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霍 然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杭州 310018)
巫咸原籍考
霍 然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杭州 310018)
古人的葬地未必就是其出生地,不能据此推定其主要活动区域,更不应据此确证这就是古人的原籍。巫咸任职殷商王朝,其主要政治活动都在商朝国都所在地中原地区进行,巫咸原籍当在晋地。
巫咸;原籍;巫咸山
商朝太戊时期的巫师巫咸,是上古巫师中的翘楚,在史籍中颇为引人瞩目。因此也就出现了关于这位名人究竟是出自吴地还是晋地的巫咸原籍之争,自汉代开始一直延续至现代。廓清这团扑朔迷离的疑云,还巫咸原籍以本来面目,对深入了解殷商时代这段社会生活十分重要。本文试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仅供专家参考。
主张巫咸出自吴地者,始自《越绝书》卷二:
虞山者,巫咸所出也。虞故神,出奇怪,去县百五里。
《越绝书》不著撰人,《四库全书总目》推断为东汉袁康撰、吴平修订。此说之长,在于其与吴地现存古迹恰相契合,互为印证,因之成为巫咸为吴人说的滥觞。按虞山有两处,吴地虞山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相传姬周古公亶父次子仲雍即虞仲让国治吴,后葬此山,故名。作为巫咸的最终归宿地,今虞山国家森林公园内小石洞一带尚存宋代遗留的巫相冈石刻[1]。宋代石刻缘于文人考证,唐代张守节《史记正义》卷三:“按:巫咸及子贤冢皆在苏州常熟县西海虞山上,盖二子本吴人也。”宋代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卷中:“海隅山在常熟……梁昭明太子作《招真治碑》云:‘虞山,巫咸之所出也。’”范成大《吴郡志》卷九:“虞山,今为海巫山,山即巫咸山所出。”考证者还以苏州为佐证,唐代陆广微《吴地记》载阖闾城门:“平门……东北三里有殷贤臣申公巫咸坟,亦号巫门。”《吴郡志》卷三:“平门一名巫门,巫咸所葬。”明代王鏊《姑苏志》卷三十四:“商巫咸坟在巫门东北三里。巫咸,商太戊时贤臣。是为巫门”,从相邻的地理位置,指明了巫咸的原籍非吴莫属。纵览史学界关于巫咸原籍的讨论,与寥若晨星的主张晋地说者相映照,主张吴地说者代不乏人,可谓众矣。
然而,本文窃以为这是对巫咸原籍的一种误解。要搞清巫咸原籍所在地,先须了解巫咸其人。历代文人传颂的巫咸是商王太戊的巫师,其名始见于《尚书·商书·咸乂》:
伊陟相太戊,亳有祥桑榖共生于朝。伊陟赞于巫咸,作《咸乂》四篇。
《尚书·周书·君奭》、《史记·燕召公世家》中,也有相关记载。殷商王宫出现桑榖变异这一非正常的自然现象吓着了殷商君臣,却成就了巫咸的巫师事业。《史记·封禅书》谓“伊陟赞巫咸,巫咸之兴自此始”,得之。《史记·天官书》称“昔之传天数者:高辛之前,重、黎;于唐、虞,羲、和;有夏,昆吾;殷商,巫咸……”巫师能够传达天数,则其在商王心目中的位置可想而知。而这些业绩都是在殷商国都所在地即中原完成的。由于巫咸以卜筮参政的政治成就太过辉煌,自从巫咸登上历史舞台之后,巫咸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就被神化了,由一个以祭祀和卜筮沟通天人之际的巫师,演变成为一个传说中的神祇人物形象。骚人屈原何其高傲,听说是巫咸将要在晚间降临,也要怀揣花椒和精米,毕恭毕敬地前往迎接。《楚辞·离骚》载:
巫咸将夕降兮,怀椒糈而要之。百神翳其备降兮,九嶷缤其并迎。
王逸《楚辞章句》注:“巫咸,古神巫也,当殷中宗之世。”殷中宗,是商王太戊的庙号,因其采纳伊陟、巫咸等人建议,勤政修德,《史记·殷本纪》谓“殷复兴,诸侯归之,故称中宗。”可见,楚辞中的巫咸已不再是现实生活中的巫师,而是商代巫师、其时已跃升为神话人物的巫咸在后人脑海中的光辉形象。甚至与楚国利益根本对立的秦国,在与楚发生纠纷时,也要由秦王亲作《诅楚文》,虔诚祷告“不显大神巫咸”[2],恳求巫咸帮助秦王诅咒敌人即楚王,就是有力的佐证。明乎此,则《越绝书》谓虞山为巫咸所出,可以理解成是巫咸的神祇形象所出,因为当时巫咸已被传说成为虞山的神祇,其威力相当于后世所说的一方土地,在世人眼中具有奇幻莫测的神秘魅力,所以说“虞故神,出奇怪”,犹言虞山史上的神祇是也。
