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质性研究法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的运用探析

时间:2024-08-31

贺武华,弓 静

(1.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杭州310018;2.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浙江杭州310028)



质性研究法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的运用探析

贺武华1,弓 静2

(1.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杭州310018;2.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浙江杭州310028)

摘要:质性研究法是近年来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兴起的一种关注微观的扎根理论方法。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以人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在以往的研究中易出现宏大叙事、过于注重思辨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借鉴、引入质性研究法,可以有效弥补现有研究方法的不足,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注入更多的人文情怀、情感因素和质感色彩,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学科性、科学性、真实性以及实效性。

关键词:质性研究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方法

自1984年正式设立以来,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已有30余年学科建设发展历史。站在这个承上启下的节点,如何更好地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及学术研究的发展创新,这必然要成为学界关注的重点;这其中,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是研究方法的改革创新。在社会错综复杂、思想意识多元化的今天,为更有效地推动学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有必要反思、革新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广泛汲取、借鉴国内外相关学科领域的最新成果,强化与提升学科的研究方法意识。

一、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方法局限与反思

总体看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趋于宏观,大都采用宏大理论叙事模式或是落入文献分析、概念思辨与注解等常规俗套。正如刘建军教授所述:“研究方法还不够多样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方法大多数局限于借鉴其他学科的惯用方法,主要体现在质化研究多量化研究少,经验问题钻研多理性分析探究少,静态描述多动态剖析少,宏观研究多于微观研究等现状。”[1]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成熟度与学术水准总体不高。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可谓仍然处于学科发育的初阶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亦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重复性理论性、一般意义的思辨性论述居多。研究中的主观论述居多,大话空话讲得多,不少认识还仅仅停留在对某些问题的主观讨论中。总体上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深度与高度均有待提高。

其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存在“科学性”的局限。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是不适合做精确的定量研究的。波普尔说过:“任何假设或假设系统成为科学定律或理论,唯一需要满足的基本条件是:能被否证。”[2]由此看来,即便是思想政治教育中惯用的调查统计等,也不应是严格意义上的量化研究。此外,其数据测量时间仅仅为某个点,不能全面获取细节内容,且研究结论只适用于抽样样本中的平均情况,不能了解特殊情况以及被研究者自身真实想法。

再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单一,缺乏多元研究方法意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可以借鉴政治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发展时间较长、研究方法相对成熟的学科的研究方法,以跨学科、多方法进行全方位的丰富、改造。

二、质性研究方法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契合

作为近些年来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盛行的一种研究方法,质性研究方法已广泛运用于诸多学科当中。然而,质性研究方法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学者的关注与重视度不够,将该方法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相关学术探讨缺乏,亟待本学科研究者的关注借鉴与开拓创新。

质性研究方法领域两位权威学者林肯(Y.Linco1n)和丹曾(N.Denzin)曾有过这样的观点:质的研究是一个拥有跨学科、超学科、有时甚至是反学科视角的研究领域[3]。国内质性研究先行者陈向明教授认为:质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运用多样化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4]。质性研究法受不同思潮、理论与学科方法的影响,体现出方法的多元性。一般来说,与量的研究的精确性、规定性相对,质性研究相对灵活,研究者可在具体研究情境中,根据与被研究者的互动、对话等来修整先前设计好的方案,通过深切细腻的切身体会对研究对象的“质”获得较为周详的感知。

首先,质性研究法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的独特性是由“质性研究法”的特点所决定的。“质的研究”具有微观性、平民性、互动性的特点,强调在自然情境下剖析被研究者的观念。而微观思想政治教育的其中一个重要特质便是参与教育双方之间的情境互动和对话,从交流互动中洞察对方的思想,研究者要对所记录搜罗的材料进行归整、辨别,包括剖析研究者自身在整个经过中所饰演的角色和因此造成的影响以及参与教育双方的目标发展的过程等,可见,运用质性研究法正是解决这些研究问题的最佳路径。

其次,质性研究法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特质和要求相符。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的问题域中,人的思维、观点和态度的转变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规律是研究的“重头戏”。针对当前人们的思想观念与思维方法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必须秉持跨学科的视野,注重方法的创新和整合。质性研究具备跨学科性的特质,具有多种理论的归纳性,方法的多样性,这些都适合于具有综合复杂性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掌握思想这一复杂现象变化发展的脉络。

