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央行数字货币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研究——以我国央行数字货币为例

时间:2024-08-31

李柏秋 王 博

(中国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吉林长春 130051)

一、引言

(一)世界各国央行数字货币发展现状

目前,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尚处于央行数字货币(CBDC)的研发和探索阶段,普遍未进行大范围的试点。如美国仅于2020年3月提出“数字美元”设计方案、欧盟在2021年启动的“数字欧元”项目预计于2023年发布其CBDC原型、日本开展CBDC试点并已推进到应用测试阶段、俄罗斯计划于2023年试行数字卢布。另外,包括加拿大、英国、印度、泰国、瑞士、巴哈马、柬埔寨、黎巴嫩等超过100个国家在不同程度地探索与试行CBDC。

(二)我国央行数字货币当前发展情况

我国的央行数字货币,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以数字形式出现的法定货币,即数字人民币(e-CNY)。数字人民币是对现行人民币形态的转换,定位M0,并与人民币长期并存。由人民银行对其进行中心化管理,采取双层运营模式(与现行人民币相同)。基于CBDC的主权特性,e-CNY有效利用区块链技术的优势,既将高安全性、防双花、不易伪造等特点保留,又脱离了区块链应用“分布式、去中心化”的框架,在不对货币功能影响的前提下,通过加载智能合约等方式,实现e-CNY的可编程性,以此推动金融机构的业务模式创新。

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上,数字人民币作为中国的科技名片,为国内外代表团提供细致全面的金融服务,实现交通出行、餐饮住宿等七类场景全覆盖。截至2022年5月31日,数字人民币试点地区已拓展到15个省市的23个地区,累计开立个人钱包超2.61亿个,交易金额约830亿元。未来,人民银行将根据试点情况,从管理模式、基础性能、支付体验及体系建设等方面完善数字人民币的设计和使用。

(三)小结

以2020年为分水岭,各主要经济体对CBDC态度转变较大,逐渐由消极接受转化为主动推进。结合各国表现及专业分析,造成这种前后差异的原因有两种:一是主动适应已经到来的数字经济时代,研发央行数字货币以消解其他国家及各类私人数字货币所带来的威胁,维护本国货币的国际地位。二是适逢新冠疫情爆发,为满足大众对于非接触支付等数字时代支付方式有了更加多样化的需求。

二、我国央行数字货币的优势及面临挑战

(一)我国央行数字货币的优势

作为一种新型支付工具,e-CNY与传统、电子支付工具在功能及应用领域既有存在竞争又相互补充,与现有的支付工具比较,其优势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由央行发行,国家信用支撑的法定货币。与比特币为代表的私营部门推出的加密货币及“稳定币”不同,e-CNY的发行权由国家所有,人民银行负责具体发行工作,其币值和现行人民币完全一致,交易效率高且价格稳定,能够在日常经济活动中承担货币职能,而非具有投机属性的“金融资产”,其实际应用范围会更加广阔。

以数字形态存在,定位M0,不计付利息,无兑换费用。e-CNY的载体为e-CNY钱包,根据客户的服务偏好,提供特定及特色功能,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由于其为零利率设计,不涉及传统货币的设计、生产、调拨等环节,能够显著提高货币的投放效率,还减少了在兑换、流通中损耗及相关安全隐患。此外,e-CNY将实现双离线支付模式,在交易双方在持有符合规范的支付设备时,即便处于无网络状态,也能实现小额资金交易,更加贴合当前人民币“支付即结算”的交易特性。

可控匿名,保护隐私。e-CNY体系采用与银行账户松耦合的方式,无需绑定实名制银行账户即可完成对数字钱包的开立、转账,以满足公众对于小额支付的匿名需求,又能满足不便或不能持有国内银行账户用户接受到普惠金融服务。在个人信息保护上,一方面少于现存电子支付模式所需的交易信息,仅为防范电信诈骗、洗钱等违法犯罪行为,且只在有必要时将其依法依规提供给相关部门;另一方面,在e-CNY体系中严格落实信息安全及隐私保护,按制度安排严控风险,交易信息只为人民银行与e-CNY运营机构所掌握,并不涉及第三方的商家或平台,能够有效地保护信息安全。