本文无意否认唐宋以来吴地发现的巫咸坟墓遗迹。巫咸坟墓的真伪,有待考古学界将来进一步发掘证实,非本文标题所能涵盖。笔者在这里要指出的是,即使常熟虞山的巫咸坟墓为真,亦不应据此推定巫咸原籍即巫咸氏族主要活动区域在此。古人的葬地未必就是其出生地,不能据此推定其主要活动区域,更不应据此确证这就是古人的原籍。事实上,巫咸任职殷商王朝,其主要政治活动都在商朝国都所在地中原地区进行。如研究者所指出,巫咸“千里迢迢从‘荆蛮’之地赶到中原,然后又得以千里迢迢告归江南”[3],于情于理,都有些令人难以置信。考虑到巫咸在殷商王朝内担任的职务性质,巫咸如果确实安葬于吴地虞山,最大的可能是其受商王委派,以巫师身份安抚江南诸地,从事民众心理咨询,因积劳成疾,最终殉职于虞山。为了永久纪念巫咸的历史功绩,商朝将巫咸安葬于吴地虞山,应该是完全合乎情理的。在哪里殉职就在哪里安葬,这在上古并非没有先例。当年虞舜何其伟大,据《史记·五帝本纪》载,舜“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舜作为原始氏族部落联盟首领,以期颐之年还要巡狩江南,与民众一起风餐露宿,无怪乎韩非子《五蠹》要为上古初民领袖叫苦,说是“虽监门之服养,不亏于此矣”,“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矣。”结果老年虞舜不堪鞍马劳顿,在长途跋涉中以身殉职。南梁任昉《述异记》卷上载:“湘水去岸三十里许,有相思宫、望帝台。昔舜南巡而葬于苍梧之野,尧之二女娥皇、女英追之不及,相与恸哭,泪下沾竹,竹文上为之斑斑然。”当代伟人以革命家情怀讴歌:“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4],就是对上古虞舜和娥皇、女英凄美的爱情悲剧的浪漫诠释。还有率领上古民众治水的夏禹,其主要活动区域本来是中原一带,《史记正义》卷二引《帝王纪》云:“禹受封为夏伯,在豫州外方之南,今河南阳翟是也”,可证。阳翟为古邑名,即今河南省禹州市,相传夏禹建都于此。至今留存有夏禹召集群臣的古钧台、治水遗迹禹王锁鲛井、禹母石等历史遗迹[5]。大禹因为治水有功得到虞舜禅让,即位十年之后巡视江南,殉职并安葬于会稽,今浙江绍兴会稽山麓有禹穴,即传说中的大禹陵。《史记·夏本纪》:“十年,帝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或言禹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会稽。会稽者,会计也”,对此有明文记载。舜禹殉职尚且就地安葬,巫咸理应萧规曹随,亦步亦趋。由于巫咸已经安葬于吴,其后巫贤逝世,人们为了表示巫贤追随巫咸于地下,而将其灵柩从北地运至吴地虞山安葬,也就成为顺理成章之事。
由此看来,主张吴地说者虽然考证出巫咸安葬之地,但据此推论巫咸与巫贤“本吴人也”,即巫咸氏族的原籍为吴地,尚有孤证单薄之嫌,难以自圆其说。因此本文不同意巫咸本吴人、原籍为吴地说。
与巫咸原籍为吴地说者的意见不同,本文愿意认同并主张巫咸本是晋人、原籍应为晋地说。依据之一,是晋地也有传说与巫咸关系密切的虞山。见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卷四“河水……又东过大阳县南”条引东汉应劭《地理风俗记》曰:
城在大河之阳也。河水又东,沙涧水注之。水北出虞山,东南迳傅岩,历傅说隐室前,俗名之为圣人窟。
此即晋地虞山,在山西运城旧安邑县东南,今夏县境内。郦道元注:“傅说佣隐,止息于此,高宗求梦得之是矣。桥之东北有虞原,原上道东有虞城,尧妻舜以嫔于虞者也。周武王以封太伯后虞仲于此,是为虞公。”按此虞仲非前述姬周仲雍虞仲,而是仲雍之孙,据《史记·吴太伯世家》:“周武王克殷,求太伯、仲雍之后,得周章。周章已君吴,因而封之。乃封周章弟虞仲于周之北故夏虚,是为虞仲,列为诸侯。”唐代司马贞《史记索隐》注:“夏都安邑,虞仲都大阳之虞城,在安邑南,故曰夏虚。”“今周章之弟亦称虞仲者,盖周章之弟字仲,始封于虞,故曰虞仲。则仲雍本字仲,而为虞之始祖,故后代亦称虞仲,所以祖与孙同号也。”虞仲受封是商朝之后的西周之事,益发印证出前述吴地虞山巫咸的传说性质。