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与现实展现——基于知情意行视角的综合分析

时间:2024-08-31

王海稳,黎远波,李国荣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与现实展现
——基于知情意行视角的综合分析

王海稳,黎远波,李国荣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摘要:“最美现象”作为一种引起广泛关注和产生深刻影响的社会道德现象,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和现实展现。这种诠释和展现具体表现为其与中国精神在知、情、意、行四个层面的高度契合。透过知情意行四个维度来深刻把握最美现象与中国精神二者之关系,以期推动二者在实践中相互促进,使得“最美现象”所承载的中国精神成为人们的道德自觉,成为一种社会常态。

关键词:知情意行;最美现象;最美精神;中国精神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1]中国精神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是新时期每一个普通公民道德自觉、自省的精神指针。“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2]新时期,中国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以人为本、崇尚和谐的观念,诚实守信、团结友爱、互助奉献的风尚等丰富内涵的时代精神”[3]——有着多种多样的诠释方式和表现形式。“最美现象”,就是中国精神非常显著的一种表现形式。正如刘云山在北京接见杭州“最美现象”报告团所认为的那样,“最美现象就是中国精神”[4]。深刻把握“最美现象”与中国精神二者的逻辑关系,能有效地构建二者交相辉映的生动局面,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最美现象”彰显了中国精神的合理内核

“‘最美现象’是人民群众内心对社会风尚和价值的一种企盼,对社会道德和良知的一种期许”[5]。具体而言,“是指普通个体在危急、危难、危险的‘三危’情境中,毫无顾虑地做出的舍己救人、见义勇为、恪尽职守、鞠躬尽瘁的英雄壮举。”[6]表现在认知层面,“最美现象”很好地诠释了中国精神的基本理念与基本内涵。

(一)“最美现象”诠释了中国精神的基本理念

“最美现象”内蕴人性中真善美的优秀品质,契合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自强不息、爱岗敬业、勤劳勇敢等为内容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一方面“最美人物”用自己在“三危”时刻的英雄壮举,向世人诠释了中国精神的博大与深厚。另一方面,他们更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彰显了中国精神的基本理念。“最美现象”来自于平凡而又伟大的真实人物内心,来源于他们的个人期许和价值判断。而这些真实可信的“最美现象”能产生一种非权力的强大震撼力和影响力,这种非权力的影响力,具有极大的弹性和强制性,能摆脱时间和空间的局限。通过耳濡目染、震撼感染、媒介传播等方式,促使人们感受到“最美现象”所承载的中国精神,让人们感受到中国精神与他们息息相关、血脉相连[7]。这也就不难理解最美妈妈、最美奶奶为何能受到人们如此多的赞美和爱戴。可见,“最美现象”是扎根于中华五千年优良道德传统的深厚土壤之上的,是响应时代呼唤、时代精神而培育出来的一道风景,它是对中国精神的完美诠释和回应。

(二)“最美现象”体现了中国精神的基本内涵

一个民族最深厚创造力的源泉是源于这个民族从历史走向未来的内在气质、内在品质、内在精神[8]。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与未来中,这种精神就是中国精神。而要正确地认识中国精神,我们需要把目光转向其产生并扎根的社会实践。“最美现象”作为在特殊的“三危”实践情境中,普通民众毫不犹豫的做出舍己救人、见义勇为、恪尽职守的英雄壮举,更有利于人们较好地理解中国精神。比如最美司机——吴斌,当他在沪宜高速公路上被突然袭来的金属击碎肝脏时,为了车上乘客的安全和避免高速路上发生交通事故,他强忍剧痛把车停靠在路边,保护了乘客的安全和维护了高速路上的交通秩序,而他自己却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吴斌在他生命中危急的最后几分钟,以自己高超的技术和惊人的毅力,临事勇敢、恪尽职守,维护了群众的生命安全。吴斌这样的行为正体现了民族精神所崇尚和倡导的“勇敢”、“自强不息”等内容。他在最后时刻还能坚守自己的岗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也正是对蕴含着“互助奉献”、“友爱”、“以人为本,关心群众利益”等内容的时代精神的“最美”回应。在我们的生活中,正因为有最美司机、最美护士、最美档案员、最美教师、最美战士等“最美人物”展现的鲜活、真实而又可信的“最美现象”,才让人们能够更准确地理解中国精神的基本内涵,感觉到中国精神不再离他们那么遥远,而就在他们身边、在他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个感人瞬间。

