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高 军
(上海理工大学 外语学院,上海 200093)
下指(cataphora)又称逆回指(backwards anaphora)。在英汉语篇中,第三人称代词主要用于回指,即指称工作记忆中可及性很高的语篇实体。虽然自然语篇中也存在下指现象,但是与回指相比,“下指的能产性(productivity)要低很多”[1]。根据功能语法学家的观点,指称词语的形式特征和结构特点通常是由语用功能,尤其是交际功能所决定的。因此,探究语用特点及功能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和分析下指现象,从而有助于揭示下指现象的形成机制。本文试图在叙事语篇的背景化理论框架下,结合英汉下指实例的语言学分析,探究英汉下指的语用功能。
语言学家对前景和背景的界定看法不一,主要源于这两个概念和其他语言学现象之间的复杂关联,如 Givón把前景/背景的连续统(foreground-background continuum)与时态、延续体(durativity)、完成体和情态等语法现象结合起来加以考察[2]。Talmy则用格式塔理论解释背景化,把前景/背景和大脑语言系统的概念组织联系在一起,认为语言的两个主要认知功能是进行锚定的背景和需要锚定的前景,前景/背景可以是空间概念相关的两个物体(由小句中的名词短语体现),也可以是具有时间、因果或其他关联的两个事件(由复杂句中的从属小句和主句体现)[3]。
Reinhart[4]和 Thompson[5]则从句法分析入手,认为叙事背景总是以从属结构的形式出现;而标示背景的“强有力的方式”就是使用“句法嵌入”(syntactic embedding)。
Chu是为数不多的研究汉语背景化的学者之一。他认为,“背景是前景的基础。在没有其他句法标记的前提下,句子一般遵循从背景到前景的无标记序列,用 BFP(Background-to-Foreground Progression)表示。如果一个小句以从属结构形式出现,那么它就标记为背景,从而突出其他事件/状态的前景地位。”[6]
本研究根据Reinhart和Chu等的观点,从句法分析入手研究英汉下指的背景化功能。为事件/状态提供时间、地点等场景信息的短语或小句是背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表事件的小句则是前景。如果表事件的小句以从属结构的形式出现,从而突出其他事件的重要程度,那么该小句就转化成背景信息。
Reinhart[4]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把区分前景和背景的标准分为两类:语言学标准和内容标准。语言学标准侧重分析小句的结构特点,如体标记和句法标记;内容标准主要核查小句是否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即BFP顺序排列。此处主要讨论语言学标准。
根据标注惯例,本文示例中的∅用以表示零形代词;下标i表示指称对象相同。
1. 体标记
根据Hopper & Thompson,英语中的过去完成体用于标识背景[7],如:
例1a. When heihad played four or five holes,
b. hei(Babbit)relaxed a bit…
(Babbit Chapter 12)
例1a小句是完成体形式,表示它所描述的事件作为背景发生在例1b之前,例1b表示的是前景。
然而,自建的语料显示,英语中的过去完成体也可以被编码成前景信息,如:
例2Miss Maudie had known Uncle Jack Finch,Atticus’s brother, since they were children. (To Kill a Mocking Bird p.48)
虽然例 2中的过去完成体出现在主句,但是根据上下文内容来看,它表示的是前景信息。这也恰好印证了 Reinhart的观点:与体标记相比,句法嵌入是更有效的标示背景的语法形式[4]。
在汉语研究方面,Chu重点考察了五种最常用的汉语体标记的背景化特征,它们分别是“~了”、“~过”、“在~”、“~着”和“~起来”。这五种体标记的背景化特征可用图1表示。
图1 汉语体标记体现的前景/背景标示阶Fig.1 Scale of foregrounding/backgrounding indicated by aspect markers in Chinese
图1显示,“~了”的前景化程度最高,“~起来”、“~过”、“在~”和“~着”的前景化程度依次递减,而其背景化程度依次递增。现重点讨论在自建的汉语语料库中出现的三种体标记:“~了”、“~过”和“~着”。各举一例如下:
例3a. 范博文i立刻明白自己的话有点被误会,
b. ∅i赶快抢前一步,
c. ∅i拉住了.佩珊的肩膀。
(《子夜》p.18)
例4a. ∅i吃过.晚饭,
b. 陆三复i还是觉得不高兴,
c. ∅i一步一顿,
d. ∅i用沉重的脚步跨上楼梯。
(《倪焕之》p. 76)