再次,质性研究法独特的人文关怀、情境性和过程性的特点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相适应。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提高全民人文意识、培养道德情感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而思想政治教育导向性的目的就是依照特定的价值取向培育人、造就人的思想价值观念,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理应注重教育历程中人的情感、价值观等及其对被教育者的行为所产生的影响。这一点,充满人文关怀的质性研究法能有效推动思想政治研究过程深入人的心灵与情感世界。此外,思想政治教育本身也是一个千变万化的过程性、情境性的教育,接受教育的人和事每时每刻都可能处于变化发展之中。因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不能只是对人进行静态孤立、脱离情境的观察和剖析,而应回归情境历程,探寻研究对象在真实情境下的状况和趋向。此外,质性研究方法并不排斥其他研究方法,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用质性研究法与其他传统研究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更深入全面的研究。

三、质性研究法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价值探析

质性研究法的介入运用,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发现研究问题,提出新观点,找到适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问题,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学术含金量。

(一)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注入微观血液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研究套路上的确存在宏大叙事的缺陷,习惯于大而化之、广而推及之,普遍化、宏观化的思维传统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缺乏一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科学态度。实际上,这也是一种学科自身优良传统的丢失,“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中国共产党在应对人的思想的多样化和个性化时始终遵循的原则和方法论,它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活的灵魂,在实践过程中被长期而普遍地应用。”[5]将质性研究引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是对其一贯的宏观理论的有效互补。在人们思想日渐多元化的背景下,宏大叙事在处理日常的和个体的微观层面的具体问题时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因而,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亟需更丰富的理论和研究途径相结合,尤其是诸如质性研究这般微观性研究的介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怎样在承袭和繁荣前人经历体验的基础上愈加合理化、体系化、精准化,这是我们思想政治理论工作者要达成的目标,而质性研究法正是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新兴重要手段之一。

(二)为实践工作者结合工作开展研究提供了舞台

无论是思政理论课教师、学工辅导员队伍,还是党建思政理论工作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多为一线工作人员。长期以来,思辨研究一直居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的主导地位,且多为宏观层面进行,因此,“研究”就变成了相关领导、管理者的强项甚至“专利”,普通教师、学工辅导员和学生很难建立真正的话语权,很难登上学术“圈子”里的大雅之堂。尤其是在宏大叙事背景之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成果也充斥着“官腔”和政治性色彩,习惯于从文件到文件,从大话到套话,少了一些学术味,不接地气。而质性研究法的注入,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一线的研究人员将基于工作的研究成为一种可能,扩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对象、丰富了研究问题与领域,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更加平民化。

(三)能对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过程进行深度改造

质性研究讲究从不同的维度探讨问题,运用观察、深度访谈等方式走进被研究者的心灵深处,透过研究者敏锐的直觉经历与体验来领会个体行为背后的个体与群体、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微妙关联,力争在自然情境下科学观察、描摹、揭露和探究被调查者的多样化特质,以充分达到研究的目的。访谈过程中的倾听、互动、肢体语言的传达都是对受访者的尊重与关怀,包含着受访者的深情流露,质性研究通过对原始资料的分析整理,可深度剖析隐藏其后的个体和社会归因。从这种意义上来看,过去从宏观视角知悉群体的思想状况是一种方法,而现在我们探讨的微观研究视角则是另一种细腻而精致的方法。此外,把隐性教育与传统的显性教育相结合,避免受教育者的逆反心理,而这也正是思想政治教育始终相信并追寻的教育方式。

一言以蔽之,质性研究法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融合余地很大。面对社会新常态下人们思想的差异化、繁杂性、隐匿性等特征,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之间的深度沟通映射出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思想政治教育者们究竟该如何看待、以怎样的姿态引导人们正确观念的树立,质性研究都对此提供了很好的研究平台与契机。

四、质性研究法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过程分析

质性研究的各部分之间是一个循环往复、不断演进的过程,研究的每一步都受上一步或者其他部分的影响。这表现为一个循环式建构主义研究设计模式,即经验探索、研究设计、发现收集资料、解释分析、理论建构再到经验检验,形成一个闭环的有机循环体。整个研究扎根于研究者的生活情境,不断循环在几个步骤中,是一个从“经验”出发又回归“经验”的循环往复的过程。

