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姜志强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 杭州310018)
新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媒体、电子报刊、手机媒体、数字电视、户外液晶、移动电视等多渠道、多元化、多形式新媒体异军突起,人类彻底迎来了一个新的媒体时代。包含微博、飞信、手机媒体、微信、E-mail、QQ、网络游戏、MSN 或BBS 等琳琅满目的媒体载体形式,冲淡了传统教学方式的作用,使得教师失去了以往“知识崇拜”魅力的光环,传统灌输说教教学方法亦陷于瓶颈之地。人们认识到,“灌输或绝对化阻碍了自由思考的空间和个体经验参与的道路,使之与存在经验密切关联的人文知识变成一个个僵化的‘结论’‘命题’或‘教条’,最终彻底地毁灭了人文教育。”[1]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观念上是主客体性的教学观念,过分强调传授理论和灌输知识,忽视学生作为被教育者的主体性,使思想政治教育流于形式。然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育心、育德、育人的“文化—心理”活动,是一种人与人心灵的沟通。”[2]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旨归就是教育者通过向学生阐释特定社会的运行规律和主流价值观念,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把社会所需要的价值观念“内化”为自己的理想信念,进而把相应的行为规则“外化”为有利于个人和社会发展的行动。如果仅仅从认知层面上向学生灌输理论,不发挥青年学生主体的积极主动性,很难达到这种效果。因此,如何迎接新媒体时代思政课教学的挑战并化挑战为机遇,成为当前思政课教学面临的新课题。建构主义理论框架下的支架式教学模式强调探索、情境、合作等积极的教学因素,为新媒体时代的思政课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 Instruction)以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依据。维果茨基认为,在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之间有一个重叠的区域,即“最近发展区”[3]。简而言之,“支架式教学”是在教师的帮助下对较复杂的问题通过搭建“支架式”知识平台,使管理学习的任务内化为学习者自己沿着“支架”逐步攀升的动力,最后撤去支架,实现对复杂概念意义建构的教学策略。整个教学过程都体现了主体间性和“翻转式课堂”原则,激发了学生创造性学习和自主学习的动力,因而在思政教学改革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支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环节包括:搭建脚手架—创设问题情境—明确探究方向—独立探究—交流讨论—效果评价[4]。具体而言,支架式教学流程如下:首先,教师为学生搭建一个基本概念和基本任务的框架,为学生搭建好知识平台,在此基础上,创设问题情境,提出科学的问题;进而为学生指出探究方向;学生以个体或分组形式进行独立探究或讨论交流,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重新认识或再认识,并得出自己的结论,再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重新定位,而教师则对此过程和效果做出评价。在这一模式下,教师的教学观念由“教师本位”向“学生主体”转化,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但更突出教师和学生主体间性,同时也注重利用各种新媒体载体形式进行教学过程的多维互动,以及“翻转式教学”在新媒体时代的运用。
“支架式”教学模式的意义在于:第一,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建构及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接受和践行。支架式教学突破了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的瓶颈,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对支架问题的设计,有利于学生充分思考、想象和发表意见,学生有充分的思维、想象、质疑和求异的空间。教师作为搭建支架的总设计师,起到了舵手的作用,既牢牢地掌握住了方向,又给学生以自主探索的空间。在师生关系和谐的氛围中,学生对理论的深化认识是在充分讨论基础上水到渠成的自发过程,因而也比较容易接受并践行思想政治理论,变自律为他律,避免了“知而不行”或“知行不一”的局面。第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主要表现为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5]。在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学生思维活动的每一过程都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每一次思维活动都具有创造的本质。同学间的交锋对垒甚至针锋相对的讨论,使已有知识经验被激活,研究问题的兴趣得到提升。在新旧知识被重新加工组合的基础上,新一层次的认识结构也逐步搭建甚至攀升,学生也因而自我建构起更加具有主人公意识的主体性,从而达到学习体验自由与充分发展的目的。通过创造性学习活动,学生原本不恰当的思维方式得到纠正,辩证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对问题的思考会越来越有深度和新意,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得到提升。第三,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和水平。支架式教学通过创设新情境、提供新材料、独立探究、交流讨论等环节,帮助学生在一次次沿着支架攀升的过程中提升了分析能力。通过对政治现象和社会问题的分析,发现阈下信息中隐含事件的特征、规律和趋势,学生各自形成富有新意和深度的见解。这样,学生在思想交锋争鸣的过程中,相互之间会受到思想启发和激励,既加深了对问题的认识,也提高了交流能力和水平。
