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 文 | 韩永强 编辑 | 吴冠宇
五句子歌在中国传统诗歌体例中是个“另类”。
中国传统诗歌,无论绝句、律诗还是排律乃至乐府等,皆为偶句结构,唯独五句子歌是奇句结构。这样的与众不同,形成了五句子歌的个性特点,同时也造成了五句子歌的尴尬处境——从古至今,鲜有学者对其进行专门研究,同时也没有专家将其作为诗歌的专门种类立项,在谈到五句子歌时,人们总是大而化之地将其归类为“山歌”、“民歌”。然而,五句子歌并没有因为其“身份”的尴尬而衰败甚至没落,反而以其旺盛的生命力存活于民间并广为传承。
多年潜心研究五句子歌谣的梁前刚先生,在2006年完稿的《五句子概说》中系统分析并界定了五句子歌谣的流布范围:五句子歌以鄂、湘、渝、陕、豫、皖、赣等7省市为主要流布区域,河北、山西、江苏、浙江、贵州、广西、广东、云南、海南、福建、台湾等地也有零散分布点。梁前刚先生认定,五句子歌谣长期流布于楚文化区域,其文化属性与品格是“以楚文化为主,兼有南北文化属性的综合性文化产物”,在近当代明显分布于“以湖北为中心的环地域圈”。目前流传于广东客家的五句子歌,就是源自于湖北及周边省份。而这一区域,恰好与当年的楚国版图相吻合。台湾知名民俗学家朱可凡所著《中国歌谣论》指出,广东客家人主要从河南信阳、湖北黄冈等地南迁而来,他们传承的歌谣是故地的歌谣。朱可凡先生的研究结果佐证了梁前刚先生对五句子歌的源、流界定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从地域文化研究的实践来看,“五句子歌”目前依然活跃并受到人们喜爱、传承的地域就是以三峡为中心的长江流域。
湖北恩施第三届原生态山民歌大赛在5A级景区恩施大峡谷举行 摄影/谢顺/东方IC
过去有专家认为,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五句子歌是东汉时期宦官史游创作的《急就篇》。但湖北省兴山县民俗学家蔡长明在调查兴山及三峡地区五句子歌谣时发现,生于西汉的和亲使者王昭君曾创作过两首《叹四季》的“五句子歌”,其歌曰:“叹汉帝啊无情义,奴在冷宫受孤凄,到秋来呀秋风凉,身坐冷宫好悲伤,何日救我出罗网。”“叹汉帝啊无情义,奴才何日出宫门,到冬来呀冷清清,鹅毛大雪下天庭,何日送我离皇城。”当属目前发现最早的有记录的五句子歌。
明代文学家、戏剧家冯梦龙《桐城山歌》收录的24首民歌中,其中23首是五句子歌。清初浙江忠和堂五句子歌刻本《梁山伯与祝英台》,表明300多年前五句子歌已发展成熟并广为传唱。各地传世的五句子歌谣都表明,五句子歌既流传于以三峡区域为中心的土家族,也盛行于汉族;既以爱情题材为主要内容,也表现丰富的劳动生活场景;既有单首成篇,也有长篇叙事。专家进一步考证得出这样的结论:五句子歌谣大多流传于鄂西、巴渝、陕南等地,尤以鄂西最为昌盛。这里是绵延千里的山地,山大人稀,气候恶劣,交通闭塞,是贫困山民的集中地区。正是这样的特殊地理位置,许多悠久的、厚重的巴楚文化得以积淀。社会的变革动荡、兵燹祸乱极少殃及到此,积淀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便比较完整地保留在民间。五句子歌在宜昌的长阳、秭归、五峰、兴山、宜都、夷陵区以及远安、当阳、枝江等县市,至今以活态的方式盛行于乡村及城镇,有着非常广阔的传唱空间,对文化传播和娱乐乡民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湖北宜昌“三峡人家”风景区里,身着靓丽服饰、背着小巧精致竹篓的土家“幺妹”导游与游客对唱山歌。 摄影/张国荣/东方IC
