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文、图/江 树 编辑/柳向阳
巫山美食笔记
文、图/江 树 编辑/柳向阳
【开栏的话】栏目主持/江 树
“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大唐诗人李白这两行诗说的晋代名士张翰字季鹰者,客居洛阳,“齐王冏辟 为大司马东曹掾”,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弃官还乡,忘于江湖,这就是“鲈脍莼羹”的故事。“俄而冏败,时人谓之见机。”何况,不数年又是永嘉之乱,生灵涂炭,衣冠南渡。见机之赞,自是当然。独大美食家苏东坡赞美张翰说:“浮世功名食与眠,季鹰真得水中仙。不须更说知几早,直为鲈鱼也自贤。”好一个直为鲈鱼也自贤!东坡真不愧是千古风流之士。返璞归真,民以食为天,美食者也,亦众生所系也,栏目“味道”,鲈脍莼羹之事也。
今冬三峡地区天公不作美,自十一月中旬始便持续阴翳,直至十二月中旬才放晴,和朋友计划多时的巫山之旅这才得以成行。我们此行目的除赏巫山红叶外,还要实地考察一些历史遗存和自然景观,于我个人而言,体验巫山美食亦同样重要。
抵达巫山时已过凌晨一点,此时的巫山半城已经入眠,半城仍然喧闹,街头巷尾时有餐馆高朋满座,空气中间或飘来些烟火气,令人生出馋来。就近找了家餐馆坐下。这间餐馆是彩条布和钢架搭成,有些简陋,服务员也只两三人,还兼在厨房帮忙,不过菜谱却琳琅满目,有山珍海味也有家常小菜,菜谱上的腊排骨汤锅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似乎立刻就能驱走这冬夜中的沁骨寒意。
汤锅的大名叫腊排骨炖干洋芋果果,腊肉绵硬筋道,很咸,口感实在不佳,大家便直奔土豆而去,好在土豆入味不深、干香不泥,很快就塞饱了肚子。临近买单时腊排骨才炖得脱骨,这时入口绵软、唇齿留香,让人品出好来,只可惜众人肚腹既饱,倦意又阵阵袭来,只好就此作罢再期下回了。
一觉醒来已是中午,正好跟着大家去吃午饭。本地朋友推荐的店在净坛一路114号,店名叫一颗志,据说是因老板娘面颊上的一颗大痣而得名。
餐厅粗看空无一人,只玻璃门上竖贴着两行字——“宁可千人常来吃,不愿万人吃一次”,似乎生意寥落,应了“万人吃一次”的惨景,实则餐厅在二楼,此时正值饭点,人头攒动,还真有些一座难求的旺店气势。
由于没做功课,我们跟着邻桌点了小糯米蒸羊肉、毛家扣肉、小炒肉、菜豆腐、土豆饼和清炒时蔬,都是些家常菜。很快菜品上桌,大家立刻觉出与成渝两地正统川菜迥异的特别来。比如这道毛家扣肉,肉皮宽大,几乎看不到火炙的痕迹,干盐菜比例也更少,成菜肉片厚实、油润软香。还有这道土豆饼,土豆丝刀工很细,外焦里嫩,外延松脆,吃起来“噗噗”作响,内中入口清爽、不油不泥,大概是土豆经浸泡去除了表层淀粉。这道土豆饼已经切成小块,颇似披萨,我试着垫上小糯米蒸羊肉同食,口感极佳。
【一颗志的小米蒸羊肉】
下午到县城对面的长江南岸走南陵古道。这是古时连接四川巫山县与湖北建始县的必经之路,蜿蜒于大山之中,异常险峻。我们拾级而上,登高临远,不觉日落长河、满天红霞,又到晚饭时分。
当地朋友安排晚餐在大桥农家乐,招牌菜是腊肉、鸡子两种汤锅。腊排骨依然炖洋芋坨坨,土鸡炖的则是本地魔芋。有了昨日的经验,我们便先吃土鸡炖魔芋,这道菜味型麻辣,尤其是花椒的麻味又香又浓,魔芋收过水,很干,嚼起来入味而弹牙。
