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葛佩雯
摘要:在国家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高校治理现代化背景下,高校财务工作需紧跟新时代新形势的要求,通过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促进财务管理工作,提升高校治理能力,本文阐述了高校财务预算绩效管理的内涵、背景、现状、作用及措施。
关键词:财务预算;绩效管理;效益
一、高校财务预算绩效管理的内涵和背景
(一)高校财务预算绩效管理的内涵
高校预算绩效管理是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以支出结果为导向的预算管理模式。它强调预算支出的责任和效率,要求在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的全过程中更加关注预算资金的产出和结果,要求学校不断改进服务水平和质量,花尽量少的资金、办尽量多的实事,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促使高校运行管理更加务实、高效。
(二)高校财务预算绩效管理的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历经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目前进入到新常态时期,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财政收入的增速明显放缓,财政收支出现较大压力,财政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增大,收支呈现紧平衡。
我国高校的主要经费来源为财政拨款、学杂费及社会来源经费,其中财政拨款占主导地位。中央财政对高等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2012-2018年中央财政安排的高等教育投入累计8000亿元,年均增速8.1%。在高等教育投入压力日益增大的情况下,经费投入规模高位运行和资金绩效低位运转情况并存。
国家出台一系列文件办法要求通过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预算法》第 12 条:各级预算应当遵循统筹兼顾、勤俭节约、量力而行、讲求绩效和收支平衡的原则。《国务院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2014]45号)中指出,健全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强化支出责任和效率意识。《财政部 教育部关于改革完善中央高校预算拨款制度的通知》(财教[2015]467号)改革完善了中央高校预算拨款制度,形成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1+6”的制度体系,重构项目支出体系,同时,资金分配更加重视绩效导向,对于管理水平低、绩效评价差、执行进度慢、结转结余多的项目,切实压减预算,加大清理整合力度。《关于印发<中央部门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办法>的通知》(财预[2015]88号)进一步规范了中央部门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调整优化结构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的意见》(国办发[2018]82号)提出科学管理使用教育经费,全面提高使用绩效。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建立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并明确“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2019年1月1日《政府会计制度》在全国各级各类行政事业单位全面施行,实行权责发生制,强化财务会计功能,对准确反映单位财务状况和运行成本等情况具有重要的意义,政府财务报告将更能反映预算绩效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
二、高校财务预算绩效管理的现状
高校财务预算绩效管理的专门性文件办法尚未出台,缺少统一的参考标准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相关预算绩效管理的文件办法从宏观上为开展预算绩效管理提供了法律支持和政策依据,但高校的业务和财务有其特殊性,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适用于高校的预算绩效制度尚未建立,缺少相应的具体指导。
高校绩效管理理念尚未牢固树立,还未实现从“重分钱、重支出”到“讲绩效”的思路转变。高校作为非营利性组织,更多关注财政资金拨款的额度及如何把资金使用出去,紧盯增量资金,忽视存量资金的优化,未转变规模扩张、粗放式发展的思路,资金使用管理上浪费现象还很严重,对拨款资金的使用效益及考核缺少关注。
高校财务预算绩效管理体制不健全,未建立激励约束机制,财务部门与各学院、各职能部门的预算绩效管理联动机制不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是一项全局性、系统性的工作,不仅涉及财务方面,还涉及业务层面,需要学校各个部门的相互配合与深度参与,目前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主要集中于财务部门,影响预算绩效管理的质量。高校没有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预算绩效评价没有与相关责任人的经济责任挂钩,业务部门的重视程度不够。
三、高校财务预算绩效管理的作用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预算可以将高校的目标、行动方法和策略细化,在实际工作中按照提前预算的轨迹执行,达到期望效果,预算管理向资源配置提出要求,高校必须优化高校的资源配置,进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例如,将高校的经费来源分为财政拨款和自筹,高校对这部分经费进行初次资源配置决策,下发到各院系、各部门则可以进行二次资源配置决策,优化改善二次资源配置,可以提高初次资源配置效率。高校的资源有限,有重有轻,公平合理的资源配置,可以让高校发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效掌握各部门活动。预算绩效管理体系能够进行动态控制,预算从编制、执行到结果可以从事前、事中和事后进行控制,预算评估主体控制被评估者,通过评估反馈结果,评估主体与被评估体进行交流,及时调整预算偏差和优化预算方法,在不断的沟通及调整过程中,有效地控制各部门活动执行。
提高对财务风险防控能力。市场经济体制下,高校要不断获取资源、减少成本、提高质量和竞争力,它同样面临着各类风险,影响较大的就是财务风险。例如,有的高校因为基建项目向商业银行贷款,高校量力而行地进行贷款可以达到资金的灵活运用,反之,就会面临债务危机。因此,科学的财务评价指标,可以正确评估高校的负债能力及发展潜力,可靠的财务预算就像晴雨表,降低财务风险。绩效管理则可以激励、督促各部门及时做好资金计划,杜绝激进冒险。财务预算与绩效双剑合璧共同促进高校财务风险的防控。
促进各部门间的沟通协作。高校财务处、各院系及其他职能部门共同协作才能有效发挥高校财务预算的优势作用,各部门之间会存在责任和权力的不同,在工作中为了避免责任不清,扯皮推诿事件的发生,高校管理人员可以通过价值链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绩效管理,让员工明确自己的责任目标,通过绩效奖励,让其实现期望值,以此,促进各部门员工沟通协作及有效地完成工作内容。
四、高校财务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
建立预算绩效管理框架体系,构建完善的绩效指标体系。高校要提高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视程度,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划分,从组织上、业务上、人力资源上支持推进财务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明确预算绩效评价的对象、内容、方式和环节。预算绩效目标设定时注重绩效目标的经济性、效率性、效益型以及公平性,构建符合规律、关注时效、可比可测的指标库,根据资金规模、管理水平以及以前年度情况等各方面实际,认真、合理设定绩效目标,绩效目标的设定与高校的发展方向目标相匹配,与提高教学科研水平相适应。根据绩效目标设立情况开展预算前端管理,主要是项目库管理,确保入库项目的绩效目标指向明确、细化量化、合理可行、相应匹配。
按照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的要求,在全年预算执行管理过程中贯彻绩效理念,建立绩效运行监控机制。督促各院系、职能部门根据绩效目标,保障预算执行方向不偏离绩效目标。在监控过程中,收集预算执行信息,了解各院系、职能部门绩效目标实现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以及潜在风险点,及时提醒纠偏。同时,利用各类交流活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强调保障预算执行、完成绩效目标的重要性。
强化绩效评价结果运用。在预算编制中运用绩效评价结果,绩效评价好坏直接与预算安排挂钩,绩效结果与负责人的年终业绩考核挂钩。加大绩效评价公开力度,建立绩效问题整改工作制度,激励绩效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五、结论
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高校財务管理工作的重心,绩效与预算共同作用,将促进高校资源的合理配置,不断提高财政资源的使用效益,防控财务风险,促进高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敏.国外高校财务预算绩效目标管理经验和启示[J].教育财会研究,2019 (2).
[2]彭荣福.基于绩效管理的高校财务预算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6 (12).
[3]张晓红.探析高校财务预算与绩效管理[J].财经界,2014 (29).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