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莫恒诚,李思娜,李 豪,罗瑞献,谢慧琼,黄惠妮,高宏军,黎海澜,莫柱宁
ABO血型是第一个被发现的人类红细胞血型系统,也最具有临床意义,其在输血医学、免疫学、法医学、表观遗传学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ABO血型的准确鉴定至关重要。ABO血型受人类遗传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基因突变、病理状态、生理状态等因素影响,常引起机体所表达的血型抗原发生多样性变化,导致部分患者血型表型难以确定,给临床输血带来安全隐患。目前,血型血清学技术鉴定ABO血型是重要的技术之一,但遇到某些因素导致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相符时,血清学技术常难以准确鉴定,此时需要联合基因检测技术才能获得正确的血型结果。ABO亚型是困扰ABO血型正确鉴定的主要因素。ABO亚型是由于基因突变引起酶活性改变,导致红细胞表面A抗原或B抗原结构、性能或数量与正常抗原存在差异,通常具有抗原减弱的特征,即红细胞与抗-A或抗-B血清反应出现凝集强度减弱的现象。不同地区和人群中ABO亚型在血型血清学特点与分子生物学方面也存在差异,导致ABO亚型难以准确鉴定。目前,广西地区对患者ABO亚型的血清学与分子生物学特征方面的研究较少。鉴于此,本文对广西地区患者ABO亚型采用血清学技术、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equence specific primer,PCR-SSP)和聚合酶链反应-测序分型(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equence based typing,PCR-SBT)技术进行检测,分析其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特点,为临床上采用多种方法正确鉴定ABO血型提供理论依据,保障输血安全。
1
.1
研究对象 2021年在我院进行ABO血型鉴定的广西地区患者标本(共56 944例无重复标本)中,经血型血清学技术鉴定为ABO亚型的有25例标本,其中男12例,女13例,年龄8~74岁;患者地域分布为南宁12例,河池4例,百色与北海各3例,崇左、钦州、贵港各1例。骨关节疾病、眼部疾病患者各5例,乳腺肿瘤、胃肠道疾病患者各3例,心脏疾病、血液疾病、慢性肾病、甲状腺癌、腹股沟疝、不孕症患者各1例,孕产妇3例。标本为EDTA-K2抗凝静脉血,采集后3 d内进行血型血清学试验。完成血清学试验后留取白膜层-80 ℃低温保存,用于基因组DNA提取。本研究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编号:KY-KJT-2021-49)。1
.2
试剂与仪器 单克隆抗-A、抗-B血型定型试剂、抗-H试剂和人ABO反定型用红细胞试剂盒(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责任公司,批号20201222、20201126、20215313);BX-1样本释放液(长春博讯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批号20210101),血型血清学专用离心机(日本久保田公司,型号KA2200);全血基因组DNA纯化试剂盒(杭州博日科技有限公司,批号20200802),人类红细胞ABO血型基因分型试剂盒(荧光PCR法,批号20201225)、ABO外显子测序试剂盒(批号20201222)均由江苏中济万泰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生产;荧光定量PCR扩增仪(杭州博日科技有限公司),基因测序仪(美国Applied Biosyems公司)。1
.3
检测方法1.3.1 血型血清学检测 ABO血型鉴定采用ORTHO VISION Max全自动血型分析仪(Ortho-Clinical Diagnostics公司,英国)、IH-1000全自动血型仪(Bio-Rad公司,美国)检测,检测中发现正反定型不相符(正定型凝集强度<4+,反定型凝集强度<2+)的标本,采用血型血清学试管法进行复核,确认是否为ABO亚型。具体方法包括ABO正反定型试验、吸收放散试验、H抗原检测和抗体筛查试验等,试验严格按第4版《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根据结果和文献对ABO亚型进行血清学分类。
1.3.2 分子生物学检测 对25例经血清学检测为ABO亚型的样本,同时采用PCR-SSP和PCR-SBT技术进行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均在江苏卫生健康委血型基因检测联合参比(江阴)实验室完成。