例5“棺材上有三个花圈,记得!……”∅i说着.,老太太i的眼泪在脸上横流……(《二马》p.118)
例 3中的“~了”小句标示动作“拉住”最显著、最突出,是该句的前景信息。
例4a中的“~过”表示该动作“曾经发生过”或“过去至少发生过一次”[8]。此句中的“吃”这一动作先于例 4b、c和 d中的动作发生,表示背景信息。
例 5中的“~着”表明主句动作发生的时间场景,因而是背景信息。
需要指出的是,“~了”小句在自然语篇中还有另外一个功能[9]100,如:
例6a. 当我侥幸考上了.台北市一所市立高中,
b. 家里燃放了.一串鞭炮,
c. 足足高兴了.好几天。
例6中的三个事件“考上”、“燃放”和“高兴”按照时间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其中“高兴”后面有完成体标记“~了”,表示前景信息。那么前面两个“~了”的功能是什么呢?Chang认为,它们的功能是用于标示先前发生的事件,和后面的事件构成因果关系,因而是背景信息[9]。由此可见,“~了”既可用于标示事件的高潮,也可用于标示先前发生的事件。用于前者表明前景信息,用于后者则表明背景信息。
2. 句法标记
如前所述,从属结构或句法嵌入是标示背景信息的最有效的语法形式。英语中的从属结构通常包括状语小句、非限定小句和无动词小句。各举一例如下:
例7状语小句
When sheisettled in with us and life resumed its daily pace, Aunt Alexandraiseemed as if she had always lived with us. (To Kill a Mocking Bird p.131)
例8非限定小句
At the end, ∅iweeping drably, Zillaipromised to restrain herself. (Babbitt Chapter 20)
例9无动词小句
∅iWorried, Franzistared at Baby as Dick continued… (Tender is the Night Chapter 38)
以上各例中的下指语所在小句(以下简称“下指语小句”)分别表示时间、状态和目的等背景信息。
汉语中没有非限定小句和不定式小句等形式,但是存在由“因为”、“一……就”等从属连词连接的状语小句,如例10和例11:
例10因为∅i和伊太太说话太多了,她i有点乏了。(《二马》p.226)
例11∅i刚一到上海这“魔窟”,吴老太爷的“金童玉女”i就变了。(《子夜》p.11)
例 10中的“因为”小句表示主句事件发生的原因;例11中的“一……就”状语小句表示事件发生的时间场景,因此都标示背景信息。
Reinhart[4]把内容标准分为三类:时间标准、功能标准和文化标准。时间标准主要指时间的延续性,即与事件发生时间一致的语言单位通常表示背景信息;事件的瞬间性,即表示瞬间事件的语言单位倾向于表示前景,而表示持续、重复或习惯事件的语言单位表示背景;时间的完整性,即表示完整事件的语言单位表示前景,而表示正在进行事件的语言单位表示背景。
功能标准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情态性(modality),表情态的陈述和否定的陈述是背景信息;二是原因性(causality),如果两个事件构成因果关系,表原因的事件就是背景信息,表结果的事件就是前景信息。
时间标准和功能标准主要指时间的象似性,即句法成分的排列顺序直接反映出其所表达的实际状态或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本研究不涉及文化标准,因此此处不作介绍。
在下面的讨论中,主要根据语言学标准分析下指语小句的形式结构特点,考察下指语小句的背景化功能。
高军[10]的200个英语下指实例中,下指语结构主要有四类:介词短语39个,占19.5%;状语小句39个,占 19.5%;非限定小句(包括无动词小句)[11]115个,占 57.5%;其他形式的下指语结构 7个,占3.5%。
表1给出的是下指语结构为介词短语的语义功能。
表1 下指语结构为介词短语的语义功能Tab.1 Semantic functions of PP in English corpus
表1显示,下指语结构为介词短语的语义功能主要体现为方位、时间、方式、让步和状态五类,都表示事件发生的场景或背景信息。各类语义功能分别举一例如下:
例12a. 方位
On hisiway home, Ulyssesistopped to watch a man who was building a barn. (The Human Comedy p.165)
b. 时间
During hisifirst five years in Maycomb, Atticusipracticed economy more than anything… (To Kill a Mocking Bird p.9)
c. 方式
With one of hisidamp hands Smithiimprisoned Babbitt’s thick paw while he chanted… (Babbitt Chapter 32)