(一)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选题及研究设计

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时,选好题对于后续研究及研究方法的恰当使用至关重要。选题首先要选“有意义的问题”,与该问题相关的人物、场所和事件等都是现实情境中真实存在的,这对于研究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使研究者渴求通过自主探究揭开“谜底”。选好有意义的问题,可在学术前沿性、理论突破性、比较推广性、政策运用性等方面取得创新价值。其次要选“适合质的研究的问题”,我们可从探索性、描述性、解释性三类来解释例证。探索性问题,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问题中的某一微观现象或某些个案作为出发点,如某论文“论大学生就业观的误区及引导——以某省或某市为例”。描述性问题,即对某一现象进行描述性研究,如某论文“高校是如何对学生的专业品质进行培养的——以某高校为例”。解释性问题,从当事人的角度对特定现象的解释,如某论文“某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文化建设对大学生自身的启示”等。值得一提的是,现有运用质性研究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成果中,也有个别新颖的选题,如孙嘉卿著《微博谣言特征及辟谣策略研究——基于新浪微博的质性研究》(中国出版,2012)等。

在运用质性研究法对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问题进行设计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问题。研究问题的对象除被研究者之外,还包含被研究的时间、场所、事件等。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3.研究的背景知识。4.研究方法的选择和运用。5.研究的评估和检测手段。马凌诺斯基(Ma1inowski,1990)认为,研究者应当先有一个比较松散的疑团问题,并以此为起点进行多维度的描述观察。因此,在用质性研究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时,研究的设计要有一定弹性,要有因具体情况变化而变化的准备。

(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一手资料的采集生成

思想政治研究中质性研究资料的采集主要采用访谈、观察、实物收集等途径。

1.访谈。质性研究对访谈法要求很高,是一种目的性较强的研究性交谈,需根据整体研究计划提前设计访谈提纲,要对受访者的经历、思想等有深入直接的了解,并在访谈中观察受访者的言行举止、与受访者语言互动,这些都有助于对事件或现象进行形象、深入描述。在现有运用质性研究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成果中,一些成果研究开始深度使用访谈法,比如杨红英的《当代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对高校学生思想的影响——基于36名在校大学生的一种质性研究》(2010)一文,通过对3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深度访谈,得出当代文化保守主义对大学生的双重影响,并据此提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措施[6]。再如虞晓东的《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质性研究》(2010),通过对6名大学辅导员在辅导员专业化的具体理解、内涵、发展路径等方面内容进行深度访谈,并将研究结果进行编码分析,从而得出我国当前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今后的路径方向[7]。这些以实证取向所推进的研究文献尽管在质性方法使用上仍显生硬青涩,但相对于大量的思辨、叙述性研究成果而言,是难能可贵的。

2.观察。质性研究中一般使用的是参与性观察,其目的主要是通过植根于人类日常生活的有关事实中发现理论性真理和实践性真理。研究者根据一定理论和程序将所发现的被研究者们在叙述自己经历、体验等的过程中无意识的表露出真切情感、思想的蛛丝马迹捕捉到,并蔓引株求,从平常的经历、自我表述直至思想的零星碎片,再将其还原为完整清晰、井井有条的画面。如戴钢书的著作《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培育质性研究》(2008),采用质性研究法探讨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问题,采用日常观察、成长叙事的测评方式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进行测评,大篇幅描摹学生进入大学后心理、思想等状况的成长蜕变,从而揭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历程中的内在成长蜕变规律[8]。此外,研究者除了对现象进行事实性描述之外,还要进行自我反思,在分析个人资料的过程中,记录自己在整个观察中的心路历程,尽量将自己所做的推论与观察到的事情分开,对客观事实进行如实记载。

3.实物分析。“实物”包含和研究主题相关的任何材料,如图片、视频、文字等。既可以是自然物,亦可以是人造物;既可以是史籍资料,亦可以是研究现场的记录。实物分析的方法对研究者开阔研究视野和提高研究过程中的敏锐力、细腻力起着重要作用,恰当和周密地捕获被研究对象的相关材料,充实研究的实质性内容,这对彼此证明和查验的目标和结论都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实物分析法普遍被当作访谈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的辅助措施来运用,取长补短,丰富支撑。在信息网络化时代,“实物”还应赋予新的内含,网络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当中的重要素材来源,诸如微博、微信、论坛等“思想”场域所记录的言行、文本、图片及其所反映的背后思想或意思形态问题。

