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陈卓佳
(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15地质大队,贵州 清镇 551400)
低空航测是航测技术的一种,具有机动灵活、高效快速、精细准确、作业成本低、适用范围广的特点,大部分低空航测工作需要借助无人机等现代化设备作为载体,受到各类动态因素、工作因素影响,无人机航测又存在精度不完全理想的弊端,影响航测作业成果,有必要在现有基础上分析其测量误差控制方法。
低空航测作业的基本要求之一是控制精度,使无人机在默认参数的支持下有序完成目标航测。在此过程中,存在多个影响测量结果的动态因素,包括平面位置、高程、比例尺参数、焦距、相片极限长度等。上述因素可导致定位误差,造成标准点测量方面的结果异常。以X表达水平误差,其影响参数为:
X=0.06 A×0.01 S
式中:
A—航拍过程中相片的比例尺分母;0.06为固定影响系数。
S—航拍的总时间;
以Y表达航测的总误差,其计算式为:
Y=X+0.04 B
式中:
B—相片的极限长度;0.04为固定影响系数。
上述参数的可控性越差、误差越大,航测的结果越不理想。
定向误差包括像点坐标定位误差、绝对误差、相对误差3种。像点坐标定位误差一般受到航测对象的地形地貌、影像影响,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如航测过程中出现风力破坏、较大的沟壑地貌等等。像点坐标定位误差是绝对误差、相对误差产生的基础。相对误差是指缺乏标准参照的情况下,航测范围内两个点或若干点形成的小区域,出现水平、垂直方向的差异。绝对误差是指在存在标准参照的情况下,目标点与标准参数之间的距离、高程之间的差异。绝对误差、相对误差的产生均具有偶然性,受到定向误差的直接影响,通常较少见,但在进行数据计算的过程中,可能因原始信息过少出现误差增加的问题,如果航测对精度要求偏高,定向误差的影响仍不容小觑。
摄像畸变出现的误差,一般为偶然造成,难以根本消除,且影响较大。少数情况下因内方位因素导致畸变,镜头收集的信息误差增加,要求给予系统分析和控制。如在进行航测的过程中,因相机参数的异常,无法实时进行参数矫正,所获航测结果往往不理想。进一步分析可发现,内方位因素所制误差,与检验场参数不当直接相关。在相机功能的测定中,检验场需要收集若干已知的标准定位点信息,将所有定位点构成一个检验影响,之后应用相机(无人机一体化或无人机携带)进行该检验场进行的收集,结合既有标准结果和无人机收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获取该相机或该无人机的工作能力,如果在标准定位点的信息收集过程中,原始数据不完善,相机、无人机的功能测定结果也必然存在偏差,出现内方位因素导致的畸变,影响后续航测活动。
线性纠偏是一种多见的标准化纠偏方法,强调通过某一个或几个固定的线性条件进行航测活动约束,通过约束条件,实现多动态因素所致误差的控制。在上文所述航测总误差的计算中,其表达为:
Y=X+0.04 B
控制上首先强调针对相片的比例尺分母、航拍的总时间、相片的极限长度3个方面建立约束系统,0.06和0.04为固定系数,无法根本消除,不予分析。比例尺分母的控制上,其对低空航测无人机测量误差的影响具有线性变化特点,即分母的值越大,形成的误差越大,航测条件复杂、多变时,应考虑适当缩小相片的比例尺分母,通过多部无人机综合作业的方式,将所获信息进行拼接,消除大范围航测产生的误差。航测时间、相片极限长度的影响带有相似性,即航测总时间越长,误差出现的可能性越高;相片极限长度越长,误差出现的可能性越高。因此在后续工作中,可采用多段式航测模式,将航测区域进行多段多区域划分,完成每一个部分的航测后,汇总所获数据,可控制各类线性因素导致的误差。
参数采集和标准化运用,是指对技术、数据信息进行复用,在实际工作中更多考虑现代技术的引入,尤其是虚拟现实技术。如针对某复杂地形区域进行航测工作,要求选取两个基本参数,即垂直参数和水平参数,在此基础上,由于地形复杂,可进一步将垂直参数和水平参数进行拆分,设定10 m、20 m、30 m、50 m和100 m等若干水平、垂直小参数,不断细化对应的坐标系。完成不同对象信息的采集后,将其代入计算机内,生成一个初步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信息的2次和3次收集,不断将所获参数生成独立模型,最后将不同的虚拟模型进行叠加,计算存在较差误差的参数,必要时进行迭代分析,消除一次参数采集可能出现的误差。同时,考虑到复杂地形航测误差较大的问题,还可在特殊区域引入其他辅助技术,如较深的沟壑区域,可引入RTK技术进行参数建模,应对单一无人机航测的不足,进一步消除误差。
摄像畸变误差对低空航测无人机测量结果的影响更为明显,要求在具体工作中引入能够自动化作业的智能技术进行应对。早期学者根据鸡头的生物学特点设计了鸡头稳定器,以该设计为蓝本,可知航测活动的要点在于保持无人机作业的稳定性,然而摄像畸变、动态因素的影响在航测活动中均带有不确定性,无法杜绝,拟通过自适应实施矫正的形式进行控制。假定无人机作业最佳参数集合(含速度、焦距、比例尺等各类影响系数)为G,在航测活动进行的过程中,多个因素可能导致G出现波动,波动的可能为一个参数,如行进路线;也可能是若干参数,如路线、速度和高度,导致无人机的实际工作参数往往无法实现与G的完全契合,而是围绕G上下波动,带有模糊线性特点,不同参数的集合或大于G、或小于G,少数情况下与G重合,各类参数的集合可表达为一个数集:
[……O1;2H;UF2;K76;G;99J;L290;H6……]
数集中所有参数均为随机出现,且任何波动均可导致航测结果的异常,使误差出现或加大误差。为予以控制,可在工作中收集大数据信息,目标数据为:
对象无人机在航测工作持续多久后,出现较大的航测信息误差。假定大数据表明持续作业10分钟后,航测数据的误差增加,可将10分钟作为一个固定参数,将其代入无人机的控制系统中。无人机每完成10分钟的航测,其控制系统根据固定参数和程序,下达一次“参数调整”指令,无论无人机是否已经出现较大的作业偏差,均以该程序进行自适应调整,实时保持无人机各类工作参数处于标准参数G的周边,以消除或降低出现的误差,提升低空航测效果。
通过计算机建立分析模型,通过对照实验的方式,了解不同技术模式下低空航测无人机测量误差情况。采用参数调整法,默认航测高度为340 m,地点为野外空旷环境,设定山地、沟壑、丘陵、水道等增加航测复杂性,添加风力条件模拟自然航测环境。以常规无人机低空航测为对照组,另以线性纠偏机制、参数采集和运用、自适应矫正技术下的以常规无人机低空航测为观察组,2组均进行100次实验,对比误差情况,包括高程误差、水平误差和无效采集发生率,其中无效采集指1:500比例尺下,误差超过5 cm的情况。模拟结果见表1。
表1 模拟实验结果
从表1可见,观察组的高程误差、水平误差均较小,无效采集发生率也较低,与对照组相比优势明显,表明低空航测无人机测量误差具有可控性。后续工作中可加强线性纠偏机制、参数采集和运用、自适应矫正技术的推行。
低空航测无人机测量误差较为多见,原因明确,也具有一定的可控性。多动态因素造成的误差、定向误差、摄像畸变误差等,影响无人机低空航测结果,为予以控制,后续工作中可应用线性纠偏机制,加强参数采集运用,同时考虑引入自适应实时矫正技术,进行误差应对,模拟实验证明了上述理论可行性。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