此间引人瞩目的,是在与虞山毗邻的傅岩傅说隐室居住过的傅说其人,即《楚辞·离骚》歌颂的“说操筑于傅岩兮,武丁用而不疑”的傅说,乃殷商武丁时期复兴国政的一代名相。据《史记·殷本纪》载:“帝武丁即位,思复兴殷,而未得其佐。三年不言,政事决定于冢宰,以观国风。武丁夜梦得圣人,名曰说。以梦所见视群臣百吏,皆非也。于是乃使百工营求之野,得说于傅险中。是时说为胥靡,筑于傅险。见于武丁,武丁曰是也。得而与之语,果圣人,举以为相,殷国大治。故遂以傅险姓之,号曰傅说。”“武丁修政行德,天下咸欢,殷道复兴。”殷商史上著名的武丁盛世,即振兴于傅说执政时期。可见,晋地虞山地区即山西夏县明显属于殷商王朝的中心活动区域。倘若说巫咸出自晋地虞山一带,显然更为合乎逻辑。
与巫咸出自吴地说比较,巫咸出自晋地说的证据更为充分。郦道元是北魏人,其生活年代早于张守节等人,晋地关于巫咸的古迹,也早于吴地巫咸遗迹。见《水经注》卷六“涑水……又西南过安邑县西”条:
涑水西南,迳监盐县故城。城南有盐池,上承盐水,水出东南薄山,西北流迳巫咸山北。《地理志》曰:“山在安邑县南。”……谷口岭上有巫咸祠,其水又迳安邑故城南,又西流,注于盐池。
安邑在今山西夏县西北,相传夏禹建都于此。此间提到的巫咸山,较之虞山与巫咸的关系还要更为紧密,是巫咸氏族在氏族部落阶段的活动区域。今山西夏县境内有瑶台山,“又称巫咸山,位于夏县县城 2公里的中条山前沿,孤峰峭拔,苍翠摩空,一衣带水,景色宜人,为夏县古八景之首。”[6]《汉书·地理志》河东郡安邑县条:“巫咸山在南,盐池在西南”,即此。唐代诗人李颀《送刘四赴夏县》:“一朝出宰汾河间,明府下车人吏闲。端坐讼庭更无事,开门咫尺巫咸山。”宋代乐史《太平寰宇记》卷六河南道陕州夏县条:“巫咸山一名覆奥山。……巫咸祠在县东五里巫咸山下。”王存等《元丰九域志》卷三永兴军路大都督府陕州陕郡保平军节度条:“上夏州北九十八里七乡曹张一镇有巫咸山、中条山、涑水。”董逌《广川书跋》卷四书诅楚文后:“巫咸祀在安邑巫咸山,下临盐水。”《山西通志》卷一百六十七祠庙四夏县条:“巫相祠二:一在东瑶台山下,一名巫咸山,祀商相巫咸。有二相墓,山之左有巫谷。”皆可与此互证。东晋郭璞《巫咸山赋》最能说明巫咸氏族和巫咸山在晋人心目中的地位:
伊巫咸之名山,崛孤停而嵥峙。体岑峭以隆颓,冠崇岭以峻起。配华霍以助镇,致灵润乎百里。尔乃寒泉悬涌,浚湍流带。林薄丛茏,幽蔚隐蔼。八风之所归起,游鸟之所喧会。潜瑕石,扬兰茝。回翔鹓集,凌鷮鹪翳。禽鸟栖阳以晨鸣,熊虎窟阴而夕怿。
赋前有小序:“盖巫咸者,实以鸿术为帝尧医。生为上公,死为贵神。岂封斯山而因以名之乎?”可见巫咸的先人久已生活于斯。华山在今陕西渭南市华阴县南,为泰山、华山、衡山、恒山、嵩山五岳之一,史称西岳。霍山指今山西临汾霍州市之霍山,为沂山、吴山、会稽山、医巫闾山、霍山五镇之一,史称中镇。《尔雅·释地》九府条:“西方之美者,有霍山之多珠玉焉。”《周礼·夏官司马》职方氏条:“河内曰冀州,其山镇曰霍山。”《山海经·中山经》:“又北四十里,曰霍山。其木多榖”,都有记载。此榖即导致巫咸抓住历史机遇,作《咸乂》治理殷商王家的桑榖并生之榖木。榖树也叫构树或楮树,为落叶乔木,开淡绿色花,果实红色,树皮纤维可造纸[7]。今人或将其与庄稼之谷的繁体穀相混,实乃忽视了两字相差一横之误。郭氏称巫咸山配华山、霍山,既说明了巫咸山的高度,也大致指明了巫咸山的地理位置,证明巫咸山所在地就是巫咸氏族祖居地。
现在让我们回到本文开头的地方来。按照现代汉语解释,原籍即祖籍,原先的籍贯,祖辈居住过的地方[8]。如前所述,巫咸氏族自古以来就有自己固定的活动区域,该氏族的居住地亦屡见于记载。《山海经·海外西经》载:
巫咸国在女丑北,右手操青蛇,左手操赤蛇,在登葆山,群巫所从上下也。巫咸国,实即上古以巫师职业为姓氏的母系氏族部落。研究者称:“巫咸国者,乃一群巫师组织之国家也”[9],庶几接近历史真实。对此笔者有另文讨论,兹不赘述。原始初民混沌初开,懵懵懂懂,辨不清方向,在他们眼中外界的一切都被放大了。巫咸氏族部落因之被尊称为国,其地理位置所在之山,当然更是非同小可。葆字古通保,登葆山又叫登备之山,取其保登、备登之意。《山海经·大荒南经》载:“大荒之中……又有登备之山。”郭璞注:“即登葆山,群巫所从上下者也”,可证。《山海经·大荒西经》载:“大荒之中,……有灵山,巫咸、巫即、巫肦、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爰在。”郭璞注:“群巫上下此山采之也。”巫咸在此乃群巫之首,巫咸氏族聚居的巫咸山,即群巫由此上下,将民间诸事上达天庭、再采回草药疗治初民的登葆山、登备山,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初民眼中的仙山即灵山。《太平御览》卷七百九十引《外国图》载:“昔殷帝太戊使巫咸祷于山河,巫咸居于此,是为巫咸民,去南海万千里。”巫咸民祖居巫咸山,商代的巫咸和巫贤,即由自己部落加入到殷商统治集团中的巫师,其原籍当在此。
