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苏园园 姜 果
(郑州市骨科医院 郑州 450000)
开放性四肢骨折是急诊收治常见损伤类型,由于组织损伤较为严重加上开放性创口容易造成伤口污染,因此术后容易发生切口感染[1]。为了尽可能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风险,需要加强临床护理干预[2]。手术室作为患者临床救治的重要场所,手术室护理质量直接关系着手术效果。因此需要通过科学、规范的护理管理模式来确保手术室的安全与有效运行。如何做好手术室护理工作,确保患者的术中安全,是手术室护理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文章主要针对手术室无缝隙干预的应用效果展开分析,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100例医院接收手术治疗的开放性四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患者中有男26例,女24例;年龄21~72岁,平均(41.4±11.6)岁。对照组患者中有男28例,女22例;年龄22~73岁,平均(42.2±12.2)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术室护理,主要包括术前健康宣教、术中护理配合、术后并发症预防等措施。
研究组采取手术室无缝隙干预,具体措施为:(1)术前皮肤护理:术前使用2%氯已定乙醇进行局部消毒,并进行备皮,对于毛发较多的部位可以使用脱毛膏进行处理,不能使用刀片挂掉毛发,避免毛囊损伤引起切口感染。(2)术前心理护理:积极与患者沟通,讲解手术大概流程,并做好患者的安抚工作,帮助患者消除焦虑抑郁情绪,同时要叮嘱家属多鼓励患者,给予患者心理支持。(3)预防性抗生素给药护理: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相关要求在术前给予抗生素治疗,正确把握给药时间以及给药剂量,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术前30min~2h输注抗生素,手术时间若超过药物半衰期或术中出血量>1500mL则追加合适剂量的抗生素。(4)手术室空气质量护理:手术室地面采取湿式消毒清洁法,术前30min完成手术室各种设备的清洁和擦拭,术前1h开启净化空调系统,净化时间为30min~1h。手术室内温度控制在22℃~25℃,相对湿度为40%~60%。(5)手术器械消毒:手术器械需要严格按照无菌技术操作标准进行清洗、消毒、灭菌,若发现器械外包装潮湿需要立即更换,避免器械污染的情况发生。严格检查外来器械的合格情况,检查合格之后才可使用。(6)预防术中低体温护理:术前15min进行手术台预热,术中使用加热毯,并用毛巾遮盖非手术部位,尽可能保持患者的核心体温在正常范围内;术中输血输液需要加温处理,避免体温下降。(7)术后切口护理:术后使用一次性无菌敷料覆盖切口,并使用一次性负压引流盒进行引流。保持敷料完整清洁,换药时严格坚持无菌操作,尤其是手卫生管理,接触患者前后都要严格进行手消毒,避免交叉感染。换药时需要消毒切口周围10cm皮肤,及时清理血液和渗液,保持切口周围皮肤的干净整洁。对于出现切口感染的患者需要及时采集渗出液进行细菌培养,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低体温发生率以及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的差异,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QOL评分的变化。
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低体温发生率、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在手术相关指标方面的比较差异
研究组QO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QOL评分比较差异 (分)
开发性四肢骨折患者由于病情复杂且创口为开放性,且术中修复的时候可能需要置入钢板或假体,容易出现术后切口感染,因此需要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管理[3]。手术室无缝隙干预模式主要是从手术开始前的准备工作到术后病房护理,为患者提供连续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减少各环节引起的风险[4]。临床多个研究指出,手术室护理干预对于骨折患者切口愈合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需要做好术前、术中、术后等方面的护理干预措施,进一步加速切口的愈合,预防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5]。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低体温发生率以及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手术室无缝隙干预模式能够加速手术的进度,从而降低术中出血量,预防术中低体温的发生,进一步降低了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研究组QO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手术室无缝隙干预的应用能够改善开放性四肢骨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综上所述,手术室无缝隙干预在开放性四肢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能够进一步降低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助于推广使用。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