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全面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构建

时间:2024-04-24

谢华

摘要:本文从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与构建内控体系的关系展开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提出强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内控管理、完善预算编制工作,加强内部控制的有效措施,旨在事业单位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能够将内控体系构架与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相结合,实现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最大化,进而促进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全面预算管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固定资产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作为最先进的管理模式,主要就是对于单位资源及财务数据进行合理的优化与分配,进而为单位的战略性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事业单位在实际的运营过程汇总进一步强化预算管控工作,构建完善的内控体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全资产,还能够提升会计信息的质量。因此,要想提高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将资金的使用效益发挥到最大化,相关的工作人员就要结合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进一步促进各部门之间的交流与沟通,逐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实现事业单位的健康长远发展。

一、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与构建内控体系的关系

(一)内控体系是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基础

在事业单位的运营过程中,其预算编制过程不能离开相关工作人员及各部门的支出,尤其是构建良好的内控环境与反映真实的发展情况。另外,事业单位在落实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中,要将单位的内部控制信息作为基础,进一步保证内控体系的建设与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基本需求的一致性。另外,在事业单位的内控体系构建过程中,要对全面的信息进行掌握,并对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将整个过程的监管与评估作为工作的基础。

(二)全面预算管理是内控管理的重点

就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事业单位的内控体系建设中包括信息记录、组织工作安排及人员管等,而利用全面预算管理的方式,能够有效的将各个环节结合起来。事业单位在实际的运营过程中,要将保证合理的预算编制与内控制度为基础,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资产使用效益,为事业单位的战略性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全面预算管理对构架内控体系有指导意义

在事业单位的实际运营过程中,涉及到的内容较为复杂,从总结、分析、执行等多个环节中,都与各个部门的内部控制有着直接的关系,利用这一特性能够为构建内控体系进行指导,从根本上提高其实际执行力,从各个环节的预算管理过程中,加强监督强度,有效避免经营风险发生的概率,进而为事业单位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1]。

二、基于全面预算管理构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措施

(一)强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内控管理

在事业单位内部,全面预算与内部控制是两个重要的职能。因此,将两者进行有效的结合十分重要,若没有构建完善的内控体系,就会导致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流于形式化,无法达到实际的发展目标。因此,只有将两者作为互相的平台,才能够为事业单位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另外,事业单位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主要由非经济指标与经济指标组成,而在预算的目标主体中,还要对于环境进行充分考虑,将经营风险降到最低。

事業单位及相关部门都应当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强化固定资产的内控工作,从事前控制、事中的延伸管理及事后的监督评价单个环节入手,进一步优化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流程。利用有效的解决措施,进一步强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能够为构建完善的内控体系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分析:

1.注重事前的控制,主要就是指对预算方面进行控制,在实际的采购过程中,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管理,保证单位的资产配置情况与采购预算审批工作相符合,从根本上避免资源浪费的现象发生。另外,在采购预算的审批过程中,相关的工作人员可以根据人均资产配置情况开展工作,保证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数量能够通过财政资产管理部门进行查询,从动态化的系统中得到数据,并将数据进行总结与整合,最后上报给预算审批部门[2]。

2.注重事中的延伸管理,主要就是指对于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进行管理,在此环节中,要安排专门的负责人员,建立责任制,使工作人员能够明确自身的基本职责,进一步加强管理机构与员工之间的交流与配合。另外,要进一步规范化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例如,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要注重定期保养维护,在发生问题时及时进行保修,定期开展盘点工作,避免资源闲置的现象发生,还可以将单位闲置的资产进行合理的调配,结合各部门的使用情况,对于固定资产的盘盈及盘亏情况进行处理。与此同时,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加快信息共享的速度,在事业单位内部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并构建完善的平台,对于固定资产的核算及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与存储,有效避免人为核算造成的失误。

3.注重事后的监督评价,主要就是指相关的工作人员要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评价奖惩制度,根据科学化的指标对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评估,将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与员工的实际利益直接挂钩,根据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进而有效的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为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及内控制度的建立做出巨大的贡献[3]。

(二)完善预算编制工作,加强内部控制

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我国事业单位的内部编制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但由于资金的来源不及相同,事业单位的预算环境就需要进一步适应财政拨款的环境。另外,由于事业单位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进度较慢,相关的工作人员就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延长预算编制的时间,从根本上保证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例如,各个单位常用的零基预算方式,在资金的使用过程中,具有灵活便捷的也行,能够帮助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对于资产闲置问题进行合理的处理。事业单位要通过建立专门的组织部门,进一步落实其监督职能,对于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管控,在发生问题时要进行及时反馈,从根本上保证资金的运用效率及水平。最重要的就是要设立岗位不相容机制,对于每一笔经济活动都要纳入预算管理过程中,由专门的工作人员对经费的支出进行控制,从根本上避免支付风险的发生概率,对于资金拨付的情况进行实时掌控。另外,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构建与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落实过程中包括了多种因素,例如,内控环境、风险评估机制等,这些都是必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将内控体系构建与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相结合。事业单位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就应当结合自身的战略性发展目标,逐步构建完善的内控机制,从各个环节中将工作人员进行划分,从各个方面实现内控机制与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整合。最后,要在各个关键点中安排负责人员,使事业单位的员工都能够意识到构建内控体系的重要性[4]。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事业单位的实际运营过程中,全面预算管理作为最重要部分,将单位内部的资源进行合理化分配,结合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结合单位的实际发展目标,从根本上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相关的工作人员要将全面预算管理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化,不断规范化整个运营流程,进一步加强内部控制的力度,将全面预算管理作为基础,使事业单位能够紧跟时代的发展脚步,实现战略性的发展目标,促进单位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雷晴.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J].中国集体经济,2018 (35):38-39.

[2]袁秀娟.加强事业单位内控建设推进管理会计在事业单位的应用[J].纳税,2018,12 (31):81+84.

[3]杨小燕.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会计师,2018 (17):42-43.

[4]程志宏.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浅析[J].冶金财会,2018,37 (08):49-5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