不预设技术路线,采取集中式与分布式融合发展的混合技术架构。这种技术搭配方式保留了体系较强的可扩展性,除目前已知的加载智能合约实现其可编程性外,结合双层运营模式,还将为直接提供金融服务的运营机构预留接口,开发多样化功能满足不同人群的服务需求。人民银行负责提供技术平台,由各家运营机构共同制定技术标准,根据其开展业务特性及用户服务需求对系统功能进行扩展,故不排除未来有结合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场景出现。

(二)面临挑战

从各主要经济体CBDC研发的整体进度看,我国的研发水平已经处于世界第一梯队。按现有计划推进,继续保持先发优势,中国很有可能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中首个通过自主研发,实现法币数字化的国家。目前我国CBDC在全球竞争中虽具有一定优势,但仍面临着以下挑战:

规则制定权的争夺。西方主要经济体及国际金融机构对于CBDC的研发仍处于初级阶段,但实质上也开启了研发领域的“竞赛”,主要体现在对其发行标准及原则的制定方面。目前,G7、G20召开的各国财长与央行行长会议上多次提出相关问题,虽尚未形成共识,但也为该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更多可能。我们可以将这类行为一定程度上理解成西方国家对CBDC发展规则制定先机的争夺,以此获得政策制定上更大的话语权。

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CBDC相对传统货币有着更强的流动性,对各经济主体产生的影响也将更加快速的表现出来。在其普及之后,央行将实时、全面地掌握市场的运行情况,同时也有了充足的数据来预测国家及地区的经济趋势,为合理适度的货币政策出台提供理论依据。从性质上来看,e-CNY不会对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造成消极影响,但由于其更为充足的流动性,对国家在金融体系整体稳定性的掌控上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在银行挤兑、通货膨胀、币值波动在内的各种突发情况发生时,需要更快的反应速度与更加灵活的决策部署。在涉及外汇、跨境支付相关业务以及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也存在着来自各国的金融攻击风险。

用户使用习惯的培养。对于一般消费者,数字人民币与云闪付、支付宝等电子支付平台间的区别其实并不明确,同样使用移动设备打开APP进行支付。故在为大众厘清概念的同时,应重点培养他们使用e-CNY消费的习惯,这是实现e-CNY普及的第一步。作为新生事物,大众对e-CNY需要一定的接受过程,在双层运营架构下,直接提供e-CNY钱包的运营机构对e-CNY普及程度推动有着关键作用,所以需要人民银行指导其对e-CNY服务体系不断发展丰富,加大对新技术的应用,新业态的塑造,继续完善服务场景,力求实现交易习惯的无缝过渡。

金融基础设施体系的建设。作为法定货币,e-CNY的发行不会对商业银行产生负面影响,但由于其处于数字形态,发行、流通、贮存等环节与实物人民币差异较大,需对当前体系升级甚至重构才能满足e-CNY的常规运营条件。在法规监管与技术实现领域两个方面,由于相关的法律条款相对分散、未成体系,以行政规范为主的现状尚未改善,并且由于其面向的零售领域已完成相对成熟的市场划分,故目前尚有较大的完善空间。

(三)小结

从当前世界各国的研发进度看,我国有望成为首个通过自主研发推出CBDC的国家,但这一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依旧不能忽视。西方国家在制定权上的明争暗斗,而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应该积极参与到标准的制定中,让世界进一步了解中国;对于e-CNY在货币传导过程及跨境支付相关业务中可能造成的消极影响,应提前作出预案,以应对数字经济时代下产生的新的问题;而对于消费者使用e-CNY习惯的养成和金融基础设施自身体系的建设,需要我们长足地投入人力物力,在建立相对完善的法制、监管体系的前提下,审慎而深度地应用新兴技术,制定详实有序的部署计划,逐步推动我国CBDC的广泛应用。

三、我国央行数字货币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

我国CBDC定位上与实物人民币一致,其数字形态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则更为直接,能够有效降低货币流通中相对高昂的成本,在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普惠金融覆盖面、跨境业务上有着天然优势。下面将从以上三个方面分析我国数字货币对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情况:

