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颈动脉血管超声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诊断效能的影响

时间:2024-08-31

梁 燕 红

(廉江市人民医院 廉江 524400)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therosclerotic cerebral infarction,ACI)为常见脑梗死类型,其主要特征为动脉内膜下呈现斑片状增厚。相关研究指出,斑块处可能发生变硬、增厚现象,内部组织坏死后可结合沉积脂质,生成粥样物质,累及动脉,最终可引发管腔破裂出血、官腔阻塞等[1],故及时有效诊断、筛查动脉粥样硬化,制定合理干预方案,对增强疗效、改善预后有重要价值。超声检查为现阶段ACI主要诊断方式,有助于临床观察斑块性质、部位、数量等,且可清晰显示周围软组织,对临床筛查动脉粥样硬化有积极意义。颈动脉血管超声(CUS)、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是目前常用超声诊断手段,但各方式优劣不一,仍有不足之处。本研究选取我院ACI患者42例,旨在探讨CDFI+CUS对其诊断效能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2020年2月我院42例ACI患者(ACI组),其中男25例,女17例;年龄54~78岁,平均(66.24±5.73)岁;梗死部位:前循环24例,后循环18例;病理类型:脑栓塞13例,腔隙性脑梗死17例,脑血栓形成12例。另取同期我院36例健康体检者(健康组),男23例,女13例;年龄53~77岁,平均(65.38±5.65)岁。两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选取标准

(1)纳入标准:ACI组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确诊为ACI,首次发病,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2]标准。(2)排除标准:合并脑梗死、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家族史;合并心、肾、肝、肺功能不全;合并脑梗死复发、恶性肿瘤、颈动脉内膜切除史;合并意识障碍、言语沟通障碍;合并脑梗死复发、既往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1.3 方法

(1)仪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美国GE,vivid7 Pro型),CUS选择线阵变频探头(5~10MHz);CDFI取样容积:2mm,探讨频率:2MHz,血流、声束夹角:<60°,速度标尺:60~80cm/s。(2)CDFI检查:平卧位,探头放置于颞窗,二维切面下清晰显示颅脑横断面,适当调整取样框角度、探头方向,得到彩色血流图,确定感兴趣区,频谱多普勒取样容积、角度调整后,查探大脑动脉,并记录阻力指数(RI)、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搏动指数(PI)、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Vs)。(3)CUS检查:抬高下颌,平卧位,暴露颈前部,头部向受检侧对侧偏,探头置于颈根处,查探颈内动脉、颈总动脉,探查颈动脉血管中膜厚度、形态、结构、有无产生粥样硬化斑块,并记录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收缩期内径(Ds)。

1.4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Ds、Vs、RI、Vd、PI、IMT;(2)比较两组斑块检出情况及斑块类型;(3)分析CUS、CDFI联合诊断及单一诊断的灵敏度、准确度、特异度。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Ds、Vs、RI、Vd、PI、IMT

ACI组PI、RI高于健康组,Vd、Vs慢于健康组,IMT厚于健康组,Ds长于健康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两组Ds、Vs、RI、Vd、PI、IMT对比

2.2 斑块检出及斑块类型

ACI组软斑占比16.67%与健康组11.11%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但ACI组硬斑占比28.57%、混合斑占比40.48%及斑块检出率85.71%高于健康组2.78%、5.56%、19.44%(P<0.05),见表2。

表2 两组斑块检出及斑块类型对比[n(%)]

2.3 诊断效能

CDFI+CUS诊断ACI特异度83.33%与CDFI诊断86.11%、CUS诊断83.33%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DFI+CUS诊断灵敏度97.62%、准确度91.03%高于CDFI诊断69.05%、76.92%及CUS诊断73.81%、78.21%(P<0.05),见表3。

表3 诊断效能[n(%)]

3 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能累及中动脉、大动脉内膜,致使IMT增厚、内膜粗糙性增加,进而形成粥样斑块,而斑块于动脉管腔会进一步发展,诱导血小板激活,促进微血栓形成,从而增加心脑血管病发生风险,特别是会增加脑梗死发生率[3]。因此临床应采用有效诊断方式,早期鉴别动脉粥样硬化,制定干预措施,以改善预后。

颈部CT血管造影(CTA)、MR血管造影术(MRA)、DSA为现阶段常用颅内动脉狭窄诊断方法,其中DSA作为为颅内动脉狭窄诊断金标准,灵敏度、准确度较高,但其属有创诊断,辐射剂量大、费用高、仪器依赖度高;而CTA、MRA检查费用高、仪器依赖性大,且难以有效呈现血流动力学状态,另外由于ACI患者病情重,常伴有烦躁、意识模糊等,耐受性较差,DSA、CTA、MRA诊断配合度较低,故其应用有明显局限性[4]。CDFI可有效反映局部狭窄部位血流,依照检查需求调整取样角度、容积,可定量测量狭窄前后、狭窄部位血流速度,增强狭窄评估的客观性[5]。另外相较于DSA检查,其具有无创、可重复性强等优势,初诊、急诊时可进行实时检查,以早期检查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制定干预措施[6]。而CUS能有效评估狭窄部位血流动力学状况、狭窄程度、管腔是否存在狭窄,且可获取管壁斑块性质、有无斑块出现信息,从而准确预测颅内动脉狭窄[7]。本研究结果显示,ACI组PI、RI高于健康组,Vd、Vs慢于健康组,IMT厚于健康组,Ds长于健康组,斑块检出率85.71%、硬斑占比28.57%、混合斑占比40.48%高于健康组19.44%、2.78%、5.56%(P<0.05),提示CDFI联合CUS能有效诊断动脉粥样硬化性ACI患者动脉狭窄。董立萍等[8]研究指出,动脉粥样硬化性ACI患者采用CDFI、CUS联合诊断敏感性、准确性可达97.50%、92.50%,显著高于单独CDFI、CUS诊断。而本研究结果发现,CDFI、CUS联合诊断灵敏度97.62%、准确度91.03%高于单一CDFI(69.05%、76.92%)及CUS(73.81%、78.21%)诊断(P<0.05),可见CDFI联合CUS可有效检查ACI患者动脉狭窄,提高诊断灵敏度、准确度,有助于临床介入治疗。

综上所述,ACI患者以CDFI、CUS联合诊断具有较高诊断效能,可为临床早期介入干预提供一定数据支持。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