[1] 俞秉麟.巫咸之谜[J].苏州杂志,2003(1):32-34.
[2] 郭沫若.诅楚文考释[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327.
[3] 李嘉球.商代宰相巫咸之墓在虞山吗[J].江苏地方志,2000(6):35-36.
[4] 毛泽东.七律·答友人 (1961年)[M]∥石磊.毛泽东诗词书法鉴赏.呼伦贝尔: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9:305.
[5] 百度百科.禹州 [EB/OL].[2010-10-12].http://baike.baidu.com/view/14286.htm?fr=ala0_1.
[6] 百度百科.瑶台山[EB/OL].[2010-04-20].http://baike.baidu.com/view/3509029.htm?fr=ala0_1.
[7]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新华字典 (1979年修订第 5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151.
[8]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 (第 5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641,1674,1821.
[9] 袁珂.山海经校注[M].成都:巴蜀书社,1996:264.
A Textual Research on the Birthplace ofWu X ian
HUO Ran
(School of Humanities,Hangzhou DianziUniversity,Hangzhou Zhejiang310018,China)
In general,where the ancient people were buried might not be where he or she was born.Therefore it cannot be deducted that the place where he or she was buried iswhere he or she was born orwhere he or she was living orworking.Wu Xian held his office in the central government of ShangDynasty and its capitalwas located in the central plain of China,which waswhereWu Xian lived and worked.But the birthplace ofWu Xian should be in the Jin area,which was in the northwest part of China.
Wu Xian;birthplace;WuxianMountain
K223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1-9146(2010)04-0031-04
2010-08-0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 (10YJA840014)
霍然 (1953-),男,北京市人,教授,中国思想文化史.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