二、“最美现象”突显了明德惟馨的道德情感

现代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基于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最美现象”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最美”人物基于一定的情感体验而产生的。“最美现象”在国家、集体和个人三个层面的情感体验与中国精神是高度一致的。

(一)“最美现象”突出了中国精神所倡导的爱国主义情感

爱国主义情感是个人对待自己的祖国所特有的情感,是个人道德情感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中华儿女历来主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秉持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情怀。这样一种爱国主义情感对每一个中华儿女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深深地烙在每个中华儿女的内心深处。在新时期,爱国主义则表现爱社会主义,就是为中国特色社主义建设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最美女教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无怨无悔、任劳任怨,甚至为了救学生不顾个人安危。“最美图书管理员”一生忠于职守,在平凡的岗位上为社会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等等。 “最美人物”用他们的实际行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为祖国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他们的行为既继承了中华民族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也体现中国精神中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此外,“最美现象”中所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感也是个人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对时代所呼唤、倡导的爱国主义的回应和呈现。“最美”是人们对日常生活中平凡却出人意料的善良行为的赞美……推动最美精神的传承,才是一个民族的希望和未来[9]。可见,“最美现象”突出了中国精神的民族性和时代性,立足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根据当今时代的变化,不断赋予新的内容。

(二)“最美现象”彰显了中国精神所崇尚的集体荣誉感

集体荣誉感是一种热爱集体、关心集体、自觉地为集体尽义务、做贡献、争荣誉的道德情感。在集体荣誉感的影响下,个人行为会围绕实现集体利益而开展。集体荣誉感具有鲜明的实践性、民族性和时代性。所谓实践性是指这种情感体验必须来源于实践,并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而民族性,则是区别于其他民族的地方,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体现;时代性则是指这种集体荣誉感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体现了时代发展的主题。“最美现象”很好地融合了集体荣誉感的三个特征,使实践性、民族性和时代性三者完美地与“最美现象”和谐统一,并用真实、可信的最美行动来响应集体荣誉感。“最美现象”是社会普通公众,在集体主义、服务人民等一系列精神观念指引下自觉发生的行为现象,作为一种凡人之善举,在某种意义上,是这些平凡的“最美人物”对集体荣誉感的坚持与弘扬。而通过“最美现象”这一积极向上的、正面现象的引导和净化,社会上消极的、负面现象将受到有力摒除。因而,彰显了中国精神所提倡的集体荣誉感。

(三)“最美现象”揭示了中国精神所蕴含的个人责任感

责任是由于尊重规律而产生的行为必然性[10]。责任也是一种高于所有利益和恐惧顾虑的更高尚、更高贵的动机[11]。人们基于责任这一态度而产生的情感体验就是责任感。中国的优良传统道德中也一直贯穿着教导人们在危难、危险、危机的情景中,要“当仁不让”、“舍我其谁”、“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些都教育人们在危难时刻要敢于承担对他人、对社会和对国家的责任,树立强烈的责任感。同时还要把自己的责任感外化为一种实实在在的行为选择。“最美现象”中的“最美人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世人展示了他们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感。如“最美学警”——李博亚,他不顾个人安危,为救轻生的旅客而失去双腿;还有“最美战士”——张铁成,他为了救人和遏制煤气爆炸,多次深入火海,身体多处烧伤,为公众和社会赢得一个安全的环境。 “最美人物”鲜活而又英勇的行为所彰显的个人责任感,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所包含的责任感的真实再现。换言之,“最美现象”以其鲜活、勇敢的英雄事迹所展现的责任感,与中国精神蕴含的责任感是高度一致的。

