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北京市临床药学研究所
信息化技术是高效开展审计工作的手段,其便捷性已经得到审计行业的普遍认可。由于审计工作涉及大量的数据核对、计算、分类、分析等工作内容,人工作业存在成本和业务质量的双重不确定性,所以亟需现代化技术赋能业务流程,优化审计工作效果,提升审计业务质量。但是,我国企业刚刚开始从建设型向运营型转变,对于企业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仍不够,很多企业的审计工作浮于表面,没有产生实际效果。企业管理者对于审计信息化的建设缺少重视,投入较少,严重影响了企业审计工作的高质量开展,导致企业难逃财务风险和财务危机。
当前,大数据技术和电子信息平台已经广泛应用于企业财务审计工作中,但从整体上看,应用方式比较单一,对审计工作的促进作用有限。很多企业搭建了线上办公平台,财务数据的收集和储存实现了数据化,但后续向信息化转变的目标却迟迟无法实现。另外,由于我国大部分私营企业对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导致企业在审计业务方向的投入较少,信息化建设程度明显落后于企业的审计需求。一些未设置内审机构的企业高度依赖外部审计团队,将审计工作外包给第三方,所以企业内部没有审计电子系统,内部财务会计人员对于审计信息化的工作模式没有经验。当企业面临资产证券化、资产重组或企业规模扩大的情况时,内部审计需求凸显,缺少信息化审计经验的工作人员将成为内审工作的短板,严重影响企业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对于集团公司来说,下属子企业数量大,企业审计工作涉及的被审计主体多,导致审计工作量大,审计流程时间长。由于审计工作需要各单位提供大量的数据报表,在没有信息化平台助能的前提下,审计业务只能依靠纸质材料的寄送才能完成,既消耗时间,又无法保证信息安全。而对于国有企业来说,除了内审机构,企业相关部门还需要面对政府审计,在进行资产证券化等大动作时还离不开第三方社会审计的监督,所以不同主体之间的信息沟通流程比较复杂,极易出现信息不对等的情况。
利用信息技术,将互联互通的线上沟通平台搭建起来,有效连接了企业审计涉及的各个主体,数据报表信息、审计工作计划、审计人员岗位权责等信息能够得到充分共享,审计业务不再需要前期冗长的准备阶段,这能够帮助审计人员快速开展工作。
当前,我国人民的日常社交沟通基本上实现了信息化:微信的普及率已经达到85%以上,在一线城镇居民中有93%使用微信进行联络、传递文件信息。而以钉钉为代表的线上办公平台也正在改变着企业员工的工作状态。另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5G时代即将到来,更加高速的网络传输将进一步变革工作模式,让商务沟通变得更加便捷。这是新经济时代发展的必然规律,实现全面信息化也将成为各企业优化自身运营模式,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必争之地。
与传统的沟通模式相比,信息化交流渠道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能够随时随地进行信息互通,对于企业审计工作来说是十分有益的。一方面,审计流程能够得到简化,审计项目时间有效缩短。另一方面,电子平台的信息具有“记忆性”,对于审计工作的相关内容安排,员工可以在信息平台上自行回顾、反思、提问,这有助于审计人员提升业务理解能力,从而更好地履职。
利用电子信息系统开展审计工作,员工的每一步操作都会产生记录,各级管理者对于审计计划和审计报告的审批都会存档,这有利于管理者进行审计业务反思,并对企业内部问题进行有效排查。同时,实现数据信息化能有效防止企业信息的违规使用,可以针对企业财务数据库进行电子系统密码保护,这能够有效加强企业各级财务数据信息的权限管控,降低乱用、错用、挪用财务审计信息行为出现的可能性,从源头上掐断信息外泄的渠道。另外,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充足性和可靠性对于企业发展来说至关重要,所以审计人员的绩效考核必须落到实处。通过审计电子系统,审计人员的操作流程记录清晰呈现,员工履职效果和业务能力水平的考核变得更加有的放矢。数据信息的可溯源性帮助企业加深审计工作流程的规范化、标准化,使之可考核、可追责、可优化。
