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向 东,龚国琴,范亮峰,郑皆炜,刘 曦,金 沙
血型意外抗体(unexpected antibodies of blood types)是指正常ABO血型中抗A、抗B之外的红细胞血型抗体。ABO血型系统中抗体的产生遵循“兰德斯坦纳法则”,即缺乏A抗原必然产生抗A抗体,缺乏B抗原必然产生抗B抗体。然而,绝大多数血型抗体并不遵循这一法则,大部分缺乏某种血型抗原的个体并不产生相应抗体,需要通过明显的免疫刺激而产生,被称为“免疫抗体”,这些免疫刺激主要包括输血和妊娠。少部分血型抗体似乎无需明显的免疫刺激即可出现,被称为“天然抗体”。输血与血型抗体的产生相关,据报道,每输注10单位红细胞,大约有0.4%的可能性使受血者产生意外抗体。妊娠也被认为是血型抗体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约1%的Rh阳性孕妇体内检出意外抗体,较献血者人群检出率高约10倍。然而,“免疫抗体”与“天然抗体”并非截然分开的两种抗体。在临床检测中,常发现某些“免疫抗体”在没有明显免疫刺激的情况下出现,也发现妊娠中一些“天然抗体”的检出率升高。作为主要的免疫刺激因素,输血和妊娠产生的红细胞抗体特异性分布也不尽相同。为研究常见血型抗体的产生规律,探讨输血、妊娠对不同抗体产生的影响差异,本研究对上海市血液中心检出意外抗体的样本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3月至2022年2月于我中心进行检测的样本,均由上海市及上海周边城市医院送检。纳入产生同种意外抗体者。排除直抗阳性、自身抗体、药物抗体(主要为抗CD38)、冷自身抗体(主要为抗I)、新生儿、无明确患者输血和妊娠史、抗体检出的例数≤10例及混合抗体(Kidd抗体与抗Wra抗体多伴随其他抗体存在,未排除混合抗体)者。共1 920例符合条件入组,包含15种不同抗体特异性。根据输血史和妊娠史,按抗体特异性将其分为4组:A组331例,有输血史及妊娠史;B组231例,仅有输血史;C组1 068例,仅有妊娠史;D组290例,无输血、无妊娠史。其中有输血史者分为多次输血组326例和单次输血组236例。1
.2
试剂与仪器 实验中直抗均使用多特异性和单特异性抗IgG、单特异性抗C3试剂同时检测,直抗试剂均购自上海血液生物公司。定型试剂、抗人球蛋白试剂、酸放散试剂均购自上海血液生物公司。毛细管离心机(BASO 2403)、微柱凝集卡(伯乐,奥森多及其配套设备)、试管离心机(日本久保田,KA2200型)、抗体鉴定细胞分别购自Immucor公司、Sanquin公司、Reagent公司和上海血液生物公司产品。1
.3
抗体检测方法 所有患者血样的意外抗体鉴定,除应用试管盐水法之外,可能单独或联合使用下列几种非盐水介质方法,包括试管抗人球蛋白法、手工微柱凝集法、聚凝胺法(上海血液生物聚凝胺试剂)等。在对抗体反应较弱的样本检测中,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增强方法被普遍应用于试管抗人球蛋白试验及微柱凝集试验。在确定患者存在特异性意外抗体后,均检测患者自身红细胞的相应抗原,相应抗原为阴性方可确认抗体特异性。1
.4
统计学方法 统计不同特异性抗体例数,应用Microsoft 365 Excel中“CHISQ.TEST”进行χ
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1
1 920例血型意外抗体分布情况 入组1 920例抗体,其中Kidd系统抗体19例中有8例为混合抗体,抗Wra 18例中有9例为混合抗体,其余均为单独抗体。1 920例血型意外抗体特异性及免疫史情况见表1。表1 1 920例血型意外抗体特异性及免疫史情况()
组 别抗C抗Ce抗E抗Ec抗D抗DC抗Diago抗Duffy抗Kidd抗Lea抗Leb抗M抗Mur抗P1抗Wra合计A组3261605215106399227216331B组12410947711065321312231C组81523948121194731249435161191068D组1339831041378176081290合计136854715514631111419175226592121181920
2
.2
