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颅内动脉瘤手术外科治疗的临床效果

时间:2024-08-31

王 相 阁

(河南大学附属南石医院神经外科 南阳 473065)

颅内动脉瘤属于血管性疾病,其一般是在颅内动脉管壁局部腔内压力增高和先天性缺陷的基础上诱发的动脉管壁异常膨出现象。临床症状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部分的临床症状均是由出血所致,但也有一部分症状是由于动脉痉挛、瘤体压迫及栓塞导致[1]。临床上,对于颅内动脉瘤患者一般采用常规方法治疗,主要是保持动脉瘤的瘤颈闭塞,但是该方法会对正常血液循环产生影响,从而耽误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我院尝试为患者采用开颅显微手术治疗,现对其给予介绍。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随机抽取了2014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8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中男性41例,女性49例,年龄在18~75岁,平均年龄为(44.8±1.3)岁,其中47例患者1次出血、23例患者2次出血、14例患者3次出血、6例患者4次出血;实验组患者中男性40例,女性50例,年龄在18~77岁,平均年龄为(44.1±1.5)岁,其中46例患者1次出血、22例患者2次出血、15例患者3次出血、7例患者4次出血。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出血情况等临床资料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其中有64例患者选择了改良翼点人路动脉瘤夹闭术治疗,13例患者选择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开颅显露蝶骨嵴两侧的颞底和额底最为关键,此时要借助一定的手段将骨性突出部位除掉从而形成一个平坦、光滑的蝶骨面,确保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并减少对脑组织的牵拉。

实验组患者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为患者实施开颅显微手术治疗,该过程需要在普勒超声辅助下,在动脉瘤夹的外侧、内外两侧或内侧借助自制的脑棉片制作成可吸收肠线或线条状细丝进一步结扎,同时还需要借助生物医用胶对肠线或棉线进行有效的固封,从而避免出现瘤颈残留现象。同时,还需要对实验组患者进行脑脊液置换、血栓溶解治疗,必要的时候也要为其提供神经鞘内注射治疗,从而确保患者的治疗和恢复效果。

手术完成之后,要对两组患者进行甘露醇、速尿脱水处理,同时还需要为其提供抗癫痫、护胃、护脑、维持电解质平衡等治疗。如果患者出现脑血管痉挛现象,可借助高动力学疗法对患者进行治疗,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脑灌注压,而且还能增加血容量和心输出量,从而有效降低患者的血液粘度,并提高其收缩压,尽最大可能降低患者血管痉挛诱发的脑缺血损害,以实现改善患者脑微循环的目的。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术中完全夹闭率、术后脑积水发生率、术后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术后发生脑梗死率等指标进行记录和对比。

1.4 疗效评定

显效:患者基本没有临床症状发生或者有轻微头痛;有效:出现中度至重度头痛,颈强直;无效:意识模糊、深度昏迷、植物状态的临床表现。

1.5 统计学处理

借助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的研究资料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如果P<0.05则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指标对比

统计发现,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8.89%,高于对照组的88.89%;实验组复发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15.56%。两组之间的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复发率/%实验组905732198.893(3.33)对照组9039411088.8914(15.56)P<0.05<0.05

2.2 两组临床指标对比

经过相关治疗之后,实验组患者的术中完全夹闭率、术后脑积水发生率、术后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术后发生脑梗死率等指标均好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指标对比

组别例数术中完全夹闭率术后脑积水发生率术后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d)术后发生脑梗死率实验组9087(96.67)3(3.33)40.32±2.554(4.44)对照组9074(82.22)9(10.00)47.39±2.768(8.88)P<0.05<0.05<0.05<0.05

3 讨论

颅内动脉瘤属于临床常见病,其可以发生在颅内不同位置,最常见的为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大脑中动脉瘤、椎-基底动脉瘤和大脑前动脉-前交通动脉瘤。临床研究发现,颅内动脉瘤对身体造成的伤害主要表现为破裂出血,最常见的为颅内血肿及蛛网膜下腔出血,从而对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一旦颅内动脉瘤出现破裂出血现象,如果未对其进行有效的治疗,极有可能诱发再次破裂出血,从而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再次出血多发生于初次出血后的24h内,因此在对其治疗时要给予高度的关注。临床上最好提高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早期诊断,然后为其提供有效的治疗手段,避免动脉瘤发生再次破裂出血现象[2]。在进行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手术之前,首先要对瘤体大小及瘤体是否发生破裂出血等进行系统的检查,并对患者的动脉瘤部位、瘤体大小等进行判断,必要的时候也可以借助影像学对其进行检查确认。临床上一般为颅内动脉瘤患者实施开颅显微手术治疗,其需要在多普勒超声监测下开展手术治疗,其通常是在动脉瘤夹的外侧、内侧或内外两侧借助可吸收肠线或线条状细丝进行结扎,从而降低瘤颈残留,预防术后再出血现象,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显微外科手术是治疗中青年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术式[3]。最新研究报道[4]显示,单纯从显微外科手术效果分析,早期手术效果不如晚期手术,间期手术效果最差,应尽量避免间期手术。

综上所述,在对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首先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病情一旦确诊就要对其实施开颅显微手术治疗,这样不仅可以有效避免颅内动脉瘤再出血现象的发生,而且还能有效清除蛛网膜下腔积血及颅内的血肿,降低脑血管痉挛现象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1 蒋世杰,张波,赵磊.外科手术与血管内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分析.重庆医学,2015,6(21):193~194.

2 陈志华,邹振亮,毛国华.介入栓塞和手术夹闭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效果比较的Meta分析.重庆医学,2016,4(21):64~65.

3 刘小雷,王海波.显微外科夹闭术与血管内介入术治疗中青年颅内动脉瘤的疗效评价. 西部医学,2017,29(2):245~248.

4 梁华新,徐熙鹏,刘乃杰,等.颅内动脉瘤显微外科手术时机与患者近期及远期预后的关系.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7,34(1):130~13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