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传统修身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时间:2024-08-31

孟庆宁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传统修身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孟庆宁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摘要:传统修身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一脉,以人性理论为理论基础,以道德自律为基本模式,以精神境界为理想追求,形成了“慎独、修睦、笃行”等文化内涵。文章试图通过阐述以“慎独、修睦、笃行”为主要内涵的传统修身文化、传统修身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契合点,以及传统修身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来讨论传统修身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

关键词:传统修身;思政教育;共通传承

***总书记在2014年5月4日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我们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充分体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之于为人,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1]传统修身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一脉,对传统儒家社会的品格塑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中蕴含了丰富的理论基础,为我们的文化再生产提供了重要资源,也是中华民族复兴与“中国梦”实现重要的精神支持。

高等教育在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长期以来,也存在着忽略中国传统价值观、对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漠视、教育内容与社会现实严重脱节等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探索如何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融入核心价值观,提炼具有时代性的价值观,使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修身文化与当今大学生的品格培养结合起来,使传统的修身文化成为他们向内寻求平静和力量的支持、成为他们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进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慎独、修睦、笃行”的传统修身文化

“在中国古代社会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上,逐步形成了一种对每个人都有着普遍意义的文化现象,这就是修身文化。”[2]我国历史上的修身文化理论浩如烟海,形成了庞大的体系和丰富的内容。先秦诸子百家、秦汉《大学》、宋程朱理学、明代王阳明等无不将修身文化作为自己理论体系的重要部分。孔子对弟子的教育中“修己”“正身”的道理占有重要的部分,孟子则明确地提到修身概念:“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侯之,所以立命也。”[3]《荀子》《墨子》《庄子》《管子》等经典著作中包含有《修身篇》。秦汉之际的《大学》提出了“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修身理论初步成形;而到了宋代程朱理学兴起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成为传统文人的道德理想,也成为社会伦理道德的主要基础;明代中期的王阳明倡导的“心学”,强调了“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等思想,以求学以致用、于社稷有功的人才。五四运动以来,传统修身文化理论随着儒家思想体系一起不再具有正统地位,但是传统修身文化在道德教育体系中仍然发挥着潜移默化的有益作用,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道德教育资源。

在古代的中国社会,修身文化理论中蕴含着许多普遍意义,讨论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慎独,“修己自律”“见贤思齐”“吾养吾浩然正气”“吾日三省吾身”等向内修行,即养心;二是修睦,孔子曰:“德不孤,必有邻。”[4]“讲信修睦,谓之人利,争夺相杀,谓之人患。”(《礼记·礼运》)与人为善,善于相邻、相处,即与他者之间的友好关系;三是笃行,躬身践履,知行统一,孔子要求君子“言忠信,行笃敬”“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荀子认为,“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之宝也。”(《礼记·礼运》)修己、修睦、笃行等修身文化所蕴含的丰富内容,对自我、自我与他者、知与行的阐述具有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在当代仍然是我们道德教育建构的有力支撑。

二、传统修身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契合

之所以重提传统修身文化,是因为当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向传统文化寻找资源和动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属于德育体系,也需要继承祖辈留给德育教育宝贵的精神财富,另外,当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忽视大学生自我教育和大学生注重外在、忽视内省,寝室关系紧张,知行日益相脱离等现状,亟需一种能够提供“内省、自修”的德育资源,那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向传统修身文化汲取滋养是发展德育体系的应有之意。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修身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

在当今时代,“立德树人”是传统修身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在一致性的主要体现,二者均蕴含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修身文化之间具有的明显传承与发展的意义。

修身文化始终以较高的精神境界为人生的希望和寄托,这种思想境界的追求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确立品德修养的最高准则与品格塑造的终极目标,为受教育者确立一个超然境界,提供丰富的德育资源;也有助于大学生形成自我约束、自我激励的内在追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向传统修身文化寻找德育资源,向传统修身文化的精神财富汲取有益滋养,具有明显的对传统修身文化的传承意义。

传统修身文化是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维度,其对精神修养和对道德境界的追寻在中国悠久的文化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起到重要的伦理规范作用。抛开其历史局限性,许多内涵展现了其连续性和稳定性,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独特的传承力,如诸多的谚语、格言、座右铭等,《三字经》《弟子规》等在民间仍然发挥着教化的作用。进一步发挥其重要的现代价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修身文化提供了德育实践空间,成为发展传统修身文化的重要场域。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自我教育弱化困境

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大学生自我教育弱化的困境。西方的功利主义、个人主义、实用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等各种思潮泛起,随着网络社会的来临,迅速在我国传播,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面临着严重地冲击;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以市场经济为主导,存在着重视物质生活忽视精神生活的问题,教育市场化后,高校教育与消费等同起来,是否实用、能否帮助大学生找到好的工作才是他们所关心的,功利的角度思考问题必然关注外在;思想政治教育更多地放在宏观社会价值和道德规范的层面,更多的关注培养继承既定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个体,过多强调社会需要而忽视个人价值,多采取灌输和强制管理方法,忽视作为个体的的独立性、自主性等问题,忽视了社会进步中个性发展需要和受教育者的内心认同,使教育主体丧失了参与自我教育和道德实践活动的热情和主动精神,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易流于形式,实效性有待提高。