企业需要建立良好的公众形象,以提升消费者的认同感和忠诚度,特别是对于上市企业和国有企业来说,公信力是吸引股东和资本市场投资者、建立公众对国有资本做大做强信心的必备因素。而企业资金良性运作就是企业公信力的有效来源,开展好审计工作能体现企业真诚透明的办企态度。通过信息化平台,企业可以对外宣传审计工作的进度和效果,对于企业内财务运营的情况做有依据的阐述。同时,大型企业还可以在内部信息平台、公司官网、公司企业微信账号等平台,发布审计工作相关的文章报道,帮助企业员工更好地理解审计工作,从而提升财务基础工作效果,间接地协助审计部门推进审计业务的开展进度。
财务审计工作是实务性的业务,其目的非常明确,就是确保企业资金资产进出状态健康、人员资金操作行为合规、企业运作良性正常。但是,对于不同体量和不同性质的企业来说,审计的主体可能不同,审计内容范围重点也会产生偏差,所以审计信息平台不能千篇一律。企业需要充分考虑自身的发展规划和战略目标,对企业审计工作进行规划,并且参考审计主体的意见,搭建具有企业特性的审计系统,以优化审计工作效果和质量。
现代企业的竞争核心是人才的竞争,审计作为企业发展的“定盘星”,需要高素质复合型的人才来开展业务,将最前沿最科学的审计理念带入企业内部,帮助管理者优化审计制度,提升审计工作效果。以往,企业搭建审计电子信息平台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内部没有高水平的技术落地团队,审计人员对于信息化办公比较陌生,给不出合理化的建议。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只好全权委托第三方进行系统设计,但第三方技术提供商又只懂技术不懂审计,导致系统成果难用、不专业、缺少企业个性。当企业优化人才队伍,通过市场招聘吸纳更多的“跨领域”人才加入,企业内部便有了一群既懂技术又懂业务,既有市场意识又有企业认知的员工,这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实现审计工作的信息化,也有利于审计系统的内部优化和升级。
企业新入职审计人员门槛应该进一步提高,对于员工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要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择优录取。而当前已经在企业中的审计人员,由于入司时间长、入职时准入条件高低不一等问题,导致其信息化作业能力不足,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企业开展培训活动,为员工提供提升自我能力的机会,帮助审计人员更好地开展业务工作。除了业务操作技巧相关的培训外,企业还应该与外部会计师事务所或其他企业内部审计部门进行交流,审计行业内互通有无,对于行业新动向进行学习。这个过程能促使审计员工进行工作反思,引导其主动增强业务能力,也能够提升其工作兴趣,感受到审计工作在企业运营中的重要地位。
审计信息化的一个弊端就是容易产生信息安全风险,因为业务流程高度依赖线上系统,一旦遭受黑客攻击或是被内部人员拷贝,就会形成严重的财务信息泄露事件,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所以,企业需要在建设信息化的同时,强调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向企业内部全体员工宣贯企业信息的使用权限,并设立相关制度规定,对于违法违规使用企业审计信息数据的行为进行严重惩罚。另外,企业信息技术团队应该不断优化系统,对于系统漏洞进行及时修补,加强对企业审计系统的保护。企业审计人员要增强自身职业道德意识,严守审计业务规范,杜绝不合规审计操作行为的发生。企业需要明确相关考核制度,及时发现信息安全问题,通过动态整改确保信息化的优势价值得到最大化体现。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进步,企业审计工作模式和流程也相应产生了变化。依托信息化渠道和平台,财务数据信息实现实时上传、存储、整合,一些先进的审计系统能够通过预先设置进行自动化信息筛选,替代人工完成审计问题的初步诊断,有效提升了企业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面对科技赋能的机遇,企业管理者应该充分认识到企业审计的重要性,加大对企业办公线上平台的投入,充分参考企业特性和审计人员的业务开展需求,有针对性地搭建审计信息化系统,帮助企业更好地开展审计工作,使审计效果落到实处。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