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程 平
(随州市妇幼保健院 随州 441300)
脑梗死是由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引起的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临床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头晕、头痛、失语等,严重者还可出现昏迷、面瘫、吞咽障碍、偏瘫、肢体运动障碍等。丁苯酞是治疗脑缺血患者的常见药物,其作用机制为:丁苯酞中的d1-3-正丁基苯酞能够改善患者脑缺血症状,保护患者的线粒体和神经元,改善侧枝循环,从而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尼莫地平属于钙拮抗剂,具有较强的亲脂性,可以阻断血管内皮细胞及神经细胞的钙离子通道,降低细胞内的钙离子含量[1]。采用丁苯酞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能够改善患者脑缺血、缺氧症状,减少患者神经元损伤并改善侧枝循环,促进神经功能改善。为进一步探讨这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在脑梗死后认知障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分别给予了丁苯酞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及单用丁苯酞治疗,现报道如下。
选取我院2018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68例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研究组男17例,女17例;年龄61~89岁,平均(72.5±6.9)岁;文化程度为小学及文盲17例,初中及高中11例,大专及以上6例。对照组男19例,女15例;年龄61~87岁,平均(71.7±6.5)岁;文化程度为小学及文盲18例,初中及高中10例,大专及以上6例。两组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两组患者均接受防止脑水肿、早期溶栓、调脂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以丁苯酞(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0041)静脉滴注治疗,起病后48h内用药,取丁苯酞25mg溶于100mL氯化钠注射液中,滴注50min以上,2次/d,两次给药时间间隔不可低于6h。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尼莫地平注射液(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规格:20mL,4mg):静脉滴注,每天1次,12mg尼莫地平+0.9%的氯化钠注射液500mL。连用10d后改为口服尼莫地平片(亚宝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mg),20mg/次,3次/d,连用4d。疗程14d。
评价指标将两侧大脑前动脉、后动脉、中动脉搏动指数作为本次研究的评价指标,对两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和对比。脑血管搏动指数通过经颅多普勒进行检测[2]。
研究组的两侧大脑前动脉、后动脉、中动脉搏动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脑血管搏动指数对比
医学研究证明,大脑特殊部位的血管源性损害是诱发认知功能障碍的主要病理基础,如皮质、海马、丘脑、基底节等。脑梗死是最常见的脑卒中类型,发病率近年来逐年递增,也是诱发血管性认知障碍的重要危险因素。脑梗死后合并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可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显著影响,增加致残以及血管性痴呆的风险。因此,对于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应及时给予有效的治疗,以减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患者的脑血管功能、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3]。
丁苯酞属人工合成消旋正丁基苯酞,具有较强的抗脑缺血作用,能阻断由脑缺血引发的脑损伤病理过程,并通过对脂质代谢进行有效的调节,进而促使脑部血液流变学得以改善,增加脑血流量,改善及重构缺血部位的微循环,减轻脑水肿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促进认知功能的有效改善[4]。与此同时,丁苯酞还可对线粒体的功能与结构起到保护作用,从而改善脑能量代谢以及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但若只采用依达拉奉治疗,其作用单一,并且不能长时间服用,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需要采用更高效的治疗药物,用于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临床治疗。尼莫地平可通过调节脑细胞内血钙水平、舒张脑血管平滑肌等途径扩张脑血管,从而增加血液循环、改善脑组织代谢,使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获益。
本次研究中,对研究组34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采用了丁苯酞联合尼莫地平的治疗方案,经对比分析可知,研究组的两侧大脑前动脉、后动脉、中动脉搏动指数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有研究发现,丁苯酞具有保护线粒体、促进内循环的作用,能够促进缺血区的微循环,增加脑血流量。尼莫地平主要通过扩张脑血管、改善脑循环的途径抑制细胞凋亡而保护神经元,并通过对细胞内钙离子的调节减少神经细胞钙超载现象对神经元进行保护[5]。
综上所述,丁苯酞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对促进患者脑血管功能恢复有显著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