d. 让步
For all hisiambition and courage and desire to be out and doing, Clydeialways struck her as one who was not any too powerful physically or rock-ribbed morally or mentally. (The American Tragedy p.121)
e. 状态
In hisiembarrassment Babbitt could not recall his reasons for not wishing to join the League… (Babbitt Chapter 32)
在自建的英语语料库中,下指语小句为状语小句和非限定小句的共有154个,如例7、8和9所示。如前文所述,状语小句和非限定小句都是典型的从属结构,用于标示背景信息。7个其他形式的下指实例都是描述一个事件,因而不涉及前景/背景信息的区分。
由此可见,在200个英语下指实例中,除7个描述单一事件的下指实例外,其他193个英语下指语结构全部用于背景描述。
高军[10]的200个汉语下指实例中,下指语结构主要有七类构型:状语小句 16个,占 8%;连接短语小句15个,占7.5%;“~了”小句64个,占32.0%;否定小句18个,占9.0%;无标记动词小句56个,占28.0%;“~着”小句 24个,占12.0%;“~过”小句7个,占3.5%。现依次考察这些下指语小句的前景/背景功能。
(1)状语小句中出现的连词主要有五种情况:表示时间,如“自从……”、“一……就”;表示原因,如“因为”;表示条件,如“如果”;表示让步,如“虽然”;表示目的,如“为了”。这些连词在汉语中都是用于连接从属结构[6,12]。 举例如下:
例13a. 然而自从∅i伤腿以后,吴老太爷i的英年浩气就好像是整个跌丢了。(《子夜》p. 6)
b. ∅i因为高兴,冰如i几乎同喝了酒一样,发音很洪亮。(《倪焕之》p. 112)
如前文所述,以上从属结构都是标示背景功能的重要手段。
(2)连接短语小句如例 14所示。其中连接短语“的时候”和“……后”为后续事件表明了时间场景,即背景信息。
例14a. ∅i没事的时候,老马先生i常到教会去看儿子…… (《二马》p.42)
b. ∅i到书房里坐定后,吴荪甫i吩咐当差的第一个命令是“请丁医生”…… (《子夜》p. 406)
(3)“~了”小句如例15所示。其中的两个“~了”小句表示先发生的事件,和“觉得有一种腐烂的滋味”构成因果关系,表示背景信息。语料中其他63个“~了”小句也都表示背景信息。
例15∅i看完了这封信,似乎∅i吃了不新鲜的水果,焕之i觉得有一种腐烂的滋味。(《倪焕之》p.248)
(4)否定小句如例16所示:
例16∅i更不等范博文回答,∅i也不.招呼他同走,林佩珊旋转身体,∅i很快地就向园子里的大路上跑去。(《子夜》p.114)
两个否定词“不”表明这两个事件实际上并没有发生,而是为即将发生的主要事件提供线索和背景信息的。
(5)无标记动词小句没有体标记或句法标记,因而无法据此判断它们的背景化功能。但是,大多数无标记动词小句之后都是带有体标记“~了”的主句。“~了”主句表明它所描述的事件是高潮,之前的事件是它的背景信息,如例17所示:
例17∅i停一会,茶叶店伙计i又找机会去告诉了邻近的店家。(《倪焕之》p.46)
自建的语料中也有些无标记动词小句后面的小句没有任何体标记出现,如例18所示:
例18∅i听到最后一句,吴荪莆i怒吼一声,∅i猛地站起来;∅i但倏又坐下,∅i口音很快地问道…… (《子夜》 p.44)
例18描述的是一个事件线,遵循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原则。无标记动词小句“听到最后一句”描述的这一事件是其他事件发生的基础,表示背景信息,从而突出了后续事件的重要地位。
(6)“~着”小句共有24例,其中20例用在直接引语的后面,并以“说着”、“这么说着”或者“这样命令着”开始,用以点明主句所描述事件的时间场景,如例5所示。
另外4例“~着”小句如例19所示:
例19∅i照例搓着.手,丁医生i轻轻吁一口气说…… (《子夜》p.56)
例 19中的“~着”小句描述了主句“丁医生i轻轻吁一口气说”的伴随动作,因而是背景信息。因此,24个“~着”小句全部表示背景信息。
(7)“~过”小句如例20所示:
例20∅i吃过早饭,马老先生i叼着烟袋,∅i慢慢的溜出去。(《二马》p.430)
“吃过早饭”表明刚刚发生的事件,和随后发生的事件构成前景/背景关系。
根据以上下指语小句的结构分析,可以看出,除了英语语料中的 7个表示单一事件的下指实例外,其他 393个英汉下指语小句全部标示背景信息。
Li[13]认为,即使用不同的语言表述同一个故事,也通常使用同样的事件结构和背景结构。受此启发,现考察英汉下指实例的对应译文。如果对应译文也使用表示背景功能的从属小句或其他结构,那么英汉下指实例的背景化功能将得到进一步的证实。
汉语下指实例对应的英语译文构型和英语下指实例对应的汉语译文构型分别如表 2和表 3所示。