酒过三巡,腊排骨变得松软,盐分也析出了一多半,口感很好,与前一日大相径庭。同席的文化局副局长张潜是当地有名的美食家,将巫山腊肉的独特之处对大家娓娓道来。制作腊肉要选用两百斤左右的毛猪,又以黑猪为上。尊“猪大猪小,三十六铆”的古训,通常将猪砍成三十六块,其中每两根肋骨砍作一块,做正菜食材。码味的盐是大宁河所产,加入花椒、辣椒、茴香、桂皮、丁香略炒,均匀涂抹,遇到厚肉肥膘还要剞十字刀或钻孔涂盐。此后将肉皮朝下入缸腌制,一层肉一层盐,最上层肉皮朝上,除盐外再加半斤白酒和半斤白糖。盖紧缸口,之后每三天翻缸一次,半月后起缸滴水,悬挂在密闭空间中以柏树枝桠烟熏,加入核桃壳、花生壳、板栗壳更佳。熏烤七天后,腊肉能敲出当当声响才算大功告成。这样的腊肉煮熟后透明发亮、色泽鲜艳、肥不腻口、肉不塞牙,有“一家煮肉、百家闻香”之说。
我绝对没有想到,在接下来的第三天午餐,当地朋友仍然安排的是腊肉汤锅,区别是腊排骨换成了腊猪蹄,炖料中加入了虫草花和松茸,当然洋芋坨坨仍然是不可或缺的。
这家餐馆叫景源食府,与我们参观了一上午的巫山县博物馆一墙之隔。后来我才知道,在巫山,腊猪蹄炖干洋芋果果才是巫山人招待贵客的名菜。各个部位的腊猪蹄口感完全不同,比如蹄髈上的猪皮筋道耐嚼、肥而不腻,当中的瘦肉入口瓷实,是佐酒上品;猪膝盖以下的那部分称作“干爪爪”,当地人也称为“箍箍儿”,意指一层皮包裹的骨头,可谓皮连着筋、筋连着骨,腌料之醇、熏料之香尽在这皮、筋之上。而干洋芋果果在炖制过程中会大量吸入汤汁,将腊猪蹄之复合干香以及虫草花、松茸之自然鲜香尽数融入其中。
【景源食府的腊蹄汤锅】
【景源食府的椒麻鱼】
【香辣芋头】
景源食府的另几道热菜也给我留下了很深印象,比如有道香辣芋头,芋头是去皮后加盐煮熟,炸黄起锅后又用文火复炸制酥香,再加入辣椒节、花椒、姜末、葱爆干而成。这道菜外酥里嫩,香辣粉糯,当属一绝。
在巫山的前三天见识了腊肉汤锅,当第四天中午与之再次遭遇时,我们一行对此已经是宠辱不惊了。这家餐厅名已经忘记,但位置非常好记,是龙溪古镇大桥桥头的唯一汤锅馆,餐厅是附属,主业是旅馆。
与前三次不同,这次的汤锅主材是净腊肉,不是腊排骨,也不是腊蹄髈。腊肉是用猪臀的二刀肉制成,这个部位肥少瘦多、肉皮厚实,传统川菜中是制作回锅肉的首选。巫山腊肉盐分重,我们前后四次品尝都觉得偏咸,等久煮后肉软下来,盐分也析到汤中时,肉倒是能吃了,但汤又咸得不能喝了。巫山制作腊肉的规矩是十斤肉六两盐,比川渝其他地区要多两成,当地有歇后语“瘦腊肉炒豆豉——硬是不消放得盐”。这里的汤锅用辣椒段、花椒、陈皮和葱结调味,又加入了七八种荤素配菜同煮,汤不仅不咸,还有回甘,真是一种好味道。
这家店的特色风味小菜不错,除了水豆豉以外,炒苕粉令我记忆犹新。这道菜是用本地红苕粉调浆入水成型后立即掺入葱花、姜米、蒜末,再入锅与海椒、花椒、蒜苗炒香而成。奉节的炒毛铁坨实质也是用香料炒苕粉,但与这道金黄油润的炒苕粉比起,那道菜简直就是粗鄙不堪了。
【龙溪古镇的腊肉汤锅】
【龙溪古镇的炒苕粉】
当然,除了百变莫测的腊肉汤锅外,我们在巫山也见识了其他美食,譬如国宾馆的巫山烤鱼和开元包子。
巫山烤鱼早已是声名远播,北京最著名的食街簋街中,一大半餐馆都做巫山烤鱼。风靡一时的全国连锁店滋味烤鱼和ZIZI烤鱼都是巫山烤鱼。无论是口味还是形式,在巫山吃烤鱼没有特别之处,如果硬要说有所不同,就是巫山国宾馆的烤鱼可以单独要鸡胗、五花肉、藕片、土豆片之类的食材放入鱼盘中同烤,有点像韩国铁板烤肉,又有点像川渝火锅。
平湖路的开元包子非常特别,包子皮是老面发酵,馅心则是加入辣椒炒制的腊肉。包子蒸好之后,辣油会流到包子褶口,透出些黄色的油斑来。开元包子汤汁多,趁热咬时一不小心就会油汁四溅。开元包子店生意好,每天早上六点开卖,2000多个包子不到九点就一扫而空。
【巫山烤鱼】
此行时间仓促,没能品尝到翡翠凉粉、烫面油饼和萝卜圆子,而赤角菜、清明菜、鹅儿肠、庙党、鲊广椒等巫山特有食材也无缘见到。看来要品味巫山美食有两个注意事项,一是多做些美食功课,二是少吃几次腊肉汤锅。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