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将显著提高。e-CNY的数字化特性,一方面决定了人民银行能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对其交易数据进行合理采集与严格监管,有针对性进行调控;另一方面实现了不同层次间货币的灵活转换,无论短期或是长期的调控政策,各市场主体对e-CNY带来的变化更为敏感,人民银行也会更加迅速地得到经济市场上反馈的结果,从而达到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流程的效果。虽然e-CNY目前处于不付息状态(0%),但央行是能够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从调整e-CNY利率入手直接指导市场利率变动,如果使用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经济,若通过现行货币体系实现,其附带的债务杠杆可能会加大贫富差距,而如果通过e-CNY对数字钱包直接操作,能将政策传导环节所带来的效率磨损降到最低,理论上能够更加高效的实现政策目标,实现精准滴灌的效果。反之亦然。由此可见,e-CNY为未来的货币政策更为细致的调控经济走势创造了技术条件,而这种效率的跨越式提高需要更为精准的货币政策把控能力,为相关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

普惠金融覆盖面将不断加大。从试点情况看,e-CNY进一步降低了公众获得金融服务的门槛,在未开立实名银行账户时也能够通过其载体钱包获取基础性的金融服务,而其可追溯特性又将相对大额资金流向纳入到人民银行的严格监管中,保证其目标领域充分流通。在其普及之后,低成本特性不仅能够助力企业提高资金周转率,又能降低支付成本,享受支付便利,以更加低廉的利率获取资金。充分结合我国国情所实现的“双离线”应用场景,将e-CNY覆盖到实物人民币使用的无网络、无通信的全场景中,把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打通,在世界上也能够起到了较好的示范效应。目前,e-CNY的试点范围已经全方位覆盖了批发零售、餐饮服务、税收政教、公共交通等超过十二个领域线上及线下的消费行为,对于一般性的消费和投资行为有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

跨境支付影响力将持续增强。与实物人民币不同的是,e-CNY不仅是稳定的价值载体,同时还能够满足跨境经济交易的高效率要求,如将其作为交易媒介,能够有效拓展人民币的国际化职能。无论是建立新的货币全球化平台,还是推动形成eSDR(基于数字货币的SDR)的方式都能增强我国货币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在新的跨境支付体系的构建,提升跨境支付便利性与人民币国际地位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世界上发行CBDC的失败案例来看,乌拉圭、委内瑞拉、厄瓜多尔等经济体量较小的国家,虽然以国家名义发行了数字货币,但普遍由于流通量小,流通渠道不顺畅而最终导致失败。根据发行数字货币国家的一般表现看,应具有完善的货币体系及稳定的币值及对货币政策有着较强的掌控力,发行CBDC应当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如果发行国家金融环境已经不尽人意,则不能期望通过这种方式来改善本国经济状况。

四、总结及建议

E-CNY有利于驱动一般性的投资与消费行为,促进实体经济发展,能够显著的提高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不断拓展普惠金融的覆盖面,持续增强跨境支付的影响力。为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果,结合我国在研发CBDC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增大对央行数字货币监管体系、技术实现等领域的持续投入,完成新时代下金融基础设施体系的构建。成熟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中应包括新时代下的支付体系、监管环境及法律法规等领域,完善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是货币政策流畅传导、金融市场高效平稳运行的基础性保障。

加大相关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力度,更加迅速的反馈市场带来的影响。随着e-CNY的广泛应用,按现在支付系统的配置,应在各省级单位建立数据分中心来保证交易过程的流畅,并将专业人才投入到e-CNY的日常运维上,对分支机构和相关业务人员就提出了更高的技术素质要求。

完善预警、熔断、反制机制。建立针对CBDC运营情况的实时预警机制,重点研发数字货币风险监测预警、研判与评估和协同处置相关技术,构建高效一体化的风险防控专业队伍与统筹协调的风险防控体系。完善数字货币安全风险评估、情景推演和智能研判体制机制,整理和研究相关的反制和防御措施,例如开展国际投机资金跟踪调查,做好实时货币市场分析和监测。

推进建立数字货币跨境交易平台,提高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话语权。除消解各类私人数字货币所带来的威胁外,CBDC在国际上的职责更多是维护本国货币的国际地位。我国作为拥有较大经济体量又积极投入CBDC研发的国家,正应顺势而为,把握住这一次抢占先进技术领域话语权、进一步提升经济实力的机会。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