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巴曲酶治疗突发性耳聋合并代谢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时间:2024-08-31

李哲, 蔡克万,王政林

(淮南东方医院集团总院 耳鼻咽喉科,安徽 淮南 232001)

突发性耳聋是指机体出现突发性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主要表现为耳聋,常伴有耳鸣、耳塞、恶心和眩晕等症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极为严重[1]。其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清楚,当今学术界认为主要发病原因分为病毒感染学说、循环障碍学说和免疫学说[2],临床医生主要根据患者症状及排除其他听力性疾病后进行诊断。代谢综合征是一种以肥胖、高血压、血脂紊乱和糖耐量异常为主要特点的代谢症候群,是多种疾病的危险因素[3]。大量临床案例相关研究显示伴有代谢综合征的突发性耳聋患者听力损失程度往往更为严重,患者听力曲线多呈现为平坦型和全聋型,且具有预后较差的特点[4]。临床治疗时,建议结合患者的听力曲线进行个体化治疗。相关研究显示改善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液流变学及机体免疫,可有效提高突发性耳聋患者听力[5]。目前临床对伴有代谢综合征的突发性耳聋患者大多仍采用静脉滴注巴曲酶注射液,用药单一,治疗效果往往不理想。血栓通注射液具有快速溶解血栓、 改善供血的作用,能够有效减轻缺血所致的病理性损害,可改善突发性耳聋患者内耳血液微循环[6]。当前尚未见有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巴曲酶治疗伴有代谢综合征的突发性耳聋患者的研究报道。本文选取伴有代谢综合征的突发性耳聋患者100例,分组后分别采用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巴曲酶治疗及单用巴曲酶注射液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及血清血液流变学的改变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突发性耳聋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19~62岁,平均年龄(46.24±9.33)岁;体重指数为(25.32±3.58)kg/cm2,病程(3.7±2.8)d;电测听耳聋程度:重度聋(71~90 dB)31例,中重度聋(56~70 dB)16例,中度聋(41~55 dB)3例;观察组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龄20~63岁,平均年龄(45.61 ±10.72)岁;体重指数为(25.02±3.78)kg/cm2,病程(3.6±2.9)d;电测听耳聋程度:重度聋(71~90 dB)29例,中重度聋(56~70 dB)17例,中度聋(41~55 dB)4例。两组患者在年龄、体重等一般资料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突发性耳聋符合《突发性耳聋诊断依据和疗效分级》中关于突发性耳聋的诊断标准。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参照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标准:①具备中心性肥胖,按亚洲人标准,腰围男性≥90 cm,女性≥80 cm,同时合并以下4项指标中任何两项;②甘油三酯(TG)水平升高:>1.7 mmol/L,或已接受相应治疗;③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降低:男性<0.9 mmol/L,女性<1.0 mmol/L,或已接受相应治疗;④血压升高:收缩压(SBP)≥130 mmHg或舒张压(DBP)≥85 mmHg,或已接受相应治疗或此前已诊断高血压;⑤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升高: ≥5.6 mmol/L,或已接受相应治疗或此前已诊断2型糖尿病。

1.2 分组及给药方法

将100例突发性耳聋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两组患者入院均给予巴曲酶、补充维生素和营养神经的常规治疗,巴曲酶注射液(北京托毕西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1074,规格:0.5 mL:5 BU)首次10 BU加入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之后每次5 U,隔日1次;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血栓通注射液(广东雷允上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44023081,规格:70 mg/2 mL)30 mg加入50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 每日1次;持续治疗10 d后进行疗效评价。

1.3 观察指标

使用血液流变仪观察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空腹静脉血的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中切黏度以及低切黏度;使用全自动凝血功能仪观察记录患者治疗前后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以及血小板因子等;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连接蛋白26、连接蛋白30水平。使用AC40听力测试仪观察记录患者治疗前后听力阈值。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比较

经过10 d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血浆黏度和全血高切黏度、中切黏度、低切黏度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降低,而观察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程度远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比较