1.3.2.1 基因组DNA提取 使用DNA提取试剂盒提取患者全血中DNA,操作过程严格按试剂说明书进行。使用超微分光光度计测定DNA样本浓度,并调整最佳浓度至40~70 ng/μl,调整纯度A260/A280值至1.8左右。
1.3.2.2 PCR-SSP检测 使用人类红细胞ABO血型基因分型试剂盒(荧光PCR法)进行检测,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检测位点包括A
、A
205、B
和O
,可用于检测ABO血型系统的A
、A
205、B
、O
、O
1、O
2等位基因。扩增条件:96 ℃ 3 min,1个循环;96 ℃ 20 s,68 ℃ 1 min,5个循环;96 ℃ 20 s,66 ℃ 45 s,72 ℃ 30 s,10个循环;96 ℃ 20 s,63 ℃ 45 s,72 ℃ 30 s,15个循环;72 ℃ 2 min,1个循环。完成扩增后采集熔解曲线。1.3.2.3 PCR-SBT检测 使用ABO外显子测序试剂盒进行检测,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扩增条件:96 ℃ 2 min,1个循环;96 ℃ 20 s,68 ℃ 1 min,5个循环;96 ℃ 20 s,65 ℃ 50 s,72 ℃ 45 s,10个循环;96 ℃ 20 s,62 ℃ 50 s,72 ℃ 45 s,22个循环;72 ℃延伸2 min,1个循环;4 ℃保存。使用2.0%琼脂糖凝胶对产物进行电泳,100 V电泳30 min,根据产物大小判断有无目的片段扩增。用Sanger法对PCR产物进行ABO基因E1-7外显子测序,并使用软件Geneious R9对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NCBI)的红细胞血型抗原基因突变数据库(The Blood Group Antigen Gene Mutation Database,BGMUT),判断测序结果的基因型及是否存在新的ABO血型基因多态性位点。
2
.1
血型血清学检测结果 经血型血清学技术鉴定为ABO亚型共25例,其中A亚型6例,均为A型;B亚型9例,其中以B型为主(5例),另有B型2例,B型2例;AB亚型10例,其中AB型5例,AB型2例,AB型、AB型、AB型各1例。见表1。表1 ABO亚型血清学检测与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相符的特征
编 号ABO正反定型试验抗-A抗-BAcBcOc自身对照抗-H吸收放散试验AcBc血清学表型分子生物学结果PCR-SSP分型PCR-SBT基因测序1003+0004+/+BelB/BB101/Bw11201+4+1+003+s/+BwB/O2Bw11/O02301+s4+1+004+//BwB/O1Bw11/O01401+4+0003+//BwB/O1Bw11/O01503+mf4+0003+w//B3B/O2Bw11/O01602+4+±003+w//BwB/O1Bw11/O01703+4+1+003+w//BwB/O2Bw11/O0184+001+001+/+ABelA/BA102/Bw1194+1+00001+/+ABwA/BA102/Bw12104+2+mf00001+//AB3A/BA102/B303
注:0为无凝集;1+~4+为凝集强度,其中w为强度以下,s为强度以上,mf为混合凝集;/为未检测,+为通过吸收放散试验可以检出相应抗原
2
.2
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 对25例血型血清学检测为ABO亚型的血样均采用PCR-SSP和PCR-SBT技术进行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分别如下:2.2.1 PCR-SSP检测结果 采用PCR-SSP法共检出以下9个ABO基因型:A/O
1 3例,A/O
2 3例,A/OT
1例,B/O
1 4例,B/O
2 3例,B/OT
1例,B/B
1例,A/B
8例,O
2/O
2 1例。PCR-SSP方法与血清学方法鉴定结果符合率为88.00%(22/25),但通过该方法仅仅可以检测标本中是否存在A
、B
或O
基因,而无法获知具有哪些ABO亚型基因。结果见表2。2.2.2 PCR-SBT基因测序结果 (1)PCR-SBT共检出ABO亚型10例,其中B亚型7例,AB亚型3例,未检出A亚型。具体基因型分别为B
101/Bw
11 1例,Bw
11/O
01 5例,Bw
11/O
02 1例,A
102/Bw
11 1例,A
102/Bw
12 1例,A
102/B
303 1例。其中,Bw
