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李年友 钟 培
(河南省禹州市人民医院内镜室 许昌 461670)
胃黏膜上皮内瘤变分为两个级别,其分别是高级和低级,轻度及中度异型增生是低级别上皮内瘤变,且具有较高几率诱发胃癌;从病理学角度来讲,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包括原位癌和重度异型增生两种[1]。目前针对该病主要采用手术疗法,本次研究以ESD术的治疗安全性和治疗效果为中心,针对2016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胃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展开如下分析。
本次研究对象为2016年5月~2018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胃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120例。其中男67例,女53例;年龄43~66岁,平均年龄(50.46±3.18)岁;病变部位主要是胃30例,胃角20例,胃体40例、贲门30例;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签订了知情同意书,愿意接受ESD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1术前准备
术前需要准备相关的治疗器械,同时要求患者术前12h开始禁食,4h开始不可以饮水,为患者创建静脉留置通道,为了减轻胃肠蠕动需要采取静脉注射的方式使用间苯三酚药物治疗,进入手术室之后,专职麻醉人员需要采取常规方式进行气管插管麻醉处理,静脉全身麻醉,对患者的生命体征予以密切监测[2]。
1.2.2ESD操作方法
(1)对需切除的病灶范围予以确定
确保腔内干净,具有清晰的视野,祛除胃腔内和食管腔内的黏液,期间需要使用祛泡剂,利用生理盐水冲洗胃腔和食管腔,利用靛胭脂染色方式处理黏膜表面,将病灶范围显示出来;并采取电刀烧灼标记病灶周围5mm外黏膜,电凝频率为1次/2mm,确保病灶周围环形黏膜标记点的形成[3]。
(2)黏膜下注射
多点黏膜下注射在病灶边缘标记点外侧进行,注射药物分别是2.5ml靛胭脂、1ml肾上腺素、0.4ml透明质酸和100ml甘油果糖,每个标记点注射计量为2ml,至病灶明显抬起。首次注射的起始部位为标记范围外面的黏膜下层[4]。
(3)环形切开
以病灶边缘标记点为沿线,利用钩形电刀将病灶外侧缘黏膜切开,切口以病灶为中心呈环形状态,通常情况下,切割的起始部位为病灶黏膜远端,直到看见染成蓝色的黏膜下层停止切割。
(4)黏膜剥离
在透明帽的帮助下,不断进行黏膜下的分离和注射,以实际情况为依据,通过粘膜下层利用IT刀和钩形电刀进行剥离处理,剥离的起始部位为病灶远端的黏膜下层,对病灶近端黏膜下层进行剥离,剥离期间在重力作用下,使已经剥离的黏膜下垂,在电刀的辅助作用下,对黏膜下层和黏膜层进行分离,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是术中随时止血。
(5)处理创面
处理创面主要检查创面边缘和处理创面血管。一般来讲,巨大的溃疡创面处理期间,需要使用金属铗、热活检钳以及氩气刀,以防穿孔和迟发性出血的情况发生,若是穿孔情况已经发生,使用金属铗封闭[4]
(6)术后处理
将病灶标本切除之后,对四周进行固定的时候需要使用大头针,对病灶最大长径和与之垂直的短径进行测量,固定的时候需要使用4%的甲醛,然后进行病理检查,对病灶基底、病灶切缘有无病变累及以及病变性质予以确定。
术后护理人员需要对其进行内镜随访,随访时间为术后2、6、12个月时,对患者溃疡愈合情况予以了解,对金属夹是否脱落予以明确,同时采取活检方式处理术后瘢痕处,对患者病灶复发与否进行了解。
所有数据录入到SPSSl9.0软件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活检检出率为90.00%,较病理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
表1 活检检出率[n(%)]
患者行ESD手术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见表2。
表2 并发症发生情况
患者术后需要服用埃索美拉唑药物,术后第2月随访发现胃镜溃疡愈合率达到100%,出现局部复发的患者共计1例,平均时间为术后9个月,其依旧属于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临床研究表明,若是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的病灶较为明确,对其行外科手术治疗后,病理检查确定为胃癌的几率达到86.4%,其中有36.4%属于早期胃癌。这就表示肉眼可见具有确切病灶的高级别上皮内瘤患者的治疗指征较为显著,对其进行治疗的时候,需要以病灶形态和范围为依据,对手术类型进行选择。若是采取氟离子凝固术、内镜下高频电灼除治疗,在对其生物学行为进行评价时,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同时根治难度较大,所以此方法可行性较低[5]。
在此次研究当中,活检检出率为90.00%,此数字比相关研究的报道高;且在使用ESD手术治疗的时候,有10%~30%的可能性出现并发症,并发症类型具体为穿孔和出血,但是在此次研究中,并发症最高的为出血占比16.67%,迟发性出血为6.67%,穿孔仅为4.17%,这就表示ESD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
ESD手术疗法发展时间较短,属于新兴技术的一种,在治疗胃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期间,呈现出较好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不过在使用该疗法的时候,需要谨慎评估患者的癌变合并情况。2004年日本胃癌联盟发布了第2版的胃癌治疗指南中对早期胃癌的内镜下切除的适应征进行了更新, 明确内镜切除疗法在早期胃癌治疗期间,可以应用于2cm内外的患者,确保患者不存在溃疡的黏膜内癌,且不需要关注肿瘤的大小,甚至可以在伴有溃疡的30mm直径肿瘤群体当中进行治疗。
综上所述,针对胃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进行治疗时,采取ESD手术疗法,可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手术安全性较高。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