三、“最美现象”展现了坚忍不拔的品德意志

意志是人们自觉地确定自己行为的目的,积极调节自己的活动,克服内外困难,以实现既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的形成一般要经历决心——信心——恒心三个阶段[12]。 “最美现象”是“最美人物”,以其坚定不移、百折不饶的意志,为中国精神所主张、倡导的品德意志,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因而,“最美现象”与中国精神所提倡品德意志交相辉映,二者相得益彰。

(一)“最美现象”诠释了中国精神所倡导的坚定决心

“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些铿锵誓言都展示了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坚定意志的优秀民族,中华民族能创造出辉煌的文明成果正是依靠这一种自强不息、百折不饶的坚定意志。近代史上,虽然我们的民族历经苦难,但是也正是因为这股坚定意志,我们从“西学东渐”到高举“民主科学的旗帜”,再到选择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最终推翻了压在身上的“三座大山”获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还凭借这股意志,在改革开放、开拓创新的进程中,塑造了“大包干”精神、抗洪抢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航天精神等等,它们共同汇成中国精神这一兴国之魂、强国之魄。这个辉煌的历史过程,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奋斗的历程,也是他们坚定意志的结晶。“最美人物”是社会中平凡但却耀眼的一员,他们在“三危”时刻的“最美行动”展现了中国精神的坚定决心,他们置危急、危险、危难于不顾,甚至为了他人而不惜奉献自己的生命。而他们这些真实而又感人的事迹一经传开,也极大感染、鼓舞和激励着其他社会成员树立坚定的决心,自觉地运用中国精神来指导自己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二)“最美现象”体现了中国精神所崇尚的强烈自信心

意志过程在经历“下定决心”这一阶段后,便进入了第二阶段——树立信心。信心是指对行为必定成功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对于个人和国家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没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13]。“最美现象”不仅美在真实可信,而且还美在信心之可贵。在这个“道德旁观”、“看客现象”时有发生的时代,我们的社会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信任危机和“道德滑坡”现象。而“最美现象”的出现恰恰为社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社会充满了正能量,充满了温暖和关爱。同时可以让人们对进一步弘扬“推己及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传统道德精神充满信心;对“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以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现代价值理念的充满信心。总而言之,培育和弘扬中国精神作为一项系统而又宏大的工程,需要每一个社会成员满怀信心地参与,“最美现象”中的“最美人物”用自己自信而又无私的行为,守护着这个社会所需要的自信心,同时也向世人展示了他们对他人、对社会的信心,使得“最美现象”回答了当代中国精神需要什么样的自信心的难题。因而,“最美现象”通过在社会范围内的不断凝聚逐渐成为了中国精神的“最佳剪影”和“最佳注释”。

(三)“最美现象”展现了中国精神所蕴含的恒心

坚定意志的形成还需要经历第三个阶段,即持之以恒,凝聚恒心。中国的优秀文化中有着丰富的持之以恒的思想,如“滴水穿石”、“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等等。这些优良的精神思想都告诉人们要不断的持之以恒地行善、进而积善成德。在新的历史时期,行善所需要的恒心也受到了极大的宣扬和传播,告诫人们要日行一善,不断凝积,进而形成社会大善,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力量之源。培育和弘扬中国精神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而中国精神不但能够为中国梦的实现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并且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个体正能量和最大限度的汇聚中国力量[14]。时下,这一始发于浙江,形成一个圆心,随后以同心圆的形式不断传播扩散至全国,在中华大地上大量涌现的“最美现象”,既向世人显示了它的强大后劲,也向世人证明它的持久恒心。诚然,“一个人做一件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从“最美妈妈”的惊人一接,到“最美档案员”的一生坚守,“最美现象”如雨后春笋般在中华大地上不断出涌现,既有千钧一发的“三危”时刻的惊天壮举,也有几十年如一日、无怨无悔的一生默默付出。“最美现象”由“盆景”变成“风景”和“风尚”,由“最美人物”的个人行为转变为整个社会的公民美德,使得“最美现象”积少成多、积善成德,进而展现中国精神所蕴含的的恒心。