(三)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的资料处理

与量化研究中资料处理的差异是,质性研究资料的剖析在相关资料收集归整好之后,需要对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问题相关材料进行编码、归档、深度剖析等。

1.初步分析资料。浏览原始资料,谙习资料内容;登录资料,这是将收集的资料打乱以新的方式组合的过程;探寻研究者自身观点,即找寻可以呈现研究者自己见解和情感感触的话语,用搜寻的话语、观点来作为登录的码号。

2.编码和归档。第一轮登录完后,按一定分类标准汇集起所有的码号,组成一个编码本,此外,还要建立一个随时可以储存和调出资料的档案系统,包括检索和分类归档。

3.归类和深度剖析。一是类属分析。“类属”是按照所搜集材料显现出的某个主张或观点进行探析,这是一个比较大的意义单位。类属分析,即在获取的材料中探寻屡次显现出的现象和用以阐明这些现象的观点、术语的全过程,包含类属要素,要素之间的关联和结构等[9]。二是情境分析,即在自然情境中归置材料,根据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对相关人物和事件的全过程进行事实的描述及分析。一般来说,分析资料的手段主要有:绘图;列表;写反思笔记;描述、分析与方法反思;理论建构;全面运用直觉以及设想、比喻、衍生等;反复阐述,在部分与整体之间持续比照,创设关联等。

(四)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达及评价

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得出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成果,通常是以研究报告的形式来加以展现。与量化研究报告相异的是,质性研究报告在写作时首先要考虑阅读者的群体、报告的叙述人称、书写的立场、研究者的立场(与被所研究问题、被调查者的关系)等。

质性研究报告需要详细的叙述整个研究过程,包括与研究问题相关的各种经验、事件的真实还原、细致详实的描述,还要叙述研究者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以及研究过程中对自己立场、观点客观性的反思,详实细致的报告是阅读者评判研究客观性、可靠性、真实性的有力依据。质性研究对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结果可以像量化研究一样用效度检验,但这里的效度指的是评价研究结果与实际研究的相符程度。此外,还有研究成果借鉴性、研究中的伦理道德问题等的评估,一般在信度、效度基本检验的基础上,再进行其他条件的评估。

参考文献

[1]刘建军,朱建婷.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研究综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2):110 -115.

[2]Cha1mers.What is the thing ca11ed science?[M].Mi1ton Keynes:OPen University Press,1988:39.

[3]陈向明.质的研究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2 -30.

[4]Denzin N,Linco1n Y.Handbook of Qua1itative Research[M].Thousand Oaks,CA:Sage Pub1ications,1994:350 -385.

[5]李红,张荣池.论质性研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借鉴价值[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143 -146.

[6]杨红英.当代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对高校学生思想的影响——基于36名在校大学生的一种质性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6):60 -66.

[7]虞晓东,李建伟,胡凌燕,等.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质性研究[J].山东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1):79 -81.

[8]戴钢书.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培育质性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208 -226.

[9]杨运鑫,沈曦.校本教研质性资料的分析[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3(5):20 -22.

The APPlication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EWu-hua1,GONG Jing2
(1.School ofMarxism,Hangzhou DianziUniversity,Hangzhou Zhejiang 310018,China;2.School of Education,Zhejiang University,Hangzhou Zhejiang 310028,China)

Abstract:The qua1itative research method is amethod of focusing on them icroscoPic theory emerging in the fie1d of humanities and socia1 science research in recent years.As a subject ofman-oriented ideo1ogica1 and Po1itica1 education,there were some grandiose narratives,and Problems,1ike the critica1 thought,were over emPhasized.However,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method into the ideo1ogica1and Po1itica1education,the defects of the existingmethod cou1d bemade up effective1y,which willbringmuch more humanistic fee1ings,affective factors and the sense of co1or into the discipline of the ideo1ogica1 and Po1itica1 education so as to im-Prove its disciplinarity,scientificity,authenticity and Pragmatica1ity.

Key words:qua1itative research;ideo1ogica1and Po1itica1education;research method

作者简介:贺武华(1976 -),男,江西吉安人,博士(后),教授,教育学.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2JDSZK018);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品牌课程培育项目(PPKC2013YB004)

收稿日期:2015 -05 -24

中图分类号:C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 -9146(2016)01 -0024 -05

DOI:10.13954 /j.cnki.hduss.2016.01.00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