11是产生B亚型或AB亚型的主要等位基因(8/10),其关键核苷酸改变位点为c.695T>C和c.703G>A(见图1ⓐ)。发现另2个导致AB亚型的等位基因Bw
12(c.278C>T,见图1ⓑ)和B
303(Intron3+5A>G,见图1ⓒ)。(2)另外15例ABO亚型检测结果均显示为正常的基因型,具体基因型分别为A
101/O
02 2例,A
102/O
01 5例,B
101/O
01 1例,B
101/O04 1例,A
101/B
101 1例,A
102/B
101 4例,O
02/O
02 1例。其中A
102是导致本组患者产生血清学亚型的主要等位基因(9/15)。ⓐBw11等位基因突变位点;ⓑBw12等位基因突变位点;ⓒB303等位基因突变位点
2
.3
血清学与基因分型结果比较2.3.1 PCR-SSP法与PCR-SBT法结果比较 对于检测ABO亚型中是否含有A
、B
或O
基因,PCR-SBT法检测结果与PCR-SSP法结果完全一致(25/25,100.00%)。然而,PCR-SSP法分型结果较为粗略,无法确定特定的ABO亚型基因,如遇ABO基因特殊突变时,仍需采用PCR-SBT法进一步分析。2.3.2 血型血清学方法与PCR-SBT法结果比较 对于ABO亚型检测,采用血清学与PCR-SBT法检测结果差别较大,共有10例ABO亚型血清学检测结果与PCR-SBT法检测结果一致,相符率仅为40.00%(10/25),均为含有B亚型的等位基因(Bw
11、Bw
12和B
303)。经PCR-SBT法确认非ABO亚型15例,其中含有A
102等位基因9例(60.00%)。6例经血清学确定为A亚型的标本中,4例为A
102/O
01基因型;而AB亚型亦以A
102/B
101为主,为4例。其余血型血清学与分子生物学检测间差异见表2。表2 ABO亚型血清学检测与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存在差异的特征
编 号ABO正反定型试验抗-A抗-BAcBcOc自身对照抗-H吸收放散试验AcBc血清学表型分子生物学结果PCR-SSP分型PCR-SBT基因测序113+mf004+003+//A3A/O1A102/O01123+mf004+003+//A3A/O1A102/O01133+mf004+003+//A3A/O2A102/O01142+mf003+003+//A3A/O2A101/O02152+mf003+s003+//A3A/O2A101/O02163+mf004+003+//A3A/OTA102/O0117004+2+w004+/+BelO2/O2O02/O021803+mf4+w0002+s//B3B/O1B101/O0119±4+1+w0002++/AxBB/OTB101/O04204+000001+w//ABmA/O1A102/O01214+2+00002+//ABwA/BA102/B101224+3+mf0±001+//AB3A/BA102/B101234+3+mf00001+//AB3A/BA102/B101244+3+mf00001+//AB3A/BA102/B101254+3+mf00001+//AB3A/BA101/B101
表下注与表1同
3
.1
ABO血型是临床输血必须鉴定的血型之一,在排除生理因素(如年龄)、病理因素(如冷自身抗体、高免疫球蛋白血症、血液疾病)、试验因素(不规则抗体、试剂等)等干扰后,ABO亚型是影响ABO血型正确鉴定的主要因素。ABO亚型是指在常见的人类4种血型(A、B、AB和O型)之下进一步细分的ABO血型,其共同特点是红细胞表面A和B抗原数量减少或性能改变。目前,ABO亚型鉴定的经典方法是血型血清学技术,该技术主要是根据红细胞与抗-A、抗-B和(或)抗-H等抗血清的凝集反应强度、血浆中抗体、唾液等分泌液中血型物质等血清学特点来进行亚型分型,但由于ABO亚型基因种类远远多于根据血清学划分出的类型,由血清学定义的同一种ABO亚型可以对应多种等位基因,因此该方法只能判断ABO血型的表型。当临床工作中遇到ABO血型难以通过血清学正确鉴定时,常需要借助基因检测技术。3
.2
本研究对广西地区患者经血清学鉴定为ABO亚型的25例标本,经PCR-SBT技术证实为ABO亚型的仅有10例,血型血清学与分子生物学方法对ABO亚型检测结果一致率较低(10/25)。基因检测发现10例ABO亚型均含B亚型的等位基因(Bw
11、Bw
12和B
303),其中以Bw
11等位基因为主(8例),未检出常见的A亚型等位基因(如A
205等)。该特点与何保仁等报道的南宁地区献血人群ABO亚型特点相似,与雷航等报道的中国人群较常检出的亚型等位基因不一致,说明本地区人群ABO亚型基因具有地区特异性。Bw
11亚型在本地区患者与献血人群中均较常见,该等位基因与B
101等位基因的差异仅在于c.695T>C突变,导致232位氨基酸由亮氨酸转变为脯氨酸、糖基转移酶活性部分丧失而产生B亚型,也说明ABO基因的第232位氨基酸对决定糖基转移酶活性至关重要。Bw
