科建设是在本学科专业知识基础上依靠多学科知识交叉融合来支撑.《复旦共识》明确指出,学科交叉融合孕育新技术,跨界整合孕育新领域,科学、人文、工程教育必须有机融合[3].这就对教师的知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2 具备工程教育理念,工程经历丰富,工程能力强《北京指南》提出,师资队伍建设要与新工科相匹配,强化教师工程背景[4].工程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新工科建设强调教学和课程体系要引入产业和技术的最新发展内容,培养方案要与行业对人才的最新要求对接[5].这就要求师资队伍具备丰富的行业工程经验和工程能力.由于工程行业的飞速发展,教师的工程实践经历就必须是一个持续不断提高的过程,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
1.3 具备创新性思维和科研意识,科研创新能力强《天大行动》指出,我国产业发展和国际竞争力将依靠大批能力强、创新型卓越工程科技人才[5].为实现这类人才培养目标,教师本身就要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教师在进行研发工作的同时也在优化完善知识结构,将独到有见解性的科研成果传授给学生,不拘泥书本知识,培养学生具有研发、创新的产业能力.
1.4 具备高尚职业道德修养,综合素质强新工科建设强调,立德树人、德学兼修,精益求精、追求卓越[5].学生不仅要有家国情怀还要具有国际视野,不仅要有法治意识还要具有生态意识和工程伦理意识.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与人格品质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教师作为新工科建设的推动者,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和高尚的道德修养去影响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用严谨治学的态度和开拓创新的勇气去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和工程素质,推进工程教育与国际接轨.
上述4个方面对师资队伍的要求是紧密联系的统一体,教学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是相互促进的,丰富的工程实践经历和高水平的科研活动能够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最终实现教学成果、技术创新与服务社会的一体化,实现从“适应新工科建设需要”到“引领新工科发展”的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是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思想品质与道德修养.
随着新工科建设的日益推进,部分教师已经成为新工科建设的领军者,但是也有部分教师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2.1 知识结构单一,教学理念陈旧部分工科类高校教师,尤其是中老年教师,受教育阶段接受的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和传统的课程体系.这类教师受传统教育教学方式的影响,不能突破思维定式,对新工科教育理念理解不够,知识储备不足,不注重自主更新知识体系,不能在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上改革创新,培养不出具有多学科交叉融合型知识结构的人才.
2.2 工程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薄弱,产学研不能融合重理论、轻实践是我国传统工科教育长期以来普遍存在的问题[6],培养出来的博士、硕士毕业生没有企业工作经历或工程实践经历,这些经过传统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博士、硕士生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执教,他们的工程实践能力不足以支撑教学需要,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胜任企业工作岗位.工程实践能力不足也制约了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大量的没有工程实践背景的硕士、博士进入高校,他们虽然有一定的科研能力,但大部分都在基础学科方面,缺少工程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方面的研究课题[7].工程实践、科研和教学脱节,严重影响了工程教育质量,培养不出能够解决复杂工程实际问题的创新型人才.
2.3 不重视职业道德修养,思政教育不能融入课堂大部分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但仍有个别教师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和自身修养,思想政治意识淡薄,政治信仰不坚定,不注意自己的言行,甚至用偏激的言论误导学生.有些教师只教书不育人,不能将思政教育内容融入课堂,责任心与使命感缺失;还有些教师以金钱、名利和地位作为自己追求的人生目标,抄袭他人学术成果,有学术不端行为.这类教师不能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培养不出德学兼修、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工程人才.
全面推进新工科建设,必须提高教师队伍的全员能力和素质,具体有以下几种途径.
3.1 多方举措,加大现有师资力量的培养力度要针对现有师资存在的不同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
3.1.1 集中培训与自主学习相结合,不断拓展自身知识面.采取对教师集中培训的方式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提高教师的知识视野,但任何集中培训都是短期和有时限的,只能起到引导作用,而新的知识领域是无限的,新技术、新经济和新产业的发展是迅猛的[8],只有树立终身自主学习的理念,才能不断更新知识体系,适应新工科建设发展的需要.一些院校在新工科建设过程中对教师进行网上集中培训,聘请专家来校集中培训,并在教研室内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定期总结研讨,交流学习体会,已形成一种制度,收到较好的效果.
3.1.2 定期派遣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强化教师工程素质能力.教师只有经常深入企业中去,积极参与企业的技术研发和新产品开发,才能够不断积累工程实践经验,提高工程能力[9-10].教师到企业锻炼必须实现3个目标,一是提高工程实践能力,二是帮助企业解决研发中存在的问题,三是探求新的科研项目.经过企业锻炼后的教师重新走进课堂,将丰富的企业案例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必将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复杂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教师在工程创新和产业创新研究方面也必将有很大提升.实践证明,经常去企业锻炼的教师无论是教学水平还是科研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教师也由原来的被动派遣变成主动要求去企业锻炼.
3.1.3 培养科研创新意识,搭建科研平台.推动教师开展科研工作的主要动力是科研创新意识,要通过多渠道的宣传教育使教师意识到新工科建设肩负着“催生新技术和孕育新产业发挥引领作用”的责任,要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具体做法是通过建设高水平实验室和组建跨学科跨领域科研团队,为教师开展科研工作奠定基础;通过搭建产学研一体的校企合作平台,与企业共同开展横向课题研究,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通过强化学术交流、校际合作研发,开阔教师的科研视野,拓宽研究领域.
3.2 外聘兼职教师及引进人才并行,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外聘国内外知名大学学者担任特聘教授,聘请合作企业方具有较高水平的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授和企业导师,引进部分具备新工科背景的工程经验丰富的高职称高层次人才,这些外聘和引进的教师与现有教师可以形成优势互补,在教学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及科研能力方面互相促进,从而构建起一支能够适应新工科建设的教师队伍.
3.3 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完善师德规范及评价制度一个真正能够对新工科建设发展具有推动作用的人应是德能兼备的人,无论是专职教师还是兼职及新引进教师,都要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师德师风建设是新工科师资队伍建设的根本,要常抓不懈.第一,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营造风清气正的环境氛围.第二,加强师德培训教育,认真学习《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指导性文件,使师德规范成为教师普遍认同和自觉践行的行为准则,以此来约束自己的言行.第三,健全师德师风考评制度,将师德纳入到考核体系中,对道德失范的教师一定严肃处理,绝不姑息.
新工科建设任重而道远,师资队伍是关键环节,其建设水平直接关系新工科人才培养质量.通过优化更新教师知识结构、搭建校企合作平台、鼓励开展横向科研及生产服务、优化人才引进结构和完善人才评价及职称聘任机制等途径建设一支科学素养优良、业务水平精湛、应用创新意识与能力突出的教师队伍.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