不同特异性抗体与输血、妊娠的关系 输血组中各抗体占比高低大致区分了常见的“免疫抗体”和“非免疫抗体”;而妊娠组数据呈现不同的分布模式。可见输血与妊娠对不同抗体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见图1。注:纵坐标为减去D组数据后B组、C组在特定抗体中占比
2
.3
不同组间抗体产生频率比较 B组抗E、抗Ec、抗Ce抗体检出率高于D组,抗M、抗Lea抗体检出率低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组抗D、抗E抗体检出率高于D组,抗M、抗Leb抗体检出率低于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3。表2 D组与B组检出抗体特异性及数量的比较[(%)]
抗 体D组(n=290)B组(n=231)χ2P抗M176(60.69) 21(9.09) 145.5840.000抗E39(13.45)109(47.19)71.9640.000抗Ec8(2.76)47(20.35)42.1230.000抗Ce3(1.03)24(10.39)22.9010.000抗Lea37(12.76)5(2.16)19.4710.000抗Kidd1(0.34)6(2.60)3.3690.066
续表2
抗 体D组(n=290)B组(n=231)χ2P抗P18(2.76)1(0.43)2.8410.092抗Mur0(0.00)3(1.30)1.8590.173抗Duffy4(1.38)0(0.00)1.6560.199抗D3(1.03)7(3.03)1.7640.184抗Leb8(2.76)3(1.30)0.7140.398抗Diago0(0.00)1(0.43)0.0130.909抗Wra1(0.34)2(0.87)0.0390.843抗C1(0.34)1(0.43)0.3040.581抗DC1(0.34)1(0.43)0.3040.581
表3 D组与C组检出抗体特异性及数量的比较[(%)]
抗 体D组(n=290)C组(n=1068)χ2P抗M176(60.69)435(40.73)36.7110.000抗D3(1.03)121(11.33)29.1340.000抗E39(13.45)239(22.38)11.1710.001抗Leb8(2.76)9(0.84)5.3110.021抗P18(2.76)11(1.03)3.7670.052抗Mur0(0.00)16(1.50)3.2040.074抗DC1(0.34)19(1.78)2.3200.128抗Ec8(2.76)48(4.49)1.7380.187抗Duffy4(1.38)7(0.66)0.7230.395抗Diago0(0.00)4(0.37)0.1870.665抗Wra1(0.34)9(0.84)0.2420.623抗C1(0.34)8(0.75)0.1190.731抗Lea37(12.76)124(11.61)0.2880.592抗Ce3(1.03)15(1.40)0.0400.842抗Kidd1(0.34)3(0.28)0.1870.665
2
.4
输血次数对不同特异性抗体产生的影响 多次输血组抗Ce、抗Kidd、抗Ec抗体检出率高于单次输血组,抗DC、抗D抗体检出率低于单次输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4。表4 输血次数对不同特异性抗体产生的影响[(%)]
抗 体单次输血组(n=236)多次输血组(n=326)χ2P抗DC9(3.81)2(0.61)5.7330.017抗Ce13(5.51)37(11.35)5.7630.016抗Kidd2(0.85)13(3.99)5.1970.023抗Ec31(13.14)68(20.86)5.6270.018抗D14(5.93)8(2.45)4.4030.036抗Wra1(0.42)7(2.15)1.7800.180抗E124(52.54)145(44.48)3.5670.059抗Lea8(3.39)6(1.84)1.3530.245抗Duffy2(0.85)1(0.31)0.0790.778抗Leb3(1.27)2(0.61)0.1330.716抗C2(0.85)2(0.61)0.0330.855抗M21(8.90)27(8.28)0.0670.797抗P11(0.42)1(0.31)0.2380.626抗Mur2(0.85)3(0.92)0.1330.716抗Diago3(1.27)4(1.23)0.1150.735