思政课的课堂教学过程充满着变动不居的诸多因素。国际局势的复杂多变、国内党内政治生活的丰富多彩、新生社会性问题的层出不穷和学生个体或整体的情绪波动,使教师与学生在每一堂课中都可能面临变化了的情境。在这种动态、可变且多向的教学情境中,支架式教学模式也应是一个多维互动的复杂过程。特别是在当前新媒体充斥社会和大学校园的社会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支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需要从课内课外两个层面入手。在课堂教学层面,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可采用如下方法达到搭建知识平台的目的: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求知欲的主要支撑是其对新奇事物的好奇心。把抽象的理论说教转化成具体生动并涵盖大量信息的新闻时事,能在课堂上极大地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讨的热情,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从而提高他们对这门课的兴趣。同时,在对负面新闻的深入讨论、探讨中,帮助学生正视社会热点,学会自觉运用所学理论去分析、认识和解决社会实际问题,提高认知能力。
在这种方法中,教师搭建平台的主导作用具体体现在:首先,在学期初,教师按本学期实际教学周为学生分组,按照每周一次一组成员主持的计划排好主持顺序;其次,对整个学期的授课内容和本学期重大理论问题先给学生进行简要介绍,再围绕本年度国际国内聚焦问题、全球热点问题进行评介;第三,在每一次课的后半段介绍下次课将要讲授的内容,引导学生把各种时事新闻资源与下次课所要达成的教学目标联系起来,创设好问题情境,提出科学的问题,以便学生明确探究方向;第四,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对相关事件进行分析和思考,在此过程中通过点评推动学生进行理解分析,拓展学生观察分析现实问题的思维空间,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在效果评价的过程中,根据学生参与度、参与讨论的次数及讨论的深度进行效果评价并给出等级。
学生的主体性则体现在:首先,每一组的学生围绕着计划中每次上课的学习内容或学生身边的热点时事确定报道的主题和形式,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收集选择相关时事新闻材料信息,围绕某个专题做出新闻剪报,小组轮值进行为时十分钟的时事新闻报道;其次,全体学生按照分组对所报道时事进行讨论交流,通过情感体验联系实际体会理论;第三,教师或学生点评,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重新认识或再认识,检验自己先前的认识,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重新定位,加深对本堂课理论部分的理解;第四,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也可以通过微信、微博、QQ 等新媒介在课下进行延伸拓展讨论,达到认识的升华。
立场正确、时效性近、影响面大且与学生相关的时事政治教学资源的运用,不仅因其鲜活性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是引导学生正视社会热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有利于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的,引导学生因真知而内化为真信,因真信而外化为践行,变他律为自律,从而达到知行合一。
在思政课支架式教学模式下,还可以辅以教师问题导学搭建支架,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帮助学生穿越“最近发展区”,突破现有认知水平,实现潜在发展水平,其基本模式是“问题—思维—探究”。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搭建支架问题导学重在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并进行合理设问。“学起于思,思起于疑”,“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动力。”[6]作为组织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纽带,“问题”设计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想象、思考和发表意见的余地,通过环环相扣的问题设计和回答,将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表及里地层层推进,形成波浪式、递进式的课堂学习演进路径,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而在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教师以何种方式进行参与和导学,进而激发学生潜能,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在操作层面上,教师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是在时事新闻评论的基础上,围绕有关时事热点事件创设问题情境加以设问。当然,这一举措首先要求教师在上课前对当前发生的国内外和学生身边的新闻热点了然于胸,合理预期学生将要选取的新闻热点,在课上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再预设更加深层次的问题启发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如讲授一国两制的过程中,学生选取的新闻热点可能是香港“占中”问题。讨论香港“占中”问题时,要通过预设问题至少达到三个方面的认知目的:首先,“占中”是对的还是错的?要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分清是非,看清香港社会非主流民意中非理性、民粹、对抗的一面,认识到“占中”这一非法活动对香港社会秩序、经济发展、政制建设的消极影响与恶劣后果;其次,“占中”实质是什么?要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启发和导入,让学生认清某些人妄图搞乱香港进而实现“港独”的不轨意图;第三,“占中”的政治背景是什么?通过对“占中”的复杂国际背景分析,让学生认识到西方势力暗中插手中国事务,意图制造颜色革命,分裂搞乱中国、阻挠中国发展的政治图谋;最后,香港政改的方向是什么?引导学生认识到,香港社会应该严格按照基本法办事,循序渐进发展符合香港实际情况的民主政制,在全国人大常委会2014年8月31日通过的关于香港普选问题决定的指导下开展政改工作,实现在2017年行政长官由一人一票普选产生的目标。