11基因除了可以导致B抗原减弱以外,还可以使部分患者产生不规则抗-B(5/8),因此这类患者在临床输血中应选择O型红细胞制剂输注。此外,本研究检出A
102/Bw
12和A
102/B
303基因型各1例。A
102/Bw
12基因型主要在第6外显子发生c.278C>T单点突变,导致第93位的氨基酸由脯氨酸变成亮氨酸,致使B抗原表达减弱,本研究中该表型血清学检测未检出抗-B,与Patnaik等报道的结果一致。而李丽春等报道的Bw
12导致的B亚型除B抗原减弱以外,还产生不规则抗-B。这表明ABO亚型即使存在共同的基因型,亦可能表现出不同的血清学表型,反之,相同的血清学表型也可对应不同的基因型。而A
102/B
303基因型主要发生Intron3+5A
>G
点突变,由于该突变引起异常剪接,影响D-半乳糖转移酶的正常表达,导致B抗原数量或性质改变而产生混合视野现象。因此,导致AB或者B亚型的最常见突变基因可能是B
303基因。3
.3
另外15例血清学亚型经PCR-SBT法确认为非ABO亚型,在这些不一致的样本中,以A
102等位基因占比最高(9/15),与上海地区、南宁地区报道相一致。与A
101基因相比,A
102基因翻译糖基转移酶的活力无明显差异,但在本组中9例含A
102基因的样本有5例血清学均表现为A抗原减弱。A
102/O
01和A
102/B
101被认为是血清学鉴定与分子生物学确认结果严重不符的基因型,推测可能是由于A
102与A
205编码的产物仅存在单个氨基酸的区别(与A
101相比,A
102与A
205均存在c.467C>T基因位点的突变,而A
205还存在c.1009A>G突变,该位点A
102与A
101一致),在疾病、表观遗传学等因素或某种未知机制影响下,导致A抗原表达减弱,可表现为A亚型相似的血清学反应。此外,本研究仅对ABO基因E1-7外显子DNA进行测序检测,而有文献报道ABO等位基因的启动子、增强子、内含子等非编码调控区域异常亦可导致A或B抗原弱表达,如在ABO基因内含子1转录调控元件+5.8 kb位点发生核苷酸取代,可导致产生弱抗原A和B表型,这也可能是本研究中血清学特征显示为A、B和AB型而分子生物学却提示为正常血型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本研究有1例样本在血清学技术中通过吸收放散试验分别证实红细胞上存在B抗原,但其基因型为O
02/O
02。许先国等通过甲基化分子研究也发现O
01/O
02基因型表现为B表型。杜忻等发现1例O
等位基因表达弱B抗原的个案。另外,本研究有1例样本血清学表型为AB,红细胞上存在A抗原,基因型却为B
101/O
04。导致以上2份样本血清学与基因型不符的原因可能为ABO基因各外显子的剪切部位及基因5′端增强子的变异导致抗原表达异常而ABO亚型的整个外显子基因正常。在A
101等位基因序列的基础上,O
02和O
04等位基因第6号外显子第261位碱基的鸟嘌呤均缺失(261delG),导致提前产生终点密码子,致使翻译过程中产生缺乏酶催化中心的短肽链。章旭和李剑平研究也发现,存在261delG的O
04等位基因的样本亦有弱A抗原的表达。因此,推测本研究中以上2例样本血清学与分子生物学结果间存在差异可能为261delG缺失型O
等位基因所导致。3
.4
本研究分别采用了血型血清学、PCR-SSP和PCR-SBT技术进行ABO血型鉴定,其中血型血清学技术作为ABO血型鉴定的经典方法,目前仍是临床上常用的检测ABO亚型的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易于在临床上开展,但需要有丰富的血型血清学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血清学技术的正确实施,可以使我们了解患者红细胞表达的ABO抗原强度、是否存在或容易产生不规则抗-A、抗-B或抗-H、是否存在相应血型物质等线索,对其临床意义、遗传特性的判断等也能提供有意义的信息。当血清学技术无法解决ABO亚型难题时,可以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检测,其中PCR-SSP技术仅仅可以检测标本中是否存在A
、B
或O
基因,而无法获知具有哪些ABO亚型基因。DNA测序技术可以提供精确的核苷酸序列信息,是ABO血型基因检测的金标准,只要检出突变的血型基因,就能准确定型。但分子生物学方法比较费时,即使是较简单的PCR-SSP法,从提取DNA、PCR扩增到电泳或荧光分析整个过程仍需要4 h以上,且对于仪器设备、人员要求较高,不易于在基层医院开展,也不适用于特殊紧急情况下ABO亚型患者的输血救治。简而言之,科学合理地选择血型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ABO亚型检测,可以大大提高ABO亚型鉴定的准确性,保障临床输血安全、有效。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