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妇产科中采用罗哌卡因的麻醉效果分析

时间:2024-08-31

李 隆 基

(许昌市第五人民医院 许昌 461000)

作为典型酰胺类局部麻醉药物,罗哌卡因在临床手术麻醉中具有广泛的应用。由于可以实现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所以在妇产科中也可以得到很好的应用。根据相关临床研究成果来看,在妇产科手术过程中采用罗哌卡因相比于其他类型的麻醉药物具有麻醉阻滞时间长的特征,可以有效提升麻醉效果,实现高质量麻醉[1]。本院自从推广使用罗哌卡因在妇产科临床麻醉中应用后,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现就相关情况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本次研究选取了院内妇产科手术患者共计300例,根据科学分组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其中观察组年龄22~39岁,平均年龄(31.1±4.8)岁;对照组年龄23~38岁,平均年龄(31.8±4.8)岁。分别对比两组患者年龄、病程、手术内容等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具有良好的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实施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对两组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随时监控,监控的内容包括心率、心电图、血压以及血样饱和情况。建立好静脉通路后,采取乳酸林格液输注的方式予以处理,根据患者的体重选择300~500ml的注射量。对患者实施腰部麻醉需要进行硬膜外穿刺,刺入患者的体内等待脑脊液流出,做好药液输注速度的控制工作。该过程中对两组患者实施区分麻醉,对对照组在相同麻醉处理条件下实施重比重罗哌卡因麻醉,采取1%罗帕卡因混合10%葡萄糖溶液稀释后进行注射,注射的整体药量为2.5ml。针对观察组采取等比重罗哌卡因实施麻醉,将2ml罗哌卡因添加到氯化钠溶液当中进行稀释,平均注射速度为0.1ml/s,总剂量同样为2.5ml。在完成注射后,对两组患者分别实施麻醉测试,对比麻醉的整体效果。

1.3 检测标准

在完成区分麻醉后,对照麻醉效果测量表的测量要求、内容来对麻醉效果进行整体评价。其中,患者肌肉松弛、痛感轻微且血流动力学表现稳定视为显效;患者不存在内脏牵拉等不良情况、麻醉消失后精神状态稳定且无其他不良表现视为有效;患者经过麻醉后精神状态一般或不理想,镇痛效果不达标或者出现内脏牵拉等情况视为无效[2]。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对比,主要的统计分析对象包括有恶心、低血压、寒战3个方面。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工作,过程中计量材料采取t进行检验,以P<0.05视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对比

对两组患者麻醉效果进行统计对比,对照组麻醉有效率为70%,观察组为80%(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对比

2.2 两组患者麻醉后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对比两组患者在麻醉后的不良反应情况,其中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0%,观察组仅为4%,差异明显(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麻醉后不良反应对比

3 讨论

麻醉作为手术治疗过程中重要的环节,其最为主要的任务就是通过麻醉药物的使用来让患者暂时丧失痛觉,从而减轻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疼痛感,提升手术的效率与舒适度[3]。在临床上,能够起到麻醉效果的药物种类很多,对应不同类型的病症在临床治疗效果上也存在不小的差异。妇产科作为一个特殊的科室,其使用的麻醉药物不但需要起到积极的麻醉作用,降低产妇的痛感,更需要保证母婴健康的实际需求,否则就可能会带来不可预估的风险与后期并发症,给患者的预后带来不良的影响。由此可见,妇产科手术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时,科学选择针对性的麻醉药物是至关重要的条件。

罗哌卡因是现阶段妇产科临床手术麻醉中最常见的药物之一,该药物相比于其他类型的药物具有明显的心脏毒副作用小的特征,在临床研究中也表明该药物能够实现麻醉后的形成感、运动感的分离,同时能够很好的满足麻醉处理的实际需求,比如说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后期处理难度小等。相比于传统的麻醉药物,其可以显著的提升麻醉的整体处理效果,促进后期的患者预后康复效果,所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4]。

相比于其他类型的科室,妇产科手术存在明显的特征性,妇产科产妇生产过程中不但需要降低产妇痛苦,更要关注母婴健康,所以对于医护人员的用药要求也更高。一般来说,妇产科手术均会通过蛛网膜下腔阻滞实施麻醉,而罗哌卡因作为典型的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药物,能够达到广泛麻醉、精准麻醉的效果。通过对神经细胞进行麻醉,能够达到钠离子通道抑制的功效,从而实现神经兴奋传递的中断,从而起到阻断传递的效果。罗哌卡因可以对病患的循环体系进行干扰,减轻麻醉后的患者生理压力,促进血流的恢复。但是,在临床研究中发现,如果罗哌卡因的用量不准确,同样也会对血流动力学产生影响,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如恶心、头晕、低血压等,不利于患者的预后表现[5]。采取等比重罗哌卡因麻醉治疗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尽管相比于重比重治疗而言麻醉的起效时间略长,但是可以有效的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从而促进手术的安全性。

在本次研究中,重点对比了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麻醉后的整体麻醉效果,其中观察组的有效率达到了80%,对照组仅为70%(P<0.05)。该数据证明了采取等比重的麻醉模式对应提升手术后的产妇预后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可以满足整个手术进程中的麻醉要求。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综合来说观察组同样占优(P<0.05)。综上,建议在临床中推广使用等比重罗哌卡因。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