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程序对急性脑出血患者救治结局影响分析

时间:2024-08-31

王海华 梁秀平 全春华

(广东省茂名市人民医院神经内三科 茂名 525000)

心血管类病症一直属于中老年群体中发生率较高的病症,且从近几年的接诊情况可以发现,在不良生活方式等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急性脑出血的病发率也存在持续上升的趋势。其出血部位主要在丘脑、脑干等处,且病发极为迅速,存在有致命的危险[1]。及时给予对应救治对策,能将病症对患者造成的负面作用控制在最小,以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当前,我院就将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于该部分患者治疗中进行运用,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该部分患者救治效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共计纳入病例84例(均为本院在2016年1月~2017年8月所接诊病例),按照随机抽选的方式于组内任选42例为对照组,由患者家属送至医院后实施对应救治操作,余下42例患者为观察组,需要结合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对策实施护理。从患者组成上可以发现,对照组男22例,女20例;年龄56~76岁,平均年龄(63.42±1.92)岁;在病发30min~4h到院接受治疗。而观察组男24例,女18例;年龄55~77岁,平均年龄(65.85±1.72);在病发后1~5h到院接受治疗。所有患者均确诊为急性脑出血,综合对以上数据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本次研究中,对照组结合常规模式进行护理救治,待家属将患者送至医院后开展对应治疗操作。而观察组则结合院前-院内一体化护理对策进行对应护理,细节如下:

(1)高效出诊:在急救科接收到求救电话后,需要在5min以内进行出诊,在最短时间内达到现场。且在赶到现场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与家属保持联系,及时了解患者各方面情况,并告知家属有关简单救治操作。针对存在有意识丧失患者,不得随意移动,若患者存在有呕吐物,需指导家属进行清理,并将头偏向一侧,以免促使患者出现窒息[2]。

(2)现场救治操作:待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后,需对患者血压、脉搏以及呼吸等情况密切进行观察,并综合患者各方面症状,判断其是否能进行转运。针对高危患者,需要即刻实施抢救操作,以保障其生命安全。将患者转移至通风,便于开展各项操作的地方,同时需要做好患者心理安抚工作。对于神志尚清晰患者,告知其保持平稳心态,以防出现颅内压升高的情况。将患者衣领解开,针对口腔分泌物实施处理,并给予氧气吸入治疗。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并合理使用甘露醇或者地塞米松对患者各方面症状进行改善。针对存在有抽搐以及痉挛患者,可合理给予地西泮进行治疗。若患者存在有血压偏高的情况,则需要及时进行降压治疗,确保患者血压在短时间内恢复至正常水平。若患者存在有呼吸困难甚至衰竭的情况,则需要实施气管插管[3]。

(3)回院中救治护理:在将患者送回院进行后续治疗时,需以极为稳定的方式将患者抬至救护车,且使患者处于头高、脚低的位置。且行车速度尽量控制稳定,杜绝出现急刹车的情况。护理人员在做好对各类导管保护工作的同时,更需要对患者各方面基本体征变化情况详细进行记录。可借助湿毛巾对出现高热患者进行简单处理,并对患者进行开导,告知其急救操作的有效性。此外,护理人员更需要及时将患者各方面情况及时向院内禀告,以便其提前做好对应准备工作,缩短各个环节救治所用时间[4]。

(4)院内救治护理:待患者到院后,需结合患者病症情况,对治疗对策进行规划。针对病症严重患者,需立即送至监护室进行对应治疗,病症相对较轻患者,则可以送至普通病房进行后续治疗。同时,更需要针对院前救治护理中各方面资料记录情况进行交接,以确保院内医护人员对患者信息进行进一步了解。

1.3 观察指标

针对两组患者在本次研究过程中,有效抢救时间连同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与两组患者有关各类数据使用SPSS19.0实施处理。按照百分数针对计数数据加以表示,以χ2检测;而对应计量数据则通过平均数±标准差进行表示,结合t检测。若P<0.05则表明数据间存在有显著差异,存在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救治时间对比

统计可以发现,于本次研究期间,观察组抢救用时(0.87±0.11)h,而对照组则为(1.84±0.14)h,对比发现观察组存在明显优势(P<0.05,t=13.581)。

2.2 并发症情况分析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共计有6例患者出现并发症,而对照组则有12例,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分析[n(%)]

组别例数高热蛛网膜下腔出血消化道出血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发生率观察组421(2.38)2(4.76)1(2.38)1(2.38)1(2.38)6(14.29)对照组422(4.76)2(4.76)3(7.14)3(7.14)2(4.76)12(28.57)χ20.8220.0002.4992.4990.8826.055P0.3641.0000.1130.1130.3640.013

3 讨论

急性脑出血属于心血管类病症中较为严重一种。血压在短时间内升高,促使脑部小动脉出现破裂为诱发该症的主要原因。其发展速度极快,在短时间内,患者便会出现恶心、呕吐以及头晕等症状,部分较为严重患者,更可能出现意识丧失、失明等症状。若处理不及时,将对患者健康造成不可逆转损伤,甚至导致患者丧失生命。对于该部分患者的救治而言,缩短抢救时间属于最为核心部分。为此,在对该部分患者实施救治操作时,需尽可能缩短各个时间段时间损耗,促使患者尽早得到针对性治疗。对应医务人员更需要有“时间就是生命”的意识,以保障该部分患者的救治效率。在常规救治对策中,由患者家属将患者送至医院,因在院前该部分患者未得到及时有效处理,很容易促使病症进一步发展,促使患者承受更大风险[5~6]。

院前-院内一体化护理对策于近几年在该部分患者救治过程中得到推广。其从快速出诊、高效现场救治、回院中高效护理以及院内急救护理4个环节出发,在保障各个环节护理效率的同时,能间接达到缩短各个环节救治时间的效果。同时,通过对应护理对策,针对患者血压、心率以及护理情况等及时进行纠正,能达到对缓解病症发展速度的效果。采用物理降温的方式,对该部分患者体温进行合理控制,更能达到将对脑细胞对氧需求量的作用。同时,在回院过程中,及时与院内进行沟通,可使得患者在到院后极短时间内接受针对性治疗。上述4个环节紧密相连,可进一步保障临床针对该部分患者救治效率[7]。

在本次研究过程中,我院就将院前-院内急救护理方案运用于42例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从治疗效果可以发现,在该护理对策的帮助下,能有效缩短该部分患者抢救用时,同时在各方面护理对策的作用下,更能达到对常见并发症预防的效果。早在李丹丹等[8]报道中已经指出,家属等不正确护理操作的作用,将直接增加该部分患者出现脑水肿、脑缺氧等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在促使患者遭受更大痛苦的同时,更会直接增加该部分患者难度。

总之,结合本次研究可以发现,在院前-院内一体化护理方案的作用下,可进一步提升临床针对该部分患者诊治效率,促使患者在最短时间内接受针对性治疗,将脑出血对其健康造成的负面作用控制在最小,可将该护理方案于该部分患者急救过程中进行采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