第二种方式是基于多媒体手段的案例教学法。思政课教学的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要培养学生在对政治问题、社会现象和新闻事件分析中,灵活地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不为传统论断、思维所左右,不断变换思维角度对材料进行深层发掘,以寻求解决问题最佳方案。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掘主体间性空间,通过综合运用多种新媒体,利用案例创设新的问题情境加以设问,激发学生大胆质疑传统观点,开动脑筋、勇于探索,抽象概括出隐含在事件中的本质、规律和趋势,反省并纠正自己不恰当的思维方式和方向,穿越“最近发展区”,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利用多媒体进行案例教学,有利于把单纯说教式的思想政治理论寓于鲜活的案例分析之中,让学生在观察、思考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深刻理解把握理论并实际应用理论。如在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以问题导学的方式,把见诸网络和报端的关于“旁观者现象”的系列案例借助电脑、投影仪等教学设备,以文字、音频、图片、视频、动画效果、影音文件等多媒体形式,结合最新数据,图文并茂、音像兼具地呈现于学生面前,如1964年美国吉娣·格罗维斯(Kitty Genovese)谋杀案,2008年美国康涅狄格州首府哈特福德市78 岁的老人托里斯被撞案,在中国,老人摔倒无人扶的现象、2011年小悦悦事件、见死不救现象、公交无人让座现象、校园暴力旁观者现象等,在展示了这些事件后,教师可以设置如下导学问题:如旁观者现象的心理学机制是什么?这一现象有什么消极影响?如何从个体层面和社会层面减少旁观者现象的发生?在组织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以组织辩论会的形势或者小组讨论的形势,让学生先在课内课外运用QQ、微信、MSN、微博、BBS 等形式在校园内展开广泛调查和讨论,真正实现课堂教学向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本位转移。在此过程中,学生自主分析案例,梳理思路,形成观点,澄清不正确认识,分清是非善恶,寻求解决途径,其认识在思想的交锋与撞击中实现升华和飞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得到弘扬。
当然,实现支架式教学模式的攀升动力功能,单凭以上两种方式是不够的。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阈下教育[7]、红色影视剧、Seminar(专题讨论会)等教学模式,课下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走出教化误区,激发问题意识。申言之,就是要善于利用刺激生理感觉阈限的隐蔽性信息(即阈下信息),使某些思政内容达到广告一样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效果,在学生没有主动意识到的情况下接受思想政治课所要传授的内容,达到思政课教学目的;还可以使红色经典影视与思政课堂相结合,在思政内容讲授过程中或穿插红色影视片段,或让学生根据思政课所要讲授的内容,自编自导自演能反映中国近、现代先进人物和事件的红色小品和话剧等,以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并加深学生对于思政课内容的理解和接受;或者用专题讨论会(seminar)的形式,使学生与教师或专家直接进行互动讨论,以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与问题意识。
综上所述,支架式教学法是一种开放、合作、互动的教学方式,是一种发生在教、学共同主体间的“我—你”多维双向交流互动。在共同主体的对话中,教、学双方都获得了双重身份:教师一改独白者形象而变身对话者,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传播源,也承担着课堂设计者的责任,具有导演和观察员的双重身份,也被学生的情感、学识、诉求、观念所感染或影响;学生也一改毫无生气的旁观者和被动接受者形象,成为知识、思想的传播源和情感、诉求的表达者,也在用他的思想、诉求、学识对教师和其他同学施加着影响。二者在相互影响、平等、自由、通畅的交流、对话、沟通中形成思想上的共识、达到灵魂上的共鸣。穿越了“最近发展区”的学生们,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支架帮助下,也很容易在撤掉支架后,在离开学校和教师指导的情况下,“正确认识自觉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自主性和社会制约性、超越性与适应性的关系,(才能)使人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8],从而面临道德抉择时达到知行合一的道德认知。
[1]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315.
[2]卢景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新论[J].探索,2006(2):112-114.
[3]维果茨基.维果茨基教育论著选[M].余震球,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4]孙阿明:网络环境下支架式教学模式的研究[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6):180-180.
[5]柳海民.教育原理[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18-123.
[6]吴应荣.情境创设:抛锚式教学策略的关键环节[J].中国教师,2005(11):22-24.
[7]雷 潇,朱雪玲,陈 林.阈下信息:一种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新方式[J].国防科技2013(4):30-33.
[8]赵全洲.课堂教学要以人为本[J].中州大学学报,2004(4):81-82.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