五句子山歌也和其它形式的山歌一样,少用经典,多用生活中实事、实物、实话、实情来比兴,常常即景生情。在宜昌清江流域、渔阳河流域甚至三峡峡江两岸,人们傍水而居,很多时候“情哥”、“情姐”隔江(河)相望而不能用语言表达,就用音韵婉转而嘹亮的“五句子”歌唱着表达男欢女爱的愿望。比如“姐儿住在河那边,过去过来要船钱,早上过河三升米,黑哒过河两斤盐,豆腐盘成肉价钱”,又如“郎在水上撑船来,姐在河边洗白菜,丈长竹竿打姐水,打湿情姐绣花鞋,打是亲来骂是爱”,还有“姐儿住在燕子窝,天天挑水下大河(峡江人习惯上把长江称之为“大河”),清水不挑挑浑水,平路不走爬上坡,为的路上会情哥”。这些五句子情歌朴实无华,但是句句情真意切!因为现实生活中江河水阻隔了意中人情感的直接表达,他们就用歌唱的方式传情达意。
五句子歌一般为七言五句,请看这首很经典的五句子歌《花上加花爱死人》:“姐儿住在花草坪,身穿花衣花围裙,脚穿花鞋走花路,手拿花扇扇花人,花上加花爱坏人”(这里的“爱坏人”是指“爱”的程度极深)。又如那首生活场景十分鲜活的《哈哈儿(一下又一下的意思)捶在石板上》:“郎在高山薅高粱,姐在河边洗衣裳,薅哈儿高粱望哈儿姐,洗哈儿衣裳望哈儿郎,哈哈儿捶在石板上。”这些画面感十分鲜明的“七言五句”,完全是流动的韵律,立体的画!这些五句子最大的特点是简洁明了,即景抒怀。除七言之外,三峡区域还有其他地区少见的五言五句子歌,代表作为《空开一树花》“岩上一树花,山都映红哒,蜂子不来采,蝴蝶不来爬,空开一树花”,颇得“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只需折,莫待无花空折枝”的真传。
五句子歌谣的最大特点是唱起来顺口,说起来押韵,语言明白晓畅,传唱自然轻松,所以得以广泛流传。有一首表达这些特点的五句子歌,对“五句子歌”的形式和内容作了生动表述:“五句山歌五句奇,上得天来下得地,上天能引嫦娥来,下地能逗龙女喜,神仙听了也入迷。”这首“五句子”道出了“五句子歌”竞奇争巧,新鲜活泼、引人入胜的魅力。五句子歌最大的特点突出表现在“第五句”上:“唱五句呀赶五句,难就难在第五句,味道就在第五句,谁个说到第五句,把个幺妹儿许给你。”可见其妙就妙在末句上。如果有人赶出一个好的“第五句”,能够获得一个幺妹儿的重赏,说明了第五句在五句子歌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湖北恩施土家族自治州,有“东方科罗拉多”之称的恩施大峡谷,是清江流域最美丽的一段。万米绝壁画廊、千丈飞瀑流芳、百座独峰矗立、十里深壑幽长,雄奇秀美的世界地质奇观,与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不分伯仲。 摄影/大军/东方IC
五句子歌的第二个特点是韵脚灵活。它打破了传统诗歌一般以两两相对来结构诗篇的格式,出人意料地按奇数排列诗行,通常以两头两尾押韵,达到全诗韵律的对称和谐。绝大多数五句子歌在押韵上一韵到底。如《姐儿生在对门岩》:“姐儿生在对门岩,看到看到长起来,早上看姐去挑水,晚上看姐去抱柴,恨不得插翅飞过来。”也有的两头两尾合同一辙,而第三句另出一韵。如反映劳作的五句子歌《背脚》中“翻山越岭又爬坡,汗水湿透打杵子窝,白天做的牛和马,夜晚滚的麦草稞,哪有钱来扯被窝”,一、二两句“翻山越岭又爬坡(po),汗水湿透打杵子窝(wo)”和四、五两句“夜晚滚的麦草稞(“棵”在方言中读ko),哪有钱来扯被窝(wo)”都属于“梭波辙”。只有第三句“白天做的牛和马(ma)”是“发花辙”。有第一句和第二句不押韵而第三、四、五句为同一辙的。如王昭君的五句子歌《叹四季》第一句“叹汉帝啊无情义(yi,一七辙)”,第二句“奴才何日出宫门(men,人辰辙)”,第三句“到冬来冷清清(qing)”,第四句“鹅毛大雪下天庭(ting)”,第五句“何日送我离皇城(cheng)”后面三句都属于“中东辙”。
按其句式结构,五句子歌大至分为以下几类。