(三)90后思政教育主体存在的问题

当下思政教育的主体是伴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成长起来的90后大学生,他们成长于物质极大丰富,消费主义意识抬头的环境里,他们热衷于张扬个性、展现自我,尤其通过各种消费方式、娱乐性的表达以吸引眼球,彰显自我,却容易内心浮躁、脆弱,忽视内省的作用,凡事向外寻求、跟风从众。大学生中最常见的因游戏荒废学业,从表象看是大学生玩游戏过度、荒废学业、无法顺利毕业,实际上是大学生没有形成自己的理想追求、没有内在的信念支撑,当高考指挥棒消失的时候,迷失方向不知所措,在游戏中寻找安慰感和安全感。

寝室关系似乎成为当下大学生人际交往最尖锐的一个矛盾。从“复旦大学室友投毒案”到“南航学生被室友刺死事件”,再到“江苏高校刺伤案”……接连发生大学室友相残事件,令人痛心,网上流行的“谢当年寝室同学的不杀之恩”则是对当代大学生寝室关系紧张、恶化的一种戏谑,也折射出当下大学生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现状。90后大学生个性鲜明,较少换位思考,缺乏人际交往技巧,更难以做到宽容待人,往昔的“同窗之谊”逐渐迷失。

大学生的道德学习与自身的道德实践之间存在脱节现象,道德被当做一种知识被掌握,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将道德知识停留在纸面上;为了掌握知识或“懂道德”的名声而学习,难以落实到道德实践中去。大学生在批评别人的不道德行为时慷慨将激昂,而在自己做不道德行为时则我行我素。如大家都懂得在公共场合切莫高声,看到别人粗声大气会很厌恶,但遇到自己在校园内大声喧哗时,就会觉得是理所当然、个性展现,即使心里清楚此言行不妥当。事实上,道德学习与道德实践两张皮,知行不一现象非常普遍。

三、传统修身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将传统修身文化精华融入在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可以从重塑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教育理念、将“慎独、修睦、笃行”融入大学生思政课程、将传统修身文化经典融入大学生日常生活、创新传统修身文化的表达方式等几个层次来寻找有效路径,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实现“古为今用、融会贯通”。

(一)重新审视高等教育中传统文化的地位

修身文化为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维度,欲将其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须要重新审视传统文化根基地位,优化大学教育课程体系的“顶层设计”。将传统文化融入大学教课程体系,首先要将其融入课程标准的制订与修改、课程改革的自主探索、未来人才培养的要求之中。近些年来,作为传播传统文化主要载体之一的大学语文课程处于很尴尬地位,例如,理工科院校可以不开设此门课,无形当中削弱了传统文化的根基,也暗示了传统文化处于可有可无的位置,我们需要正视现存的问题,改善传统文化在大学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选取传统文化的精髓,营造高校传统文化氛围,引领大学生走近传统修身文化。

(二)将“慎独、修睦、笃行”融入大学生的思政课程体系

“慎独”是修身文化的特点,是在独处中,进行谨慎的自我反省、约束、监督,是一种自我规范、自我完善和自我教育。“慎独”精神中的不欺人、不自欺,非常适合大学生反思网络游戏行为,形成理性控制自己的网络道德。敢于独处、能够反思的人必然会形成内心的力量,不会从众、随波逐流。“慎独”强调的是保持静心,“静而后能安”,“至道之要,至静以凝其神”。可以尝试在思政课程中引入“静坐冥想”环节,在课程开始的时候用十分钟来静坐冥想,让身体举止处于安静、肃静的环境中,在安静中凝神、自省,给自己一段独处的时间,在安静中反思自己一段时间来的经历,思考独处的自己追求为何物,并写出感悟。并建议学生每天抽出固定的十分钟时间用以静坐、反思,以此将“慎独”引入大学生的学习和日常生活。

“修睦”是与他人和睦相处。传统修身文化非常重视友谊,在《论语》中,有十九处提到“友”,孔子云:“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交友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高校思政教育中,应从大学生生活实际出发,针对当下大学生寝室关系矛盾尖锐的现状,设置诸如“大学生寝室是否该养小宠物”“大学寝室是否可以通宵打游戏”等与寝室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进行观点辩论,来帮助大学生利用自己的情绪体验、理性思维来思考合适的行为方式,大学生可以在这些观点的碰撞中辨认出自己的价值观,并与其他同学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进行交流,解决存在的价值冲突,在此基础上确立自己与他人相处的行为模式,形成与人为善、和谐共处的成熟交往方式。并在交友过程中“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以友为鉴,促进自我完善。