表2 汉语下指实例对应的英译构型Tab.2 Construction types of Chinese cataphoric cases in English versions
表2显示,汉语下指实例对应的英译构型主要有五种,其中状语小句、介词短语和非限定小句总计163个,占81.5% 。这三种构型如前文所述主要用于表达背景信息。
表3 英语下指实例对应的汉译构型Tab.3 Construction types of English Cataphoric cases in Chinese versions
表3显示,英语下指实例对应的汉译构型主要有九种,其中前七种,即状语短语或小句、连接短语、“~了”小句、否定小句、无标记动词小句、“~着”小句和介词短语总计 160个,占 80%,如前文所述这七种构型也主要用于背景描述。
根据下指语小句的分布特征以及事件遵循由背景到前景的发展规律,把下指的语用功能置于叙事语篇的背景化理论框架内加以研究。基于叙事语篇中区分前景和背景的语言学标准和内容标准,对自建语料库中英汉下指实例的体标记和句法标记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在英汉下指各200个实例中,除英语语料中的7个表示单一事件的下指实例外,其他393个英汉下指实例全部表示背景信息。基于双向翻译对等语料的分析表明,英汉下指实例对应的译文构型也主要是表述背景信息(汉译构型和英译构型分别占81.5%和80%)。因此,认为英汉叙事语篇中的下指语小句的语用功能主要用于背景化描述,也就是说,叙事背景化是出现下指现象的主要动因。
[1]Kesik M. La notion de cataphore: problemes de theorie et perspectives d’application[J]. Revue Internationale de Philosophie, 1985, 39(4): 350-360.
[2]Givón T. Beyond foreground and background[C]//Tomlin R S. Coherence and Grounding in Discourse.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1987:175-188.
[3]Talmy L. Toward a Cognitive Semantics (Vol. 1):Concept Structuring Systems[M]. Massachusetts: The MIT Press, 2000.
[4]Reinhart T. Principles of gestalt perception in the temporal organization of narrative texts[J]. Linguistics,1984(22): 779-809.
[5]Thompson S A. Grammar and Discourse: English Detached Participial Clause[M]//Andreu F K. Discourse Perspectives on Syntax. New York: Academic Press,1987: 43-65.
[6]Chu C C. A Discourse Grammar of Mandarin Chinese[M]. New York: Peter Lang, 1998: 222-224.
[7]Hopper P J, Thompson S A. Transitivity in grammar and discourse [J]. Language, 1980, 56(4): 251-299.
[8]Chao Yuanren. A Grammar of Spoken Chinese[M].Berk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68.
[9]Chang V W. The Particle Le in Chinese Narrative Discourse[D]. Gainesville: University of Florida, 1986.
[10]高军. 英汉下指的对比研究[J]. 外国语, 2010, 33(1):32-39.
[11]Biber D. Longman Grammar of Spoken and Written English[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12]Li C N, Thompson S A. Mandarin Chinese: A Functional Reference Grammar[M].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1.
[13]Li Wendan. Topic chains in Chinese discourse[J].Discourse Processes, 2004, 37(1): 25-45.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