一是单五句。一首歌只有一节,表达一个内容。这类歌数量最多,传唱最广。在鄂西山地,许多优秀民间歌手能够看什么唱什么,即兴而作,张口就唱。比如“一把扇子二面黄,上面画的姐和郎,郎在那边望着姐,姐在这边望着郎,姻缘只隔纸一张”,“天上星多月不明,地下坑多路不平,河里鱼多闹浑水,姐儿郎多闹花心,哪有真心待我们”,“高山顶上一块田,郎半边来姐半边,郎的半边种西瓜,姐的半边种黄连,半边苦来半边甜”等等。“单五句”在“五句子歌”这种文学样式中,占据着主体位置,最适合情郎情姐们在生活中即兴表情达意,因为歌词简短好记,调式简单好唱,非常适合民间歌手在公众场合表演,因此很受欢迎并得以广泛流传。
二是赶五句。一般由多节组成有故事情节的叙述作品,多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或男女表达爱情的对话。如《送郎歌》:“送郎送到榻板头,绊倒灯盏泼了油,郎说泼油是小事,姐说泼油是兆头,哪见河里水倒流。/送郎送到箱子角,郎吃鸡蛋姐剥壳,口叫情哥吃几个,免得路上受饥饿,渴了路边找水喝。……送郎送到堂屋中,丁头碰到我叔公,口叫叔公你莫说,做双鞋子你换脚,你好过来我好过。/送郎送到神龛边,手扳神龛发誓言,郎发誓言天雷打,姐发誓言火烧天,雷打火烧心不变。……”这类以叙事为主的五句子擅用比兴、重复、拟人等多种修辞格烘托气氛,渲染感情。
三是花五句。这类五句子歌唱腔里夹着念腔,连念带唱,在短短的时间内叙述较多的事物。急促有序的腔调,一定要有好的唱念功夫。如《郎在高山唱山歌》:“郎在高山唱山歌,姐在房里织绫罗,哪里来的风流浪荡子,在我屋前屋后屋左屋右唱些子巴心巴肝巴肋巴骨的歌,唱得我脚瘫手软手软脚瘫扳不得城墙踩不得板抛不得梭,眼泪汪汪望情哥。”歌中两句连用九个垛句,把一个思春少女想念心上人的内心情感描绘得热烈浓厚、淋漓尽致。这类五句子“歌”的特点更为鲜明,一般要由有高超演唱能力的民歌手演唱。
俗话说:“无雨无水不成河,无郎无姐不成歌。”爱情是民歌中最古老、最普遍的主题,五句子歌的内容丰富多彩,但几乎百分之九十吟唱的是有关爱情婚姻的内容,有描写女性美的,叙述男女互相爱慕之情的,记载情人间的幽期密会的,表白爱情的忠诚誓言的,歌唱离愁别恨的,对封建婚姻进行控诉和反抗的。民歌是现实生活的回声,除了对爱情婚姻的歌吟,五句子歌也有一些其它的内容,如反映劳动者的生活和劳作的,反映社会现状和时政的,教化民众的,现当代更有运用五句子歌的形式进行新思想、新文化传播的等等,进一步丰富了五句子表达的空间。
当代音乐家们对五句子歌的曲调进行研究后认为,五句子歌的音乐结构形式独特,大体结构方式为:第1、2句是一个上下句的对应式乐段,第4、5句是第1、2句的反复或变化反复,中间的第3句或是第1句的变尾(即乐句的尾部发生变化),或是第1、第2乐句的综合(比较常见的是第1句的头加第2句的尾),或者使用新的音符元素。同时,第3句的落音常为调式主音,有时是调式主音的上、下二度音或四度音。这样,五句子歌的落音就形成了如下的规律:五度音—主音—主音(或二度音、四度音)—五度音—主音。五句子歌的音乐不是喊出来的“腔”,而是唱出来的“调”,其旋律流畅,其歌速徐缓,一段曲子往往反复吟唱,曲调变化不大却回环往复,韵味悠长。在叙述式的多段词“赶五句”里,随着歌唱内容的层层深入,用反复吟唱的调子充分抒发内心的款款深情。在“单五句”和赶“五句里”的演唱中,都是一调到底。但在“花五句”里,却是在一段细腻婉转的旋律中,插进一段韵白句的“声调”,也就是花五句中的“垛句”,在唱的过程中用韵白念出。
五句子歌作为一种个性特点鲜明的文学样式,从西汉延绵到今天,在民间至今未见其式微之迹象,尤其是在三峡区域内,至今仍然在现实生活中被传唱,在舞台上被表演而且极受欢迎,不能不引人思考:我们今天如何巧妙运用这种极富生命力和表现力,人们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传播新思想、新文化,丰富人们文化娱乐生活,建设和谐社会,是一件可为且很有意义的事。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