经过10 d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均显著升高,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因子均降低,且观察组凝血功能指标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比较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连接蛋白26、血清连接蛋白30水平比较

经过10 d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测得血清连接蛋白26和血清连接蛋白30值均显著提高,且观察组相应指标升高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连接蛋白26、30水平比较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听力阈值比较

经过10 d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测得听力阈值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听力阈值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听力阈值比较

3 讨论

突发性耳聋主要表现为患者由于不明原因引起的3 d内听力急剧下降的现象。当前,研究认为突发性耳聋发病机制主要与病毒感染、血液循环障碍、耳膜迷路破裂以及自身免疫功能等密切相关,其中耳微循环学说得到了学术界广泛认可[7]。内耳血液主要来自于人体的迷路动脉,由于此动脉无侧支循环,一旦出现血栓、血管痉挛会导致缺血、缺氧和微循环障碍,损伤内耳,甚至形成不可逆性耳聋[8]。大量研究结果显示,血管病变在突发性耳聋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其引起的机体迷路动脉凝血以及纤溶等系统功能紊乱往往是引发突发性耳聋重要的一环,改善内耳微循环对于改善突发性耳聋意义重大。作为以胰岛素抵抗为中心的代谢症候群,代谢综合征患者前期症状并不显著,但长时间的胰岛素抵抗和血脂紊乱会导致机体出现血管内皮脂肪细胞沉积,产生泡沫细胞,此外胰岛素抵抗还会引起高胰岛素血症,进而对血管内膜的平滑肌细胞产生刺激,使其向下迁移出现脂质沉积现象,促使动脉管腔内出现动脉粥样斑块,血管变脆,管腔口被堵住[9-12]。耳蜗血供主要源自于迷路动脉,一旦迷路动脉出现栓塞会导致耳蜗血供降低严重,药物不能经血液到达耳蜗,不能有效缓解耳蜗毛细胞的缺血缺氧,使其功能丧失[13]。巴曲酶是一种新型的溶栓效果良好的单成分蛋白酶,可通过去蛋白效应抑制红细胞和血小板的聚集,此外其抑制血栓形成和溶栓效果也十分显著,可有效降低血液黏度、降低血流阻力[2]。能够通过有效地改善血供和内耳微循环,修复听力功能[14]。但合并代谢综合征的突发性耳聋患者往往血液循环障碍更为严重,单用巴曲酶注射液常起效缓慢且疗效较差。血栓通注射液为中药三七根提取纯化所得,其有效物质主要为三七总皂苷,相关研究结果显示三七总皂苷抗血栓作用良好,能够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15]。此外三七总皂苷能够调节一氧化氮合成,清除氧自由基,抑制钙离子内流,抑制血管内皮脂肪细胞沉积及产生泡沫细胞[16-17]。 总体而言,血栓通能够扩张血管、有效降低外周血管阻力,迅速溶解血栓,增加内耳血流量,有效改善内耳痉挛和血管栓塞,帮助建立侧支循环,改善内耳缺血缺氧导致的供血不足的现象[18-20]。

本研究显示,经过10 d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黏度和全血高切黏度、中切黏度、低切黏度、纤维蛋白原、血小板因子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降低,而观察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程度远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测得听力阈值均显著提高,且观察组相应指标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巴曲酶与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应用能够有效改善突发性耳聋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液流变学,提高患者听力。血清连接蛋白26和血清连接蛋白30是常见的参与细胞间信号传导的连接蛋白,参与机体运输营养物质和调控内耳感觉上皮细胞功能,有助于维持内耳环境稳定[21]。血清连接蛋白26和血清连接蛋白30能够形成离子通道,输送钾离子至内耳淋巴液,参与传导耳内、外毛细胞机械刺激[22-24]。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治疗后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血清连接蛋白26和血清连接蛋白30水平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相应指标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巴曲酶联合血栓通注射液可以帮助舒张内耳微循环血管,改善内耳微循环。

综上所述,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巴曲酶可有效改善突发性耳聋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血液高凝状态,上调血清连接蛋白26和连接蛋白30水平,有效改善患者听力损伤。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