2
.5
输血、妊娠因素对意外抗体的影响 不同特异性意外抗体在A组与B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15.400,P
=0.350),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87.000,P
=0.000)。D组意外抗体特异性分布与B组和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41.000,P
=0.000;χ
=81.000,P
=0.000)。3
.1
本回顾性研究中涉及的意外抗体资料,均来自有明确输血史和妊娠史的患者,就抗体特异性分布而言,结果与国内相关报道基本一致;与国外相关报道比较,除了在Kell系统和Duffy系统中,因人群血型分布不同而存在差异外,其他血型系统抗体检出率也基本一致。通过对本系列抗体的研究,发现输血和妊娠这两种主要的血型抗原免疫过程,与抗体检出的相关性并不一致。3
.2
本研究B组与D组数据发现,抗E、抗Ec、抗Ce抗体与输血存在显著关联;抗M、抗Lea更倾向于在非输血患者中产生,此结果与这些抗体的特点相符。抗D与抗DC的产生与输血相关性较小。自2000年实施《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以来,基本做到了RhD血型的同型输注,临床输血造成Rh阴性患者产生抗D的机会极小。然而,通常被认为是免疫抗体的Duffy、Diago系统抗体,并未表现出与输血相关。这可能是由于Duffy系统和Diago抗体存在一定数量的“天然抗体”所致。3
.3
本研究通过比较C组与D组数据,揭示了抗D与妊娠具有显著关联性,同时抗E是本系列数据中唯一在B组和C组中检出率均显著高于D组的抗体;而抗M、抗Leb倾向于在无输血、无妊娠史的患者中产生。结合B组数据,抗M、Lewis系统抗体符合所谓“天然抗体”的特点,其产生不依赖于输血、妊娠等明显的血液免疫过程。虽然本研究中“天然抗体”在D组中的检出率显著高于B组和C组,然而不能认为输血、妊娠是这些抗体产生的抑制条件。合理的解释是,由于B组和C组中免疫性抗体的存在,使这些“天然抗体”在B组和C组中的比例相对降低。3
.4
本研究在比对多次输血和单次输血的差异时发现,抗E与多次输血的关联性较弱,而抗Ec、抗Ce与多次输血关联性较强。造成这一现象有两种可能,其一是存在部分“天然”抗E抗体,降低了抗E与输血的关联性;另一种可能是抗Ec和抗Ce相对于抗E而言,需要更多次输血才能产生。本研究结果显示,抗D与抗DC均与单次输血关联性更强,推测其原因仍然与目前国内输血策略相关。Rh阴性患者仅输注Rh阴性血液,因此输血不成为形成抗D的条件,相反由于Rh阴性血液的相对缺少,多次输血的Rh阴性患者相对较少。3
.5
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特异性意外抗体在A组与B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说明输血对意外抗体产生及分布的影响远大于妊娠。据此,对于意外抗体检测或输血安全而言,既往输血史的意义远大于妊娠史。同时,D组与C组的差异性也显示了妊娠对血型意外抗体的产生也有一定影响。3
.6
本研究数据中,部分特异性抗体数量较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统计结果的可靠性。另外,部分有临床意义的抗体,如抗S、抗c、抗Tja等,因例数较少而未能纳入分析。在1 399例有妊娠史的患者中,共有203例为初次妊娠的孕妇,且妊娠<30周者约130例。这部分患者并未经历一次完整的妊娠免疫,可能对妊娠免疫的计算有一定影响。影响血型意外抗体产生的因素很多,例如HLA分型、疾病、治疗、年龄等。本研究仅就输血和妊娠对抗体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在提倡精准医疗和循证医学的背景下,研究血型意外抗体产生、分布及变化的规律,有助于安全输血甚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