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杨福丽
(海阳市种子站,山东 烟台 265100)
农业作为民生之本,农业体系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大部分属于室外种植,受到环境因素、虫病害等的影响较为严重,进而造成种植物减产,加大国家经济结构损坏的风险。为此,应加大农业监管力度,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理念,从多维度对种植物进行防控,为农业良态化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农业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支柱,对于各类灾害的防控也逐渐形成一个固有的体系,其中在病虫害防治更是取得优异的成果,然而受到自然环境、地质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实际防控过程中仍面临着较大的问题。
(1)技术渗透程度不足。农业产业的由来较为久远,农民历经长时间的耕作,已经总结出丰厚的经验,如依据地理因素选取相应的农作物播种,依据气候变化因素选取相应的病虫害防治措施等。但在现代化技术的融合下,农业体系逐渐向智能化、自动化方向转变,农民再利用以往的耕作经验将无法对预期耕作行为进行正确预测,尤其是当面临新型的病虫害时,农民仅依靠自身的经验将无法制定有效的措施对虫害进行防治。鉴于此种现象,国家相关部门已制定相关措施,扶持传统的农业体系,但我国农业耕种面较广,再加上地方政府政策落实度不足,阻缓现代化技术的发展脚步,间接降低我国农业产业的发展效率。
(2)过于依赖农药。化学农药的喷洒是现阶段病虫害防治的主要手段,如病虫害呈季节性发生时,则农民可将农药进行喷洒,起到提前预防的作用,如农作物在生长期间,病虫害突然产生时,农民也可依据病因来选取适当的农药,对农作物进行喷洒处理,进而降低农民自身的损失。但从长宏观方面来看,农药的大量使用,将降低农作物的品质,甚至部分农作物达不到绿色合格基准,同时还将增加害虫的抗药性,加大后续防治工作开展的难度。
农业中的病虫害预测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技术人员依据农作物的生长因素、天气因素、地质因素等,对未来一段时间内农作物将要面临的影响因素进行预测,为相关部门提供防控信息,然后部门再下达给农业人员,部署周密的灾害防控计划。病虫害预测的精准度越高,则实际产生的防控效果也就越好,进而降低农作人员的损失。为此,技术人员应加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部门应及时引进高端的技术,提升病虫害预测的覆盖面,以此来为农业产业的发展建立长期有效的保障机制。
农药是对病虫害防治最直接的一种手段,但由于部分农药的化学含量超标,将令农作物造成部分有害元素超标的风险。为此,相关部门应对农药的应用形式进行宣传,为农耕人员树立正确的农药安全意识。地方政府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对每一类农药进行严格的质量监测,查验农药产品的各项参数是否满足实际使用基准,如检查出农药不合格,应对生产厂家进行处理。此外,职能部门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对各项农药产品的使用时间、使用量等进行讲解,提升农民的用药技术,进而为农业产业提供基础保障。
(1)技术科研部门应对当前耕作阶段产生的病虫害进行分析,然后对农作物的品种进行研究,培育出抗性较强的农作物种子,此种技术的研发,可增强农作物的抗病性,并可有效减少农药的使用,进而间接对周边生态环境起到保护的作用。
(2)生物防治。其是将农作物与生物之间进行关联分析,利用代谢影响机理做出提前预防的措施,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病虫害侵袭的几率,保护生态环境。
综上所述,在现代化技术的支持下,我国农业产业体系逐步完善,尤其是病虫害防治工作已经取得较为优异的成果。为进一步加强防治工作质量,相关职能部门应起到重要的工作责任,即利用现有的技术手段建立病虫害防治体系,以提升农作物的整体产量,为我国农业产业发展建立完善的保障机制。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