四、“最美现象”深刻践行了中国精神

“对中国精神的把握,不能脱离中国社会历史,文化以及在这种历史文化情境中生活着的中国人的现实存在。”[15]因此,要积极地从人们的生活存在中去提炼素材和倡导行为活动。“最美现象”美在真实,美在可信,美在行动,它既扎根于中国历史文化,又立足于中国现实存在;既凝聚、产生社会正能量,又源源不断的向社会传递、输送中国力量。因此,“最美现象”不仅在知、情、意三个方面与中国精神保持着高度的一致性,更为重要的是它在行为层面深刻地践行了中国精神,是我们培育和弘扬中国精神之根基所在。那么,如何在行为层面以“最美现象”为引导,进一步推动民众深入弘扬和践行中国精神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一)开展行为训练,为践行中国精神培育良好行为习惯

“最美现象”作为“最美人物”的真实行为,对践行中国精神而言,是一场声势浩大而又感人肺腑的行为训练活动。一方面,“最美现象”端正了践行中国精神的行为动机,“最美人物”用自己的实实在在的行动告诉世人,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盛行的时代,我们仍然可以将维护人们的利益、维护集体的利益,为他人服务作为自己的行为动机。另一方面,“最美现象”培育着践行中国精神的行为习惯。“最美人物”真实、可信而又动人的故事,一经流传开了便受到人们的高度赞誉、引起人民对真善美的情感认同和追求,人们争先效仿,从而引导人们的行为沿着符合践行中国精神的方向转变,一个社会的求真、向善、至美的行为将不断养成,最终将达到重塑行为习惯、移风易俗之效果。“‘最美现象’既继承了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精神,又吻合了时代的精神要求,从人的精神构建入手,激发起社会对真善美的强烈呼唤——呼唤弘扬最美的风尚,呼唤正能量的输出。越来越多的人受‘最美’浸润,愿意从我做起、身体力行。”[16]从而形成这样一种生动的局面——在“最美现象”的引领下,普通公众把行善、积德,服务他人、服务社会作为个人自觉的行为修养。

(二)倡导公益行为,为践行中国精神提供行动支撑

“中国精神是一个生成的概念,而不是一个完成的概念。”[17]中国精神是在不断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生成的,践行中国精神也寓于人们的实践活动中。“最美现象”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感染力,让人们广受启发和教导。“最美现象”本身就是一种来自普通群众的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活动,这种行为活动具有深厚的群众基层,还具有极大的感召力和号召力。正是在“最美现象”的召唤下,社会上出现了全民参与的“最美行为”活动:首先是公民互助活动,普通公民在发现其他同伴遭受困难时,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如很多城市退休的工人主动在大街上给人提供“指路”服务,为不识路的公民提供帮助;其次是公民自发的公益活动,即在危难、灾难发生时,公民自发的参与到救助受难或受灾活动,例如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以及鲁甸地震中,很多普通公众自发地组织救援队伍有序地参与救灾,也有很多公众自发地向灾区捐献救灾物质;最后是公民志愿者、志愿活动,在大学群体中,广大大学生踊跃的参与支援西部和贫困地区的“两项计划”,很多社会公民利用工作之余去社区、学校和医院做义工等。总之,通过这一系列的行为活动,“最美现象”变得越来容易被效仿和开展,成为社会上每一个人自觉、自愿的公益性行为活动。