“笃行”则是“躬身反省”。就是将自己所学、所思、所悟的良好道德品性践行于道德实践中。“慎独”与“笃行”即知与行,“知行合一”是修身文化发挥当代价值的落脚点。要让高校大学生在道德实践中不断加强道德认识,磨砺道德意志,并将道德内化成为心理品质。可以通过“寝室文化节”、“道德模范”等评选来强化学生的道德行为;采用“情景AB剧”等方式设置具体道德情景,体验比如“中国式过马路”这样的道德问题,让同学们身临其境的进行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道德需要,引发道德价值观的思考。同时,高校也要抓好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志愿者定期去社会福利院、敬老院或残障学校等地参与公益服务,在公益活动中形成鲜明的道德情感体验,有助于确立道德评价标准,促进大学生做到知行合一。

(三)将传统修身文化经典融入大学生日常生活

2014年4月,有专家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成立30周年研讨会上指出:在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研究过程中,应贴近现实生活,贴近日常生活。传统修身文化拥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多与经典相连,显得高深深奥,且多以文言文为载体,对其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当代大学生又深受流行文化、快餐文化的影响,他们花费更多的精力去深入研读经典修身文化的可能性较小,只有褪去传统修身文化的神秘外衣,使他们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降低距离感,才能使大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状态下获得精神上的熏陶。以修身文化为主题的各类竞赛,经典阅读、教室、寝室周围布置有关修身文化的名言警句等等;抓好各种传统节日、国家重大事件纪念日等时间节点,如孔子诞辰、端午节、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大典等,来传播修身文化,让人幽思怀古,非常有利于这种传统文化的晕染,在塑造大学生品格方面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

(四)创新传统修身文化的表达方式

将传统修身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将修身文化在大学生中间进行简单的宣传,而是需要创新各种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取得大学生对传统修身文化的喜爱和认同。由于传统修身文化通常与经典相连,容易产生距离感,这种距离感体现在传统修身文化的历史厚重感,也体现在大学生在文化选择上的时代感,按照当下大众文化、流行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机制,将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表达方式进行创新,增强对大学生的吸引力。作为“拇指一族”,大学生群体在掌握QQ、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走在潮流顶端,他们更倾向于在新媒体上获取资讯,形式方便、灵活多样,且具有时尚性和互动性,我们可以借助校园网络、微信公共号等新媒体的平台向他们传输传统修身文化的内容,例如,可以在微信公共账号上定期发布有关修身文化的经典小故事;以校园网络、红色微信为依托,开展以传统修身文化为主题的竞赛活动。我们要了解和理解大学生的新变化,抓好新媒体这一有效传播渠道,让大学生在网络生活中感受到传统修身文化的魅力。

四、结语

如何引领传统修身文化在当代教育中重放光彩,使传统修身文化更好地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单方面的力量难以独力完成,更多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合力完成。2014年9月10日,习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发表的《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讲话,全文有十五处引用传统文化内容,涉及了《荀子·大略》《庄子·逍遥游》《论语·述而》《师说》《北周书·卢诞传》以及柳永的《蝶恋花》等等,习总书记引用古代名言警句信手拈来,其中涉及诸多修身文化内容,这无疑会带来巨大的榜样作用。高校思政教育也要抓好契机,使“慎独”、“修睦”、“笃行”为核心的修身文化走进大学生的内心世界,使他们学会自我审思,引导大学生对道德规范判断、取舍,从而形成良性的道德实践,实现传统修身文化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4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 [2014 -05 -04].httP://www.gov.cn/xinwen/2014 -05 /05 /content2671258.htm.

[2]曹德本.修身治国平天下[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692,662.

[3]金良年.孟子译注[M]//程俊英,黄寿祺.十三经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271.

[4]王国轩,张燕婴.论语·大学·中庸[M].北京:中华书局,2011:47.

Enlightenment of Traditional Moral culture on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ENG Qing-ning
(School of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Hangzhou Dianzi University,Hangzhou Zhejiang 310018,China)

Abstract:The traditiona1mora1 cu1ture is an imPortant branch of the traditiona1 cu1ture,with the theory of human nature as its theoretica1basis,themora1se1f-discipline as its basicmode,the sPiritua1shack1es as its idea1Pursuit to form a cu1tura1connotation of“Shendu,Xiumu and Duxing”.This PaPer attemPts to e1aborate the“Shendu,Xiumu and Duxing”as themain connotation of the traditiona1cu1ture,and the integrating Point of the traditiona1 cu1ture and the ideo1ogica1and Po1itica1education of co11ege students,and then the Practica1 aPProach of integrating the traditiona1mora1 cu1ture into the ideo1ogica1and Po1itica1education to discuss how to 1ead the ideo1ogica1 and Po1itica1education of co11ege students with the traditiona1 cu1ture.

Key words:traditiona1mora1 cu1ture;ideo1ogica1and Po1itica1education;common inheritance

作者简介:孟庆宁(1978 -),女,黑龙江佳木斯人,博士,讲师,党建与思政,青年文化研究.

收稿日期:2015 -09 -23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 -9146(2016)01 -0034 -05

DOI:10.13954 /j.cnki.hduss.2016.01.00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