(三)矫正失范行为,为践行中国精神提供行动保障

正如斯密所言,“人性之尽善尽美,就在于多为他人着想而少为自己着想,就在于克制我们的自私心,同时放纵我们的仁慈心”[18]。“最美现象”极大地净化了人性之恶,激发了人性之美。让人们在“仁慈之心”和“最美精神”的指导下,严于克己,仁慈待人,自觉的践行中国精神。但是,我们也不可否认,由于人们的思想观念、利益要求和受教育程度的不同,每个人对中国精神的践行程度也不尽相同。如近期发生的“跌倒老人没人扶”、“公交车上为座位而打架的事件”等社会道德问题,表明有些公民在践行中国精神时,仍存在着个人行为与中国精神的要求不相符的状况。换言之,就是在践行中国精神的过程中,仍可能出现公民行为失范的问题。面对这种状况,我们应该在社会上大力宣传代表社会正能量的“最美现象”,以此来引导人们的行为,努力矫正失范行为。当然,“最美现象”对践行中国精神的行为失范的矫正更多是非权力的、非官方的,这样更容易使行为失范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耳濡目染而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更易于让公民认识到自己行为的不当之处,及时矫正自己的失范行为,从而为践行中国精神提供行动保障。

五、结语

所谓“国无德不兴,民无德不立”。“最美现象”作为一种道德现象,弘扬了人间真善美,传播了社会正能量。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和现实展现。具体而言,“最美现象”在认知层面彰显了中国精神的合理内核,在情感层面突显了明德惟馨的道德情感,在意志层面展现了坚忍不拔的品德意志,在行为层面深刻践行了中国精神。通过“最美现象”的激励和引导,让“最美精神”镌刻在中国精神里,成为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通过“最美现象”的激励和引导,让“最美精神”镌刻在中华儿女的心上,成为每一个人自觉向善、行善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通过“最美现象”的激励和引导,让“最美现象”生根在社会的每一个领域里,成为良好社会风气的一部分、成为一种社会常态。

参考文献

[1]***.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EB/OL]. [2013-03-17].http://news.xinhuanet.com.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84-978.

[3]孙来斌.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4:15-101.

[4]陈卫强.“最美现象”就是中国精神[J].杭州,2013(7):32-33.

[5]汪有荣.“最美现象”的伦理价值[J].道德与文明,2013(1):134-139.

[6]陈华兴,唐晓燕.道德自觉何以养成——“最美现象”从“盆景”到“风景”、风尚的形成机制探索[J].浙江学刊,2013(6):150-155.

[7]戴锐.榜样教育的有效性与科学化[J].教育研究,2002(8):17-22.

[8]邹广文. 中国精神: 民族性与时代性[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4(2):16-21.

[9]唐动亚,郭家卫.“最美现象”价值传承动力机制研究[J].理论观察,2014(1):28-29.

[10]康德.道德形而上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7:15.

[11]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M].杜川,刘刚,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8.

[12]湖南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心理学[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403-404.

[13]***.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大精神[N].人民日报,2012-11-19(2).

[14]朱志明.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的核心价值[J].红旗文稿,2013(22):12-14.

[15]袁祖社. “中国精神”的文化——实践自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9):15-24.

[16]吴孟婕.时代呼唤“最美”的人——浙江“最美现象”引出的讨论[N].浙江日报,2012-09-09(1).

[17]邹广文.中国精神:民族性与时代性[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4(2):16-21.

[18]斯密.道德情操论[M].谢宗林,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23.

The Vivid Interpretation and reality Show of Chinese Spirit: Based on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of Cognition, Emotion, Will and Behavior

WANG Hai-wen , LI Yuan-bo, LI Guo-rong

(SchoolofMarxism,HangzhouDianziUniversity,HangzhouZhejiang310018,China)

Abstract:As a kind of social moral phenomenon which has caused a wide public concern and a profound influence, the “most beautiful phenomenon” is regarded as the window to show Chinese spirit, the emotional support to cultivate it and the determination to practice it. A profound understan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ost beautiful phenomenon” and the Chinese spirit in a comprehensive view of cognition, emotion, will and behavior can promote them to interact with each other in social practice, and it can also make Chinese spirit to be a kind of moral consciousness.

Key words:Cognition, Emotion, Will and Behavior; the most beautiful phenomenon;the most beautiful spirit; Chinese spirit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9146(2015)03-0041-06

作者简介:王海稳(1976-),男,河南桐柏人,教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基金项目: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4MKSZ01ZD-2YB);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2014KYJJ008)

收稿日期:2014-12-25

DOI:10.13954/j.cnki.hduss.2015.03.007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